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調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帶有除霜運轉模式的空氣調節裝置。
空氣調節裝置是這樣構成,在循環致冷劑的致冷劑回路上至少設有壓縮機、四通閥、室內熱交換器、膨脹閥及室外熱交換器,該空氣調節裝置在房間加熱運轉時,致冷劑從壓縮機流過四通閥、作為冷凝器的室內熱交換器,膨脹閥及用作為蒸發器的室外熱交換器順序組成的致冷劑回路,而在房間冷卻運轉時,致冷劑以壓縮機流過四通閥,作為冷凝器的室外熱交換器,膨脹閥及作為蒸發器的室內熱交換器順序組成的致冷劑回路。
在此,根據圖4所示的莫里爾熱力學計算圖(p-i線圖)來說明發動機驅動式空氣調節裝置的房間加熱運轉時的基本循環。
由發動機驅動壓縮機時,如圖4的①所示狀態(壓力P1,焓i1)的氣態致冷劑被吸入壓縮機,被壓縮成圖4中②所示狀態(壓力P2,焓i2)的高溫、高壓的致冷劑。而此時壓縮機2所需的動力(壓縮熱量)AL由(i2-i1)表示。
上述高溫高壓氣態致冷劑被導入起冷凝器作用的室內熱交換器,在熱交換器內向室內空氣放出冷凝熱Q2而被液化。通過室內熱交換器的液態致冷劑的狀態為如圖4中③所示的狀態(壓力P2,焓i3),通過放出熱量Q2=(i2-i3),完成了對房間的加熱。此時,致冷劑被過冷卻如圖中所示的Δi。而且,過冷卻可以通過增大放熱面積或增大送風風扇的轉動數而加大在放熱面上流過的風量來完成。
然后,通過膨脹閥的減壓,上述狀態③的液態致冷劑變成圖4中④所示狀態(壓力P1,焓i3)而使其中一部分氣化,再被導入作為蒸發器的室外熱交換器中,在室外熱交換器中吸收外界空氣的熱量而蒸發,進一步過熱到如圖4所示Δih后回到圖4中①所示狀態(壓力P1,焓i1),以后反復進行同樣的操作。在室內熱交換器中,給予制冷劑的熱量Q1用(i1-i3)表示。而且,過熱可以通過增大放熱面積或增大送風風扇的轉動數而加大在放熱面上流過的風量來完成。
然而,在以上房間加熱運轉中,通過膨脹閥后溫度下降的致冷劑在室外熱交換器中與外部空氣進行熱交換而蒸發時凝結了外部空氣中所含的水分,于是在室外熱交換器的吸熱肋片上就附著了霜。當室外熱交換器的吸熱肋片上附著有霜時,因為該室外熱交換器作為蒸發器的性能下降,所以暫時進行房間冷卻運行,使室外熱交換器作為冷凝器,在室外熱交換器中由致冷劑放出冷凝熱進行除霜,即所謂的反轉式除霜。
然而,在上述反轉式除霜中,由于室外熱交換器作為冷凝器,本來必要的房間加熱卻因室內熱交換器中流出冷風而引起不適的感覺。
在此,在除霜時考慮的方式是停止室內熱交換器的風扇來防止室內熱交換器中流出冷風,但當該風扇停止時,流過膨脹閥的低溫未蒸發的液態致冷劑受到壓縮機的吸引而產生所謂的回流現象,引起壓縮機故障。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調裝置,它能夠在除霜運轉時防止室內熱交換器中流出冷風并防止液體致冷劑回流到壓縮機。
為完成上述目的,權利要求1記載的本發明的空調裝置,在循環致冷劑的回路上至少設置壓縮機,四通閥,室內熱交換器,膨脹閥及室外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配置有作為上述膨脹閥的第一膨脹閥和第二膨脹閥,設有旁通第一膨脹閥和上述室內熱交換器的旁路,在該旁路上設有上述第二膨脹閥,在該第二膨脹閥和上述壓縮機之間配置熱源裝置。
權利要求2的本發明是在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在除霜運行時,自動切換上述四通閥使壓縮機的高壓側與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接,同時上述第一膨脹閥擰小或全部關閉而上述第二膨脹閥打開。
在權利要求3所述發明是在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膨脹閥和第二膨脹閥由開閉式膨脹閥或開閉閥和膨脹節流器組成。
在權利要求4所述發明是在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壓縮機由發動機驅動,上述熱源裝置配置在上述四通閥與壓縮機的吸入口之間的致冷劑回路上,且由進行發動機冷卻水與致冷劑之間的熱交換的儲液器及二重管熱交換器構成。
在權利要求5所述發明是在權利要求1、2和3所述的基礎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熱源裝置配置在上述第二膨脹閥與上述四通閥之間的致冷劑回路上,且由進行發動機冷卻水與致冷劑之間熱交換的熱交換器構成。
權利要求6記載的本發明,以權利要1、2或3為基礎,其特征在于上述壓縮機由電機驅動,上述熱源裝置由加熱器構成。
根據本發明,如果除霜運轉中采用反轉方式,那么即使暫時進行房間冷卻運行時,由于阻止或限制了在作為冷凝器的室外熱交換器中放出冷凝熱后被液化的致冷劑經過第二膨脹閥減壓后流入到室內熱交換器一側,因此防止了從室內熱交換器中吹出冷風,使用者不會感到不舒適。
而且,由于經過第二膨脹閥減壓后的低溫低壓液態致冷劑被由熱源裝置提供的熱量完全蒸發為氣態致冷劑,因此防止了液態回流壓縮機,排除了壓縮機發生事故的原因。
下面根據
本發明的實施例。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發動機驅動式空調裝置的基本結構回路圖。
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發動機驅動式空調裝置(實際機器)的具體結構回路圖。
圖3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馬達驅動式空調裝置的基本結構回路圖。
圖4是致冷劑狀態變化的壓焓圖。
圖5是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馬達驅動式空調裝置的基本結構回路圖。
圖6是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馬達驅動式空調裝置的基本結構回路圖。
圖7是圖6中所示實施例在進行正常空調運轉時三通閥的位置。
圖8是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馬達驅動式空調裝置的基本結構回路圖。
圖9是圖8中所示實施例在進行正常空調運轉時三通閥的位置。
下面根據
本發明的實施例。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發動機驅動式空調裝置的基本結構回路圖。
在圖1中,1是水冷發動機,2是由水冷發動機1驅動的壓縮機,在本空調裝置中,設計有包括壓縮機2的構成閉環致冷劑回路和包括循環冷卻發動機1的冷卻水的冷卻水回路。
上述致冷劑回路3是由壓縮機2循環氟利昂等的致冷劑回路,該回路由從壓縮機二排出側至四通閥5的致冷劑管線3a,從四通閥5至室外熱交換器6的致冷劑管線3b,從室外熱交換器6經過構成第一膨脹閥的開閉式膨脹閥8至室內熱交換器9的致冷劑管線3c,從室內熱交換器9經過熱源裝置7至上述四通閥5的致冷劑管線3d,從上述四通閥5至儲液器10的致冷劑管線3e及從儲液器10至上述壓縮機2吸入側的致冷劑管線3f構成。且,儲液器10貯存液態致冷劑,防上液相致冷劑回流至壓縮機。
而且,在本實施例中的致冷劑回路3中,設計有旁路上述開閉式膨脹閥8和室內熱交換器9的旁路3g,該旁路3g上設有構成第二膨脹閥的開閉式膨脹閥11,且在該開閉式膨脹閥11與四通閥5之間設計有上述熱源裝置7。
另一方面,上述冷卻水回路4是通過水泵12循環冷卻發動機1的冷卻水的冷卻水回路,該回路從水泵12排出側通過排放的燃氣熱交換器13至發動機1的冷卻水入口的冷卻水管線4a,從發動機1的冷卻水入口至上述熱源裝置7的的冷卻水管線4b和從上述熱源裝置7至上述水泵12的吸入側的冷卻水管線4c構成。且在本實施例中,熱源裝置7由在發動機的冷卻水與致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的套管熱交換器構成,但也可以用儲液器構成。
下面,參照圖4所示的莫里爾熱力學計算圖說明本實施例的空調裝置在房間加熱時的作用。
通過發動機1驅動壓縮機2時,如圖4①所示狀態(壓力P1,焓i1)的氣態致冷劑從致冷劑管線3f被吸入并壓縮,被壓縮成圖4中②所示狀態(壓力P2,焓i2)的高溫高壓的致冷劑。而此時壓縮機2所需動力(壓縮熱量)(i2-i1)用AL表示。
上述高溫高壓的氣態致冷劑通過致冷劑管線3a進入四通閥5,在房間加熱時,四通閥5的開口a和開口b及開口c和開口d分別連通,且在上述旁路3g上設計的上述開閉式膨脹閥11全部關閉,上述開閉式膨脹閥8設定在適當開度,高溫高壓氣態致冷劑通過四通閥和熱源裝置7流入致冷劑管線3d,被導入作為冷凝器的室內熱交換器9。
另一方面,由水泵12的驅動的在冷卻水回路內循環的冷卻水從水泵12排出流入冷卻水管線4a,途中,在排放的燃氣熱交換器13中吸收從發動機1排放的燃氣中所含的熱量而被加熱后,流過發動機1的冷卻水套1a冷卻該發動機1。因此,冷卻了發動機1的冷卻水,流入冷卻水管線4b,從三通閥53流入散熱器25被冷卻后,被吸入水泵12中。
導入室內熱交換器9的高溫高壓致冷劑向室內空氣放出冷凝熱Q2而被液化,因過冷而成為如圖4中③狀態(壓力P2,焓i2)的液態致冷劑,此時,由于放出了熱量Q2,完成了對房間的加熱。
然后,在上述室內熱交換器9中的高壓液態致冷劑通過上述開閉室膨脹閥8減壓成為圖4中④所示狀態(壓力P1,焓i3),使其中一部分氣化,通過致冷劑管線3c流向室外熱交換6。而且,流入致冷劑管線3c的低溫致冷劑流入作為蒸發器的室外熱交換器6內,在此處從外界空氣吸熱而氣化。而且,室外熱交換器6中的致冷劑通過致冷劑管線3b流至四通閥5,如前所述,由于上述四通閥在房間加熱時開口c與開口d連通,致冷劑通過四通閥向致冷劑管線3e一側流動,進入儲液器10中。而且在熱源裝置7中與致冷劑進行熱交換的冷卻水通過冷卻水管線4c返回水泵12,此后,以同樣的作用在冷卻水回路中循環。
上述儲液器10中,致冷劑氣液分離,氣態致冷劑通過致冷劑管線3f吸入壓縮機2中,被吸入壓縮機2的氣態致冷劑的狀態回到如圖4中①所示狀態(壓力P1,焓i1),壓縮機2再次對氣態致冷劑進行壓縮,并反復進行上述操作。
從而,由開閉式膨脹閥8減壓的致冷劑被吸入壓縮機2之前,致冷劑在室外熱交換器中從外部空氣中吸取熱量,結果,致冷劑吸收熱量Q1(=i1-i3)而蒸發。進一步地被過熱。
然而,在以上房間加熱運轉中,通過開閉式膨脹閥8的致冷劑在室外熱交換器6中與外部空氣進行熱交換而蒸發時將外部空氣中的水蒸汽凝結,會在室外熱交換器6中的吸熱肋片上附著霜。
在此場合下,要進行反轉式除霜運轉,在該除霜運轉中,暫時進行房間冷卻運轉,使室外熱交換器作為冷凝器,由室外熱交換器中的致沖劑冷凝放出的熱量來除霜。
也就是說,在除霜運轉中,切換四通閥5,如圖1所示開口a和開口c、開口b和開口d分別連通,同時一方面打開開閉式膨脹閥11,另一方面開閉式膨脹閥8全部關閉或關小。
從而,從壓縮機2排出的流過致冷劑管線3a的高溫高壓的氣態致冷劑,通過四通閥5流向致冷劑管線3b而流入作為冷凝器的室外熱交換器6。因此,導入室外熱交換器6的高溫高壓的氣態致冷劑放出泠凝熱溶化吸熱肋片上附著霜而完成除霜。
而且,供給室外熱交換器6除霜而液化的高壓液態致冷劑的全部或大部分流過旁路3g,經開閉式膨脹閥11減壓其部分氣化,流過致冷劑管線3d流向熱源裝置7。因此,在熱源裝置7中流過致冷劑管線3d的低溫致冷劑獲取發動機1的廢熱,致冷劑接受發動機1的廢熱完全蒸發后,被過熱,通過四通閥5流到致冷劑管線3e側,被導入儲液器10。且,此時,切換三通閥53,發動機1的溫水不流到散熱器25而流到熱源裝置7中進行循環。
在上述儲液器10中,致冷劑氣液分離,氣態致冷劑通過致冷劑管線3f被吸入壓縮機2,該氣態致冷劑由壓縮機再次壓縮進行上述相同的操作。
在以上除霜運轉中,由于阻止或限制從作為冷凝器的室外熱交換器中放出冷凝熱而液化的致冷劑流入室內熱交換器9,因此防止了從室內熱交換器9中流出冷風,使用者不會感到不舒適。
而且,由于經開閉式膨脹閥11減壓的低溫低壓液態致冷劑由熱源裝置7供給的熱量而完全被蒸發成為氣態致冷劑,防止了向壓縮機的液體回流,消除了壓縮機2發生故障的原因。
此外,根據圖2所示回路說明本發明所適用的發動機驅動式空調裝置的具體例子。
圖2所示的發動機驅動式空調裝置由室外空調單元20和室內空調單元30組成,室內空調單元30的結構中包括室內熱交換器9和第一膨脹閥8。
上述室外空調單元20由設有發動機1,壓縮機2等的機械室21,主儲液器10,輔儲液器22,配電盒23及配設彼此連接各種機器的管路的配管室24,室外熱交換器6,配設有作為溫水熱交換器的散熱器25等的室外熱交換器26組成。
上述發動機1是水冷式燃氣發動機,其吸氣口通過吸氣管27與燃氣混合器28及空氣過濾器29連接,吸氣管27穿過機械室21和室外熱交換器26的頂壁在外部開口。
上述燃氣混合器28通過燃料管31與圖中未示的燃氣燃料源連接,燃料管31設計有與燃氣混合器28一體的流量控制閥32,調節器(減壓閥)33及兩個電磁閥34。且發動機1的排氣口上,通過排氣管35連接排氣燃氣熱交換器13,排氣消音器36及水分分離器37,排氣管35在上述室外熱交換器26的頂壁上方開口。
而且,發動機1還具有潤滑油箱38當潤滑油量減少時打開電磁閥39,潤滑油由于重力而供向發動機1。
還有,發動機1的輸出軸通過離合器40連接到上述壓縮機2上,壓縮機2的排出口通過致冷劑管線3a,四通閥5及致冷劑管線3b連接到上述室外熱交換器6上,而且,室外熱交換器6通過致冷劑管線3e,接頭及上述主儲液器10的內部熱交換部和致冷劑管線3d連接到上述室內熱交換器9上,從該室內熱交換器9通過致冷劑管線3c,接頭,致冷劑管線3f,四通閥5,還有致冷劑管線3h及致冷劑管線3h上的主儲液器10及輔儲液器22連接壓縮機2的吸入口。
再有,在圖2中,41是設置在致冷劑管線3e中間的干燥器,42是旁路干燥器41的過濾器。且,43是毛細管,44是各溫度傳感器與毛細管的組合。它們通過檢測致冷劑的溫度來檢測出主儲液器10內的液位。進一步地,45是開閉閥,46是油排出通路,47是潤滑油用的閥門,當主儲液器10的下部貯存的潤滑油過多時,通過手動或自動地打開開閉閥45,潤滑油就由主儲液器10流向輔儲液器22。
另外,在上述致冷劑管線3e的中間,設計有分離致冷劑中所含潤滑油成分的油分離器48,該油分離器48分離出的潤滑油通過毛細管43隨時返回致冷劑管線3h,當潤滑油在規定值以上時,潤滑油通過油過濾器49及電磁閥50返回主儲液器10和輔儲液器22。還有,當油過濾器49及致冷劑管線3a中的致冷劑壓力超過規定值時,致冷劑管線3a通過打開電磁閥50而與主儲液器10連接,防止了在致冷劑回路中的壓力異常升高。
另一方面,在室外空調單元20中包括冷卻水循環系統S,該冷卻水循環系統S具有第一循環通路、第二循環通路和第三循環通路,當冷卻水的溫度在所定值以下的發動機冷機狀態下,第一循環通路使水沿發動機1的冷卻水套1a,溫度傳感器51,第一冷卻水泵52循環;第二循環通路當發動機處于冷機狀態時使水沿排放的燃氣熱交換器13,線性三通閥53,分支出一路是散熱器25,另一路是主儲液器10的內部熱交換部,至第二冷卻水泵54循環。第三循環通路在冷卻水溫度超過所定值時的發動機熱機結束時,使水沿順序連接的排放的燃氣熱交換器13,第一冷卻水泵52,冷卻水套1a,溫度傳感器51,線性三通閥53,分支出一路是散熱器25,另一路是主儲液器10的內部熱交換部,至第二冷卻水泵54循環。
散熱器25通過注入口65與冷卻水用的儲水箱55連接,注入口65與溫度傳感器51的一個口連接。溫度傳感器51的口通常與冷卻水套1a連通,能夠在發動機冷機時排出第一循環通路中的空氣。
發動機的冷卻水當切換線性三通閥時,通過冷卻水管線4d流向主儲液器10內熱交換器使之與致冷劑進行換熱。
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空調裝置中,還設計有旁路第一膨脹閥8與室內熱交換器9的旁路3g,該旁路3g中設計有第二膨脹閥11,且在本實施例中,主儲液器10構成熱源裝置。
在本空調裝置進行除霜運行中,暫時地進行房間冷卻使室外熱交換器6用作冷凝器,在該室外熱交換器上由致冷劑放出冷凝熱來進行除霜。
也就是,在除霜運行中,切換四通閥5,同時打開第二膨脹閥11,第一膨脹閥8全部關閉或關小。
因此,由壓縮機2排出的流過致冷劑管線3a的高溫高壓氣態致冷劑,通過四通閥流入致冷劑管線3b進入作為冷凝器的室外熱交換器6。因此,流入室外熱交換器6的高溫高壓氣態致冷劑放出冷凝熱溶化了吸肋片上所附的霜而進行除霜。
而且,在室外熱交換器6中用于除霜而液化的高壓液態致冷劑,全部或大部流過旁路3g經過第二膨脹閥11的減壓使一部分氣化,流向作為熱源裝置的主儲液器10。因此,在主儲液器10中的低溫致冷劑獲取發動機的廢熱,致冷劑接受發動機1的廢熱而完全氣化后,受過熱流入輔儲液器22。輔儲液器22中致冷劑氣液分離,氣態致冷劑被吸回壓縮機2。
在以上除霜運行中,由于阻止或限制了在作為冷凝器的室外熱交換器6中放出冷凝熱而液化的致冷劑流入到室內熱交換器9一側,防止了從室內熱交換器9中吹出冷風,使用者不會感到不舒適。
而且由于經過開閉式膨脹閥11減壓后的低溫低壓液態致冷劑在主儲液器10中被發動機的廢熱加熱而完全蒸發為氣態致冷劑,防止了向壓縮機2的液態回流,消除了壓縮機2發生事故的原因。
下面,結合附圖3說明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圖3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電機驅動式空調裝置的基本結構回路圖。在圖3中與圖1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符號表示。
在本實施例中,其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是,作為壓縮機2的驅動源使用了電動馬達,第一膨脹閥由開閉閥15和膨脹節流器16構成,旁路3g上設計的第二膨脹閥由開閉閥17和膨脹節流器18構成,熱源裝置由電氣加熱器19構成并設計在旁路3g上。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
而且,在本實施例的空調裝置的除霜運行中,通過切換四通閥5使其開口a和開口c及開口b和開口d分別連通,同時一方面打開開閉閥17。另一方面全部或部分關小開閉閥15。
因此,由壓縮機2排出的流過致冷劑管線3a的高溫高壓氣態致冷劑,通過四通閥流入致冷劑管線3b側進入作為冷凝器的室外熱交換器6。因此,流入室外熱交換器6的高溫高壓氣態致冷劑放出冷凝熱溶化了吸肋片上所附的霜而進行除霜。
而且,在室外熱交換器6中用于除霜而液化的高壓致冷劑,全部或大部流過旁路3g經過開閉閥17和膨脹節流器18的減壓使一部分氣化,流向熱源裝置7。因此,在熱源裝置7中的低溫致冷劑由電氣加熱器19加熱蒸發后,受過熱,通過四通閥流入致冷劑管線3e,進入儲液器10。在儲液器10中致冷劑氣液分離,氣態致冷劑通過致冷劑管線3f被吸回壓縮機2。而且,該氣態致冷劑經壓縮機2再次壓縮反復進行上述操作。
在以上除霜運行中,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由于阻止或限制了在作為冷凝器機能的室外熱交換器6中放出冷凝熱而液化的致冷劑流入到室內熱交換器9一側,防止了從室內熱交換器9中吹出冷風,使用者不會感到不舒適。
而且由于經過開閉閥17和膨脹節流器18減壓后的低溫低壓液態致冷劑在熱源裝置中被加熱而完全蒸發為氣態致冷劑,防止了向壓縮機的液態回流,排除了壓縮機2發生事故的原因。
而且,自動化地進行除霜運行作為除霜模式的選擇,也可以使四通閥自動切換成使壓縮機的高壓側與室外熱交換器連接,全部關閉第一膨脹閥,打開第二膨脹閥。
在圖5中與其它實施例不同之處是配置了一個膨脹閥8,在致冷劑管線3d上有開閉閥15,而在旁路致冷劑管線3g上開閉閥17。當四通閥5設計成如圖5所示狀態的除霜運行時,與通常的房間冷卻或房間加熱時開閉閥15打開,開閉閥17關閉不同,要使開閉閥15關閉而開閉閥17打開。開閉閥15可以不安裝在圖中的位置而是在3d1的位置上。同樣,開閉閥17的位置也可以放在圖中3g1的位置。而且,加熱裝置7可以不放在旁路致冷劑管線3g上,而在從致冷劑管線3g與致冷劑管線3d的交合點3q,至從四通閥5、儲液器10到壓縮機2的低壓側管路的途中。
圖6與圖5相同,與其它實施例不同之處是配置了一個膨脹閥8,在致冷劑管線3d與旁路致冷劑管線3g的分支點3p處配置三通閥100,圖中三通閥的位置是除霜運行時的位置。因此,致冷劑不向室內熱交換器9流動而向加熱裝置7流動。圖7是表示在本實施例中,房間加熱時和房間冷卻時三通閥100的位置,在正常加熱和冷卻時,致冷劑向室內熱交換器9流動而不向加熱裝置7流動。在該實施例中三通閥100也可以放在旁路致冷劑管線3g的致冷劑管線3d交合點3q處。與圖5相同,加熱裝置7可以不放在旁路致冷劑管線3g上,而在從交合點3q,至四通閥5、儲液器10到壓縮機2的低壓側管路的途中。
圖8和圖6相同,與其它實施例不同之處是配置了一個膨脹閥8,在致冷劑管線3d與旁路致冷劑管線3g的分支點3p處配置三通閥100,在本實施例中旁路致冷劑管線3g不旁路室內熱交換器9而是旁路四通閥5,與致冷劑管線3e合流。圖中三通閥的位置是除霜運行時的位置。因此,致冷劑不向室內熱交換器9流動而向加熱裝置7流動,圖9是表示本實施例中房間加熱時和房間冷卻時三通閥100的位置。在正常加熱和冷卻時,致冷劑向室內熱交換器9流動而不向加熱裝置7流動。在本實施例中三通閥100也可以放在旁路致冷劑管線3g的致冷劑管線3e交合點3r處,加熱裝置7可以不放在旁路致冷劑管線3g上,而在交合點3r,經儲液器到壓縮機2的低壓側管路的途中。
在圖5至圖9的三個不同的實施例中,防止了在除霜運行時致冷劑流入室內熱交換器而由室內熱交換器中吹出冷風,不會有不舒適的感覺。
由以上說明,具有防止了除霜運行時從室內熱交換器中吹出冷風并防止液體回流到壓縮機的效果。
從以上說明可知,本發明的空調裝置的致冷劑循環的致冷劑回路上至少由壓縮機、四通閥、室內熱交換器、膨脹閥及室外熱交換器構成,因為配置有第一膨脹閥和第二膨脹閥作為上述膨脹閥,設置有旁通第一膨脹閥和上述室內熱交換器的旁路,在該旁路上配置第二膨脹閥,同時以該第二膨脹閥和上述壓縮機之間配置熱源裝置,所以能夠防止在除霜運轉時從室內熱交換器流出冷風和向壓縮機回流液。
權利要求
1.一種空調裝置,具有至少由壓縮機,四通閥,室內熱交換器,膨脹閥及室外熱交換器構成的循環致冷劑的致冷劑回路,其特征在于配置有作為上述膨脹閥的第一膨脹閥和第二膨脹閥,設有旁路第一膨脹閥和上述室內熱交換器的旁路,在該旁路上設有上述第二膨脹閥,在該第二膨脹閥和上述壓縮機之間配置有熱源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除霜運行時,自動切換上述四通閥使壓縮機的高壓側與上述室外熱交換器連接,同時使上述第一膨脹閥節流擰小或全部關閉而上述第二膨脹閥打開。
3.如權利要1或2所述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膨脹閥和第二膨脹閥由開閉式膨脹閥或開閉閥和膨脹節流器構成。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壓縮機由發動機驅動,上述熱源裝置配置在上述四通閥與壓縮機的吸入口之間的致冷劑回路上,由使發動機冷卻水與致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的儲液器及套管熱交換器構成。
5.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熱源裝置配置在上述第二膨脹閥與上述四通閥之間的致冷劑回路上,由使發動機冷卻水與致冷劑之間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器構成。
6.一種空調裝置,具有至少由壓縮機,四通閥,室內熱交換器,膨脹閥及室外熱交換器構成的循環致冷劑的致冷劑回路,其特征在于配置有旁路上述室內熱交換器的旁路,使致冷劑流過室內熱交換器或旁路的切換裝置,為進行除霜運行切換四通閥,使致冷劑流經壓縮機,四通閥,室外熱交換器,膨脹閥,旁路返回壓縮機時,在膨脹閥的下游至壓縮機之間配置有熱源裝置。
全文摘要
空調裝置能在除霜時防止室內熱交換器中流出冷風并防止液體致冷劑回流到壓縮機。空調裝置的致冷劑回路中配置第一膨脹閥和第二膨脹閥,設有旁路第一膨脹閥和室內熱交換器的旁路,在旁路上設有第二膨脹閥,在第二膨脹閥和壓縮機間配有熱源裝置。用反轉方式除霜暫時進行房間冷卻運行,限制在室外熱交換器中放出冷凝熱后的液化致冷劑流入室內熱交換器,防止從室內熱交換器中吹出次冷風及向壓縮機的液態回流,排除了壓縮機發生事故的原因。
文檔編號F25B13/00GK1139193SQ95113198
公開日1997年1月1日 申請日期1995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1994年12月28日
發明者吉原博文, 大橋秀幸, 名倉勝雪 申請人:三葉發動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