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泵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熱泵設備,包括第一壓縮機構、第二壓縮機構、第一四通閥、第二四通閥、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第三換熱器、第一節流機構、第二節流機構、第四單向閥、第五單向閥、壓縮機構連通管;所述第二四通閥的高壓節點依次通過第六十二管道、第一壓縮機構出口端、第一壓縮機構入口端、第六十三管道與所述第二四通閥的低壓節點相連,所述第二四通閥的第二換向節點依次通過第六十七管道、第三換熱器、第二節流機構、第五十八管道、第一節流機構、第一換熱器、第六十四管道與所述第一四通閥的第二換向節點相連。結構簡單,工作可靠,成本低廉,冬季能實現從環境中吸熱同時供熱和化霜,各壓縮機構的回油簡單可靠。
【專利說明】熱泵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熱泵設備,屬于制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本發明 申請人:在2012年06月20日公開的、申請號為201110355046.1的發明專利提出了一種空調制冷設備方案,其系統組成分別如圖6。
[0003]從該發明專利的說明書(即:發明專利201110355046.1的說明書)可知:該空調制冷設備具有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6、第三換熱器8共三組換熱器,其中第三換熱器8通常只能扮演冷凝器的角色,而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6可以分別扮演冷凝器和蒸發器的雙重角色,因此當第三換熱器8是熱水加熱器,用于生產熱水,而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6都是室外側空氣換熱器,用于從室外空氣中吸熱時,圖6所示空調制冷設備就構成了一個具有兩組室外側換熱器的空氣源熱泵設備,用于生產熱水等工作,其工作流程可參見該發明專利的說明書第「0036」段;該空氣源熱泵設備與常規空氣源熱泵設備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冬季工作時,可以在利用第三換熱器8進行供熱的同時(如生產熱水),對第一換熱器3或第二換熱器6進行化霜,即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同時供熱和化霜。在此種情形下的工作過程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0004]I)利用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熱,所吸取的熱量,一部分通過第三換熱器8進行供熱,另一部分對第二換熱器6進行化霜;其工作流程參見發明專利201110355046.1的說明書第「0033」段。
[0005]2)利用第二換熱器6從室外空氣中吸熱,所吸取的熱量,一部分通過第三換熱器8進行供熱,另一部分對第一換熱器3進行化霜;其工作流程參見發明專利201110355046.1的說明書第「0045」段。
[0006]但圖6所示方案在構成上述的具有兩組室外側換熱器的空氣源熱泵設備時,在同時供熱和化霜的工作過程中,還存在以下缺陷:
[0007]I)當壓縮機構I是一臺定速壓縮機時,在同時供熱和化霜的工作過程中,會使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的換熱器的工作條件惡化,加速其結霜的進程。因為圖6所示方案在冬季正常供熱時,是利用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6同時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所吸取的熱量通過第三換熱器8用于供熱(如生產熱水),而在同時供熱和化霜時,是利用第一換熱器3或第二換熱器6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用于供熱和化霜;由于此時作為蒸發器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的換熱器的面積比正常供熱時更小,因此當壓縮機構I是一臺定速壓縮機時,眾所周知,在作為蒸發器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的換熱器中,面積較小的換熱器的蒸發溫度必然降低,因此會加速其結霜進程,使其工作條件更為惡化。
[0008]2)當壓縮機構I是一臺變頻壓縮機時,基于上述的原因,在同時供熱和化霜工作過程中,為了避免作為蒸發器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的換熱器的工作條件惡化,加速其結霜進程,必須通過改變壓縮機工作頻率的方法,對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的換熱器的蒸發溫度進行控制,這必然會導致空氣源熱泵設備的控制系統更復雜。
[0009]3)當壓縮機構I是由至少兩臺定速壓縮機所組成的壓縮機組時,在同時供熱和化霜的工作過程中,僅開啟一臺定速壓縮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的換熱器工作條件的惡化,但同樣眾所周知,并聯工作的壓縮機組,必須有均油系統才能保證潤滑油在各臺壓縮機之間的分配均衡,導致空氣源熱泵設備的制冷劑系統更復雜。
[0010]類似的情況,也存在于由廣東志高暖通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17日獲得授權、專利號為201420488957.0的實用新型專利中,如圖7所示。圖7所示方案除了存在圖6所示方案以上所述的缺陷以外,還存在以下缺陷:因為圖7所示方案使用了三個由四通閥所構成的三通流向轉換裝置,因此一方面結構更復雜,另一方面這種由四通閥所構成的三通流向轉換裝置工作不穩定,故障率高。
【發明內容】
[0011]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至少由兩臺壓縮機構組成,結構簡單,具有同時供熱和化霜功能,且各臺壓縮機構回油簡單可靠的熱泵設備。
[0012]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0013]1、一種熱泵設備,包括第一壓縮機構(I)、第一四通閥(70)、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第四單向閥(24)、第五單向閥(25),其特征是:該熱泵設備還包括第二壓縮機構(2)、壓縮機構連通管(66);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高壓節點(81)依次通過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第一壓縮機構(I)入口端、第六十三管道(63)與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低壓節點(83)相連,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第二換向節點(84)依次通過第六十七管道
(67)、第三換熱器(8)、第二節流機構(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四管道(64)與所述第一四通閥(70)的第二換向節點(74)相連,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第一換向節點(82)依次通過第五十一管道(51)、第四單向閥(24)入口端、第四單向閥(24)出口端、第五單向閥(25)出口端、第五單向閥(25)入口端,與所述第一四通閥(70)的第一換向節點(72)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70)的高壓節點(71)依次通過第六十管道(60)、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與所述第一四通閥(70)的低壓節點(73)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所述第四單向閥(24)出口端和第五單向閥(25)出口端之間的管道相連,所述壓縮機構連通管(66) —端與第六十二管道(62)相連,所述壓縮機構連通管¢6)另一端與第六十管道¢0)相連。
[0014]2、一種熱泵設備,包括第一壓縮機構(I)、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第四單向閥(24),其特征是:該熱泵設備還包括第二壓縮機構(2)、壓縮機構連通管(66);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高壓節點(81)依次通過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第一壓縮機構
(I)入口端、第六十三管道(63)與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低壓節點(83)相連,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第二換向節點(84)依次通過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換熱器(8)、第二節流機構(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壓縮機構⑵入口端、第二壓縮機構⑵出口端、第六十管道(60)、第四單向閥(24)出口端、第四單向閥(24)入口端、第五十一管道(51),與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第一換向節點
(82)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所述第六十管道(60)相連,所述壓縮機構連通管(66) —端與第六十二管道(62)相連,所述壓縮機構連通管(66)另一端與第六十管道(60)或第六十一管道(61)相連。
[0015]3、一種熱泵設備,包括第一壓縮機構(I)、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其特征是:該熱泵設備還包括第二壓縮機構(2)、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依次通過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換熱器(8)、第二節流機構(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四管道(64)與所述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常開節點(101)相連,所述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高壓節點(102)通過第五^^一管道(51)與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高壓節點(92)相連,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依次通過第六十三管道(63)、第一壓縮機構(I)入口端、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與第五^ 管道(51)相連;所述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低壓節點(103)依次通過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第六十管道(60),與第五十一管道(51)或第六十二管道(62)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管道(60)或第六十二管道
(62)三者之中的任意一根管道相連。
[0016]4、一種熱泵設備,包括第一壓縮機構(I)、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其特征是:該熱泵設備還包括第二壓縮機構(2)、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依次通過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換熱器(8)、第二節流機構
(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四管道(64)與所述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常開節點(101)相連,所述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高壓節點(102)通過第五^^一管道(51)與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高壓節點(92)相連;所述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低壓節點(103)依次通過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第六十管道(60),與第五十一管道(51)相連;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依次通過第六十三管道(63)、第一壓縮機構(I)入口端、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與第六十管道(60)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管道(60)或第六十二管道(62)三者之中的任意一根管道相連。
[0017]5、一種熱泵設備,包括第一壓縮機構(I)、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其特征是:該熱泵設備還包括第二壓縮機構(2)、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依次通過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換熱器(8)、第二節流機構(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第六十管道(60)、第五^ 管道(51)與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高壓節點(92)相連,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依次通過第六十三管道(63)、第一壓縮機構(I)入口端、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與第五十一管道(51)或第六十管道(60)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
(52)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管道(60)或第六十二管道(62)三者之中的任意一根管道相連。
[0018]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0019]1.在冬季運行時,具有同時供熱和化霜功能;
[0020]2.工作過程中,各臺壓縮機構的回油簡單可靠;
[0021]3.整體結構簡單;
[0022]4.本發明適用于工業和民用的熱泵設備,特別適用于以空氣作為低溫熱源的場入口 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0024]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0025]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3結構示意圖;
[0026]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4結構示意圖;
[0027]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5結構示意圖;
[0028]圖6是現有技術結構示意圖;
[0029]圖7是現有技術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
【發明內容】
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1]實施例1
[0032]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是一種具有同時供熱和化霜功能的熱泵設備,用于全年有供熱需求的場合。整個設備包括以下組成部分:第一壓縮機構1、第二壓縮機構2、第一四通閥70、第二四通閥80、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第四單向閥24和第五單向閥25。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都為電子膨脹閥。
[0033]工作時,第一換熱器3、第三換熱器8都是熱源側換熱器,作為蒸發器,從環境空氣中吸收熱量,冬季化霜時,也可以作為冷凝器;第二換熱器4是熱水換熱器,用于生產生活熱水。
[0034]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別如下所述。
[0035](一 )生產熱水功能
[0036]方案一:第一壓縮機構I不工作,第二壓縮機構2正常工作;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工作,第三換熱器8不工作。
[0037]在此方案下,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第二換熱器4用于生產生活熱水。
[0038]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正常工作,第二節流機構7關閉。第一四通閥70高壓節點71與第一四通閥70第一換向節點72相通,第一四通閥70第二換向節點74與第一四通閥70低壓節點73相通。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與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82相通,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與第二四通閥80低壓節點83相通。
[0039]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排出后,進入第六十管道60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一四通閥70高壓節點71、第一四通閥70第一換向節點72、第五單向閥25入口端、第五單向閥25出口端,進入第六十一管道61 ;第二路依次經過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82、第五十一管道51、第四單向閥24入口端、第四單向閥24出口端,也進入第六十一管道61 ;兩路在第六十一管道61混合后,依次經過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四通閥70第二換向節點74、第一四通閥70低壓節點73、第六十八管道68,回到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進入第二壓縮機構2被壓縮,完成一次循環。
[0040]方案二:第一壓縮機構I正常工作,第二壓縮機構2不工作;第一換熱器3不工作,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正常工作。
[0041 ] 在此方案下,第三換熱器8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第二換熱器4用于生產生活熱水。
[0042]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關閉,第二節流機構7正常工作。
[0043]第一四通閥70高壓節點71與第一四通閥70第一換向節點72相通,第一四通閥70第二換向節點74與第一四通閥70低壓節點73相通。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與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82相通,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與第二四通閥80低壓節點83相通。
[0044]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排出后,進入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閥70高壓節點71、第一四通閥70第一換向節點72、第五單向閥25入口端、第五單向閥25出口端,進入第六十一管道61 ;第二路依次經過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82、第五十一管道51、第四單向閥24入口端、第四單向閥24出口端,也進入第六十一管道61 ;兩路在第六十一管道61混合后,依次經過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節流機構7、第三換熱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第二四通閥80低壓節點8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第一壓縮機構I入口端,進入第一壓縮機構I被壓縮,完成一次循環。
[0045]方案三:第一壓縮機構1、第二壓縮機構2都正常工作;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
4、第三換熱器8也都正常工作。
[0046]在此方案下,第一換熱器3和第三換熱器8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第二換熱器4用于生產生活熱水。
[0047]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都正常工作。
[0048]第一四通閥70高壓節點71與第一四通閥70第一換向節點72相通,第一四通閥70第二換向節點74與第一四通閥70低壓節點73相通。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與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82相通,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與第二四通閥80低壓節點83相通。
[0049]其工作流程是: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的制冷劑液體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二節流機構7、第三換熱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第二四通閥80低壓節點83、第六十三管道63、第一壓縮機構I入口端、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82、第五^^一管道51、第四單向閥24入口端、第四單向閥24出口端,進入第六十一管道61 ;第二路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四通閥70第二換向節點74、第一四通閥70低壓節點73、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閥70高壓節點71、第一四通閥70第一換向節點72、第五單向閥25入口端、第五單向閥25出口端,也進入第六十一管道61 ;兩路在第六十一管道61混合后,依次經過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被分成兩路,完成一次循環。
[0050](二)冬季同時供熱和除霜功能
[0051]I)第一換熱器3的除霜
[0052]在此種除霜情況下,第一壓縮機構I正常工作,第二壓縮機構2不工作;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都正常工作。
[0053]在此種除霜情況下,第三換熱器8從環境空氣中吸取熱量,所吸取的熱量,一部分用于第一換熱器3的化霜;另一部分用于第二換熱器4生產生活熱水。
[0054]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正常工作;第一節流機構5用于控制通過第一換熱器3的制冷劑流量,從而控制化霜的熱量;第二節流機構7用于制冷劑液體的節流。
[0055]工作時,第一四通閥70高壓節點71與第一四通閥70第二換向節點74相通,第一四通閥70第一換向節點72與第一四通閥70低壓節點73相通。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與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82相通,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與第二四通閥80低壓節點83相通。
[0056]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排出后,進入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管道60、第一四通閥70高壓節點71、第一四通閥70第二換向節點74、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換熱器3、第一節流機構5,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 ;第二路依次經過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
82、第五十一管道51、第四單向閥24入口端、第四單向閥24出口端、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也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 ;兩路在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依次經過第二節流機構7、第三換熱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第二四通閥80低壓節點8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第一壓縮機構I入口端,進入第一壓縮機構I被壓縮,完成一次循環。
[0057](2)第三換熱器8的除霜
[0058]在此種除霜情況下,第二壓縮機構2正常工作,第一壓縮機構I不工作;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都正常工作。
[0059]在此種除霜情況下,第一換熱器3從環境空氣中吸取熱量,所吸取的熱量,一部分用于第三換熱器8的化霜;另一部分用于第二換熱器4生產生活熱水。
[0060]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都正常工作;第二節流機構7用于控制通過第三換熱器8的制冷劑流量,從而控制化霜的熱量;第一節流機構5用于制冷劑液體的節流。
[0061]工作時,第一四通閥70高壓節點71與第一四通閥70第一換向節點72相通,第一四通閥70第二換向節點74與第一四通閥70低壓節點73相通。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與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相通,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82與第二四通閥80低壓節點83相通。
[0062]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排出后,進入第六十管道60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一四通閥70高壓節點71、第一四通閥70第一換向節點72、第五單向閥25入口端、第五單向閥25出口端、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 ;第二路依次經過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換熱器8、第二節流機構7,也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 ;兩路在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
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四通閥70第二換向節點74、第一四通閥70低壓節點73、第六十八管道68,回到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進入第二壓縮機構2被壓縮,完成一次循環。
[0063]從圖1所示方案以上所述的工作過程可知:工作時,伴隨著壓縮機構排氣進入第二換熱器4的潤滑油進入制冷劑液體后,又分別伴隨著制冷劑液體分別經由第一換熱器3、第三換熱器8返回兩臺壓縮機構;壓縮機構的排氣量大,經由換熱器返回壓縮機構的制冷劑流量也越大,相應的伴隨得潤滑油量也會越多;另外,在兩臺壓縮機構的出口端可以分別設置油分離器,在兩臺壓縮機構的進出口端也可分別設置回油管路,故可保證伴隨著兩臺壓縮機構的排氣分別進入制冷劑系統的潤滑油又返回每臺壓縮機構,因此壓縮機構的回油簡單可靠。
[0064]實施例2
[0065]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也是一種具有同時供熱和化霜功能的熱泵設備,用于全年有供熱需求的場合。圖2所示方案與圖1所示方案的區別是:與圖1所示方案相比,圖2所示方案在系統中沒有第一四通閥70和第五單向閥25。工作時,第三換熱器8以室外空氣作為低溫熱源;第一換熱器3以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等作為低溫熱源;工作過程中,從上述兩個低溫熱源中吸取的熱量,通過第二換熱器4中向用戶供熱(如:生產生活熱水)。
[0066]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別如下所述。
[0067](一 )生產熱水功能
[0068]方案一:第一壓縮機構I不工作,第二壓縮機構2正常工作;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工作,第三換熱器8不工作。
[0069]在此方案下,第一換熱器3從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等環境中吸取熱量,第二換熱器4用于生產生活熱水。
[0070]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正常工作,第二節流機構7關閉。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與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82相通,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與第二四通閥80低壓節點83相通。
[0071]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排出后,進入第六十管道60被分成兩路;第一路直接進入第六十一管道61 ;第二路依次經過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82、第五^^一管道51、第四單向閥24入口端、第四單向閥24出口端,也進入第六十一管道61 ;兩路在第六十一管道61混合后,依次經過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八管道68,回到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進入第二壓縮機構2被壓縮,完成一次循環。
[0072]方案二:第一壓縮機構I正常工作,第二壓縮機構2不工作;第一換熱器3不工作,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正常工作。
[0073]在此方案下,第三換熱器8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第二換熱器4用于生產生活熱水。
[0074]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關閉,第二節流機構7正常工作。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與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82相通,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與第二四通閥80低壓節點83相通。
[0075]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排出后,進入第六十二管道62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管道60,進入第六十一管道61 ;第二路依次經過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82、第五十一管道51、第四單向閥24入口端、第四單向閥24出口端,也進入第六十一管道61 ;兩路在第六十一管道61混合后,依次經過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節流機構7、第三換熱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第二四通閥80低壓節點
8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第一壓縮機構I入口端,進入第一壓縮機構I被壓縮,完成一次循環。
[0076]方案三:第一壓縮機構1、第二壓縮機構2都正常工作;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
4、第三換熱器8也都正常工作。
[0077]在此方案下,第一換熱器3從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等環境中吸取熱量,第三換熱器8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第二換熱器4用于生產生活熱水。
[0078]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都正常工作。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與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82相通,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與第二四通閥80低壓節點83相通。
[0079]其工作流程是: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的制冷劑液體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二節流機構7、第三換熱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第二四通閥80低壓節點83、第六十三管道63、第一壓縮機構I入口端、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82、第五^^一管道51、第四單向閥24入口端、第四單向閥24出口端,進入第六十一管道61 ;第二路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第六十管道60,也進入第六十一管道61 ;兩路在第六十一管道61混合后,依次經過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被分成兩路,完成一次循環。
[0080](二)冬季同時供熱和除霜功能
[0081]冬季工作時,由于第三換熱器8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因此需要定期除霜。在此種除霜情況下,第二壓縮機構2正常工作,第一壓縮機構I不工作;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都正常工作。
[0082]工作時,第一換熱器3從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等環境中吸取熱量,所吸取的熱量,一部分用于第三換熱器8的化霜;另一部分用于第二換熱器4生產生活熱水。
[0083]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正常工作;第二節流機構7用于控制通過第三換熱器8的制冷劑流量,從而控制化霜的熱量;第一節流機構5用于制冷劑液體的節流。
[0084]工作時,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與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相通,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向節點82與第二四通閥80低壓節點83相通。
[0085]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排出后,進入第六十管道60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 ;第二路依次經過第六十六管道66、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二四通閥80高壓節點81、第二四通閥80第二換向節點84、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換熱器8、第二節流機構7,也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 ;兩路在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
3、第六十八管道68,回到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進入第二壓縮機構2被壓縮,完成一次循環。
[0086]實施例3
[0087]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也是一種具有同時供熱和化霜功能的熱泵設備,用于全年有供熱需求的場合,例如:生產生活熱水。整個設備包括以下組成部分:第一壓縮機構1、第二壓縮機構2、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都為電子膨脹閥。
[0088]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具有三個連接節點,即: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高壓節點92。
[0089]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也具有三個連接節點,即: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常開節點101,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低壓節點103,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高壓節點102。
[0090]工作時,第一換熱器3、第三換熱器8都是熱源側換熱器,作為蒸發器,從環境空氣中吸收熱量,冬季化霜時,也可以作為冷凝器;第二換熱器4是熱水換熱器,用于生產生活熱水。
[0091]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別如下所述。
[0092](一 )生產熱水功能
[0093]方案一:第一壓縮機構I不工作,第二壓縮機構2正常工作;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工作,第三換熱器8不工作。
[0094]在此方案下,第一換熱器3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第二換熱器4用于生產生活熱水。
[0095]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正常工作,第二節流機構7關閉。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與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連通。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常開節點101與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低壓節點103連通。
[0096]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經過第六十管道60、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常開節點101、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低壓節點103、第六十八管道68,回到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進入第二壓縮機構2被壓縮,完成一次循環。
[0097]方案二:第一壓縮機構I正常工作,第二壓縮機構2不工作;第一換熱器3不工作,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正常工作。
[0098]在此方案下,第三換熱器8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第二換熱器4用于生產生活熱水。
[0099]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關閉,第二節流機構7正常工作。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與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連通。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常開節點101與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低壓節點103連通。
[0100]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經過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節流機構7、第三換熱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第一壓縮機構I入口端,進入第一壓縮機構I被壓縮,完成一次循環。
[0101]方案三:第一壓縮機構1、第二壓縮機構2都正常工作;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
4、第三換熱器8也都正常工作。
[0102]在此方案下,第一換熱器3和第三換熱器8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第二換熱器4用于生產生活熱水。
[0103]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都正常工作。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與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連通。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常開節點101與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低壓節點103連通。
[0104]其工作流程是: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的制冷劑液體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二節流機構7、第三換熱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第六十三管道63、第一壓縮機構I入口端、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進入第五十一管道51 ;第二路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
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常開節點101、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低壓節點103、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第六十管道60,也進入第五十一管道51 ;兩路在第五十一管道51混合后,再依次經過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被分成兩路,完成一次循環。
[0105](二)冬季同時供熱和除霜功能
[0106]I)第一換熱器3的除霜
[0107]在此種除霜情況下,第一壓縮機構I正常工作,第二壓縮機構2不工作;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都正常工作。
[0108]在此種除霜情況下,第三換熱器8從環境空氣中吸取熱量,所吸取的熱量,一部分用于第一換熱器3的化霜;另一部分用于第二換熱器4生產生活熱水。
[0109]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正常工作;第一節流機構5用于控制通過第一換熱器3的制冷劑流量,從而控制化霜的熱量;第二節流機構7用于制冷劑液體的節流。
[0110]工作時,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與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連通。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常開節點101與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高壓節點102連通。
[0111]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排出后,經過第六十二管道62進入第五十一管道51,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高壓節點102、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常開節點101、第六十四管道64、第一換熱器3、第一節流機構5,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 ;第二路依次經過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也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 ;兩路在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依次經過第二節流機構7、第三換熱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第一壓縮機構I入口端,進入第一壓縮機構I被壓縮,完成一次循環。
[0112](2)第三換熱器8的除霜
[0113]在此種除霜情況下,第二壓縮機構2正常工作,第一壓縮機構I不工作;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都正常工作。
[0114]在此種除霜情況下,第一換熱器3從環境空氣中吸取熱量,所吸取的熱量,一部分用于第三換熱器8的化霜;另一部分用于第二換熱器4生產生活熱水。
[0115]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正常工作;第二節流機構7用于控制通過第三換熱器8的制冷劑流量,從而控制化霜的熱量;第一節流機構5用于制冷劑液體的節流。
[0116]工作時,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與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高壓節點92連通。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常開節點101與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低壓節點103連通。
[0117]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排出后,經過第六十管道60進入第五十一管道51,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 ;第二路依次經過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高壓節點92、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換熱器8、第二節流機構7,也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 ;兩路在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四管道64、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常開節點101、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低壓節點103、第六十八管道68,回到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進入第二壓縮機構2被壓縮,完成一次循環。
[0118]從圖3所示方案以上所述的工作過程可知:工作時,伴隨著壓縮機構的排氣進入第二換熱器4的潤滑油進入制冷劑液體后,又分別伴隨著制冷劑液體分別經由第一換熱器
3、第三換熱器8返回兩臺壓縮機構;壓縮機構的排氣量大,經由換熱器返回壓縮機構的制冷劑流量也越大,相應的伴隨得潤滑油量也會越多;另外,在兩臺壓縮機構的出口端可分別設置油分離器,在兩臺壓縮機構的進出口端可分別設置回油管路,故可保證伴隨著兩臺壓縮機構的排氣分別進入制冷劑系統的潤滑油又返回每臺壓縮機構。
[0119]在本實施例圖3所示方案中,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是通過第六十二管道62與第五十一管道51相連;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是通過第六十管道60與第五十一管道51相連;而第二換熱器4的連接方式是:第二換熱器4 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第五^^一管道51 ;但在實際應用時,共有以下連接方案:
[0120]I)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通過第六十二管道62與第五十一管道51相連;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通過第六十管道60與第五十一管道51相連;第二換熱器4 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管道60或第六十二管道62三者之中的任意一根管道相連。
[0121]2)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通過第六十二管道62與第五十一管道51相連;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通過第六十管道60與第六十二管道62相連;第二換熱器4 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管道60或第六十二管道62三者之中的任意一根管道相連。
[0122]3)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通過第六十管道60與第五十一管道51相連;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通過第六十二管道62與第六十管道60相連;第二換熱器4 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管道60或第六十二管道62三者之中的任意一根管道相連。
[0123]實施例4
[0124]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也是一種具有同時供熱和化霜功能的熱泵設備,用于全年有供熱需求的場合。圖4所示方案與圖3所示方案的區別是:與圖3所示方案相比,圖4所示方案在系統中沒有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工作時,第三換熱器8以室外空氣作為低溫熱源;第一換熱器3以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等作為低溫熱源;工作過程中,從上述兩個低溫熱源中吸取的熱量,在第二換熱器4中向用戶供熱(如:生產生活熱水)。
[0125]各功能下的工作流程分別如下所述。
[0126](一)生產熱水功能
[0127]方案一:第一壓縮機構I不工作,第二壓縮機構2正常工作;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工作,第三換熱器8不工作。
[0128]在此方案下,第一換熱器3從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等環境中吸取熱量,第二換熱器4用于生產生活熱水。
[0129]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正常工作,第二節流機構7關閉。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與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連通。
[0130]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經過第六十管道60、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八管道68,回到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進入第二壓縮機構2被壓縮,完成一次循環。
[0131]方案二:第一壓縮機構I正常工作,第二壓縮機構2不工作;第一換熱器3不工作,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正常工作。
[0132]在此方案下,第三換熱器8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第二換熱器4用于生產生活熱水。
[0133]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關閉,第二節流機構7正常工作。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與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連通。
[0134]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排出后,依次經過第六十二管道62、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第五十八管道58、第二節流機構7、第三換熱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第六十三管道63,回到第一壓縮機構I入口端,進入第一壓縮機構I被壓縮,完成一次循環。
[0135]方案三:第一壓縮機構1、第二壓縮機構2都正常工作;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
4、第三換熱器8也都正常工作。
[0136]在此方案下,第一換熱器3從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等環境中吸取熱量,第三換熱器8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第二換熱器4用于生產生活熱水。
[0137]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都正常工作。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與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連通。
[0138]其工作流程是: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的制冷劑液體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二節流機構7、第三換熱器8、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第六十三管道63、第一壓縮機構I入口端、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進入第五十一管道51 ;第二路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
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第六十管道60,也進入第五十一管道51 ;兩路在第五十一管道51混合后,再依次經過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被分成兩路,完成一次循環。
[0139](二)冬季同時供熱和除霜功能
[0140]冬季工作時,由于第三換熱器8從室外空氣中吸取熱量,因此需要定期除霜。在此種除霜情況下,第二壓縮機構2正常工作,第一壓縮機構I不工作;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都正常工作。
[0141]工作時,第一換熱器3從地表水、地下水或土壤等環境中吸取熱量,所吸取的熱量,一部分用于第三換熱器8的化霜;另一部分用于第二換熱器4生產生活熱水。
[0142]工作時,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正常工作;第二節流機構7用于控制通過第三換熱器8的制冷劑流量,從而控制化霜的熱量;第一節流機構5用于制冷劑液體的節流。
[0143]工作時,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與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高壓節點92連通。
[0144]其工作流程是:制冷劑從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排出后,經過第六十管道60進入第五十一管道51,被分成兩路;第一路依次經過第六十一管道61、第二換熱器4、第五十二管道52,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 ;第二路依次經過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高壓節點92、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換熱器8、第二節流機構7,也進入第五十八管道58 ;兩路在第五十八管道58混合后,再依次經過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八管道68,回到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進入第二壓縮機構2被壓縮,完成一次循環。
[0145]在本實施例圖4所示方案中,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是通過第六十二管道62與第五十一管道51相連;而第二換熱器4的連接方式是:第二換熱器4 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第五十一管道51 ;但在實際應用時,共有以下連接方案:
[0146]I)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通過第六十二管道62與第五十一管道51相連;第二換熱器4 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管道60或第六十二管道62三者之中的任意一根管道相連。
[0147]2)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通過第六十二管道62與第六十管道60相連;第二換熱器4 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管道60或第六十二管道62三者之中的任意一根管道相連。
[0148]實施例5
[0149]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也是一種具有同時供熱和化霜功能的熱泵設備,用于全年有供熱需求的場合。圖5所示方案是對圖1所示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0150]在圖1所示熱泵設備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為了避免制冷劑回流進入壓縮機構,在第一壓縮機構1、第二壓縮機構2的排氣口可分別設置一個單向閥,如圖5所示;此時,第一單向閥21、第二單向閥22在圖5所示方案中的連接方式是:第一單向閥21入口端與第一壓縮機構I出口端相連,第一單向閥21出口端與第六十二管道62相連。第二單向閥22入口端與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相連,第二單向閥22出口端與第六十管道60相連。
[0151]如實施例1所述,冬季工作過程中,對第一換熱器3進行化霜時,是通過第一節流機構5控制通過第一換熱器3的制冷劑流量,從而控制化霜的熱量,當第一節流機構5是電子膨脹閥時,勢必使本發明的控制系統復雜化,故為了使本發明的控制系統簡單化,如圖5所示,在第一節流機構5的進出口兩端并聯了一根第一毛細管31和一個第六單向閥26 ;因此,在對第一換熱器3進行化霜時,第一節流機構5關閉,通過第一毛細管31限制通過第一換熱器3的制冷劑流量,從而控制化霜的熱量,簡化本發明的控制系統。
[0152]如圖5所示,此時,第一毛細管31和第六單向閥26在系統中(即:本發明所述的熱泵設備中)的連接方式是:第六單向閥26出口端與第五十八管道58或第五十二管道52相連,第六單向閥26入口端通過第一毛細管31與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一換熱器3之間的管道相連。當第一節流機構5是單向的熱力膨脹閥時,也可以采用上述的方法。
[0153]類似的,如實施例1所述,冬季工作過程中,對第三換熱器8進行化霜時,是通過第二節流機構7控制通過第三換熱器8的制冷劑流量,從而控制化霜的熱量,當第二節流機構7是電子膨脹閥時,也勢必使本發明的控制系統復雜化,故如圖5所示,在第二節流機構7的進出口兩端也可以并聯一根第二毛細管32和一個第七單向閥27 ;在對第三換熱器8進行化霜時,第二節流機構7關閉,通過第二毛細管32限制通過第三換熱器8的制冷劑流量,從而控制化霜的熱量,簡化本發明的控制系統。
[0154]如圖5所示,此時,第二毛細管32和第七單向閥27在系統中(即:本發明所述的熱泵設備中)的連接方式是:第七單向閥27出口端與第五十八管道58或第五十二管道52相連,第七單向閥27入口端通過第二毛細管32與第二節流機構7和第三換熱器8之間的管道相連。當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是單向的熱力膨脹閥時,也可以采用上述的方法。
[0155]圖5所示方案也可以實現圖1所示方案的所有功能。本實施例圖5所示方案也適用于本發明的所有實施例所述方案。
[0156]實施例6
[0157]對于實施例1圖1所示方案,通過在系統中增加了一個貯液器50,可以作進一步的改進。此時,貯液器50在系統中的連接方式是:在第五十八管道58上設置有一貯液器50,第一節流機構5 —端與第一換熱器3相連,第一節流機構5另一端通過第五十八管道58與貯液器50相連;第二節流機構7 —端與第三換熱器8相連,第二節流機構7另一端也通過第五十八管道58與貯液器50相連;第二換熱器4 一端與第六十一管道61相連,第二換熱器4另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貯液器50、或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本實施例以上所述的貯液器50在系統中的連接方法,也適用于本發明的所有實施例所述方案。
[0158]本發明上述所有實施例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單向閥21、第二單向閥22、第四單向閥24、第五單向閥25、第六單向閥26、第七單向閥27中的任意一個單向閥都能夠采用電磁閥、具有關斷功能的節流機構(例如:電子膨脹閥)或流量調節機構中的任意一種替代。
[0159]本發明上述所有實施例的方案中,第一壓縮機構1、第二壓縮機構2中的任意一個或二個同時,都可以采用以下壓縮機中的任意一種:渦旋壓縮機、螺桿壓縮機、滾動轉子式壓縮機、滑片式壓縮機、旋葉式壓縮機、離心壓縮機、數碼渦旋壓縮機;第一壓縮機構1、第二壓縮機構2中的任意一個或二個同時,也可以是變容量壓縮機(例如:變頻壓縮機、數碼渦旋壓縮機),或定速壓縮機。本發明上述所有實施例的方案中,第一壓縮機構1、第二壓縮機構2還可以是由至少二臺變容量壓縮機組成的壓縮機組,或者是由至少二臺定速壓縮機組成的壓縮機組;另外,第一壓縮機構1、第二壓縮機構2也可以是由至少一臺變容量壓縮機和至少一臺定速壓縮機組成的壓縮機組。
[0160]本發明上述所有實施例的方案中,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或第三換熱器8中的任意一個除了可以是制冷劑-空氣換熱器以外,也可以是制冷劑-水換熱器或其它種類的換熱器;作為制冷劑-水換熱器時,可采用容積式換熱器、板式換熱器、殼管式換熱器或套管式換熱器中的任意一種。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或第三換熱器8中的任意一個作為制冷劑-空氣換熱器時,通常采用翅片式換熱器,所述翅片式換熱器的翅片一般為鋁或鋁合金材質,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也使用銅材質。
[0161]本發明上述所有實施例的方案中,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中的的一個、甚至所有節流機構都能夠采用具有關斷功能的節流機構(例如:電子膨脹閥)所替代。
[0162]本發明上述所有實施例的方案中,所述的所有管道都是銅管。
【權利要求】
1.一種熱泵設備,包括第一壓縮機構(1)、第一四通閥(70)、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第四單向閥(24)、第五單向閥(25),其特征是:該熱泵設備還包括第二壓縮機構(2)、壓縮機構連通管(66);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高壓節點(81)依次通過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壓縮機構(1)出口端、第一壓縮機構(1)入口端、第六十三管道(63)與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低壓節點(83)相連,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第二換向節點(84)依次通過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換熱器(8)、第二節流機構(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四管道(64)與所述第一四通閥(70)的第二換向節點(74)相連,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第一換向節點(82)依次通過第五十一管道(51)、第四單向閥(24)入口端、第四單向閥(24)出口端、第五單向閥(25)出口端、第五單向閥(25)入口端,與所述第一四通閥(70)的第一換向節點(72)相連,所述第一四通閥(70)的高壓節點(71)依次通過第六十管道(60)、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第六十八管道(68)與所述第一四通閥(70)的低壓節點(73)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所述第四單向閥(24)出口端和第五單向閥(25)出口端之間的管道相連,所述壓縮機構連通管(66) —端與第六十二管道(62)相連,所述壓縮機構連通管¢6)另一端與第六十管道¢0)相連。
2.—種熱泵設備,包括第一壓縮機構(1)、第二四通閥(80)、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第四單向閥(24),其特征是:該熱泵設備還包括第二壓縮機構(2)、壓縮機構連通管(66);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高壓節點(81)依次通過第六十二管道(62)、第一壓縮機構(1)出口端、第一壓縮機構(1)入口端、第六十三管道¢3)與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低壓節點(83)相連,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第二換向節點(84)依次通過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換熱器(8)、第二節流機構(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壓縮機構⑵入口端、第二壓縮機構⑵出口端、第六十管道(60)、第四單向閥(24)出口端、第四單向閥(24)入口端、第五十一管道(51),與所述第二四通閥(80)的第一換向節點(82)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1)與所述第六十管道¢0)相連,所述壓縮機構連通管¢6) —端與第六十二管道(62)相連,所述壓縮機構連通管(66)另一端與第六十管道(60)或第六十一管道(61)相連。
3.—種熱泵設備,包括第一壓縮機構(1)、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其特征是:該熱泵設備還包括第二壓縮機構(2)、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依次通過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換熱器(8)、第二節流機構(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四管道(64)與所述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常開節點(101)相連,所述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高壓節點(102)通過第五十一管道(51)與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高壓節點(92)相連,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依次通過第六十三管道(63)、第一壓縮機構(1)入口端、第一壓縮機構(1)出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與第五^ 管道(51)相連;所述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低壓節點(103)依次通過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第六十管道(60),與第五十一管道(51)或第六十二管道(62)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管道(60)或第六十二管道(62)三者之中的任意一根管道相連。
4.一種熱泵設備,包括第一壓縮機構(1)、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其特征是:該熱泵設備還包括第二壓縮機構(2)、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依次通過第六十七管道(67)、第三換熱器(8)、第二節流機構(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四管道(64)與所述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常開節點(101)相連,所述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高壓節點(102)通過第五十一管道(51)與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高壓節點(92)相連;所述第二三通流向轉換機構(100)低壓節點(103)依次通過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第六十管道(60),與第五十一管道(51)相連;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依次通過第六十三管道(63)、第一壓縮機構(1)入口端、第一壓縮機構(1)出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與第六十管道(60)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管道(60)或第六十二管道(62)三者之中的任意一根管道相連。
5.—種熱泵設備,包括第一壓縮機構(1)、第一換熱器(3)、第二換熱器(4)、第三換熱器(8)、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其特征是:該熱泵設備還包括第二壓縮機構(2)、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常開節點(91)依次通過第六十七管道¢7)、第三換熱器(8)、第二節流機構(7)、第五十八管道(58)、第一節流機構(5)、第一換熱器(3)、第六十八管道(68)、第二壓縮機構(2)入口端、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第六十管道(60)、第五十一管道(51)與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高壓節點(92)相連,所述第一三通流向轉換機構(90)低壓節點(93)依次通過第六十三管道(63)、第一壓縮機構(1)入口端、第一壓縮機構(1)出口端、第六十二管道(62),與第五十一管道(51)或第六十管道(60)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一端通過第五十二管道(52)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二節流機構(7)之間的第五十八管道(58)相連,所述第二換熱器(4)的另一端通過第六十一管道(61)與第五十一管道(51)、第六十管道(60)或第六十二管道¢2)三者之中的任意一根管道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熱泵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節流機構(5)、第二節流機構(7)中的任意一個是電子膨脹閥。
7.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熱泵設備,其特征在于一第一單向閥(21)入口端與所述第一壓縮機構(1)出口端相連,所述第一單向閥(21)出口端與第六十二管道(62)相連。
8.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熱泵設備,其特征在于一第二單向閥(22)入口端與所述第二壓縮機構(2)出口端相連,所述第二單向閥(22)出口端與第六十管道(60)相連。
9.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熱泵設備,其特征在于一第七單向閥(27)出口端與第五十八管道(58)或第五十二管道(52)相連,所述第七單向閥(27)入口端通過第二毛細管(32)與所述第二節流機構(7)和第三換熱器(8)之間的管道相連。
10.根據權利要求1、3、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熱泵設備,其特征在于一第六單向閥(26)出口端與第五十八管道(58)或第五十二管道(52)相連,所述第六單向閥(26)入口端通過第一毛細管(31)與所述第一節流機構(5)和第一換熱器(3)之間的管道相連。
【文檔編號】F25B31/00GK104501461SQ201510017013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5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15年1月6日
【發明者】劉雄, 楊艷芳 申請人: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