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溫管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設備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感溫管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設備,所述感溫管組件包括:感溫管和堵頭,所述堵頭密封在所述感溫管一端的管口上,且所述堵頭上具有與所述管口內部連通的安裝穿孔。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感溫管組件,通過將堵頭密封在感溫管一端的管口上,利用堵頭阻礙外界空氣與感溫管內部空氣的流通,從而可以防止空氣中的水分和雜質進入感溫管影響溫控器的正常感溫,進而可以提高溫控器的感溫靈敏度和準確性。
【專利說明】
感溫管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感溫管組件和具有該感溫管組件的制冷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相關技術中的制冷設備,一般將感溫管貼附在蒸發器內膽上,箱體發泡后,將溫控器的毛細管插入感溫管,利用溫控器感受制冷設備內的溫度并控制壓縮機的開停。但是,感溫管在機械室端口裸露,空氣中的灰塵或水分容易進入感溫管,降低了感溫準確性。并且,壓縮機開機時,感溫管內的溫度在O °C以下,進入感溫管內的水分會逐漸結冰,冰渣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會影響溫控器的感溫靈敏度,嚴重時,開機時間會變長,即出現不停機現象,影響制冷設備的正常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感溫管組件,該感溫管組件可以避免外界雜質和水分進入感溫管,從而可以提高感溫靈敏度和準確性。
[0004]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具有上述感溫管組件的制冷設備。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感溫管組件,包括:感溫管和堵頭,所述堵頭密封在所述感溫管一端的管口上,且所述堵頭上具有與所述管口內部連通的安裝穿孔。
[0006]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感溫管組件,通過將堵頭密封在感溫管一端的管口上,利用堵頭阻礙外界空氣與感溫管內部空氣的流通,從而可以防止空氣中的水分和雜質進入感溫管影響溫控器的正常感溫,進而可以提高溫控器的感溫靈敏度和準確性。
[000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安裝穿孔與所述管口沿所述感溫管的軸向相對設置。
[0008]可選地,所述安裝穿孔包括第一孔段和連接在所述第一孔段的遠離所述感溫管的一端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的最小橫截面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孔段的最大橫截面。
[0009]可選地,沿著遠離所述第一孔段的方向,所述第二孔段的橫截面逐漸增大。
[0010]可選地,沿著遠離所述第二孔段的方向,所述第一孔段的橫截面不變。
[001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堵頭包括:第一管形壁,所述第一管形壁套設在所述感溫管外;和第一端壁,所述第一端壁設在所述第一管形壁的軸向一端,且所述安裝穿孔形成在所述第一端壁上。
[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堵頭包括:第二管形壁,所述第二管形壁套嵌在所述感溫管內;和第二端壁,所述第二端壁設在所述第二管形壁的軸向一端,且所述安裝穿孔形成在所述第二端壁上。
[0013]可選地,所述堵頭為硅橡膠材料件。
[001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堵頭與所述感溫管過盈配合。
[0015]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制冷設備,包括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感溫管組件和溫控器,所述溫控器的一端由所述安裝穿孔伸入到所述感溫管的所述管口內。
[0016]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制冷設備,通過設置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感溫管組件,并將溫控器的一端由安裝穿孔伸入到感溫管的管口內,從而可以防止空氣中的水分和雜質進入感溫管影響溫控器的正常感溫,進而可以提高溫控器的感溫靈敏度和準確性。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感溫管組件的示意圖;
[0018]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感溫管組件的示意圖;
[0019]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感溫管組件的堵頭的示意圖;
[0020]圖4是沿圖3中A-A線的剖視圖。
[0021]附圖標記:
[0022]100:感溫管組件;200:毛細管;
[0023]1:感溫管;2:堵頭;
[0024]20:安裝穿孔;201:第一孔段;202:第二孔段;
[0025]21:第一管形壁;22:第一端壁。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7]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長度”、“寬度”、“厚度”、“上”、“下”、“豎直”、“水平”、“頂”、“底” “內”、“外”、“軸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8]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
[0029]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30]下面結合圖1-圖4詳細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感溫管組件100。該感溫管組件100可用于制冷設備,例如冰箱、冷柜等。
[0031]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感溫管組件100可以包括感溫管I和堵頭2。其中,感溫管I可與制冷設備的蒸發器內膽相連,感溫管I內可以容納溫控器一端的毛細管200,以便溫控器感知制冷設備內部的溫度,并控制壓縮機的開停,實現控溫。
[0032]堵頭2可以密封在感溫管I一端的管口上,從而可以利用堵頭2阻礙外界空氣與感溫管I內部空氣的流通,這樣,可以防止空氣中的水分和雜質進入感溫管I內影響溫控器的正常感溫,從而可以提高溫控器的感溫靈敏度和準確性,避免出現不停機現象。
[0033]如圖1-圖4所示,堵頭2上可具有與管口內部連通的安裝穿孔20,溫控器一端的毛細管200可以穿過安裝穿孔20,容納在感溫管I內,安裝方便省力。
[0034]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感溫管組件100,通過將堵頭2密封在感溫管I一端的管口上,利用堵頭2阻礙外界空氣與感溫管I內部空氣的流通,從而可以防止空氣中的水分和雜質進入感溫管I影響溫控器的正常感溫,進而可以提高溫控器的感溫靈敏度和準確性,避免出現不停機現象。
[003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如圖1所示,安裝穿孔20與管口可以沿感溫管I的軸向相對設置,也就是說,安裝穿孔20與管口在感溫管I的軸向上可以相對。由此,溫控器一端的毛細管200可以穿過安裝穿孔20,并從管口伸入感溫管I內,實現感溫。
[0036]作為可選的實施方式,如圖2和圖4所示,安裝穿孔20可以包括第一孔段201和連接在第一孔段201的遠離感溫管I的一端的第二孔段202,其中,第二孔段202的最小橫截面大于等于第一孔段201的最大橫截面,換言之,安裝穿孔20的遠離感溫管I的橫截面大于鄰近感溫管I的橫截面,從而可以方便溫控器的安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裝效率。
[0037]進一步地,如圖1-圖4所示,沿著遠離第一孔段201的方向,第二孔段202的橫截面逐漸增大,也就是說,第二孔段202的直徑在鄰近感溫管I的方向上逐漸減小,一方面可以使溫控器能夠更加方便地從安裝穿孔20插入感溫管I內,進一步提高安裝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孔段202的直徑在鄰近感溫管I的方向上逐漸減小,從而可以防止外界空氣中的雜質和水分從安裝穿孔20進入感溫管I內,進一步提高感溫靈敏度和準確性。
[0038]可選地,如圖1、圖2和圖4所示,沿著遠離第二孔段202的方向,第一孔段201的橫截面不變,從而不僅可以方便加工制造,降低成本,而且可以進一步阻礙外界空氣與感溫管I內部空氣的流通,使感溫的準確性和靈敏度更高。
[0039]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如圖1-圖4所示,堵頭2可以包括第一管形壁21和第一端壁22。具體而言,第一管形壁21可以套設在感溫管I外,從而可以方便地實現堵頭2的安裝。第一端壁22可以設在第一管形壁21的軸向一端,例如,如圖2所示,第一端壁22可以設在第一管形壁21的上端,并且安裝穿孔20可以形成為第一端壁22上。由此,安裝時,只需將感溫管I插入堵頭2的遠離第一端壁22第一管形壁21套內,就可以實現堵頭2與感溫管I的安裝,安裝方便省力。
[004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和圖4所示,堵頭2的長度LI可以是15-25mm,堵頭2的外徑Φ I可為8-10.5mm;第一管形壁21的長度L2可以是12-22mm,第一管形壁21的內徑Φ2可為5-6mm;第一孔段201的長度L3可為l-2mm,第一孔段201的內徑Φ3可以是1.5-
2.5mm;第二孔段202的最大內徑Φ 4可以是4_6mm。由此,結構簡單緊湊,而且方便加工制造,并且可以方便地將堵頭2與感溫管I配合,提高安裝效率
[0041]例如,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示例中,堵頭2的長度LI為20mm,堵頭2的外徑ΦI為9.5mm;第一管形壁21的長度L2是17_,第一管形壁21的內徑Φ 2可為5.5mm;第一孔段201的長度L3為1.5mm,第一孔段201的內徑Φ 3是2mm;第二孔段202的最大內徑Φ 4可以是5mm。
[004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些實施例,堵頭2可以包括第二管形壁和第二端壁(圖中未示出),其中,第二管形壁可以套嵌在感溫管I內,以實現堵頭2與感溫管I的安裝。第二端壁可以設在第二管形壁的軸向一端,并且安裝穿孔20可以形成在第二端壁上。安裝時,可以將堵頭2插入感溫管I內,實現堵頭2與感溫管I的安裝,防止水分和雜質進入感溫管I,提高感溫的靈敏度和準確性。
[0043]可選地,堵頭2可為硅橡膠材料件,由于硅橡膠材料件具有較優的耐溫性和耐候性,采用硅橡膠材料制成的堵頭2可以使控溫更精確,并且具有安裝方便省力、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004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堵頭2和感溫管I可以過盈配合,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外界空氣中的雜質和水分從堵頭2和感溫管I之間的間隙進入感溫管I,使溫控器的感溫靈敏度和準確性更高,另一方面,可以使堵頭2和感溫管I的配合穩定可靠,避免在搬運過程中堵頭2脫洛,提尚穩定性。
[0045]綜上所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感溫管組件100,通過將堵頭2密封在感溫管I一端的管口上,利用堵頭2阻礙外界空氣與感溫管I內部空氣的流通,從而可以防止空氣中的水分和雜質進入感溫管I影響溫控器的正常感溫,進而可以提高溫控器的感溫靈敏度和準確性,使控溫更精準,避免出現不停機現象。
[0046]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制冷設備(例如冰箱、冷柜),包括感溫管組件和溫控器。
[0047]具體而言,感溫管組件為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感溫管組件100,感溫管組件100的感溫管I可與制冷設備的蒸發器內膽相連,溫控器的一端可由安裝穿孔20伸入到感溫管I的管口內,以實時檢測制冷設備內部的溫度,并根據檢測到的溫度控制壓縮機的開啟和停止。
[0048]在安裝時,可以先將堵頭2和感溫管I裝配好,然后貼附在蒸發器內膽上,箱體發泡結束后,將溫控器毛細管200的一端由安裝穿孔20插入感溫管I的管口內,完成安裝工作。
[0049]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制冷設備,通過設置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感溫管組件100,并將溫控器的一端由安裝穿孔20伸入到感溫管I的管口內,從而可以有效防止空氣中的水分和雜質進入感溫管I影響溫控器的正常感溫,進而可以提高溫控器的感溫靈敏度和準確性,使控溫更精確,解決了因溫控器受影響而出現不停機現象的問題
[0050]可以理解的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制冷設備的其他構成均已為現有技術,且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熟知,因此這里不再詳細描述。
[0051]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進行接合和組合。
[0052]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
【主權項】
1.一種感溫管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溫管;和 堵頭,所述堵頭密封在所述感溫管一端的管口上,且所述堵頭上具有與所述管口內部連通的安裝穿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穿孔與所述管口沿所述感溫管的軸向相對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感溫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穿孔包括第一孔段和連接在所述第一孔段的遠離所述感溫管的一端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的最小橫截面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孔段的最大橫截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感溫管組件,其特征在于,沿著遠離所述第一孔段的方向,所述第二孔段的橫截面逐漸增大。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感溫管組件,其特征在于,沿著遠離所述第二孔段的方向,所述第一孔段的橫截面不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堵頭包括: 第一管形壁,所述第一管形壁套設在所述感溫管外;和 第一端壁,所述第一端壁設在所述第一管形壁的軸向一端,且所述安裝穿孔形成在所述第一端壁上。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堵頭包括: 第二管形壁,所述第二管形壁套嵌在所述感溫管內;和 第二端壁,所述第二端壁設在所述第二管形壁的軸向一端,且所述安裝穿孔形成在所述第二端壁上。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感溫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堵頭為硅橡膠材料件。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感溫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堵頭與所述感溫管過盈配合。10.一種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感溫管組件;和 溫控器,所述溫控器的一端由所述安裝穿孔伸入到所述感溫管的所述管口內。
【文檔編號】F25B49/00GK205655539SQ201620346169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0日 公開號201620346169.7, CN 201620346169, CN 205655539 U, CN 205655539U, CN-U-205655539, CN201620346169, CN201620346169.7, CN205655539 U, CN205655539U
【發明人】張朝輝
【申請人】合肥華凌股份有限公司,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