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體式蒸發器護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空調制冷【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分體式蒸發器護板,所述護板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所述護板罩在蒸發器下端的積流管上且設有用于將蒸發器上的冷凝水排出到殼體中的排水孔。本實用新型采用分體式結構,其橫截面為C形且設有多種排水結構,可有效防止產品變形,結構穩定,安裝拆卸方便,排水效果好,不會產生有毒有害物質,不會污染車內環境。
【專利說明】分體式蒸發器護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空調制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分體式蒸發器護板。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3所示,現有技術中汽車空調平行流蒸發器及排水由蒸發器1、海綿4和HVAC殼體2等部分組成,在制冷工況下,鼓風機吹進來的新風,由蒸發器I的一側吹進,另一側吹出,并在通過蒸發器I的過程中,進行熱量交換,達到制冷效果,制冷過程中蒸發器I表面會產生大量的冷凝水,冷凝水沿蒸發器扁管和翅片向下流出,經過密封海綿4后,流入HVAC殼體2的殼體引水槽7中,并通過殼體排水管5排出車內。
[0003]海綿4包裹在蒸發器I的上下兩側的積流管3上,起保護作用,海綿4的材料通常為PU、PE和XPE,在裝配時,一般會將粘貼完海綿4的蒸發器I裝入HVAC殼體2中,有時,也會在蒸發器I下端積流管3的海綿4的迎風面側增加開口,來方便排水。
[0004]但是,由于米用海綿設置在蒸發器和HVAC殼體之間,存在著如下一些缺陷:海綿本身有一定刺激性氣味和易揮發性的有毒有害物質,例如苯和甲苯等,使用海綿后,刺激性氣味和有毒有害物質會隨氣流進入駕駛室內,影響空氣質量,損害乘員健康;蒸發器在進行熱交換時產生大量的冷凝水,冷凝水會沿扁管和翅片自上而下流動,它需要經過海綿從海綿外側流進HVAC殼體的排水槽中,海綿與殼體緊密接觸且有壓縮量,這就導致水流緩慢,冷凝水不易排出蒸發器,造成冷凝水在蒸發器表面的堆積,蒸發器易出現結冰現象,而水流過慢,導致冷凝水大面積的結冰,最終造成蒸發器出現冰堵現象,結冰后蒸發器無法再進行熱交換,壓縮機將不再吸合,空調失去制冷能力,只有當冰全部融化成水,排出蒸發器和HVAC殼體后方可實現制冷,而鼓風機吹出的新風遇到阻礙,無法通過蒸發器吹進駕駛室內,因而車內空氣無法冷卻和循環;海綿具有良好的吸水性,當冷凝水流經海綿時,海綿吸收部分冷凝水,直至達到飽和狀態停止吸水,HVAC殼體位于汽車儀表板之下,鼓風機不工作時,沒有氣流通過,且不與外界接觸,導致海綿吸收的冷凝水極難排出HVAC殼體,會長期滯留在蒸發器的海綿中,長時間的儲存極易滋生細菌和產生異味,開啟空調后,病菌和異味隨新風氣流經過風道進入駕駛室內,使車內空氣質量惡化,嚴重影響乘員的身體健康;蒸發器上的冷凝水較多時,由于海綿排水效果不理想,部分水分會殘留在蒸發器的翅片內,部分水分會隨鼓風機吹出的新風經風道進入駕駛室,嚴重時會有水珠從風口吹出,影響車內的舒適性和濕度;目前,也有將在蒸發器下部積流管的海綿的迎風側增加開口,另一側無開口,但依然影響冷凝水的排放,且仍會吸收冷凝水,改善效果較差,且在海綿上增加開口后,降低了對蒸發器的保護作用和密封效果。
[0005]所以,現在需要一種新型的蒸發器結構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分體式蒸發器護板,以克服現有技術由于采用海綿所造成的污染車內環境、海綿自身易生細菌、影響空調正常制冷等問題。
[0008](二)技術方案
[0009]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分體式蒸發器護板,所述護板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所述護板罩在蒸發器下端的積流管上且設有用于將蒸發器上的冷凝水排出到殼體中的排水孔。
[0010]優選地,所述護板的橫截面為C形,其結構與蒸發器下端的積流管的結構相匹配且其底部與蒸發器下端的積流管的底部相接觸。
[0011]優選地,所述護板的上端設有多個用于與蒸發器的扁管進行卡接配合的卡接槽。
[0012]優選地,所述護板的底部設有多個底部排水孔。
[0013]優選地,所述護板的底部還設有多個與底部排水孔相連用于將護板和蒸發器之間的冷凝水引入底部排水孔的底部引水槽。
[0014]優選地,所述護板的側壁設有多個內側排水孔,所述護板的側壁內側還設有多個自上而下用于將蒸發器上的冷凝水引入內側排水孔的內側排水槽,所述內側排水槽的下端與內側排水孔相連。
[0015]優選地,所述護板的側壁外側設有多個沿卡接槽自上而下用于將蒸發器上的冷凝水引下的外側排水槽。
[0016]優選地,所述護板的各結構的邊緣或棱邊均進行圓角或倒角處理。
[0017]優選地,所述護板的長度小于或等于蒸發器下端的積流管的長度。
[0018]優選地,所述第一排水板設有多個定位裝配槽,所述定位裝配槽中設有定位孔,所述第二排水板設有多個與第一排水板的定位裝配槽對應的定位裝配筋,所述定位裝配筋上設有定位倒刺,所述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通過定位裝配筋插入定位裝配槽而連接在一起,并通過定位倒刺與定位孔配合進行緊固定位。
[0019](三)有益效果
[0020]本實用新型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其橫截面為C形,結構穩定,可防止產品變形,安裝拆卸方便;護板的側壁外側、側壁內側和底部設有引水槽、排水槽、或排水孔,排水效果優秀,蒸發器上的冷凝水可以沿外側排水槽排出,滲入護板和積流管之間的冷凝水可以沿內側排水槽和內側排水孔排出,底部的冷凝水可以通過底部引水槽,再由底部排水孔排出,排水效率高;護板不具有吸水特性,不會造成冷凝水的殘留,避免了冷凝水長期殘留造成的滋生細菌產生異味的缺點,有效的提高了車內空氣質量,護板不含粘接用的膠水,無氣味,無有毒有害物質,符合國家法律要求,避免車內空氣的污染;而且,本發明結構簡單,便于生產制造,可重復使用,節約了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現有技術中蒸發器與HVAC殼體的裝配示意圖;
[0022]圖2為HVAC殼體的結構圖;
[0023]圖3為現有技術中蒸發器兩端的積流管包裹海綿后的裝配示意圖;
[0024]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與蒸發器及HVAC殼體的裝配示意圖;
[0025]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罩在蒸發器下端的積流管上的裝配示意圖;
[0026]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的卡接槽與蒸發器扁管卡接配合處的局部放大圖;
[0027]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的第一排水管的結構圖;
[0028]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的第二排水板的結構圖;
[0029]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結構圖;
[0030]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的第一排水板的局部放大圖;
[0031]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的第二排水板的外側排水槽處的局部放大圖;
[0032]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的第二排水板的定位裝配筋處的局部放大圖;
[0033]圖1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的第二排水板的橫向視圖。
[0034]圖中,1:蒸發器;2:HVAC殼體;3:積流管;4:海綿;5:殼體排水管;6:殼體排水孔;7:殼體引水槽;8:分體式蒸發器護板;9:卡接槽;10:扁管;11:底部排水孔;12:底部引水槽;13:內側排水孔;14:內側排水槽;15:外側排水槽;16:定位裝配槽;17:定位孔;18:定位裝配筋;19:定位倒刺。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36]如圖4-13所示,本實施例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為分體式結構,其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所述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的外形基本相同,它們的不同之處在于底部用于連接的結構不同,第一排水板的底部設有多個定位裝配槽16,定位裝配槽16中設有定位孔17,第二排水板的底部設有多個與第一排水板的定位裝配槽16對應的定位裝配筋18,定位裝配筋18上設有定位倒刺19,所述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通過定位裝配筋18插入定位裝配槽16而固定連接在一起,并通過定位倒刺19與定位孔17的卡固配合進行緊固定位;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的橫截面為C形,其內側的結構與蒸發器I下端的積流管3的結構相匹配,以便于分體式蒸發器護板8可以合適的罩在蒸發器I下端的積流管3上,同時,護板的底部與蒸發器I下端的積流管3的底部應接觸在一起,護板的長度可以與積流管3的長度相同,也可以略小于積流管3的長度,其具體尺寸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這種分體式結構的護板安裝拆卸方便,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其結構穩定,可以有效的防止產品變形,其采用C形結構,此結構與蒸發器I的積流管3的結構相匹配,加快排水的同時,又保證了蒸發器I與HVAC殼體2間的密封性能,又由于護板不具有吸水特性,其不會造成冷凝水的殘留,避免了冷凝水長期殘留造成的滋生細菌產生異味的缺點,有效的提高了車內空氣質量,其采用低VOC塑料制成,不含粘接用的膠水,無氣味,無有毒有害物質,符合國家法律要求,避免車內空氣的污染,其采用的材料還耐磨損,應用時間長,且更換蒸發器后可以重復使用,節省能源,降低生產成本。
[0037]護板的上端(即C形的兩個端部)設有多個與蒸發器I的扁管10對應的卡接槽9,通過將蒸發器I的扁管10插入卡接槽9就可實現護板與蒸發器I的連接,卡接槽9與扁管10的厚度尺寸相同或略小,以保證護板與蒸發器I有良好和穩固的連接效果,卡接槽9的棱邊或邊緣需要進行圓角或倒角處理,以避免尖銳棱邊對蒸發器I的扁管10和翅片造成損傷,而且圓角或倒角相比尖銳棱角更有利于排水。
[0038]由于,護板的底部與蒸發器I下端的積流管3的底部相接觸,部分冷凝水會流入到護板和積流管3之間的縫隙中,因此,護板的底部設有多個底部排水孔11,以及多個并排布置且與底部排水孔11相連的的底部引水槽12,通過底部引水槽12可以將流進護板和積流管3之間的冷凝水引至底部排水孔11中,由底部排水孔11將冷凝水排出到HVAC殼體2中,再通過HVAC殼體2的殼體引水槽7將冷凝水引入殼體排水孔6中,最后由殼體排水管5排出到車外,所述底部排水孔11的形狀可以為方形、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等;護板的側壁內側與蒸發器I下端的積流管3也互相接觸,為了方便排水,護板的側壁內側設有多個內側排水槽14,內側排水槽14自上而下,與冷凝水的流向保持一致,內側排水槽14的棱邊或邊緣需進行圓角或倒角處理,其中圓角半徑可以大于0.5mm,以有利于冷凝水的排放,內側排水槽14的下方設有與其相連的內側排水孔13,內側排水槽14將冷凝水引入與其相連的內側排水孔13,經過內側排水孔13排放到HVAC殼體2中,再排放到車外,其中,內側排水孔13的數量和寬度與內側排水槽14的數量和寬度應該相對應;護板的外側也開有外側排水槽15,外側排水槽15自上而下,與冷凝水的流向相同,用于排放蒸發器I表面的冷凝水,外側排水槽16是由護板的卡接槽9和蒸發器I的扁管10卡接配合后,沿卡接槽9開設的,護板外側有多個外側排水槽15,其數量與護板的卡接槽9的數量相同,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外側排水槽15之間再增加外側排水槽,外側排水槽15的棱邊或邊緣需進行圓角或倒角處理,以避免棱邊的毛刺阻擋水流,影響冷凝水的排放。護板的上述排水結構可以使冷凝水快速排放,且排水效果優秀,避免了冷凝水在蒸發器上的殘留所造成翅片的堵塞或冰堵,進而喪失制冷能力,或空調出風太小和無出風的現象。
[0039]使用本實施例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時,第一排水板、第二排水板、蒸發器I和HVAC殼體2的安裝過程為:首先將第一排水板(或第二排水板)與蒸發器I下端的積流管3裝配,將其卡接槽9與蒸發器I的扁管10卡接配合,第一排水板的側壁內側面與蒸發器I下端的積流管3的側面接觸,第一排水板的底部內側面與蒸發器I下端的積流管3的底部接觸,然后安裝第二排水板,將其定位裝配筋18插入第一排水板的定位裝配槽16中,定位倒刺19與定位孔17卡固,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共同組成了護板,最后,將裝配好的蒸發器安裝進HVAC殼體2中即可完成裝配。
[0040]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為了示例和描述起見而給出的,而并不是無遺漏的或者將本實用新型限于所公開的形式。很多修改和變化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和描述實施例是為了更好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并且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實用新型從而設計適于特定用途的帶有各種修改的各種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分體式蒸發器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護板包括連接在一起的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所述護板罩在蒸發器下端的積流管上且設有用于將蒸發器上的冷凝水排出到殼體中的排水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護板的橫截面為C形,其結構與蒸發器下端的積流管的結構相匹配且其底部與蒸發器下端的積流管的底部相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護板的上端設有多個用于與蒸發器的扁管進行卡接配合的卡接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護板的底部設有多個底部排水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護板的底部還設有多個與底部排水孔相連用于將護板和蒸發器之間的冷凝水引入底部排水孔的底部引水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護板的側壁設有多個內側排水孔,所述護板的側壁內側還設有多個自上而下用于將蒸發器上的冷凝水引入內側排水孔的內側排水槽,所述內側排水槽的下端與內側排水孔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護板的側壁外側設有多個沿卡接槽自上而下用于將蒸發器上的冷凝水引下的外側排水槽。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護板的各結構的邊緣或棱邊均進行圓角或倒角處理。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護板的長度小于或等于蒸發器下端的積流管的長度。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何一項所述的分體式蒸發器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板設有多個定位裝配槽,所述定位裝配槽中設有定位孔,所述第二排水板設有多個與第一排水板的定位裝配槽對應的定位裝配筋,所述定位裝配筋上設有定位倒刺,所述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通過定位裝配筋插入定位裝配槽而連接在一起,并通過定位倒刺與定位孔配合進行緊固定位。
【文檔編號】F25B39/02GK203464545SQ201320376801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27日
【發明者】賈士超, 王磊 申請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