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用新型立式組合式高效油分離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制冷用設備,一種新型立式組合式高效油分離設備,是螺桿制冷壓縮機組的配套件之一。螺桿壓縮機所排出的高壓氣體中含有很多潤滑油,潤滑油進入系統中首先形成的潤滑油膜對傳熱有不良影響,其次增加了潤滑油的消耗,為防止潤滑油進入系統中,需要設置一個高效油分離器分離排氣中的油,使進入冷凝器的高壓氣體制冷劑更加純凈,特別適用于蒸發溫度比較高的場合。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螺桿制冷壓縮機組所用的立式油分離器都是經過第一次重力沉降后,再進入高效濾芯,經吸附、凝聚除去其余的油,但高效濾芯可處理液體量相對較小的缺陷,在高蒸發溫度和排氣質量流量比較大的情況下,濾芯的分離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控制好進濾芯之前的油氣混合物的含油率,對整個分離器的分離效果起著關鍵的作用,目前往往是通過加粗筒體直徑及加長筒體長度的方法來解決,這樣設計出來的油分離器筒體體積較大,整個油分離器的制造成本也相對較高。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外形尺寸小、占用空間小、制件成本低的制冷用新型立式組合式高效油分離器,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0004]本實用新型的制冷用新型立式組合式高效油分離器,包括由盲法蘭、反向法蘭、圓筒、封頭組成的筒體;
[0005]在筒體上部側面設有排氣組件,下部側面設有進氣組件;
[0006]在筒體內位于進氣組件的下方設有帶斜邊的下導向板,上方設有帶缺口的中導向板,中導向板上方設有帶缺口的上導向板,上導向板的上方設有支撐板;中導向板的中心部位設有繞流柱,繞流柱上端與上導向板相接,下端與下導向板相接;
[0007]在上導向板的上方設有豎向的安裝板,安裝板右側通過上導向板上的缺口與上導向板下方空間連通,在安裝板上安裝有高效分離元件組件,安裝板的右側空間通過高效分離元件組件的內腔與安裝板的左側空間連通;
[0008]在支撐板上設有孔,安裝板的左側空間通過該孔與設在支撐板上的豎向設置的高效濾芯組件的內腔連通;
[0009]在筒體下部側面位于下導向板的下方設有排油口 ;封頭上設有排污口。
[0010]所述的筒體下部側面設有油液位開關和管式液面計,中部設有視油鏡組件,上部設安全閥組件。
[0011]所述的下導向板中心部位連接有導流管,繞流柱內腔通過導流管與封頭內側空間連通;筒體下部焊接有容器支座。
[0012]本實用新型制冷用新型立式組合式高效油分離器,由于在筒體內有高效分離元件組件和高效濾芯組件,筒體內上部有多層導向板,進入筒體的介質首先旋向上升,然后通過高效分離元件組件和高效濾芯組件,大大降低了進入高效濾芯前的高壓氣中的含油率,減輕了高效濾芯的負荷,提高了整個油分離器的分油效率,同時減小了筒體直徑,縮短了筒體長度,降低了整個油分的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圖1所示的上導向板的俯視示意圖;
[0015]圖3是圖1所示的中導向板的俯視示意圖;
[0016]圖4是圖1所示的下導向板的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2、3、4所示:本油分離器包括由盲法蘭1、反向法蘭2、圓筒3、封頭13組成的筒體。
[0018]在筒體上部側面設有法蘭結構的排氣組件22,下部側面設有法蘭結構的進氣組件10。
[0019]在筒體內位于進氣組件10的下方設有帶斜邊的下導向板17,即下導向板17側邊有一個直線切口(參看圖4)。
[0020]進氣組件10的上方設有帶缺口的中導向板9,中導向板9上的缺口為1 /4缺口(參看圖3)0
[0021 ] 中導向板9上方設有帶缺口的上導向板7,上導向板7上的缺口為1 /4缺口(參看圖2)。
[0022]上導向板7的上方設有支撐板20。中導向板9的中心部位設有管狀繞流柱8,繞流柱8上端與上導向板7相接,下端與下導向板17相接。
[0023]在上導向板7的上方設有豎向的安裝板21,安裝板21右側空間通過上導向板7上的缺口與上導向板7下方空間連通,在安裝板21上安裝有選用的葉片式高效分離元件組件6,安裝板21的右側空間通過高效分離元件組件6的內腔與安裝板21的左側空間連通。
[0024]在支撐板20上設有孔,安裝板21的左側空間通過該孔與安裝在支撐板20上的豎向設置的高效濾芯組件4的內腔連通。
[0025]在筒體下部側面位于下導向板17的下方設有排油口 16 ;封頭13上設有排污口14。筒體下部側面設有油液位開關11和管式液面計18,中部設有視油鏡組件5,上部設安全閥組件23。下導向板17中心部位連接有導流管12,繞流柱8內腔通過導流管12與封頭13內側空間連通;筒體下部焊接有容器支座15。
[0026]本立式油分離器的基本原理:壓縮機所排出的高壓油氣混和物經進氣組件10進入下導向板17和中導向板9之間,利用繞流柱8使氣流旋轉上升,在這個過程中,同時利用離心旋轉和重力作用實現油氣分離,這是第一次分離;然后夾帶油滴的油氣混合物通過中導向板9上的缺口進入安裝板21右側空間內,再進入葉片式高效分離元件組件6通道,被葉片分隔成多個區域,氣體在通過各個區域過程中將被葉片強制進行多次快速的流向轉變,在流向轉變過程中,在慣性力的作用下,液滴將與葉片發生動能碰撞,液滴通過吸附聚結效應附著在葉片表面,液滴越積越多,在自身重力、液體表面張力和氣體動能的聯合作用下向下流動,流入到葉片下方的積液槽中進行收集并被導流走,這一過程分離出絕大部分潤滑油油滴,這是第二次分離;經過前面兩次分離過濾后,大部分的油滴被分離出來,當小直徑的油滴流經高效濾芯組件4時,經吸附、凝聚除去其余的潤滑油,這是第三次分離。經過三次分離后,絕大部分的油被分離出去。最后經排氣組件22排出。
[0027]本實用新型具有更高的分離效率,出口氣體含油率在3PPM以下;高效葉片式分離器可分離的液體量大,分離精度不如高效濾芯組件高;高效濾芯組件分離器可處理的液體量相對較小,但分離精度高。在油分離器中采用高效葉片粗分離和高效濾芯組件精分離的兩級組合式結構,達到很好分離效果。本實用新型使得油分離器所設計的直徑、長度減小,降低了初投資和更小的占地空間;同時對高效濾芯組件也起到了保護作用,延長了使用壽命,降低了維護成本。
【主權項】
1.一種制冷用新型立式組合式高效油分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盲法蘭(1)、反向法蘭(2)、圓筒(3)、封頭(13)組成的筒體; 在筒體上部側面設有排氣組件(22),下部側面設有進氣組件(10); 在筒體內位于進氣組件(10)的下方設有帶斜邊的下導向板(17),上方設有帶缺口的中導向板(9),中導向板(9)上方設有帶缺口的上導向板(7),上導向板(7)的上方設有支撐板(20);中導向板(9)的中心部位設有繞流柱(8),繞流柱(8)上端與上導向板(7)相接,下端與下導向板(17)相接; 在上導向板(7)的上方設有豎向的安裝板(21 ),安裝板(21)右側通過上導向板(7)上的缺口與上導向板(7)下方空間連通,在安裝板(21)上安裝有高效分離元件組件(6),安裝板(21)的右側空間通過高效分離元件組件(6)的內腔與安裝板(21)的左側空間連通; 在支撐板(20)上設有孔,安裝板(21)的左側空間通過該孔與設在支撐板(20)上的豎向設置的高效濾芯組件(4)的內腔連通; 在筒體下部側面位于下導向板(17)的下方設有排油口(16);封頭(13)上設有排污口(1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用新型立式組合式高效油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下部側面設有油液位開關(11)和管式液面計(18),中部設有視油鏡組件(5),上部設安全閥組件(23)。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用新型立式組合式高效油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導向板(17)中心部位連接有導流管(12),繞流柱(8)內腔通過導流管(12)與封頭(13)內側空間連通;筒體下部焊接有容器支座(15)。
【專利摘要】制冷用新型立式組合式高效油分離器,筒體上部側面有排氣組件,下部側面有進氣組件;在筒體內位于進氣組件下方有帶斜邊的下導向板,上方有帶缺口的中導向板,中導向板上方有帶缺口的上導向板,上導向板的上方有支撐板;中導向板中心部位有繞流柱,繞流柱上端與上導向板相接,下端與下導向板相接;在上導向板上方有豎向的安裝板,安裝板右側通過上導向板上的缺口與上導向板下方空間連通,安裝板上安裝有高效分離元件組件,安裝板右側空間通過高效分離元件組件的內腔與安裝板左側空間連通;支撐板上設有孔,安裝板左側空間通過該孔與設在支撐板上的豎向設置的高效濾芯組件的內腔連通;筒體下部側面位于下導向板的下方設有排油口;封頭上設有排污口。
【IPC分類】F25B43/02
【公開號】CN205037641
【申請號】CN201520386989
【發明人】鄭利軍, 陳建剛, 劉輝, 何國祥, 侯昌海, 楊明, 孫丹丹
【申請人】大連冷凍機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