專利名稱:一種碟形曝氣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用于水處理行業的曝氣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碟形曝氣器。
背景技術:
在水處理領域,曝氣設備應具備的主要功能主要表現在如下兩方面一是向水中充入氧氣;二是在充氧同時,充分攪動、混合液體及其中所含的物質,達到使空氣中的氧與污水中的有機物充分接觸和使曝氣池中的污泥處于懸浮狀態,從而增加廢水與混合液的充分接觸,保證曝氣池的處理效果。
現有的蝶形空氣曝氣器由蝶形工程塑料碟形曝氣器座、橡膠板、塑料螺桿(母)及壓蓋等件組裝而成。工作時空氣沿碟形曝氣器座與橡膠板間噴出,由于氣流形成的剪切作用和紊流作用,使氣泡粒徑變小并與污水充分接觸,停止供氣時,借助橡膠板的回彈力,使縫隙自動封閉,防止混合液倒灌,該設備的氧的利用效率(EA)、動力效率(EP)等各種性能指標都大大優于穿孔管式曝氣裝置,是曝氣池中常選用的設備;但此種曝氣器與配氣管是螺紋聯接,配氣管中的氣是通過螺桿的空腔進入曝氣器,因此有加工相對煩瑣;安裝相對困難;曝氣器與配氣管聯接有時不牢,對在曝氣器工作時產生的震動適應性差,因此導至曝氣效果不穩定、使用壽命短等問題,影響了該設備的推廣與普及。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得曝氣器與配氣管的聯接緊密,增強曝氣器工作時產生的震動適應性,適用于現場安裝。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曝氣器的碟形曝氣器座底部為一短管狀結構,伸入配氣管上的安裝孔中,碟形曝氣器座底部與安裝孔間用密封墊圈密封,螺栓分別穿過密封墊圈、配氣管下部的安裝孔、碟形曝氣器座底部、圓橡膠板的中心孔,并用螺母將它們聯結固定,密封墊圈密封了螺栓與配氣管之間的聯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加工簡單非標件僅兩個,曝氣器的碟形曝氣器座及橡膠板;安裝簡便可現場打孔,現場安裝;質量保靠曝氣器與配氣管間的聯接更為密閉及牢固,配氣管及曝氣器間空氣流暢,不易阻塞,使碟形曝氣器的性能更穩定。密封墊圈保證了密閉部位的密閉性外又可起到緩沖曝氣器在工作時產生的振動,極大的提高了曝氣器的運行效果及使用壽命。曝氣器及配氣管間長距離的柔性聯接結構(密封墊圈為彈性材料),使整個曝氣系統各個部件的形狀及所處相對位置保持極大的自由度,使各部件運動的同時保證系統的整體性和密封性,因而碟形曝氣座與橡皮墊的接觸面受力更加均勻,從而導致曝氣器噴出的氣流更均勻,使形成的氣泡也更均勻,從而得到更為理想的曝氣效果和提高了使用壽命。具有適應性廣、加工簡單、與配氣管聯接緊密,配氣管向曝氣器送氣順暢,大大提高了蝶形空氣曝氣器的實用性與穩定性。曝氣效果良好、使用壽命長。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裝使用結構示意圖圖中1-碟形曝氣器座,2-配氣管,3-螺栓,4-圓橡膠板,5-螺母,6-密封墊圈,7-水池,8-配氣主管,9-碟形曝氣器,10-固定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碟形曝氣器,曝氣器9的碟形曝氣器座1底部為一短管狀結構,伸入配氣管2上的安裝孔中,碟形曝氣器座1底部與安裝孔間用密封墊圈6密封,螺栓3分別穿過密封墊圈6、配氣管2下部的安裝孔、碟形曝氣器座1底部、圓橡膠板4的中心孔,并用螺母5將它們聯結固定,密封墊圈6密封了螺栓3與配氣管2之間的聯接。整個曝氣系統安裝在水池7底部,壓縮空氣由配氣主管8進入配氣管2,碟形曝氣器9間隔安裝在配氣管2上,配氣管2通過固定支架10安裝在水池7底部。當壓縮空氣進入配氣管2后,通過螺栓3與碟形曝氣器座1底部短管狀結構中的空隙進入曝氣器內,再沿碟形曝氣器座1與橡膠板4間噴出。
碟形曝氣器的主要性能參數如下
權利要求1.一種碟形曝氣器,包括碟形曝氣器座、配氣管、橡膠板、螺栓,其特征是碟形曝氣器座、圓橡膠板、配氣管由螺栓直接聯接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碟形曝氣器,其特征是配氣管與曝氣器聯接處及螺栓與配氣管聯接處皆用密封墊圈柔性密封。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碟形曝氣器,其特征是曝氣器的碟形曝氣器座底部為一短管狀結構,伸入配氣管上的安裝孔中,碟形曝氣器座底部與安裝孔間用密封墊圈密封,螺栓分別穿過密封墊圈、配氣管下部的安裝孔、碟形曝氣器座底部、圓橡膠板的中心孔,并用螺母將它們聯結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用于水處理行業的曝氣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碟形曝氣器。解決了現有曝氣器加工相對煩瑣、安裝相對困難、曝氣器與配氣管聯接有時不牢,對在曝氣器工作時產生的震動適應性差等缺陷。技術方案為曝氣器的碟形曝氣器座底部為一短管狀結構,伸入配氣管上的安裝孔中,碟形曝氣器座底部與安裝孔間用密封墊圈密封,螺栓分別穿過密封墊圈、配氣管下部的安裝孔、碟形曝氣器座底部、圓橡膠板的中心孔,并用螺母將它們聯結固定,密封墊圈密封了螺栓與配氣管之間的聯接。主要用于曝氣池工業廢水曝氣。
文檔編號C02F3/12GK2679145SQ200420020248
公開日2005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18日 優先權日2004年2月18日
發明者王勇, 陳健, 吳文甲, 許爾林 申請人:上海東新冶金技術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