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賴氨酸廢水凈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屬于環保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污水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已有的廢水處理裝置,都少不了進水泵房、格柵房、沉砂池、初次沉淀池、曝氣池、鼓風機房、二次沉淀池、消化池及控制室等地面建筑和各類機電設備不下20臺。如青島某染色廠,平均廢水處理量為2400m3/d,總投資額1406萬元,其中設備投資840萬元,土建耗資566萬元,占地400m2,從設計到投產耗時17個月。目前國內對賴氨酸廢水的處理僅是簡單的蒸煮,耗能大,處理量小。韓國的廢水處理專利技術,雖能處理賴氨酸廢水,但處理量達不到設計要求。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能凈化賴氨酸廢水及其它工業廢水、城市生活廢水和醫藥工業廢水的新型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主要包括原水池、空氣壓縮機、污水泵、功能塔、箱式凈化器、污水泵、凈化塔、污泥池、泥漿泵、計量泵、藥劑箱、計量裝置用管道、管件和閥門等,原水池出水管通過污水泵接功能塔的進水管,功能塔出水管接箱式凈化器的進水管,箱式凈化器的出水管通過污水泵接凈化塔的進水管,凈化塔出水管接凈水池,功能塔和箱式凈化器各接有若干加藥計量泵,功能塔從底向上分為四段,下段錐形體為污泥堆積腔,第二段為花板支撐的浮球段,第三段為上下花板固定的濾料層,第四段為旋流段,頂端設有環形下斜板;箱式凈化器為長方形(或圓形),殼體內前端設置有分水器,后段分成若干處理室,分別設置有折流板、檔水板、過濾筐,與凈化器等高的擋水板將凈化器分隔為若干段,底部有若干沉淀堆積腔,濾料筐與擋水板成10°夾角固定在迎水面一側;凈化塔是由若干過濾器套接而成,除去最后一個過濾器,各過濾器上部設置有錐形擋污板,中間是濾料箱,下部是錐形沉淀堆積腔,最后一個過濾器是由凈化塔體(外殼)和上部濾料層構成,底部是沉淀堆積腔,第一過濾器底部設置有進水管,最外部的過濾器上部設置凈水溢出管,接凈水池。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工藝流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功能塔中剖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箱式凈化器中剖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凈化塔的中剖示意圖1-原水池、2-空氣壓縮機、3-1#污水泵、4-功能塔、5-1#計量泵6-1#藥劑箱、7-箱式凈化器、8-2#藥劑箱、9-2#計量泵、10-3#藥劑箱、11-3#計量泵、12-4#藥劑箱、13-4#計量泵、14.-凈化塔、15-2#污水泵16-凈水池、17-泥漿泵、18-污泥池、19-排污管、20-進水管、21-污泥堆積腔、22-花板、23-浮球、24-殼體、25-格刪、26-過濾段、27-旋流段、28-出水管、29-環形斜板、30-分水器、31-進水管、32-折流板、33-濾料筐、34-擋水板、35-出水管、36-殼體、37-沉淀堆積腔、38-排污總管、39-排污管、40-沉淀堆積腔、41-進水管、42-濾料、43-錐形擋泥板、44-筒形隔離板、45-殼體、46-可更換濾料層、47-凈水溢出管。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發明是由原水池1、空壓機2、污水泵3、功能塔4、1#計量泵5、1#藥劑箱6、箱式凈化器7、2#藥劑箱8、2#計量泵9、3#藥劑箱10、3#計量泵11、4#藥劑泵12、4#計量泵13、凈化塔14、2#污水泵15、凈水池16、泥漿泵17、污泥池18等用管道、管件、閥門和計量裝置等連接為一完整體系,由電儀控制柜節制運行過程。
圖2中功能塔為立式圓形,外殼24從底向上分為四段,下段錐形體為污泥堆積腔21,第二段為花板22支撐的浮球23,此段為湍流段,通過浮球的湍動,一方面使藥劑、氧氣和廢水充分混合,同時使生成的沉淀由小變大,而后沉降到錐形體堆積排出。第三段為上下花板固定的濾料段26,主要是攔截廢水中的沉淀,為上段加藥準備條件。第四段為旋流段27,此段的主要作用是使第二次加的藥與處理水均勻混合,同時釋放廢氣,由于頂端設有環形斜板29,可使氣體帶出的水自動返回塔內,處理水最后由上端溢流出水管28自動進入主過濾單元。
圖3中箱式凈化器為長方形(或圓形),殼體內設有分水器30、折流板32、擋水板34、濾料筐33,四塊與凈化器等高的擋水板34分隔為五段,底部有五個沉淀堆積腔37。分水器30的作用是把功能塔來的處理水均勻沖向第一塊折流板32底部,使沉淀物不會淤積。折流板32的作用是使處理水均勻沖向濾料筐迎水面,擋水板34的作用是保證處理水必須通過濾料筐33。濾料筐33的作用是用來裝過濾材料的,濾料筐是可移動的,可根據處理廢水的類型進行裝填濾料。濾料筐與擋水板成一定夾角固定在迎水面一側,可使處理水平流通過,沉淀物垂直降下。尾部折流板32的作用是使處理水出凈化器前處于相對滯留狀態。沉淀聚積腔37的作用是堆積沉淀為定時排污提供條件。
圖4中凈化塔是由四個筒形過濾器和兩個錐形沉淀堆積腔組成,第一個過濾器是由上部錐形擋污板、中間濾料箱42和下部錐形沉淀堆積腔40組成,它的作用是接受由污水泵15送來的處理水,通過濾層由錐形擋污板中央溢出。錐形擋污板的作用是阻擋上層落下的沉淀進入濾層,同時使沉淀沿斜面分散到四周間隙而沉降到沉淀堆積腔40內。第二個過濾器是由上部錐形擋泥板43、中間濾料層42和下部圓筒形隔離板44組成。筒形隔離板44的作用是防止處理水短路,保證濾層的過濾作用,筒體與上層過濾器筒形擋水板之間的間隙是輸送沉淀降入底部堆積腔的通道。第三層過濾器的結構與作用均與第二個過濾器相同。第四個過濾器是由凈化塔體(殼體36)和濾料層46構成,此層濾料是可更換的是保證凈化效果的最后一層濾料,塔體下部為二、三、四層過濾器攔截下的沉淀的堆積腔,排污閥門關閉時各層濾器擋水板間的水處于相對靜止狀態,利于沉淀物下降。當排污閥開啟時,各濾器擋水板及其間隙中的沉淀自然沖下,可自動排出。
工業廢水先進入原水池1(可為地下池),由空壓機2進行曝氣,然后由污水泵3將廢水由原水池1抽出送入功能塔4,并在入塔廢水管上用1#計量泵5抽取1#藥劑箱6中的藥劑進行第一次加藥,處理水在功能塔4中,由底部上升順序通過浮球層段22、23,過濾層段25所形成沉淀降入底部錐形腔21內堆積,按時排入排污總管36,在4過濾層段26上由2#計量泵9抽取2#藥劑箱8藥劑進行第二次加藥,處理水與藥劑通過旋流段27充分混合后,由頂端側管溢出,廢水由環行擋水板29中央溢出。處于高位的處理水順溢流管28進入箱式凈化器7的分水器,由分水器30均勻沖向7的第一折流板32,夾帶沉淀的處理水由折流板32上半部及上端溢出進入第一過濾段33,受濾料阻擋,沉淀下降進入沉淀堆積腔37內,并定時排入排污總管38。處理水平流進入第二過濾段,由第二折流板上端溢出進入第二過濾層,通過濾層后對處理水進行第三次加藥,藥劑有3#藥劑箱10和3#計量泵11供給。處理水順序通過第三、第四過濾段后,由4#計量泵13和4#藥劑箱12加藥調節PH值,然后由2#污水泵15送入凈化塔14,通過14內的一、二、三、四過濾器43,由塔頂溢流管自流排入凈水池16,各過濾器內沉淀分別沿錐形擋污板進入兩過濾層擋水板之間下降進入錐形沉淀堆積腔40。定時排出。排污總管38的沉淀可自動排入(地下)污泥池18,若把污泥池18設在地平面上,可用泥漿泵17排入,污泥池的澄清水由1#污水泵2直接送入功能塔4進行凈化處理,完成廢水凈化處理過程。
權利要求1.一種賴氨酸廢水凈化裝置,包括原水池、空氣壓縮機、污水泵、功能塔、箱式凈化器、污水泵、凈化塔、污泥池、泥漿泵、計量泵、藥劑箱、計量裝置用管道、管件和閥門等,原水池出水管通過污水泵接功能塔的進水管,功能塔出水管接箱式凈化器的進水管,箱式凈化器的出水管通過污水泵接凈化塔的進水管,凈化塔出水管接凈水池,功能塔和箱式凈化器各接有若干加藥計量泵,其特征在于功能塔從底向上分為四段,下段錐形體為污泥堆積腔,第二段為花板支撐的浮球段,第三段為上下花板固定的濾料層,第四段為旋流段,頂端設有環形下斜板;箱式凈化器為長方形(或圓形),殼體內前端設置有分水器,后段分成若干處理室,分別設置有折流板、檔水板、過濾筐,與凈化器等高的擋水板將凈化器分隔為若干段,底部有若干沉淀堆積腔,濾料筐與擋水板成10°夾角固定在迎水面一側;凈化塔是由若干過濾器套接而成,除去最后一個過濾器,各過濾器上部設置有錐形擋污板,中間是濾料箱,下部是錐形沉淀堆積腔,最后一個過濾器是由凈化塔體(外殼)和上部濾料層構成,底部是沉淀堆積腔,第一過濾器底部設置有進水管,最外部的過濾器上部設置凈水溢出管,接凈水池。
專利摘要一種賴氨酸廢水凈化裝置,涉及環保技術領域,是由功能塔、箱式凈化器、凈化塔及曝氣、給藥、計量和監控等裝置裝配而成。其主要是利用流體力學,固液分離和物理化學等原理對廢水進行凈化的設備,其結構能合理利用自然落差為主要動力,排污順暢,設備內阻小,處理廢水量大,投資少,見效快,適用范圍廣。
文檔編號C02F9/00GK2571749SQ0226953
公開日2003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02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02年9月13日
發明者呂兆軍 申請人:呂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