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水、冷媒三相高效換熱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冷凝器技術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空氣、水、冷媒三相高效換熱冷凝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風冷式壓縮冷凝機組都采用空氣、冷媒兩相換熱冷凝器,從制冷劑的特性可知,經過冷凝器的空氣溫度越高,對應的冷凝溫度就越高,冷凝器的換熱效果就越差。人們研宄出多種提高傳熱的方式如空氣側加強傳熱技術、冷媒側加強傳熱技術、傳熱管流程優化等,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冷凝器冷凝溫度高、換熱效果差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氣、水、冷媒三相高效換熱冷凝器,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冷凝器冷凝溫度高、換熱效果差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帶有雙介質通道的三相換熱冷凝器,大大提高了冷凝器的換熱效率。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一種空氣、水、冷煤三相高效換熱冷凝器,包括本體外殼,所述本體外殼I由上護板4、下護板5、右側管板3、左側管板2組成,所述本體外殼I內部設有第一換熱區16及第二換熱區17,所述第一換熱區16及第二換熱區17均包括相互垂直的傳熱管14和翅片15,所述傳熱管14之間通過彎管20相互連接,本體外殼I兩側設有兩種介質通道即第一通道18和第二通道19,所述第一通道18包括左側管板2、進水集管6、進水管7、出水集管8及出水管9,所述第二通道包括右側管板3、出液集管10、出液管11及進液集管12、進液管13。
[0006]所述右側管板3、左側管板2、傳熱管14、翅片15采用沖孔機械沖制小孔,采用脹管工藝連成一整體。
[0007]所述上護板4、下護板5采用螺栓與右側管板3、左側管板2固定連接。
[0008]所述第一通道18采用的介質為水,所述第二通道19采用的介質為冷媒。
[0009]所述冷媒包括制冷劑。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 ] 1.本實用新型的水側冷卻水可以是低品質的經過濾的冷卻水、生活用水、工業廢水,符合現有國家節能減排的政策。
[0012]2.普通的空調冷凝器,使用環境溫度最高為42°C,本件使用環境溫度最高可達65°C以上,大大提高了冷凝器的使用范圍。
[0013]3.本實用新型代替普通的空調冷凝器裝入制冷系統中,壓縮機的排氣溫度、冷凝溫度降低明顯,有效降低了壓縮機的壓縮比,大大提高了壓縮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壓縮機的軸功率,節能效果明顯。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圖1A處的細節放大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流程圖。
[0017]圖中:1、本體外殼;2、左側管板;3、右側管板;4、上護板;5、下護板;6、進水集管;7、進水管;8、出水集管;9、出水管;10、出液集管;11、出液管;12、進液集管;13、進液管;14、傳熱管,15、翅片;16、第一換熱區;17、第二換熱區;18、第一通道;19、第二通道;20、彎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9]一種空氣、水、冷煤三相高效換熱冷凝器,包括本體外殼,所述本體外殼I由上護板4、下護板5、右側管板3、左側管板2組成,所述本體外殼I內部設有第一換熱區16及第二換熱區17,所述第一換熱區16及第二換熱區17均包括相互垂直的傳熱管14和翅片15,所述傳熱管14之間通過彎管20相互連接,本體外殼I兩側設有兩種介質通道即第一通道18和第二通道19,所述第一通道18包括左側管板2、進水集管6、進水管7、出水集管8及出水管9,所述第二通道包括右側管板3、出液集管10、出液管11及進液集管12、進液管13,所述右側管板3、左側管板2、傳熱管14、翅片15采用沖孔機械沖制小孔,采用脹管工藝連成一整體,所述上護板4、下護板5采用螺栓與右側管板3、左側管板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通道18采用的介質為水,所述第二通道19采用的介質為冷媒,所述冷媒包括制冷劑。
[0020]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空氣、水、冷煤三相高效換熱冷凝器,包括本體外殼1,本體外殼I由上護板4、下護板5、右側管板3、左側管板2組成,本體外殼I內部分為第一換熱區16及第二換熱區17,第一換熱區16及第二換熱區17均包括相互垂直的傳熱管14和翅片15,傳熱管14之間通過彎管20相互連接,本體外殼I兩側設有兩種介質通道即第一通道18和第二通道19,第一通道18包括左側管板2、進水集管6、進水管7、出水集管8及出水管9,第二通道19包括右側管板3、出液集管10、出液管11及進液集管12、進液管13,第一通道18選用的介質為水,第二通道19選用的介質為制冷劑。第一通道18與第一換熱區16構成水循環回路,進水集管6與第一換熱區16內的傳熱管14連接,進水管7將水體通過進水集管6送入傳熱管14最終經過出水集管8從出水管9排出;第二通道19與第二換熱區17構成冷媒循環回路,進液集管13與第二換熱區17內的傳熱管14連接,進液管13將冷媒通過進液集管12送入傳熱管14最終經過出液集管10從出液管11排出。右側管板3、左側管板2、傳熱管14、翅片15采用沖孔機械沖制小孔,采用脹管工藝連成一整體,上護板4、下護板5采用螺栓與右側管板3、左側管板2固定連接,形成本體外殼I能夠很好的保護內部的傳熱管14及翅片15,翅片15能夠增加換熱器的換熱系數進而提升了換熱效率。
[0021]如圖3所示,空氣先經過第一換熱區16的翅片,與水側的冷卻水進行熱交換,空氣降溫(降溫一般在5°C至10°C)后,再經過第二換熱區17的翅片與冷媒側的冷媒進行熱交換,因經過第二換熱區17翅片的空氣溫度下降,其對應的冷凝溫度也就下降,冷凝器的水側通過的冷卻水溫度越低,空氣經水側翅片的降溫幅度越大,整個冷凝器的換熱效率就越尚O
[0022]本實用新型的水側冷卻水可以是低品質的經過濾的冷卻水、生活用水、工業廢水,符合現有國家節能減排的政策,普通的空調冷凝器,使用環境溫度最高為42°C,本實用新型使用環境溫度最高可達65°C以上,大大提高了冷凝器的使用范圍,本件代替普通的空調冷凝器裝入制冷系統中,壓縮機的排氣溫度、冷凝溫度降低明顯,有效降低了壓縮機的壓縮比,大大提高了壓縮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壓縮機的軸功率,節能效果明顯。
[0023]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所述的形狀、構造、特征及精神所為的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空氣、水、冷媒三相高效換熱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外殼,所述本體外殼(I)由上護板(4)、下護板(5)、右側管板(3)、左側管板(2)組成,所述本體外殼(I)內部設有第一換熱區(16)及第二換熱區(17),所述第一換熱區(16)及第二換熱區(17)均包括相互垂直的傳熱管(14)和翅片(15),所述傳熱管(14)之間通過彎管(20)相互連接,本體外殼(I)兩側設有兩種介質通道即第一通道(18 )和第二通道(19 ),所述第一通道(18 )包括左側管板(2)、進水集管(6)、進水管(7)、出水集管(8)及出水管(9),所述第二通道包括右側管板(3)、出液集管(10)、出液管(11)及進液集管(12)、進液管(1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水、冷媒三相高效換熱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側管板(3)、左側管板(2)傳熱管(14)、翅片(15)采用沖孔機械沖制小孔,采用脹管工藝連成一整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水、冷媒三相高效換熱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護板(4)、下護板(5)采用螺栓與右側管板(3)、左側管板(2)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水、冷媒三相高效換熱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8)采用的介質為水,所述第二通道(19)采用的介質為冷媒。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氣、水、冷媒三相高效換熱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包括制冷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空氣、水、冷媒三相高效換熱冷凝器,屬于換熱冷凝器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冷凝器冷凝溫度高、換熱效果差的問題。包括本體外殼,所述本體外殼由上護板、下護板、右側管板、左側管板組成,所述本體外殼內部設有第一換熱區及第二換熱區,所述第一換熱區及第二換熱區均包括相互垂直的傳熱管和翅片,所述傳熱管之間通過彎管相互連接,本體外殼兩側設有兩種介質通道即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本實用新型使用環境溫度最高可達65℃以上,大大提高了冷凝器的使用范圍;本件代替普通的空調冷凝器裝入制冷系統中,壓縮機的排氣溫度、冷凝溫度降低明顯,大大提高了壓縮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壓縮機的軸功率,節能效果明顯。
【IPC分類】F25B39/04
【公開號】CN204665763
【申請號】CN201520228926
【發明人】黃勇, 戴亞東, 龐麗萍, 朱克勇, 陳正濤, 石濱泉, 趙宇, 馮衛, 周濤, 丁余才
【申請人】江蘇永昇空調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