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熱交換器的設備、空調設備和將熱敏元件安裝到熱交換器上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構造,使用該構造可以在包含側流型并流式熱交換器的設備中準確地測量氣液兩相狀態的溫度。熱交換器(1)配備有兩根垂直總管(2,3);在總管之間配置的多根水平扁平管(4),在其內部設置有與所述總管的內部連通的制冷劑通路(5);和在相鄰扁平管之間配置的散熱片(6)。檢測制冷劑溫度用的熱敏元件(11)配置在多根扁平管(4)中的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在其中流動的那些扁平管上,或者配置在夾在那些扁平管之間的散熱片上。所述扁平管被構造成形成至少兩次回轉,并且形成在第一次回轉之前的流路和在最后一次回轉之后的流路的那些扁平管之外的扁平管被認為是氣液兩相制冷劑流過的扁平管。
【專利說明】包含熱交換器的設備、空調設備和將熱敏元件安裝到熱交換器上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包含側流型并流式熱交換器的設備、空調設備和將熱敏元件安裝到熱交換器上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并流式熱交換器廣泛用于車載空調或建筑物用空調設備的室外單元中,其中在一對總管之間設置有多根扁平管,在扁平管中的多條制冷劑通路與總管的內部連通,并且在扁平管之間設置有諸如波紋狀散熱片等散熱片。在專利文獻I和2中公開了這種熱交換器的例子。
[0003]在空調設備中,基于制冷劑在其中流動的熱交換器的溫度進行操作控制是常用的技術手段。在專利文獻3中公開了這種空調設備的例子。
[0004]在并流式熱交換器中,多根扁平管經常分成若干組,并且在制冷劑經由第一組扁平管從第一總管流到第二總管后,制冷劑經由第二組扁平管從第二總管回到第一總管,并且制冷劑經由第三組扁平管再從第一總管流到第二總管,按這種方式,制冷劑以之字形線路流動。在第一總管和第二總管之間制冷劑流動方向改變的方向改變次數被稱為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回轉數”(turn number) 0在本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在任一個總管中制冷劑流動方向的改變被稱為“回轉”。
[0005]引用文獻列表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I JP-A-1988-34466
[0008]專利文獻2:JP-A-1"4-213534
[0009]專利文獻3 JP-A-2009-41829
【發明內容】
[0010]技術問題
[0011]在空調設備中,為了確保在運行期間的安全性,必須使熱交換器的內部壓力保持可控并基于該壓力進行控制。實際上,不是直接測量壓力,而是測量熱交換器中的制冷劑的溫度,從而推測壓力。
[0012]在熱交換器用作冷凝器的情況下,制冷劑作為過熱氣體流入,然后隨著熱交換的進行變為氣液兩相狀態,隨著進一步進行冷凝,制冷劑變為過度冷卻狀態而變為液體。制冷劑的溫度取決于制冷劑的狀態(即,氣體、氣液兩相狀態和液體)而變化。為了推測壓力,必須測量溫度穩定的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溫度。
[001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包含其中制冷劑在水平扁平管中流動的所謂側流型并流式熱交換器的設備中能夠確實測量在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的溫度的構造。
[0014]問題的解決方案[0015]根據本發明的包含熱交換器的設備具有以下構成:所述熱交換器是側流型并流式熱交換器,并且包括間隔開彼此平行設置的一對總管,在所述一對總管之間設置的多根扁平管,在所述扁平管內部形成與所述總管的內部連通的制冷劑通路,和在所述多根扁平管的扁平面上安裝的多個散熱片,其中所述熱交換器與測量制冷劑溫度用的熱敏元件組合,和所述熱敏元件設置在所述多根扁平管中的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在其制冷劑通路中流動的扁平管上,或者設置在所述多根扁平管中的夾在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在其制冷劑通路中流動的扁平管之間的散熱片上。
[0016]在具有以上構成的設備中,優選的是,所述多根扁平管配置為構成兩個以上的制冷劑回轉,和構成在制冷劑第一次回轉之前的流路的扁平管和構成在制冷劑最后一次回轉之后的流路的扁平管之外的扁平管被認為是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在其中流動的扁平管。
[0017]在具有以上構成的設備中,優選的是,在距離所述一對總管基本上等距離的位置處設置所述熱敏元件。
[0018]在具有以上構成的設備中,優選的是,通過與所述扁平管或所述散熱片接合的接合工具將所述熱敏元件安裝在所述扁平管上或所述散熱片上。
[0019]在具有以上構成的設備中,優選的是,通過多個接合工具將所述熱敏元件安裝在所述扁平管上或所述散熱片上。
[0020]在具有以上構成的設備中,優選的是,通過銅焊或焊接將所述熱敏元件安裝在所述扁平管和所述散熱片中的一個或二者上。
[0021]在具有以上構成的設備中,優選的是,所述熱敏元件插入在所述散熱片的褶皺之間。
[0022]在具有以上構成的設備中,優選的是,在插入所述熱敏元件的位置處,所述散熱片的散熱片間距設定為比基本設定寬。
[0023]本發明涉及一種空調設備,包括具有以上構成的設備作為室內單元或室外單元。
[0024]本發明涉及一種將熱敏元件安裝到熱交換器上的方法,所述熱交換器是側流型并流式熱交換器,包括:間隔開彼此平行設置的一對總管,在所述一對總管之間設置的多根扁平管,在所述扁平管內部形成與所述總管的內部連通的制冷劑通路,和在所述多根扁平管的扁平面上安裝的多個散熱片,其中當將測量制冷劑溫度用的熱敏元件安裝到所述熱交換器上時,在所述多根扁平管中的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在其制冷劑通路中流動的扁平管或者在所述多根扁平管中的夾在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在其制冷劑通路中流動的扁平管之間的散熱片被選作所述熱敏元件的安裝位置。
[0025]發明的有益效果
[0026]根據本發明,可以確實測量在熱交換器中流動的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的溫度。因此,可以準確地推測在熱交換器中流動的制冷劑的壓力并且可以確實控制各種功能。在設備運行期間的異常檢測也變得容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用于說明本發明實施方案的熱交換器的示意性垂直斷面圖。
[0028]圖2是沿著圖1的A-A線的熱交換器的垂直斷面圖。[0029]圖3是用于說明熱敏元件的安裝的第一實施方案的熱交換器的部分斷面圖。
[0030]圖4是圖3所示的熱敏元件和接合工具的俯視圖。
[0031]圖5是示出在安裝熱敏元件之后的狀態的熱交換器的部分斷面圖。
[0032]圖6是用于說明熱敏元件的安裝的第二實施方案的熱交換器的部分斷面圖。
[0033]圖7是用于說明熱敏元件的安裝的第三實施方案的熱交換器的部分斷面圖。
[0034]圖8是圖7的熱交換器的部分正視圖。
[0035]圖9是熱敏元件的安裝的第三實施方案的變形形式。
[0036]圖10是根據本發明的安裝有熱交換器的空調設備的示意性結構圖并示出在供暖操作過程中的狀態。
[0037]圖11是根據本發明的安裝有熱交換器的空調設備的示意性結構圖并示出在制冷操作過程中的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0038]參照圖1說明包含在根據本發明實施方案的設備中的側流型并流式熱交換器的構造。在圖1中,紙面的上側相當于熱交換器的上側,紙面的下側相當于熱交換器的下側。熱交換器I包括在水平方向上間隔開平行設置的一對垂直總管2和3以及在總管2和3之間的在垂直方向上以預定間距設置的多根水平扁平管4。當實際將熱交換器安裝到設備中時,熱交換器I根據設計要求以各種角度安裝。因此,在本說明書中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不應當嚴格解釋。它們應當被理解為僅僅是方向的表示。
[0039]扁平管4是通過金屬的擠出形成的細長部件,并且在內部設置有制冷劑流過的制冷劑通路5。因為扁平管4配置為使得擠出方向(即,扁平管4的縱向方向)是水平的,所以在制冷劑通路5中制冷劑流動方向也是水平的。斷面形狀和斷面面積彼此相同的多條制冷劑通路5在圖1中的深度方向上配置,因此扁平管4的垂直斷面具有圖2所示的口琴樣形狀。各制冷劑通路5與總管2和3的內部連通。
[0040]在扁平管4的扁平面上設置有散熱片6。在本實施方案中波紋狀散熱片用作散熱片6,平板散熱片也可以用作散熱片6。在垂直配置的散熱片6中,最上和最下散熱片的外側設置有側板10。
[0041]總管2和3、扁平管4、散熱片6和側板10都由諸如鋁等具有良好熱傳導的金屬形成。通過銅焊或焊接,扁平管4固定到總管2和3上,散熱片6固定到扁平管4上,側板10固定到散熱片6上。
[0042]熱交換器I是側流型的,并且制冷劑入口 /出口管7和8設置在總管3上。換句話說,總管3是在制冷劑管連接側的總管。在總管3的內部,在垂直方向上間隔開設置兩個隔板9a和9c,而在總管2的內部,在隔板9a和9c之間的中間聞度處設置隔板9b。
[0043]當熱交換器I用作冷凝器時,制冷劑如圖1中的實線箭頭所示從上部制冷劑入口 /出口管7流入。從制冷劑入口 /出口管7進入的制冷劑被隔板9a阻止并經由扁平管4向總管2前進。制冷劑的這種流動由指向左的塊形箭頭表示。進入總管2中的制冷劑被隔板9b阻止并經由其他扁平管4向總管3前進。這是制冷劑的第一次回轉并且在該回轉之后制冷劑的流動由指向右的塊形箭頭表示。進入總管3中的制冷劑被隔板9c阻止并經由其他扁平管4再向總管2前進。這是制冷劑的第二次回轉并且在該回轉之后制冷劑的流動由指向左的塊形箭頭表示。進入總管2中的制冷劑折回并經由其他扁平管4再向總管3前進。這是制冷劑的第三次回轉并且在該回轉之后制冷劑的流動由指向右的塊形箭頭表示。制冷劑最終從制冷劑入口/出口管8流出。
[0044]如上所述,制冷劑重復回轉并經由之字形線路從上往下流動。這里,說明了隔板的數量為三的情況。然而,這僅是一個例子,隔板的數量和由隔板的設定數量給出的回轉數必要時可以設定為任意數。
[0045]在圖1的構成中,位于高于隔板9a的高度區域中的多根扁平管4構成集合流路,位于隔板9a和隔板9b之間的高度區域中的多根扁平管4構成另一個集合流路,位于隔板9b和隔板9c之間的高度區域中的多根扁平管4構成另一個集合流路,以及位于低于隔板9c的高度區域中的多根扁平管4構成另一個集合流路。這些集合流路按說明的順序分別被稱為“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第三流路”和“第四流路”。
[0046]當熱交換器I用作蒸發器時,制冷劑的流動變為相反。也就是說,制冷劑從圖1中的虛線箭頭所示的制冷劑入口 /出口管8進入總管3,被隔板9c阻止,然后經由第四流路向總管2前進,并被總管2中的隔板9b阻止,然后經由第三流路向總管3前進,并被總管3中的隔板9a阻止,然后經由第二流路再向總管2前進,并在總管2中折回以經由第一流路再向總管3前進,并由虛線箭頭所示從制冷劑入口 /出口管7流出。
[0047]當熱交換器I用作冷凝器時,第一流路是在第一次回轉之前的流路,而第四流路是在最后一次回轉之后的流路。當熱交換器I用作蒸發器時,第四流路是在第一次回轉之iu的流路,而第一流路是在最后一次回轉之后的流路。
[0048]為了測量在熱交換器I內部流動的制冷劑的溫度,安裝有通過將電熱調節器密封在金屬盒中構成的熱敏元件11。熱敏元件11設置在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在其中流動的扁平管4的至少一個上,或設置在夾在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在其中流動的扁平管4之間的散熱片上。由于下述的原因而選擇這些位置。
[0049]當熱交換器I用作冷凝器時,制冷劑從上部制冷劑入口 /出口管7以過熱狀態進入,并且該狀態在此時是氣相。此后,當在第一流路中進行熱交換時,制冷劑變成氣液兩相狀態的制冷劑并逐漸冷凝。在制冷劑流出的第四流路的出口附近,制冷劑處于過度冷卻狀態并且是液體。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的溫度(兩相溫度)能夠被認為是制冷劑冷凝溫度或制冷劑蒸發溫度,并適于用作控制用基準溫度。因此,必須將熱敏元件11設置在可測量兩相溫度的位置。
[0050]當熱交換器I用作蒸發器時,制冷劑從下部制冷劑入口 /出口管8以氣液兩相狀態進入。此后,在氣液兩相狀態下進行熱交換并且制冷劑逐漸蒸發。在制冷劑流出的第一流路的出口附近,制冷劑處于氣液兩相狀態或處于氣體狀態。在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的溫度(兩相溫度)能夠被認為是制冷劑蒸發溫度,并且適于用作控制用基準溫度。因此,必須將熱敏元件11設置在可測量兩相溫度的位置。
[0051]作為測量兩相溫度的位置,總管2和3也是候選位置。然而,在總管2和3中,在一些操作條件下不必獲得氣液兩相狀態。
[0052]一些側流型并流式熱交換器具有未設置制冷劑回轉的構成。在這種構成中,一個總管處于過熱狀態,而另一個總管處于過度冷卻狀態,因此不可能在總管處測量氣液兩相狀態下的溫度。[0053]在回轉數是一的情況下,制冷劑入口管和制冷劑出口管與其中一個總管連接。總管的制冷劑入口側充滿過熱狀態的制冷劑,而總管的制冷劑出口側充滿過度冷卻狀態的制冷劑,因此在總管中沒有氣液兩相狀態的制冷劑存在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可能在總管處測量氣液兩相狀態下的溫度。
[0054]關于扁平管4,它們中的一些總是構成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的流路。因此,通過在這些扁平管4上或在夾在這些扁平管4之間的散熱片6上設置熱敏元件11,可以確實測量在熱交換器I中流動的制冷劑的各種狀態中的氣液兩相狀態下流動的制冷劑的溫度,因此,可以準確地推測在熱交換器I中流動的制冷劑的壓力并且可以確實控制各種功能。在空調設備運行期間的異常檢測也變得容易。
[0055]象在根據實施方案的熱交換器I中那樣,在多根扁平管4配置為構成兩個以上的制冷劑回轉的情況下,構成在第一次回轉之前的流路的扁平管4和構成在最后一次回轉之后的流路的扁平管4之外的扁平管4被認為是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在其中流動的扁平管4。據此,可以容易選擇熱敏元件11的設置位置。
[0056]在根據實施方案的熱交換器I的情況下,構成第一流路的扁平管4和構成第四流路的扁平管4可以分別被認為是在第一次回轉之前的流路和在最后一次回轉之后的流路。因此,熱敏元件11不設置在那里。構成其余流路(也就是說,第二和第三流路)的扁平管4和夾在構成第二和第三流路的扁平管4之間的散熱片6成為熱敏元件11的設置位置。
[0057]當在構成第二或第三流路的扁平管4上或在夾在構成第二或第三流路的扁平管4之間的散熱片6上設置熱敏元件11時,有利的是在距離各總管2和3基本上等距離的位置處設置熱敏元件11。在這個位置,制冷劑不太可能受總管2和3的內部狀況的影響,并可以確實測量在氣液兩相狀態下流動的制冷劑的溫度。
[0058]上述組合的熱交換器I和熱敏元件11限定了熱交換器單元HEU。
[0059]接著,基于圖3?9說明熱敏元件11的安裝的實施方案。
[0060]圖3?5示出熱敏元件11的安裝的第一實施方案。在本實施方案中,使用了接合工具20。接合工具20由合成樹脂形成,并具有發夾狀的平面形狀。接合工具20的兩個臂20a的前端都設置有接合突起20b。當將熱敏元件11放入接合工具20中并將其推到發夾狀彎曲部時,接合工具20通過其材料的彈性夾持熱敏元件11,從而使接合工具20和熱敏元件11彼此固定在一起。為了防止接合工具20在熱敏元件11的軸向上移動,用于接受接合工具20的環形槽優選在熱敏元件11的外周上形成。
[0061]用于僅通過一個接合工具將熱敏元件11安裝到熱交換器I上的構成是可接受的。然而,多個接合工具的使用使安裝穩定。在圖3?5的例子中,使用了一對接合工具20。這對接合工具20固定到熱敏元件11上,使得接合突起20b彼此相對。接合工具20之間的距離設定為足以夾住三根扁平管4的距離。不用說將扁平管4的數量設定為“三”僅僅是一個例子,并且不限于此。其數量可以超過三或是三以下。
[0062]當如圖3所示使其上安裝有兩個接合工具20的熱敏元件11推向熱交換器I時,接合工具20的臂20a彈性彎曲,并且接合突起20b進入散熱片6的褶皺中。如果進一步推動熱敏元件11,那么接合突起20b就會進到散熱片6的褶皺之間,并最終從熱交換器I的相反側出去。這里,由于臂20a的回彈,如圖5所示,各接合突起20b與扁平管4的端部接合。兩個接合工具20抱緊三根扁平管4的最上和最下兩根扁平管,完成熱敏元件11的安裝。按這種方式,形成熱交換器單元HEU。
[0063]熱敏元件11與三根扁平管4和設置在扁平管4之間的散熱片6接觸以測量在制冷劑通路5中流動的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的溫度,并經由從熱敏元件11的上端向上突出的引線12向未示出的控制器輸出測量值。
[0064]如上所述,當通過使用接合工具20將熱敏元件11安裝在熱交換器I上時,可以快速進行安裝工作。也容易替換熱敏元件11。
[0065]接合工具20可以與散熱片6接合。與扁平管4接合的接合工具20和與散熱片6接合的接合工具20可以組合使用。
[0066]圖6示出熱敏元件11的安裝的第二實施方案。在本實施方案中,熱敏元件11通過銅焊或焊接固定到扁平管4和散熱片6中的一個或二者上。圖6示出其中熱敏元件11與扁平管4平行設置并且銅焊到一個扁平管4上的狀態。因為熱量從銅焊位置21傳遞,所以可以準確地測量在扁平管4的制冷劑通路5中流動的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的溫度。
[0067]圖7和圖8示出熱敏元件的安裝的第三實施方案。在本實施方案中,熱敏元件11插入在散熱片6的褶皺之間。按這種方式,形成熱交換器單元HEU。
[0068]如圖8所示,在插入熱敏元件11的位置處,散熱片6的散熱片間距設定為比基本設定寬,因此形成散熱片間距加寬部6a。插入散熱片間距加寬部6a中的熱敏元件11與扁平管4和散熱片6同時接觸以準確地測量在制冷劑通路5中流動的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的溫度。溫度的測量值經由從熱敏元件11向前突出的引線12向未示出的控制器輸出。
[0069]必須采取一些措施以防止插入在散熱片6的褶皺之間的熱敏元件11出來。在熱敏元件11的從熱交換器I的兩側突出的部分上安裝墊圈可以是一個方法,將熱敏元件11銅焊或焊接到扁平管4或散熱片6上可以是另一個方法。
[0070]圖9示出第三實施方案的變形形式。在圖8中,僅在散熱片6的一個位置處設置散熱片間距加寬部6a。然而,在圖9中,散熱片6的整行形成散熱片間距加寬部6a。在這種構造中,熱敏元件11的插入位置適當地變化。
[0071]熱交換器I可安裝在分體式空調設備中。分體式空調設備由室外單元和室內單元構成,其中室外單元包括壓縮機、四通閥、膨脹閥、室外熱交換器和室外送風機,而室內單元包括室內熱交換器和室內送風機。室外熱交換器在供暖操作期間起到蒸發器的作用,而在制冷操作期間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室內熱交換器在供暖操作期間起到冷凝器的作用,而在制冷操作期間起到蒸發器的作用。
[0072]圖10示出將熱泵循環用作制冷循環的分體式空調設備的基本構成。熱泵循環101通過將壓縮機102、四通閥103、室外熱交換器104、減壓膨脹設備105和室內熱交換器106連接成環狀而形成。壓縮機102、四通閥103、室外熱交換器104和減壓膨脹設備105收容在室外單元的殼體中,而室內熱交換器106收容在室內單元的殼體中。室外熱交換器104與室外送風機107組合,而室內熱交換器106與室內送風機108組合。室外送風機107包括螺旋槳風扇,而室內送風機108包括橫流風扇。
[0073]根據本發明的側流型并流式熱交換器I可用作室內單元的室內熱交換器106的構成部件。室內熱交換器106通過使三個熱交換器106AU06B和106C組合成象覆蓋室內送風機108的屋頂一樣來形成,并且可以通過其中熱敏元件11與側流型并流式熱交換器I組合的熱交換器單元HEU形成熱交換器106AU06B和106C中的任一個。[0074]根據本發明的熱交換器I也可用作室外單元的室外熱交換器104。
[0075]圖10示出在供暖操作期間的狀態。此時,從壓縮機102排放出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流入室內熱交換器106中并從那放熱以冷凝。從室內熱交換器106流出的制冷劑經由減壓膨脹設備105流到室外熱交換器104并在那膨脹。然后,在從室外空氣吸熱后,制冷劑回到壓縮機102。由室內送風機108產生的氣流促進從室內熱交換器106的放熱,而由室外送風機107產生的氣流促進由室外熱交換器104進行的吸熱。
[0076]圖11示出在制冷操作或除霜操作期間的狀態。此時,切換四通閥103,以使制冷劑的流動變為與供暖操作相反。也就是說,從壓縮機102排放出的高溫高壓制冷劑流到室外熱交換器104并在那放熱以冷凝。從室外熱交換器104流出的制冷劑經由減壓膨脹設備105流到室內熱交換器106并在那膨脹。然后,在從室內空氣吸熱后,制冷劑回到壓縮機102。由室外送風機107產生的氣流促進從室外熱交換器104的放熱,而由室內送風機108產生的氣流促進由室內熱交換器106進行的吸熱。
[0077]如上所述,通過將熱交換器I用作室內熱交換器106,可以準確地推測在熱交換器106中流動的制冷劑的壓力,并且可以確實控制各種功能。在空調設備的運行期間的異常檢測也變得容易。另外,通過將熱交換器I用作室外熱交換器104,可以準確地推測在室外熱交換器104中流動的制冷劑的壓力,并且可以確實控制各種功能。在空調設備的運行期間的異常檢測也變得容易。
[0078]在上文中,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方案。然而,本發明的范圍不限于這些實施方案,并且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各種修改并投入實際應用。
[0079]工業實用性
[0080]本發明廣泛用于側流型并流式熱交換器。
[0081]附圖標記列表
[0082]HEU 熱交換器單元I 熱交換器
[0083]2,3 總管4 扁平管
[0084]5 制冷劑通路6 散熱片
[0085]7,8 制冷劑入口 /出口管9a,9b,9c隔板
[0086]10 側板11 熱敏元件
[0087]20 接合工具21 銅焊位置
【權利要求】
1.一種包含熱交換器的設備,所述熱交換器是側流型并流式熱交換器,所述熱交換器包括: 間隔開彼此平行設置的一對總管, 在所述一對總管之間設置的多根扁平管,在所述扁平管內部形成與所述總管的內部連通的制冷劑通路,和 在所述多根扁平管的扁平面上安裝的多個散熱片,其中 所述熱交換器與測量制冷劑溫度用的熱敏元件組合,和 所述熱敏元件設置在所述多根扁平管中的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在其制冷劑通路中流動的扁平管上,或者設置在所述多根扁平管中的夾在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在其制冷劑通路中流動的扁平管之間的散熱片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中 所述多根扁平管配置為構成兩個以上的制冷劑回轉,和 構成在制冷劑第一次回轉之前的流路的扁平管和構成在制冷劑最后一次回轉之后的流路的扁平管之外的扁平管被認為是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在其中流動的扁平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中 在距離所述一對總管基本上等距離的位置處設置所述熱敏元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中` 通過與所述扁平管或所述散熱片接合的接合工具將所述熱敏元件安裝在所述扁平管上或所述散熱片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設備,其中 通過多個接合工具將所述熱敏元件安裝在所述扁平管上或所述散熱片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中 通過銅焊或焊接將所述熱敏元件安裝在所述扁平管和所述散熱片中的一個或二者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中 所述熱敏元件插入在所述散熱片的褶皺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設備,其中 在插入所述熱敏元件的位置處,所述散熱片的散熱片間距設定為比基本設定寬。
9.一種空調設備,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設備中的任一個作為室內單元或室外單元。
10.一種將熱敏元件安裝到熱交換器上的方法: 所述熱交換器是側流型并流式熱交換器,包括: 間隔開彼此平行設置的一對總管, 在所述一對總管之間設置的多根扁平管,在所述扁平管內部形成與所述總管的內部連通的制冷劑通路,和 在所述多根扁平管的扁平面上安裝的多個散熱片, 其中 當將測量制冷劑溫度用的熱敏元件安裝到所述熱交換器上時,在所述多根扁平管中的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在其制冷劑通路中流動的扁平管或者在所述多根扁平管中的夾在氣液兩相狀態下的制冷劑在其制冷劑通路中流動的扁平管之間的散熱片被選作所述熱敏元件的安裝位置 。
【文檔編號】F25B49/02GK103890522SQ201280050461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5日
【發明者】松浦雄司, 三代一壽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