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設備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制冷設備,其包括箱體,設于箱體內的壓縮機、冷凝器及風機組件,箱體設有供冷凝器安裝的安裝腔,安裝腔的側壁開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風機組件安裝于進風口處,制冷設備還包括風道,風道具有呈相對設置的進風端和出風端,進風端與風機組件對接,出風端與冷凝器配合。如此,增加了與冷凝器進行熱交換的空氣,提高了該冷凝器的散熱效果。
【專利說明】
制冷設備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設及制冷技術領域,特別設及一種制冷設備。
【背景技術】
[0002] 現有的制冷設備包括箱體、壓縮機、冷凝器W及風機組件,該箱體具有供冷凝器安 裝的安裝腔,該安裝腔的側壁上開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風機組件安裝于進風口處,用W驅 動外部空氣進入該安裝腔內,流經冷凝器后,再從出風口排出,空氣在流經冷凝器時會與冷 凝器發生熱交換,從而,帶走冷凝器上的熱量,進而降低了冷凝器的溫度,實現了制冷設備 低能耗工作。
[0003] 然而,冷凝器與安裝腔的側壁之間具有空隙,如此,使得流經冷凝器的空氣中的一 部分會從冷凝器與安裝腔的側壁之間的空隙通過,進而,降低了空氣的利用率,進而會導致 冷凝器的散熱效果不佳。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冷設備,旨在提高制冷設備的散熱效率。
[0005]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制冷設備,包括箱體,設于所述箱體內的 壓縮機、冷凝器及風機組件,所述箱體設有供所述冷凝器安裝的安裝腔,所述安裝腔的側壁 開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風機組件安裝于所述進風口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設備還 包括風道,所述風道具有呈相對設置的進風端和出風端,所述進風端與所述風機組件對接, 所述出風端與所述冷凝器配合。
[0006] 優選地,所述冷凝器由多層呈盤圈狀的散熱管螺旋堆疊形成,且所述冷凝器的一 端插至所述風道的出風端。
[0007] 優選地,所述出風端的內側壁局部凹陷形成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自所述出風端的 邊緣向內延伸,所述冷凝器設有與所述定位槽插接配合的定位塊,所述定位塊位于所述冷 凝器的外側并且連接所述冷凝器的支撐架。
[0008] 優選地,所述制冷設備還包括彈性密封圈,所述彈性密封圈的一端與所述進風端 密封抵接,所述彈性密封圈的另一端與所述風機組件密封抵接。
[0009] 優選地,所述進風端的橫截面呈圓形,所述出風端的橫截面呈正方形,所述進風端 的直徑小于所述出風端的邊長,所述風道自所述進風端向所述出風端呈漸開設置。
[0010] 優選地,所述風機組件包括與所述進風口配合的安裝座、與所述安裝座套接的風 機,所述安裝座和所述風機之間設有防震膠圈。
[0011] 優選地,所述安裝座的內壁面設有第一定位部,所述防震膠圈設有與所述第一定 位部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防震膠圈的內壁面設有第二定位部,所述風機設有與所述第 二定位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
[0012] 優選地,所述安裝座鄰近所述風道的內壁面凸設有第一定位臺,形成所述第一定 位部,所述防震膠圈鄰近所述風道一側的側壁向內凹陷,形成有位于所述防震膠圈外側的 第一缺口和位于所述防震膠圈內側的第二定位臺,所述第一缺口形成所述第一配合部,所 述第二定位臺形成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缺口用于與所述第一定位臺配合,所述風機 鄰近所述風道的一側的側壁凹設有第二缺口,形成所述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缺口用于與 所述第二定位臺配合。
[0013] 優選地,所述安裝腔的設置出風口的側壁為開合所述安裝腔的蓋板,所述蓋板與 所述箱體可拆卸連接,所述壓縮機安裝于所述安裝腔內并位于所述冷凝器遠離所述風機組 件的一側,所述出風口設于所述蓋板上靠近所述壓縮機的位置。
[0014] 優選地,所述制冷設備為冰箱或冷柜。
[0015]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冷凝器與風機組件之間設置風道,該風道的一端與風機組件連 接,風道的另一端與冷凝器連接,從而,使得經該風機組件驅動進入安裝腔內的外部空氣, 集中從該風道流向冷凝器,進而增加了與冷凝器進行熱交換的空氣,提高了該冷凝器的散 熱效率。
【附圖說明】
[0016]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 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 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 下,還可W根據運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制冷設備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引圖2為圖1中冷凝器、風道、彈性密封圈和風機組件的組裝示意圖;
[0019] 圖3為圖2中冷凝器、風道、彈性密封圈和風機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0020] 圖4為圖1中箱體和風機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0021] 附圖標號說明:
L0023J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4]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 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5] 需要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 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 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0026] 另外,在本實用新型中設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 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W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 案可W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W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 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運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 的保護范圍之內。
[0027]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制冷設備100。
[0028] 參照圖1至圖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制冷設備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 中冷凝器、風道、彈性密封圈和風機組件的組裝示意圖;圖3為圖2中冷凝器、風道、彈性密封 圈和風機組件的分解示意圖;圖4為圖1中箱體和風機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0029]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請參照圖1和圖4,該制冷設備100包括箱體110,設于箱 體110內的壓縮機120、冷凝器130及風機組件140,該箱體110設有供冷凝器130安裝的安裝 腔111,安裝腔111的側壁開設有進風口 1111和出風口 1112,風機組件140安裝于進風口 1111 處,該制冷設備100還包括風道150,該風道150具有呈相對設置的進風端151和出風端152, 進風端151與風機組件140對接,出風端152與冷凝器130配合。
[0030]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該制冷設備100可W是冰箱、冷柜等等,在現有的采用 風冷散熱的冰箱或者冷柜中,由于冷凝器130與箱體110的安裝腔111的側壁之間具有空隙, 經風機組件140驅動而進入安裝腔111的空氣一部分會從冷凝器130與安裝腔111的側壁之 間的空隙通過,從而,減少了用W與冷凝器130進行熱交換的空氣,進而導致冷凝器130的散 熱效果不佳;為了改善冷凝器130的散熱效果,而于冷凝器130與風機組件140之間設置一風 道150,該風道150的進風端151與風機組件140對接,風道150的出風端152與冷凝器130對 接,如此,使得經風機組件140驅動而進入該風道150內的空氣集中通過冷凝器130再從出風 口 1112排出,從而,增加了通過冷凝器130的風量,進而,提高了冷凝器130的散熱效率。
[0031] 在本實用新型中,該風道150可W是由通風管道形成,也可W由設有通風孔的隔板 與安裝腔111的側壁共同圍設形成,即該隔板與安裝腔111的每一側壁密封抵接,W將位于 冷凝器130和風機組件140之間的安裝腔111隔設形成風道150。
[0032]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冷凝器130與風機組件140之間設置風道150,該風道150的一端 與風機組件140連接,風道150的另一端與冷凝器130連接,從而,使得經該風機組件140驅動 進入安裝腔111內的外部空氣,集中從該風道150流向冷凝器130,進而增加了與冷凝器130 進行熱交換的空氣,提高了該冷凝器130的散熱效率。
[0033]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請參照圖2和圖3,冷凝器130由多層呈盤圈狀的散熱管 131螺旋堆疊形成,且冷凝器130的一端插至風道150的出風端152。散熱管131具體可呈環形 盤圈狀、方形盤圈狀、多邊形盤圈狀等等,在此,不一一列舉,冷凝器130對應呈圓柱狀,方柱 狀等等;該冷凝器130的一端與風道150的出風端152插接,即該冷凝器130的一端伸至風道 150的出風端152內并與出風端152緊配合,風道150通過冷凝器130與風機組件140的限位而 安裝于安裝腔111內,如此,簡化了風道150的安裝工序,方便了該風道150的安裝和拆卸,進 而方便了該風道150的維修。顯然,風道150還可W采用其他的方式固定安裝于風機組件140 和冷凝器130之間,例如,風道150的兩端可分別采用插接、扣接或者螺釘等其他連接方式與 冷凝器130和風機組件140固定,在此,不再寶述。進一步地,為了提高冷凝器130的散熱效 率,該散熱管131上還設有多個散熱翅片132,如此,增大了散熱管131的散熱面積,加速了冷 凝器130的散熱。
[0034] 進一步地,為了使風道150與冷凝器130配合的更穩定,該風道150的出風端152的 內側壁部分凹陷形成定位槽1521,定位槽1521自出風端152的邊緣向內延伸。相應地,該冷 凝器130設有與定位槽1521插接配合的定位塊133,該定位塊133位于冷凝器130的外側并且 連接用于支撐固定冷凝器130的支撐架134。如此設置,可避免該出風端152因空氣的流動而 出現位置偏移,導致部分空氣從出風端152與冷凝器130之間的空隙流出的問題發生,從而, 確保了經風機組件140驅動至風道150內的空氣全部流經冷凝器130,進而有利于提高該冷 凝器130的散熱效果。應當說的是,該定位槽1521和定位塊133的數量可W是一個、兩個或者 多個,在此,不做具體的限定。
[0035] 進一步地,該制冷設備100還包括彈性密封圈160,該彈性密封圈160的一端與進風 端151密封抵接,該彈性密封圈160的另一端與風機組件140密封抵接。應當說的是,該彈性 密封圈160采用彈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膠、硅膠等等,該彈性密封圈160-方面可W起緩沖的 作用,另一方面,還能提高風機組件140和風道150之間的密封性,從而,避免了經風機組件 140驅動而進入風道150內的空氣從風機組件140和風道150之間的空隙流出,進而有利于提 高空氣的利用率,也即確保了用W與冷凝器130進行熱交換的空氣量,提高了冷凝器130的 散熱效率。
[0036]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請參照圖2或圖3,進風端151的橫截面呈圓形,出風端 152的橫截面呈正方形,進風端151的直徑小于出風端152的邊長,風道150自進風端151向出 風端152呈漸開設置。具體的,進風端151的橫截面呈正方形設置,相應地,冷凝器130對應呈 方柱狀設置,如此,一方面方便冷凝器130與風道150的配合,另一方面還能避免風道150在 空氣的流動下而發生轉動,使得風道150安裝的更穩固;并且,風道150呈漸開設置,方便該 冷凝器130的一端自出風端152伸至風道150內,如此,不僅方便了冷凝器120與出風端152插 接,還增大了冷凝器130與空氣的換熱面積,進而使得空氣能夠與冷凝器130進行充分的換 熱,從而,提高了空氣的利用率,提高了冷凝器130的散熱速度。
[0037]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請參照1和圖4,風機組件140包括與進風口 1111配合的 安裝座141、與安裝座141套接的風機142,且該安裝座141和風機142之間設有防震膠圈143。 該風機142優選采用滾珠軸承式風機,該防震膠圈143采用彈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膠、硅膠等 等,該防震膠圈143能夠有效地緩沖風機142在工作時產生的震動,進而,降低了制冷設備 100在工作時產生的噪音。
[0038] 進一步地,為了方便風機組件140的組裝,該安裝座141的內壁面設有第一定位部, 防震膠圈143設有與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一配合部,防震膠圈的內壁面設有第二定位部,風 機142設有與第二定位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應當說的是,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配合部對應設 置,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配合的數量可W設置一個或者多個;第二定位部與第二配合部對應 設置,第二定位部和第二配合部的數量也可W設置一個或者多個,在此,不做具體的限定。
[0039] 具體的,該安裝座141鄰近風道的內壁面凸設有第一定位臺1411,形成第一定位 部,該防震膠圈143鄰近風道一側的側壁向內凹陷,形成有位于防震膠圈外側的第一缺口 1431和位于防震膠圈內側的第二定位臺1432,第一缺口 1431形成第一配合部,第二定位臺 1432形成第二定位部,第一缺口 1431用于與第一定位臺1411配合,風機142鄰近風道150的 一側的側壁凹設有第二缺口 1421,形成第二配合部,第二缺口 1421用于與第二定位臺1432 配合。該風機組件140在組裝時,先將防震膠圈143與安裝座141進行組裝,防震膠圈143套設 于安裝座141內時,第一定位臺1411與第一缺口 1431配合并對防震膠圈143進行限位,如此, 使得防震膠圈143能夠更快速的安裝于安裝座141上;該風機142與防震膠圈143的裝配過程 與上述防震膠圈143與安裝座141的裝配過程相似,在此,不再寶述。
[0040]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請參照圖1,該安裝腔111的設置出風口 1112的側壁為 開合安裝腔111的蓋板1113,蓋板1113與箱體110可拆卸連接,壓縮機120安裝于安裝腔111 內并位于冷凝器130遠離風機組件140的一側,出風口 1112設于蓋板1113上靠近壓縮機120 的位置。該蓋板1113可通過卡扣、螺釘或者其他連接件與箱體110固定連接,如此,方便了打 開和關合該安裝腔111,進而方便將壓縮機120、冷凝器130、風機組件140W及風道150安裝 于安裝腔111內;該壓縮機120安裝于安裝腔111內,并位于該冷凝器130遠離風機組件140的 一側,安裝腔111的出風口 1112設于蓋板1113靠近壓縮機120的位置,如此設置,在實現對冷 凝器130散熱的同時,還能對壓縮機120進行散熱,即通過冷凝器130的空氣流向壓縮機120, 并與壓縮機120進行熱交換后,從出風口 1112排出。
[0041] W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 在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 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 一種制冷設備,包括箱體,設于所述箱體內的壓縮機、冷凝器及風機組件,所述箱體 設有供所述冷凝器安裝的安裝腔,所述安裝腔的側壁開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風機組 件安裝于所述進風口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設備還包括風道,所述風道具有呈相對設置 的進風端和出風端,所述進風端與所述風機組件對接,所述出風端與所述冷凝器配合。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由多層呈盤圈狀的散熱管螺 旋堆疊形成,且所述冷凝器的一端插至所述風道的出風端。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端的內側壁局部凹陷形成定位 槽,所述定位槽自所述出風端的邊緣向內延伸,所述冷凝器設有與所述定位槽插接配合的 定位塊,所述定位塊位于所述冷凝器的外側并且連接所述冷凝器的支撐架。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設備還包括彈性密封圈,所述 彈性密封圈的一端與所述進風端密封抵接,所述彈性密封圈的另一端與所述風機組件密封 抵接。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端的橫截面呈圓形,所述出風 端的橫截面呈正方形,所述進風端的直徑小于所述出風端的邊長,所述風道自所述進風端 向所述出風端呈漸開設置。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組件包括與所述進風口配合的 安裝座、與所述安裝座套接的風機,所述安裝座和所述風機之間設有防震膠圈。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的內壁面設有第一定位部, 所述防震膠圈設有與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的第一配合部,所述防震膠圈的內壁面設有第二 定位部,所述風機設有與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鄰近所述風道的內壁面凸設 有第一定位臺,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防震膠圈鄰近所述風道一側的側壁向內凹陷,形 成有位于所述防震膠圈外側的第一缺口和位于所述防震膠圈內側的第二定位臺,所述第一 缺口形成所述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定位臺形成所述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缺口用于與所 述第一定位臺配合,所述風機鄰近所述風道的一側的側壁凹設有第二缺口,形成所述第二 配合部,所述第二缺口用于與所述第二定位臺配合。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腔的設置出風口的側壁為開合 所述安裝腔的蓋板,所述蓋板與所述箱體可拆卸連接,所述壓縮機安裝于所述安裝腔內并 位于所述冷凝器遠離所述風機組件的一側,所述出風口設于所述蓋板上靠近所述壓縮機的 位置。10. 如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設備為冰箱或冷 柜。
【文檔編號】F25D19/00GK205448461SQ201620207619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6日
【發明人】關鵬, 劉兆雷, 王成紅, 唐義亭
【申請人】Tcl家用電器(合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