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冷藏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冷凍冷藏箱具備:冷凍冷藏箱主體(1);被保持在不同的兩個以上的溫度帶的多個儲藏室(2、3、4),上述多個儲藏室通過冷凍冷藏箱主體(1)由隔熱壁隔開而構成,包括被保持在比冷凍溫度帶高的溫度的冷藏儲藏室(2、3);冷卻器(5);冷卻器風扇(6),上述冷卻器風扇將由冷卻器(5)冷卻后的冷氣朝儲藏室(2、3、4)輸送;除霜加熱器(16),上述除霜加熱器被設置在冷卻器(5)的下方;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10),上述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從冷藏儲藏室(2、3)朝冷卻器(5)輸送冷氣;以及返回風路風門(13),上述返回風路風門設置于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10)的靠冷卻器(5)側的出口。
【專利說明】
冷凍冷藏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具備風門裝置的冷凍冷藏箱。
【背景技術】
[0002]作為現有的冷凍冷藏箱,例如存在如下的冷凍冷藏箱:在儲藏室循環而后流入冷卻器室的空氣在冷卻器進行熱交換而被冷卻,然后,被冷卻后的空氣(冷氣)被朝儲藏室送出,被朝儲藏室送出后的空氣在儲藏室內循環而對儲藏室內進行冷卻。還公知有如下的冷凍冷藏箱:為了使冷氣在儲藏室內循環,在冷凍冷藏箱內設置有將冷卻器與各儲藏箱連結的風路,并在這些風路中的用于使冷氣從食品儲藏室返回冷卻器的路徑即返回風路安裝有風門。此處,在儲藏室循環后的空氣含有較多的濕氣,因此若該含有濕氣的空氣流入冷卻器室并在冷卻器進行熱交換,則逐漸在冷卻器附著有霜。若在冷卻器附著有霜,則翅片間被霜堵塞而冷凍能力降低,因此定期地對在冷卻器周邊(主要是冷卻器下部)設置的除霜加熱器通電,通過使冷卻器變暖來進行除霜。
[0003]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如下的冷凍冷藏箱:為了實現冷凍冷藏箱的節能化,不僅在從冷卻器朝食品儲藏室輸送冷氣的送風路設置風門,而且在從食品儲藏室朝冷卻器輸送冷氣的返回風路也設置風門,在壓縮機停止時以及除霜運轉時關閉風門。通過該技術來抑制壓縮機停止時產生的冷卻器的溫度上升朝食品儲藏室傳遞這一情況。另外,抑制除霜運轉時的因使用加熱器而產生的熱朝食品儲藏室傳遞這一情況。
[0004]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如下的冷凍冷藏箱:在具有多個隔熱區間的冷凍冷藏箱中,設置有將隔熱區間與冷卻器連通的排出風路以及返回風路,在將溫度比冷凍溫度帶高的隔熱區間與冷卻器連通的返回風路內設置有風門。該技術除了具有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技術的效果之外,通過將風門設置于溫度比冷凍溫度帶高的隔熱區間的返回風路內,還具有防止風門自身結冰、結霜的效果。
[0005]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4 — 69245號公報
[0006]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 —138981號公報
[0007]在冷凍冷藏箱中,為了使被冷卻后的空氣(冷氣)在儲藏室內循環,設置有將冷卻器與各儲藏箱連結的風路。通過形成為在從不同溫度帶的儲藏室通往冷卻器的返回風路分別設置有設置于來自冷凍室的返回風路的冷凍室用返回風路風門、或設置于來自冷藏室、蔬菜室的返回風路的冷藏室用、蔬菜室用返回風路風門等風門的構造,形成為防止冷氣泄漏的構造。該構造使用多個風門,因此存在成本增加的課題。
[0008]另外,通過在冷凍冷藏箱內設置多個返回風路風門,還存在食品儲藏空間被設置返回風路風門的空間占據的課題。另一方面,若將返回風路出口設置于相比除霜加熱器靠下部的位置以使得無需設置返回風路風門,則不得不將冷氣所通過的風路設置得較大(較長),存在占據食品儲藏空間的課題。
[0009]另外,在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技術中,將從儲藏室朝冷卻器的返回風路風門設置于冷卻器的附近。若將返回風路風門配置在冷凍溫度帶的區間的附近,則在如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那樣返回的冷氣的濕度高的情況下,會在返回風路風門產生結露。若水滴附著于返回風路風門,則在返回風路風門關閉的壓縮機停止時在返回風路風門關閉的狀態下結冰。由此,存在返回風路風門無法打開,無法朝食品儲藏空間輸送冷卻風,無法對食品儲藏空間進行冷卻的課題。
[0010]另一方面,如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技術那樣,若在溫度比冷凍溫度帶高的儲藏室的返回風路設置返回風路風門,則返回風路風門結冰而返回風路風門無法開閉的可能性下降。但是,由于返回風路風門的設置位置遠離冷卻器,因此除霜加熱器的熱在返回風路傳遞而使至風門設置位置為止的返回風路變暖。由此,存在無法高效地使用除霜加熱器的熱的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11]本實用新型正是為了解決如上所述的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過在來自溫度比冷凍溫度帶高的儲藏室(例如冷藏室、蔬菜室)的返回風路的靠冷卻器側的出口設置風門并在除霜運轉時關閉,使得冷卻器以及位于其周圍的除霜加熱器的熱不會朝比溫度比冷凍溫度帶高的儲藏室傳遞。
[0012]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I涉及一種冷凍冷藏箱,具備:冷凍冷藏箱主體;被保持在不同的兩個以上的溫度帶的多個儲藏室,上述多個儲藏室通過上述冷凍冷藏箱主體由隔熱壁隔開而構成,包括被保持在比冷凍溫度帶高的溫度的冷藏儲藏室;冷卻器;冷卻器風扇,上述冷卻器風扇將由上述冷卻器冷卻后的冷氣朝上述儲藏室輸送;除霜加熱器,上述除霜加熱器被設置在上述冷卻器的下方;以及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上述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從上述冷藏儲藏室朝上述冷卻器輸送冷氣,上述冷凍冷藏箱的特征在于,具備返回風路風門,上述返回風路風門設置于上述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的靠上述冷卻器側的出口,在除霜運轉時關閉上述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上述除霜加熱器構成為在上述返回風路風門被關閉后的狀態下進行除霜運轉時發熱。
[0013]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2所涉及的冷凍冷藏箱的特征主要,在技術方案I所述的冷凍冷藏箱中,還具備冷凍室返回風路,上述冷凍室返回風路從上述儲藏室中的被保持在冷凍溫度帶的冷凍室朝上述冷卻器輸送冷氣,上述冷凍室返回風路的靠上述冷卻器側的出口上端位于比上述除霜加熱器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上述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的出口下端配置于與上述除霜加熱器的下端相同的高度、或者配置于比上述除霜加熱器的下端高的位置。
[001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3所涉及的冷凍冷藏箱的特征主要,在技術方案I或2所述的冷凍冷藏箱中,還具備:送風路,上述送風路從上述冷卻器朝上述冷藏儲藏室輸送冷氣;以及送風路風門,上述送風路風門設置于上述送風路內,在除霜運轉時關閉上述送風路,上述冷卻器風扇在除霜運轉時停止。
[001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4所涉及的冷凍冷藏箱的特征主要,在技術方案I或2所述的冷凍冷藏箱中,上述返回風路風門將打開上述返回風路風門的門時的門停止位置形成為水平以外的位置。
[001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5所涉及的冷凍冷藏箱的特征主要,在技術方案I或2所述的冷凍冷藏箱中,上述冷藏儲藏室具備:冷藏室;蔬菜室,上述蔬菜室配置于比上述冷藏室靠上述冷凍冷藏箱主體的下部的位置,且被保持在比上述冷藏室高的溫度;以及風路,上述風路連通上述冷藏室與上述蔬菜室,上述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連接上述蔬菜室與上述冷卻器。
[0017]根據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溫度比冷凍溫度帶高的儲藏室(例如冷藏室、蔬菜室)的返回風路的靠冷卻器側的出口設置返回風路風門,即便來自溫度比冷凍溫度帶高的儲藏室的返回風路的出口下端位于與除霜加熱器所被設置的位置相同的高度、或者比除霜加熱器所被設置的位置高的位置,也能夠防止冷卻器以及除霜加熱器的熱朝儲藏室傳遞這一情況,能夠利用除霜加熱器的熱更高效地對冷卻器進行加熱。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I中的冷凍冷藏箱的主視圖。
[0019]圖2是示出圖1中的A—A截面的圖。
[0020]圖3是示出圖1中的B—B截面的圖。
[0021]圖4是從冷凍冷藏箱正面側觀察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I中的冷凍冷藏箱的冷凍室的圖。
[0022]圖5是返回風路風門的動作圖。
[0023]標號說明
[0024]I:冷凍冷藏箱主體;2:冷藏室;3:蔬菜室;4:冷凍室;5:冷卻器;6:冷卻風扇;7:冷藏室冷氣送風路;8:蔬菜室冷氣送風路;9:通往冷凍室的冷氣送風路;10: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1:來自冷凍室的返回風路;12:送風風門;13:返回風路風門;14: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的出口下端;15:從冷凍室通往冷卻器的出口上端;16:除霜加熱器;17:化霜水盤;18:壓縮機;19:冷藏室門;20:蔬菜室門;21:冷凍室門;22:返回風路風門;22a:返回風路風門;22b:返回風路風門;23:(表示從冷卻器朝冷藏室的冷氣氣流的)箭頭;24:(表示冷藏室的冷氣氣流的)箭頭;25:(表不疏采室的冷氣氣流的)箭頭;26:(表不從疏采室朝冷卻器的冷氣氣流的)箭頭;27:(表示冷凍室的冷氣氣流的)箭頭;28:(表示從冷凍室朝冷卻器的冷氣氣流的)箭頭;29:返回風路風門外框;30:返回風路風門基板部外框;31:冷藏室門把手;32:蔬菜室門把手;33:冷凍室門把手;40a:冷藏室擱板;40b:冷藏室擱板;40c:冷藏室擱板;41a:開口;41b:開口;41c: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5]實施方式1.
[0026]以下,使用附圖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凍冷藏箱進行說明。
[0027]以下的說明中的“上”“下” “左” “右”意味著從正面觀察圖1所示的冷凍冷藏箱時的“上” “下” “左” “右”,“前”意味著在內部具有儲藏部的冷凍冷藏箱主體的開□側,“后”意味著冷凍冷藏箱的背面側。
[002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I中的冷凍冷藏箱的主視圖。
[0029]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凍冷藏箱具有冷凍冷藏箱主體I,冷凍冷藏箱主體的內側成為儲藏食品等的多個儲藏室,并由具有隔熱功能的分隔部隔開。各儲藏室的前表面側由具有隔熱功能的門封閉,各儲藏室與冷凍冷藏箱外部被隔熱。
[0030]保存食品等的冷藏室2位于冷凍冷藏箱主體I的上部。冷藏室2的前表面由冷藏室門19封閉。在冷藏室門19的左側的端部設置有冷藏室門把手31,用戶把持該冷藏室門把手31而進行冷藏室門19的開閉。
[0031]蔬菜室3位于冷藏室2的下部,且被維持在比冷藏室2的溫度高的溫度。蔬菜室3的前表面由蔬菜室門20封閉。蔬菜室門20在其上端設置有蔬菜室門把手32,把持蔬菜室門把手32而進行開閉。冷凍室4位于蔬菜室3的下部。冷凍室4的前表面由冷凍室門21封閉。冷凍室門21在上端設置有冷凍室門把手33,把持冷凍室門把手33而進行開閉。
[0032]此外,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凍冷藏箱具有冷藏室2、蔬菜室3以及冷凍室4這三個儲藏室,能夠保持三個溫度帶,但例如也可以還具備保持比冷藏室2低且比冷凍室4高的溫度帶的冷鮮室等。另外,也可以將儲藏室形成為兩個,由兩個溫度帶(冷藏室2與冷凍室4)的儲藏室構成。
[0033]此外,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凍冷藏箱例如也可以具備制冰室、能夠切換溫度帶的切換室等。
[0034]冷藏室2、蔬菜室3以及冷鮮室之類的溫度比冷凍溫度帶高的儲藏室相當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冷藏儲藏室。
[0035]圖2是示出圖1中的A—A截面的圖,是示出冷藏室、蔬菜室的風路結構的圖。
[0036]在冷凍室4的后側設置有冷卻器5、冷卻風扇6以及除霜加熱器16。冷卻風扇6位于冷卻器5的上部,朝各儲藏室輸送由冷卻器5冷卻后的冷氣。除霜加熱器16位于比冷卻器5靠下側的位置,在除霜時對位于比除霜加熱器靠上側的位置的冷卻器5進行加熱。
[0037]從冷卻器5朝冷藏室2連通的冷藏室冷氣送風路7沿著冷凍冷藏箱主體I的后側的面朝上方延伸。冷藏室冷氣送風路7延伸至冷藏室2內的最上部,并開口以便排出冷氣。另夕卜,在冷藏室2內,在高度方向被分隔為多個層,設置有能夠載置食品等的冷藏室擱板40a?40c。冷藏室擱板40a?40c例如為樹脂制或者玻璃制。設置有冷藏室冷氣送風路7的開口 41a?41c,以便由冷藏室擱板40a?40c分隔開的各層以相同的方式被冷卻。開口 41a設置于比冷藏室擱板40a靠上部的位置,開口 41b設置于冷藏室擱板40a與冷藏室擱板40b之間,開口41c設置于冷藏室擱板40b與冷藏室擱板40c之間。圖中的箭頭23表示從冷卻器朝冷藏室的冷氣氣流。另外,圖中的箭頭24表示冷藏室2內的冷氣氣流。此外,冷藏室冷氣送風路7相當于本實用新型的送風路。
[0038]在冷藏室冷氣送風路7內設置有送風風門12。送風風門12設置于比上述的開口 41a?41c靠冷氣氣流的上游側(冷卻器5側)的位置。送風風門12形成為能夠開閉控制。通過送風風門12的開閉,對從冷卻器5通過冷藏室冷氣送風路7朝冷藏室2內供給的冷氣的量進行調整,對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3的溫度進行調整。即,若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3的溫度比一定值低,則關閉送風風門12,使得不輸送冷氣。由此,能夠高效地使用由冷卻器5冷卻后的冷氣,進而能夠抑制冷凍冷藏箱的電力消耗。
[0039]在冷藏室2內的下部設置有朝蔬菜室3連通的蔬菜室冷氣送風路8。在冷藏室2內下降的冷氣從蔬菜室冷氣送風路8流入蔬菜室3內。圖中的箭頭25為蔬菜室內的冷氣氣流。在蔬菜室3的后側的下部設置有從蔬菜室3朝冷卻器5輸送冷氣的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0。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0相當于本實用新型的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0在冷凍室4的后側的面通過,該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的出口下端14配置在與除霜加熱器16的下端相同的高度、或者比除霜加熱器16的下端高的位置。圖中的箭頭26表示從蔬菜室朝冷卻器的冷氣氣流。在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0的靠冷卻器5側的出口設置有返回風路風門13。返回風路風門13能夠開閉控制。通過返回風路風門13的開閉,對從蔬菜室3朝冷卻器5返回的冷氣的量進行調整,對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3的溫度進行調整。即,若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3的溫度比一定值低則關閉返回風路風門13,使得由冷卻器5冷卻后的冷氣不會在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0中傳遞而朝蔬菜室3側逃逸。由此,能夠高效地使用由冷卻器5冷卻后的冷氣,進而能夠抑制冷凍冷藏箱的電力消耗。
[0040]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冷藏室2的下部朝蔬菜室3連通,但例如也可以與冷藏室冷氣送風路7同樣,具備直接從冷卻器5朝蔬菜室3連接而將冷氣朝蔬菜室3供給的蔬菜室冷氣送風路(未圖示)。在該情況下,在蔬菜室冷氣送風路具備蔬菜室送風路風門,進行開閉控制而對朝蔬菜室3輸送的冷氣的量進行調整,進行蔬菜室3的溫度調整。另外,也可以具備從冷藏室2朝冷卻器5直接連接,使冷藏室2的冷氣朝冷卻器5返回的冷藏室返回風路(未圖示),在該情況下,與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0相同,在冷藏室返回風路的靠冷卻器5側的出口具備冷藏室返回風路風門(未圖示)。通過冷藏室返回風路風門的開閉,對從冷藏室2朝冷卻器5返回的冷氣的量進行調整,對冷藏室2的溫度進行調整。但是,在采用了上述結構的情況下,在將冷卻器5與各儲藏室連接的風路設置的風門的數量增加,因此,為了抑制成本以及確保儲藏室的空間,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凍冷藏箱更為有利。
[0041]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從冷凍冷藏箱的上部起按照冷藏室2、蔬菜室3、冷凍室4的順序配置,但配置的順序并不僅限定于此。但是,例如,在從冷凍冷藏箱的上部起按照冷藏室2、冷凍室4、蔬菜室3這樣的順序進行配置的情況下,需要設置連通冷藏室2與蔬菜室3的風路,因此,為了確保儲藏空間,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凍冷藏箱更為有利。
[0042]圖3是示出圖1中的B—B剖視圖的圖,是示出冷凍室4的風路結構的圖。
[0043]冷卻器5配置在冷凍室4的后側的空間。在冷凍室4的上部的后側的面設置有朝冷凍室的冷氣送風路9 ο由此從冷卻器5朝冷凍室4輸送冷氣。在冷凍室4的下部的后側的面設置有從冷凍室4朝冷卻器5輸送冷氣的來自冷凍室的返回風路11。來自冷凍室的返回風路11的靠冷卻器5側的出口未設置風門而始終成為敞開狀態。冷凍室4內所示的箭頭27表示冷凍室4內的冷氣氣流。從冷凍室4朝冷卻器5的出口上端15配置成位于比除霜加熱器16靠下側的位置。
[0044]在除霜加熱器16的下部,配置有承接通過除霜從冷卻器5落下的水滴的化霜水盤17。在化霜水盤17的下部的隔著隔熱壁的空間配置有壓縮機18。壓縮機18利用制冷劑回路與冷凝器(未圖示)、減壓器(未圖示)、冷卻器5(蒸發器)連接,構成對儲藏室內進行冷卻的冷凍循環。
[0045](冷卻運轉時的冷凍冷藏箱以及冷凍冷藏箱內的冷氣的運動)
[0046]冷凍冷藏箱的運轉存在冷卻運轉與除霜運轉這兩種。
[0047]此處對冷卻運轉時的冷凍冷藏箱以及冷凍冷藏箱內的冷氣的運動進行說明。
[0048]由冷卻器5冷卻后的冷氣被冷卻風扇6送入冷藏室冷氣送風路7內。設置于冷藏室冷氣送風路7內的送風風門12被控制為能夠開閉,并根據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3的溫度而開閉。在送風風門12打開時,冷氣如圖2所示的箭頭23那樣流動。冷氣從設置于冷藏室冷氣送風路7的開口 41a?41c流入冷藏室2內,并如圖2的箭頭24所示在冷藏室2內流動而進行冷卻。
[0049]對冷藏室2內進行冷卻后的冷氣在冷藏室2內下降,流入在冷藏室2的下部的后側設置的蔬菜室冷氣送風路8。流入蔬菜室冷氣送風路8后的冷氣如圖2的箭頭25所示在蔬菜室3內循環,對蔬菜室3內進行冷卻。在蔬菜室3內下降的冷氣流入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
10。在蔬菜室冷氣送風路8的靠冷卻器5側的出口設置的返回風路風門13能夠進行開閉控制,在打開狀態時,冷氣從此處返回冷卻器5并再次被冷卻。
[0050](除霜運轉時的冷凍冷藏箱以及冷凍冷藏箱內的空氣的運動)
[0051 ]對除霜運轉時的冷凍冷藏箱內的冷氣的運動進行說明。
[0052]在除霜運轉時,首先,構成冷凍循環的壓縮機18的運轉停止,并停止冷卻器5所進行的冷氣的冷卻。然后,送風風門12以及返回風路風門13被關閉。冷卻風扇6的運轉也停止。之后,除霜加熱器16發熱,除霜加熱器16周邊的空氣被加熱。被加熱后的空氣對附著于冷卻器5的霜進行加熱而使其融化。霜融化而生成的水滴落下至設置于冷卻器5的正下方向的化霜水盤17。
[0053]在除霜運轉結束后,送風風門12以及返回風路風門13打開,壓縮機18的運轉也重新開始。
[0054]由于在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0設置有返回風路風門13,因此,即便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的出口下端14位于與除霜加熱器16相同的高度或者比除霜加熱器16高的位置,也能夠防止在除霜運轉時由除霜加熱器16加熱后的空氣流入蔬菜室3這一情況。由此,除霜加熱器16的熱不會朝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0傳遞,除霜加熱器16的熱高效地被用于冷卻器5的除霜。
[0055]另外,送風風門12被關閉,由此,由除霜加熱器16加熱后的冷氣不會在冷藏室冷氣送風路7傳遞而流入冷藏室2,因此除霜加熱器16的熱難以朝冷藏室2以及蔬菜室3傳遞。這樣,形成為除霜加熱器16的熱趨向冷卻器5的構造,因此能夠縮短除霜時間。
[0056]從冷凍室4朝冷卻器5的出口上端15配置于比除霜加熱器16低的位置,由此,防止在除霜時由除霜加熱器16加熱后的空氣借助自然對流而流入來自冷凍室的返回風路11這一情況。由此,熱不會朝冷凍室4逃逸,能夠高效地融化附著于冷卻器5的霜。
[0057]另外,通過如上所述地配置來自冷凍室的返回風路11的出口,無需在來自冷凍室的返回風路11設置返回風路風門,因此,能夠抑制成本,且還能夠抑制儲藏空間的縮小。
[0058]圖4是從冷凍冷藏箱正面側觀察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I中的冷凍冷藏箱的冷凍室4的圖。圖中示出了冷卻器5、除霜加熱器16、來自冷凍室的返回風路11以及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0的位置關系。
[0059]在冷凍室4的后側配置有冷卻器5。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0配置于冷凍室4的后側,在該返回風路10與冷凍室4之間存在隔熱壁。在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0設置有用于使冷氣返回冷卻器5的出口。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的出口下端14在與設置于冷卻器5的下側的除霜加熱器16相同的高度設置有出口。在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的出口設置有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風門13。在比除霜加熱器16靠下部的位置設置有從冷凍室4朝冷卻器5的風路的出口,冷氣從冷凍室4返回冷卻器5。箭頭28表示從冷凍室4返回冷卻器5的冷氣氣流。從冷凍室4朝冷卻器5的出口上端15設置成位于比除霜加熱器16低的位置。
[0060]由于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風門13設置于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0的靠冷卻器5側的出口,因此存在被冷卻器5冷卻而結冰的可能性。這是因為:濕度高的蔬菜室3的冷氣靠近冷卻器5,在溫度低的返回風路風門13結露,該結露所生成的水滴結冰。由此,存在返回風路風門13的門無法開閉動作的可能性。
[0061]但是,即便返回風路風門13結冰,由于返回風路風門13配置于與除霜加熱器16的下端相同的高度或者比除霜加熱器16的下端高的位置,因此,在除霜運轉時由除霜加熱器16加熱后的空氣借助自然對流而朝返回風路風門周邊移動,結冰部位融化。由此,返回風路風門13再次變得能夠開閉動作。
[0062]此外,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的出口下端14也可以設置于比除霜加熱器16高的位置。但是,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的出口優選設置于比冷卻器5的下端低的位置(靠近除霜加熱器16的一側)。這是因為:例如,在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的出口設置于與冷卻器5相同的高度的情況下,通常運轉時,返回風路風門13容易因冷卻器5而結冰,在除霜運轉時,由于距除霜加熱器16的距離遠,因此為了融化返回風路風門13的結冰需要花費時間。因此,在進一步改善除霜運轉時的除霜的效率的方面,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凍冷藏箱更為有利。
[0063]圖5是返回風路風門的動作圖。
[0064]在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0的靠冷卻器5側的出口設置有返回風路風門13。返回風路風門13的門22能夠開閉。在門22關閉時,如圖5所示,門22a相對于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0垂直并被收納于返回風路風門外框29的內側,遮擋從蔬菜室3朝冷卻器5的冷氣氣流26。同時,進行遮擋以免冷卻器5以及除霜加熱器16側的空氣朝蔬菜室3側流動。在來自蔬菜室的返回風路10的靠冷卻器5側的出口的上部設置有返回風路風門基板部外框30。
[0065]另外,在返回風路風門13的門22打開時,如圖5所示的門22b那樣,能夠以被保持在水平以外的角度的狀態使從蔬菜室3朝向冷卻器5的冷氣氣流26朝冷卻器5側通過。
[0066]這樣,通過使返回風路風門的門22的開閉時的角度形成為水平以外的角度,即便在返回風路風門的門22附著有水滴,水滴也容易借助重力而落下至化霜水盤17。通過使得水滴容易從門22落下,形成為盡管門22配置于接近冷卻器5而溫度低的部位但門22難以結冰的構造,門22的開閉動作難以產生障礙。
【主權項】
1.一種冷凍冷藏箱,具備: 冷凍冷減箱主體; 被保持在不同的兩個以上的溫度帶的多個儲藏室,所述多個儲藏室通過所述冷凍冷藏箱主體由隔熱壁隔開而構成,包括被保持在比冷凍溫度帶高的溫度的冷藏儲藏室; 冷卻器; 冷卻器風扇,所述冷卻器風扇將由所述冷卻器冷卻后的冷氣朝所述儲藏室輸送; 除霜加熱器,所述除霜加熱器被設置在所述冷卻器的下方;以及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所述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從所述冷藏儲藏室朝所述冷卻器輸送冷氣, 所述冷凍冷藏箱的特征在于, 具備返回風路風門,所述返回風路風門設置于所述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的靠所述冷卻器側的出口,在除霜運轉時關閉所述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 所述除霜加熱器構成為在所述返回風路風門被關閉后的狀態下進行除霜運轉時發熱。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凍冷藏箱,其特征在于, 還具備冷凍室返回風路,所述冷凍室返回風路從所述儲藏室中的被保持在冷凍溫度帶的冷凍室朝所述冷卻器輸送冷氣, 所述冷凍室返回風路的靠所述冷卻器側的出口上端位于比所述除霜加熱器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 所述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的出口下端配置于與所述除霜加熱器的下端相同的高度、或者配置于比所述除霜加熱器的下端高的位置。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凍冷藏箱,其特征在于,還具備: 送風路,所述送風路從所述冷卻器朝所述冷藏儲藏室輸送冷氣;以及 送風路風門,所述送風路風門設置于所述送風路內,在除霜運轉時關閉所述送風路, 所述冷卻器風扇在除霜運轉時停止。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凍冷藏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返回風路風門將打開所述返回風路風門的門時的門停止位置形成為水平以外的位置。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凍冷藏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儲藏室具備: 冷藏室; 蔬菜室,所述蔬菜室配置于比所述冷藏室靠所述冷凍冷藏箱主體的下部的位置,且被保持在比所述冷藏室高的溫度;以及 風路,所述風路連通所述冷藏室與所述蔬菜室, 所述冷藏儲藏室返回風路連接所述蔬菜室與所述冷卻器。
【文檔編號】F25D21/04GK205536801SQ201620114784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2月4日
【發明人】伊藤有希, 宮崎浩史
【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