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蒸發器制冷劑轉移平衡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劑轉移平衡,具體涉及一種雙蒸發器制冷劑轉移平衡系統,應用于帶有低壓循環桶的雙蒸發器形式的制冰/空調雙工況冷水機組。
【背景技術】
[0002]帶有低壓循環桶的雙蒸發器形式的制冰/空調雙工況冷水機組其制冷劑循環原理見圖1。其包括壓縮機1、冷凝器2、一級節流裝置3、空調蒸發器4、二級節流裝置5-2、低壓循環桶6、制冷劑循環泵7和制冰蒸發板片8,空調蒸發器回氣管道經蒸發器回氣電動閥9與壓縮機I連接,壓縮機I通過排氣管道與冷凝器2連接;空調蒸發器出液口管道經二級節流裝置5-2與低壓循環桶6進液口相連,低壓循環桶6出液口通過管路接制冷劑循環泵7,制冷劑循環泵7通過管路接制冰蒸發板片8,制冰蒸發板片8回液通過管路接入低壓循環桶6,低壓循環桶6的出氣口通過管路依次與低壓循環桶回氣電動閥10、壓縮機I和冷凝器2連接。
[0003]在空調模式下運行時,二級節流裝置電磁閥5-1、低壓循環桶回氣電動閥10處于關閉狀態,蒸發器回氣電動閥9打開,制冷劑經過壓縮機1、冷凝器2壓縮冷凝后經一級節流裝置3進入空調蒸發器4中蒸發換熱后經蒸發器回氣電動閥9回到壓縮機I繼續進行制冷壓縮循環。
[0004]在制冰模式下運行時,蒸發器回氣電動閥9關閉,二級節流裝置電磁閥5-1、低壓循環桶回氣電動閥10均打開,制冷劑經過壓縮機1、冷凝器2壓縮冷凝后經一級節流裝置3進入空調蒸發器4中,空調蒸發器4中制冷劑經過二級節流裝置電磁閥5-1、二級節流裝置5-2節流降溫后進入低壓循環桶6,制冷劑循環泵7將低壓循環桶6中的制冷劑泵向制冰蒸發板片8,制冷劑在制冰蒸發板片8中與外界換熱后進入低壓循環桶6,低壓循環桶6中氣態制冷劑經低壓循環桶回氣電動閥10回到壓縮機I繼續進行制冷壓縮循環。
[0005]制冰蒸發板片8可分為多組,每組皆有一個脫冰電磁閥12,脫冰模式時可開啟某組中的脫冰電磁閥脫冰;其余組的脫冰電磁閥關閉,制冰蒸發板片仍處于制冰狀態;制冰、脫冰互不影響。
[0006]雖然在空調模式下,二級節流裝置電磁閥5-1、低壓循環桶回氣電動閥10處于關閉狀態,理論上制冷劑只能在空調模式對應的管路間流動。但由于空調蒸發器4內壓力大于低壓循環桶6內壓力,制冷劑有從空調蒸發器竄流至低壓循環桶的動力,同時由于閥門自身原因,不可能絕對密封,所以制冷劑客觀上會從空調蒸發器竄流至低壓循環桶,造成空調蒸發器中制冷劑越來越少,從而影響制冷效果。制冷劑竄流的流量雖然與機組生產工藝息息相關,但竄流現象客觀存在。
【實用新型內容】
[0007]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蒸發器制冷劑轉移平衡系統,本系統能夠解決雙工況冷水機組中存在的制冷劑竄流現象,保證蒸發器中制冷劑的液位穩定。
[0008]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9]一種雙蒸發器制冷劑轉移平衡系統,包括壓縮機、冷凝器、一級節流裝置、空調蒸發器、二級節流裝置、低壓循環桶、制冷劑循環泵和制冰蒸發板片,空調蒸發器回氣管道經蒸發器回氣電動閥與壓縮機連接,壓縮機通過排氣管道與冷凝器連接;空調蒸發器出液口管道經二級節流裝置與低壓循環桶進液口相連,低壓循環桶出液口通過管路接制冷劑循環泵,制冷劑循環泵通過管路接制冰蒸發板片,制冰蒸發板片回液通過管路接入低壓循環桶,低壓循環桶的出氣口通過管路依次與低壓循環桶回氣電動閥、壓縮機和冷凝器連接;其特征在于:在制冷劑循環泵出口處增設有空調工況補液管路,該空調工況補液管路與空調蒸發器相連,在空調工況補液管路上設有電磁閥。
[0010]所述空調蒸發器中設有用于檢測制冷劑液面高度的液位傳感器,液位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的輸出接制冷劑循環泵和制冷劑轉移電磁閥。
[0011]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實用新型利用機組本身自帶的制冷劑循環泵(主要用于制冰工況時強制循環制冷劑),在蒸發器液位低于設定高度時,將低壓循環桶中的制冷劑強制補充到蒸發器中,保證蒸發器中制冷劑量穩定,從而確保制冷效果。
【附圖說明】
[0013]圖1-現有技術制冷劑循環示意圖。
[0014]圖2-本實用新型制冷劑循環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參見圖2,從圖上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雙蒸發器制冷劑轉移平衡系統,包括壓縮機1、冷凝器2、一級節流裝置3、空調蒸發器4、二級節流裝置5-2、低壓循環桶6、制冷劑循環泵7和制冰蒸發板片8,空調蒸發器回氣管道經蒸發器回氣電動閥9與壓縮機I連接,壓縮機I通過排氣管道與冷凝器2連接;空調蒸發器出液口管道經二級節流裝置5-2與低壓循環桶6進液口相連,低壓循環桶6出液口通過管路接制冷劑循環泵7,制冷劑循環泵7通過管路接制冰蒸發板片8,制冰蒸發板片8回液通過管路接入低壓循環桶6,低壓循環桶6的出氣口通過管路依次與低壓循環桶回氣電動閥10、壓縮機I和冷凝器2連接。
[0016]在空調模式下運行時,二級節流裝置電磁閥5-1、低壓循環桶回氣電動閥10處于關閉狀態,蒸發器回氣電動閥9打開,制冷劑經過壓縮機1、冷凝器2壓縮冷凝后經一級節流裝置3進入空調蒸發器4中蒸發換熱后經蒸發器回氣電動閥9回到壓縮機I繼續進行制冷壓縮循環。
[0017]在制冰模式下運行時,蒸發器回氣電動閥9關閉,二級節流裝置電磁閥5-1、低壓循環桶回氣電動閥10均打開,制冷劑經過壓縮機1、冷凝器2壓縮冷凝后經一級節流裝置3進入空調蒸發器4中,空調蒸發器4中制冷劑經過二級節流裝置電磁閥5-1、二級節流裝置
5-2節流降溫后進入低壓循環桶6,制冷劑循環泵7將低壓循環桶6中的制冷劑泵向制冰蒸發板片8,制冷劑在制冰蒸發板片8中與外界換熱后進入低壓循環桶6,低壓循環桶6中氣態制冷劑經低壓循環桶回氣電動閥10回到壓縮機I繼續進行制冷壓縮循環。
[0018]制冰蒸發板片8可分為多組,每組皆有一個脫冰電磁閥12,脫冰模式時可開啟某組中的脫冰電磁閥脫冰;其余組的脫冰電磁閥關閉,制冰蒸發板片仍處于制冰狀態;制冰、脫冰互不影響。
[0019]在制冷劑循環泵7出口處增設有空調工況補液管路,該空調工況補液管路與空調蒸發器4相連,在空調工況補液管路上設有制冷劑轉移電磁閥13。
[0020]在雙蒸發器形式的制冰/空調雙工況冷水機組中,由于制造工藝(閥門等)的限制,無法完全杜絕制冷劑竄流現象。機組在空調工況運行時,由于低壓循環桶6中的壓力低于空調蒸發器4中的壓力,制冷劑可能從二級節流裝置電磁閥5-1、低壓循環桶回氣電動閥10竄流至低壓循環桶6。對此,本結構在制冷劑循環泵7出口處增加一管段通向空調蒸發器4,通過強制供液,保證蒸發器制冷劑的液位平衡。其它結構和工作原理不變。
[0021]為了實現自動補液,所述空調蒸發器4中設有用于檢測制冷劑液面高度的液位傳感器11,液位傳感器11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的輸出接制冷劑循環泵7和制冷劑轉移電磁閥13。當竄流現象引起空調蒸發器4中的制冷劑液位下降到一定值時,開啟制冷劑循環泵7和制冷劑轉移電磁閥13,將低壓循環桶6中的制冷劑補充回空調蒸發器4,當空調蒸發器4中制冷劑液位達到設定值時,關閉制冷劑循環泵6和制冷劑轉移電磁閥13。
[0022]本實用新型利用系統原有的制冷劑循環泵,僅僅增設一根補液管路,即可保證蒸發器制冷劑的液位高度。本系統實際應用兩項目表明,采取本方案之前,機組運行5~6小時后會由于吸氣壓力低停機,造成系統運行不穩定。采用本系統后,機組在用冷時間內未出現吸氣壓力低而停機的現象。
[0023]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變化和變動。這里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是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列。
【主權項】
1.一種雙蒸發器制冷劑轉移平衡系統,包括壓縮機(I)、冷凝器(2)、一級節流裝置(3)、空調蒸發器(4)、二級節流裝置(5-2)、低壓循環桶(6)、制冷劑循環泵(7)和制冰蒸發板片(8),空調蒸發器回氣管道經蒸發器回氣電動閥(9)與壓縮機(I)連接,壓縮機(I)通過排氣管道與冷凝器(2)連接;空調蒸發器出液口管道經二級節流裝置(5-2)與低壓循環桶(6)進液口相連,低壓循環桶(6)出液口通過管路接制冷劑循環泵(7),制冷劑循環泵(7)通過管路接制冰蒸發板片(8),制冰蒸發板片(8)回液通過管路接入低壓循環桶(6),低壓循環桶(6)的出氣口通過管路依次與低壓循環桶回氣電動閥(10)、壓縮機(I)和冷凝器(2)連接;其特征在于:在制冷劑循環泵(7)出口處增設有空調工況補液管路,該空調工況補液管路與空調蒸發器(4)相連,在空調工況補液管路上設有電磁閥(1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蒸發器制冷劑轉移平衡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蒸發器(4)中設有用于檢測制冷劑液面高度的液位傳感器(11),液位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控制器的輸出接制冷劑循環泵(7)和制冷劑轉移電磁閥(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蒸發器制冷劑轉移平衡系統,空調蒸發器回氣管道經蒸發器回氣電動閥與壓縮機連接,壓縮機通過排氣管道與冷凝器連接;空調蒸發器出液口管道經二級節流裝置與低壓循環桶進液口相連,低壓循環桶出液口通過管路接制冷劑循環泵,制冷劑循環泵通過管路接制冰蒸發板片,制冰蒸發板片回液通過管路接入低壓循環桶,低壓循環桶的出氣口通過管路依次與低壓循環桶回氣電動閥、壓縮機和冷凝器連接;在制冷劑循環泵出口處增設有空調工況補液管路,該空調工況補液管路與空調蒸發器相連,在空調工況補液管路上設有電磁閥。本實用新型可保證蒸發器中制冷劑量穩定,確保制冷效果。
【IPC分類】F25B41/00
【公開號】CN204705085
【申請號】CN201520441955
【發明人】周平中, 汪瑞東, 劉祥揚
【申請人】中機西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請日】201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