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平行流換熱器及空調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調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平行流換熱器及空調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技術發展,平行流換熱器由于具有換熱高效、結構緊湊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
[0003]目前,現有的平行流換熱器包括集液管、連接于集液管之間并與集液管內腔連通的若干扁管、位于扁管之間的波紋型百葉窗翅片,以及還可以包括設置在集液管內部并將集液管內部密閉分隔為多個腔室的隔片(隔片將集液管內部沿長度方向打斷而形成串聯通道),在至少兩個腔室之間設有可改變流程數和每個流程扁管數的節流裝置。
[0004]由于現有的平行流換熱器翅片為百葉窗開窗片,翅片厚度一般為0.1mm,扁管橫放,換熱器在制熱過程中會有大量水珠不斷積聚在翅片間,而換熱器本身是沒有排水裝置的,當工作溫度低于(TC時,水珠會立即凝結成冰,會堵塞翅片的百葉窗以及扁管縫隙,從而增大換熱風阻,降低換熱效率,直接影響換熱器正常工作。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平行流換熱器及空調器,主要目的在于使平行流換熱器自身能夠化開凝結在其外表面的冰霜,從而保證平行流換熱器正常工作,減小換熱風阻,提尚換熱效率。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7]—方面,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平行流換熱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間的多個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均包括兩個沿集流管長度方向并行排列且互不連通的腔體;
[0008]每個所述扁管包括兩個通道,每個所述通道的兩端分別連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
[0009]其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一腔體通過所述扁管的第一通道連通,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中的介質能夠通過外部熱源獲得熱量;
[0010]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二腔體通過所述扁管的第二通道連通,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二回路與制冷/制熱設備連接。
[001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
[0012]優選地,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中沿長度方向均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內腔分別分隔為互不連通的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
[0013]優選地,所述多個扁管平行,且傾斜設置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間。
[0014]優選地,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一腔體處于同側,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二腔體處于同側;
[0015]所述第二腔體處于靠近風源側,風源向所述平行流換熱器吹送的風沿第二腔體到第一腔體的方向;
[0016]所述扁管傾斜的方向為使連通所述第一腔體的扁管部分低于連通所述第二腔體的扁管部分。
[0017]優選地,每個所述扁管包括多個通孔,其中位于扁管一側的三個通孔為第一通道,其余通道為第二通道;且第二通道的通孔數大于第一通道的通孔數。
[0018]優選地,平行流換熱器還包括:
[0019]翅片,所述翅片設置在所述扁管上;
[0020]所述扁管和/或所述翅片的外表面涂覆有涂層,所述涂層為疏水或親水材料。
[0021]優選地,所述第一回路中的介質為熱交換用介質,所述第二回路中的介質為冷媒。
[0022]優選地,所述第一回路還包括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第一回路中的介質的流動。
[0023]優選地,所述控制單元包括閥門,所述閥門串聯在所述第一回路中。
[0024]優選地,所述閥門為電動執行閥;
[0025]所述控制單元還包括傳感器,所述傳感器設置在所述扁管附近,用于檢測所述扁管的外表面是否結霜;
[0026]所述傳感器與所述電動執行閥電連接。
[0027]優選地,所述第一回路還包括壓力栗,所述壓力栗串聯在所述第一回路中。
[0028]優選地,所述第一回路還包括儲液箱,所述儲液箱靠近所述外部熱源,所述儲液箱中的介質通過所述外部熱源獲得熱量并能在所述第一回路中流動。
[0029]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空調器,包括:
[0030]殼體;以及
[0031]上述的平行流換熱器;
[0032]所述平行流換熱器設置在所述殼體內。
[0033]優選地,所述外部熱源為空調器的蓄電池和/或電機和/或壓縮機。
[0034]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一種平行流換熱器及空調器至少具有下列優點:
[003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通過使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均包括兩個沿集流管長度方向并行排列且互不連通的腔體,由于每個所述扁管包括兩個通道,每個通道的兩端分別連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其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一腔體通過第一通道連通,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中的介質能夠通過外部熱源獲得熱量,使所述扁管上的冰霜受熱融化。而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二腔體通過第二通道連通,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第二回路與制冷/制熱設備連接,為系統提供制冷/制熱功能。因此在制冷/制熱的同時,可以有效防止扁管結霜,保證了平行流換熱器的正常工作,避免了結霜引起換熱風阻增大,同時提高了換熱效率。
[0036]優選地,通過增加集液管長度方向的中間隔板,使之成為兩個互補連通的腔室,與扁管配合后,前腔用于化霜,后腔用于正常制冷/制熱;兩個回路(化霜回路、制冷/制熱回路)集成在一起,體積小,重量輕,換熱效率高。
[0037]優選地,平行流換熱器的扁管、翅片傾斜放置,能夠有效防止結霜的形成,并在重力作用下,化霜后的水能向下流動,有利于排水。
[0038]優選地,對平行流換熱器的扁管、翅片進行二次表面處理,優選鍍上疏水材料,水的表面吸力小,化霜后水在重力作用下能更好的向下流動;而且扁管結構不用更改,只需在常用扁管的基礎上進行二次表面處理即可,成本低,不用更改扁管模具。
[0039]優選地,化霜回路采用熱源(如:蓄電池、電機、壓縮機)的熱量進行化霜,不需額外電源加熱,成本低,熱量利用率高,實現無用熱的再次利用。
[0040]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004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平行流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
[0043]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平行流換熱器的集流管的縱向剖視圖;
[0044]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平行流換熱器的集流管的側視圖;
[0045]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平行流換熱器的扁管和翅片與集流管的位置關系結構示意圖;
[0046]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平行流換熱器的第一回路的流程結構示意圖;
[0047]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平行流換熱器的化霜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8]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在下述說明中,不同的“一實施例”或“實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實施例。此外,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點可由任何合適形式組合。
[0049]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平行流換熱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以及連接在所述第一集流管10和所述第二集流管20之間的多個扁管30,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均包括兩個沿集流管長度方向并行排列且互不連通的腔體。
[0050]如圖3所示,每個所述扁管30包括兩個通道,每個通道的兩端分別連通所述第一集流管10和所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