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換熱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微通道換熱器,其占用空間減小。該微通道換熱器包括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轉接集流管以及單排扁管微通道換熱器,所述微通道換熱器由多個扁管和扁管之間的翅片構成,沿扁管的寬度方向區分出制冷劑第一換熱區和制冷劑第二換熱區,所述制冷劑第一換熱區和制冷劑第二換熱區在第一端與所述轉接集流管連接,而在第二端分開;制冷劑第一換熱區連接所述入口集流管且制冷劑第二換熱區連接所述出口集流管,并容許制冷劑從所述入口集流管進入,流經所述微通道換熱器的制冷劑第一換熱區,再流經所述轉接集流管,再流經所述微通道換熱器的制冷劑第二換熱區,再從所述出口集流管流出。
【專利說明】
微通道換熱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器,尤其涉及制冷領域的微通道換熱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微通道換熱器,都是由兩排微通道換熱器組裝,或一排微通道折彎制成。例如公布號為CN104110977A的專利文獻公開一種雙排微通道換熱器,其包括兩排換熱芯體,以及連接它們的扁管折彎部,換熱芯體包括多根扁管以及位于扁管之間的翅片,扁管折彎部由一較長的扁管在其中部折彎后形成,入口集流管連接一個換熱芯體,出口集流管連接另一個換熱芯體。現有微通道換熱器占用較大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微通道換熱器,其占用空間減小。
[0004]一種微通道換熱器包括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轉接集流管以及單排扁管微通道換熱器,所述微通道換熱器由多個扁管和扁管之間的翅片構成,沿扁管的寬度方向區分出制冷劑第一換熱區和制冷劑第二換熱區,所述制冷劑第一換熱區和制冷劑第二換熱區在第一端與所述轉接集流管連接,而在第二端分開;制冷劑第一換熱區連接所述入口集流管且制冷劑第二換熱區連接所述出口集流管,并容許制冷劑從所述入口集流管進入,流經所述微通道換熱器的制冷劑第一換熱區,再流經所述轉接集流管,再流經所述微通道換熱器的制冷劑第二換熱區,再從所述出口集流管流出。
[0005]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制冷劑第一換熱區和/或所述制冷劑第二換熱區在所述第二端沿扁管水平面方向外折或者成一定角度向上或向下折。
[0006]在一實施例中,該微通道換熱器為蒸發器。
[0007]在一實施例中,該微通道換熱器為冷凝器。
[0008]在一實施例中,該微通道換熱器為熱栗空調的換熱器。
[0009]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制冷劑第一換熱區的寬度等于所述制冷劑第二換熱區的寬度。
[0010]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制冷劑第一換熱區的寬度小于所述制冷劑第二換熱區的寬度。
[0011]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制冷劑第一換熱區的寬度大于所述制冷劑第二換熱區的寬度。
[0012]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制冷劑第一換熱區中包含的扁管的數量小于、等于或大于所述制冷劑第二換熱區中包含的扁管數量。
[0013]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入口集流管或所述出口集流管內置或外置有制冷劑分配結構。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5]通過單排微通道換熱器實現雙排微通道換熱器的功能,因此節省了空間。
【附圖說明】
[0016]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質和優勢將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的描述而變得更加明顯,其中: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微通道換熱器的主視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微通道換熱器的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闡述了更多的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顯然能夠以多種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應用情況作類似推廣、演繹,因此不應以此具體實施例的內容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20]需要注意的是,附圖均僅作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條件繪制的,并且不應該以此作為對本實用新型實際要求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制。
[0021]如圖1和圖2所示,微通道換熱器包括入口集流管1、出口集流管2、轉接集流管4以及單排扁管微通道換熱器3,微通道換熱器3由多個扁管33和扁管33之間的翅片34構成,沿扁管33的寬度方向區分出制冷劑第一換熱區31和制冷劑第二換熱區32,在圖2中,大致沿著虛線的所示的位置進行區分。制冷劑第一換熱區31和制冷劑第二換熱區32在圖2所示的第一端3A即右端與轉接集流管4連接,而在第二端3B即左端分開。制冷劑第一換熱區31連接入口集流管I且制冷劑第二換熱區32連接出口集流管2,并容許制冷劑從入口集流管I進入,流經微通道換熱器3的制冷劑第一換熱區31,再流經轉接集流管4,再流經微通道換熱器3的制冷劑第二換熱區32,再從出口集流管2流出。
[0022]繼續參照圖2,制冷劑第一換熱區31和制冷劑第二換熱區32的分開可以通過切割來實現,二者之一或者全部并沿扁管33的水平面方向向外折彎。在另一實施例中,制冷劑第一換熱區31、制冷劑第二換熱區32也可以沿扁管33水平面方向成預定角度向上或向下折。
[0023]微通道換熱器在應用到系統中工作時,制冷劑的流動是:從入口集流管I進,流經轉接集流管4,從出口集流管2出。制冷劑的流動方向也可以反方向流動。
[0024]在一實施例中,入口集流管I和出口集流管2中可以分別內置或外置各種形式的制冷劑分配結構。
[0025]制冷劑第一換熱區31和制冷劑第二換熱區32的分割可以按設計需求隨意,例如對于32mm扁管,可以分割成兩排16mm的,也可以分割成一排為20mm,另一排為12_。
[0026]前述實施例的微通道換熱器可以作為任何形式的換熱器使用,如蒸發器,冷凝器。
[0027]在單作為蒸發器使用時,入口集管I連接的制冷劑第一換熱區31的寬度小于出口集管2連接的制冷劑第二換熱區32的寬度,例如二者的寬度比例可以做成1: 2,可以有效搭配兩相段的流速,降低過熱段的流速,提高蒸發器換熱效果。
[0028]在單作為冷凝器使用時,入口集管I連接的制冷劑第一換熱區31的寬度大于出口集管2連接的制冷劑第二換熱區32的寬度,例如二者的寬度比例可以做成3:1,提高過冷段的流速,合理優化換熱器整體的壓降,從而得到最佳的換熱效果。
[0029]在熱栗空調的應用中,入口集管I連接的制冷劑第一換熱區31的寬度與出口集管2連接的制冷劑第二換熱區32的寬度可以做成I: I,同時滿足制冷/制熱的需求。
[0030]本實用新型雖然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不是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都可以做出可能的變動和修改,例如根據不同的應用場合,制冷劑第一換熱區中包含的扁管的數量可以設置成小于、等于或大于制冷劑第二換熱區中包含的扁管數量。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口集流管、出口集流管、轉接集流管以及單排扁管微通道換熱器,所述微通道換熱器由多個扁管和扁管之間的翅片構成,沿扁管的寬度方向區分出制冷劑第一換熱區和制冷劑第二換熱區,所述制冷劑第一換熱區和制冷劑第二換熱區在第一端與所述轉接集流管連接,而在第二端分開;制冷劑第一換熱區連接所述入口集流管且制冷劑第二換熱區連接所述出口集流管,并容許制冷劑從所述入口集流管進入,流經所述微通道換熱器的制冷劑第一換熱區,再流經所述轉接集流管,再流經所述微通道換熱器的制冷劑第二換熱區,再從所述出口集流管流出。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劑第一換熱區和/或所述制冷劑第二換熱區在所述第二端沿扁管水平面方向外折或者成一定角度向上或向下折。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該微通道換熱器為蒸發器。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該微通道換熱器為冷凝器。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該微通道換熱器為熱栗空調的換熱器。6.如權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劑第一換熱區的寬度小于、等于或大于所述制冷劑第二換熱區的寬度。7.如權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劑第一換熱區中包含的扁管的數量小于、等于或大于所述制冷劑第二換熱區中包含的扁管數量。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集流管或所述出口集流管內置或外置有制冷劑分配結構。
【文檔編號】F25B39/00GK205448409SQ201620243863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8日
【發明人】韋東賓, 陶濤, 羅維, 徐敏
【申請人】特靈空調系統(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