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泵機組及其氣液分離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熱泵機組及其氣液分離器,其中所述氣液分離器包括主體(100),進氣管(10)以及回氣管(20),所述進氣管(10)和回氣管(20)各有一端通入所述主體(100)內部,所述氣液分離器還包括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所述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部分設置在所述主體(100)內部。
【專利說明】
熱泵機組及其氣液分離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涉及熱栗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液分離器及采用該氣液分離器的熱栗機組。
【背景技術】
[0002]熱栗機組在低溫制熱運行時,存在著吸氣回液的現象。這主要是由于隨著環境溫度降低導致制冷劑在翅片換熱器中不能完全蒸發,部分液態制冷劑隨著氣態制冷劑流動進入壓縮機造成的,這種現象會導致壓縮機帶液壓縮,影響其壽命。
[0003]為了避免液態制冷劑進入壓縮機,現有技術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不斷關小節流膨脹閥,以減少制冷劑在系統中的循環,從而使進入翅片換熱器的制冷劑能完全蒸發。然而,由于電子膨脹閥本身調節范圍的限制,其在低步數時會存在調節不準或者失步的情況,因此在系統設計時經常有最小步數限制,以確保系統控制穩定。但通常而言,在該最小步數下不能最大限度節流制冷劑,從而導致液態制冷劑進入壓縮機。此外,渦旋壓縮機在運行的時候,通常要求將壓比控制在一定數值以下,而機組在制熱運行時,冷凝溫度不能降低。如果一味地控制過熱度,會導致系統低壓過低,超過壓縮機的壓比控制范圍。
[0004]由于以上兩個方面的限制,熱栗機組在低溫運行時通過關小膨脹閥提高吸氣過熱度來避免液態制冷劑進入壓縮機并不是最佳的方式。因此,需要其它的設計來避免熱栗機組低溫運行時液態制冷劑進入壓縮機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熱栗機組及其氣液分離器,其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當中存在的冋題。
[0006]為此,根據本申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氣液分離器,包括主體,進氣管以及回氣管,所述進氣管和回氣管各有一端通入所述主體內部,所述氣液分離器還包括第一制冷劑分流管,所述第一制冷劑分流管部分設置在所述主體內部。
[0007]根據一個可行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制冷劑分流管設置在所述主體內部的部分包括一換熱盤管。
[0008]根據一個可行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制冷劑分流管一端連接冷凝器,另一端連接電子膨脹閥。
[0009]根據一個可行實施方式,還包括第二制冷劑分流管,所述第二制冷劑分流管在所述冷凝器與所述電子膨脹閥之間與所述第一制冷劑分流管并聯設置,且所述第二制冷劑分流管全部設置在所述主體外部。
[0010]根據一個可行實施方式,還包括流量控制裝置,所述流量控制裝置控制由所述冷凝器進入所述第一制冷劑分流管或所述第二制冷劑分流管的液體的流量。
[0011 ]根據一個可行實施方式,所述流量控制裝置為無級電磁閥。
[0012]根據一個可行實施方式,所述換熱盤管的直徑為9?10毫米。
[0013]根據一個可行實施方式,所述換熱盤管的展開長度為2?3米。
[0014]根據一個可行實施方式,所述進氣管的另一端連接四通閥,所述回氣管的另一端連接壓縮機。
[0015]根據本申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熱栗機組,采用如前文所述的氣液分離器對其運行時產生的氣液混合制冷劑進行氣液分離。
[0016]本申請中第一制冷劑分流管的設置可以將冷凝之后的液態制冷劑引入氣液分離器中,通過與氣液分離器中的氣液混合制冷劑進行非直接接觸地熱交換,使其達到過熱;而第一制冷劑分流管中的液態制冷劑過冷,與來自冷凝器的其它液態制冷劑混合,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制冷能力,且避免了低溫運行時液態制冷劑進入壓縮機的情況。
[0017]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申請的特征以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申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申請加以限制。
【附圖說明】
[0018]本申請的前述和其它方面將通過下面參照附圖所做的詳細介紹而被更完整地理解和了解,在附圖中:
[0019]圖1為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確切地理解本申請要求保護的主題,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21]如圖1所示,一種氣液分離器,包括主體100,進氣管10以及回氣管20,進氣管10的一端11和回氣管20的一端21通入主體100內部,進氣管10的另一端連接四通閥400,回氣管20的另一端連接壓縮機500,回氣管20上設置有回油孔22。氣液分離器還包括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該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部分設置在主體100內部。
[0022]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設置在主體100內部的部分包括了一個換熱盤管31,該換熱盤管31的直徑為9?10毫米,展開長度為2?3米。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設置在主體100內部的部分包括了換熱盤管31的目的是為了使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管內的液態制冷劑與進入主體100內的氣液混合制冷劑進行充分地熱交換。因此,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設置在主體100內部的部分并不限于換熱盤管31,且換熱盤管31的尺寸也不限于上述。
[0023]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的一端連接冷凝器200,另一端連接電子膨脹閥300。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的氣液分離器還包括第二制冷劑分流管40,該第二制冷劑分流管40同樣連接冷凝器200與電子膨脹閥300。具體而言,第二制冷劑分流管40在冷凝器200與電子膨脹閥300之間與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并聯設置,且第二制冷劑分流管40全部設置在主體100的外部。
[0024I 如圖1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中還包括流量控制裝置50,該流量控制裝置控制50可以設置在第一或第二制冷劑分流管30或40上,用于控制由冷凝器進入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或第二制冷劑分流管40的液體的流量。在本【具體實施方式】中,流量控制裝置50為無級電磁閥。可以理解的是,流量控制裝置50的位置和類型不局限于上述。
[0025]由此,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的熱栗機組將經過冷凝器200產生的經過冷凝的部分液態制冷劑通過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引入氣液分離器內部,并通過換熱盤管31與氣液分離器內部的氣液混合制冷劑進行充分地、非直接接觸的熱交換。由于經過冷凝的液態制冷劑溫度高于氣液混合制冷劑,這個熱交換過程使得氣液分離器內的氣液混合制冷劑達到過熱;而換熱盤管31中的液態制冷劑過冷,與氣液分離器外的流經第二制冷劑分流管40中的液態制冷劑混合,流至電子膨脹閥300,經過節流進入蒸發器(未圖示)。與此同時,流量控制裝置50可以根據需求控制進入氣液分離器中的液態制冷劑的流量。
[0026]在實際控制時,主要考慮機組的吸氣過熱度和排氣溫度兩個方面,而且以排氣溫度優先。如果無級電磁閥安裝在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上,當出現排氣溫度2 110°C時,關小流量控制裝置50;當排氣溫度< 105 °C時,若吸氣過熱度< 3 °C,開大流量控制裝置50,若吸氣過熱度>5°C,則關小流量控制裝置50。如果無級電磁閥安裝在第二制冷劑分流管40上,當出現排氣溫度2 110°C時,開大流量控制裝置50;當排氣溫度< 105°C時,若吸氣過熱度<
30C,關小流量控制裝置50,若吸氣過熱度>5 °C,則開大流量控制裝置50。
[0027]采用前述結構的熱栗機組及其氣液分離器能夠克服前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在熱栗機組運行時,將吸氣過熱度始終控制在3?5°C之間,從而避免了液態制冷劑進入壓縮機。此外,經過冷凝的液態制冷劑在氣液分離器中進一步過冷,也提高了機組在低溫下的運行能力。
[0028]雖然基于特定的實施方式顯示和描述了本申請,但本申請并不限制于所示出的細節。相反地,在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換的范圍內,本申請的各種細節可以被改造。
【主權項】
1.一種氣液分離器,包括主體(100),進氣管(10)以及回氣管(20),所述進氣管(10)和回氣管(20)各有一端通入所述主體(100)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液分離器還包括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所述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部分設置在所述主體(100)內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設置在所述主體(100)內部的部分包括一換熱盤管(3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端連接冷凝器(200),另一端連接電子膨脹閥(300)。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氣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制冷劑分流管(40),所述第二制冷劑分流管(40)在所述冷凝器(200)與所述電子膨脹閥(300)之間與所述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并聯設置,且所述第二制冷劑分流管(40)全部設置在所述主體(100)外部。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流量控制裝置(50),所述流量控制裝置(50)控制由所述冷凝器(200)進入所述第一制冷劑分流管(30)或所述第二制冷劑分流管(40)的液體的流量。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氣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裝置(50)為無級電磁閥。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盤管(31)的直徑為9?10毫米。8.根據權利要求2或7所述的氣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盤管(31)的展開長度為2?3米。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10)的另一端連接四通閥(400),所述回氣管(20)的另一端連接壓縮機(500)。10.—種熱栗機組,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權利要求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氣液分離器對其運行時產生的氣液混合制冷劑進行氣液分離。
【文檔編號】F25B41/04GK205481984SQ201620241099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5日
【發明人】吳昌順, 林川
【申請人】博世熱力技術(山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