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聯機壓縮機均油系統及多聯機空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制冷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涉及壓縮機并聯的機組中的均油系統。
背景技術:
在多聯機空調制冷系統中,一般高壓側的單向閥后緊接著加裝一個電磁閥。這樣在單向閥和電磁閥之間的銅管就會產生一段密閉的空間。如果在空調運轉過程中這一段密閉空間進入了液態冷媒,此時,電磁閥處在關閉狀態,如果液態冷媒膨脹為氣態冷媒就容易發生危險,這里就需要使用卸荷閥進行卸載保護,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機械式卸荷閥直接裝在單向閥和電磁閥之間,這樣就可以在兩段管間壓力過高時將高壓冷媒卸載至低壓側。一般情況下是希望卸載的流量越大越好,這樣能夠保證系統內壓力在最短時間內回到期望壓力,但是有部分情況是不希望卸載的流量過大的,比如說兩段密閉管內存在液態冷媒,如果不卸載會發生危險,但是如果卸荷閥長時間開啟會影響整個冷媒系統的能力。這里就需要卸荷閥緩慢的卸載,即使長時間卸載也不會影響制冷能力。圖1為機械式卸荷閥的開關壓力及流量關系圖,其中A為關閥壓力曲線,B為開閥壓力曲線。從圖示可看出卸荷閥開閥壓力和關閥壓力之間有一段壓力差,一般把開閥壓力設置為整個系統的保護壓力,關閥壓力低于系統的保護壓力。若卸荷閥在系統運行過程中保護性打開,只要系統負載沒有變化壓力降很難將下來,這將導致卸荷閥長時間處于大流量卸荷狀態。這樣會影響整個系統的效率及能力。
實用新型內容為解決現有多聯機空調均油系統存在的卸荷閥在保護性打開時長時間處于大流量卸荷狀態從而影響整個冷媒系統制冷能力的問題,提出一種多聯機壓縮機均油系統,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包括本空調機壓縮機,本空調機壓縮機的均油管依次通過串聯的單向閥與電磁閥連接其他空調機的均油系統,所述單向閥與電磁閥之間通過冷媒壓力保護管路連接本機均油系統的主回氣管上,所述冷媒壓力保護管路上安裝有卸荷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壓力保護管路上還串聯有節流裝置。進一步地,為了降低成本,所述節流裝置優選為毛細管。為了避免在工作過程中,卸荷閥頻繁開啟,從而降低其使用壽命,所述毛細管串聯在卸荷閥的前端。為了最大程度限制卸荷閥在開啟過程中的冷媒泄露量,同時不影響整個系統的制冷能力,所述毛細管的長度為300mm,內徑為0.65mm-l.2mm,所述卸荷閥的壓力為4.15Mpa_3.8Mpa。本實用新型另外還提出一種多聯機空調器,包括本空調機壓縮機,本空調機壓縮機的均油管依次通過串聯的單向閥與電磁閥連接其他空調機的均油系統,所述單向閥與電磁閥之間通過冷媒壓力保護管路連接本機均油系統的主回氣管上,所述冷媒壓力保護管路上安裝有卸荷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壓力保護管路上還串聯有節流裝置。[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冷媒壓力保護管路上串聯節流裝置,使得卸荷閥開閥和關閥之間的壓力差大大減小,卸荷閥的卸載流量不會太高,從而實現減少冷媒卸荷量,達到不損失系統能力和效率的情況下起到保護系統的作用。結合附圖閱讀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后,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現有技術中機械式卸荷閥的開關壓力及流量關系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多聯機壓縮機均油系統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卸荷閥的開關壓力及流量關系圖。各圖中:1、本空調機壓縮機;1_1、均油管;2、氣液分離器;3、單向閥;4、卸荷閥;5、毛細管;
6、電磁閥;7、主回氣管;A、關閥壓力曲線;B、開閥壓力曲線;C、高壓側;D、低壓側。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考圖2,本實用新型多聯機壓縮機均油系統(包括本空調機壓縮機I(I號空調機),本空調機壓縮機I的均油管依次通過串聯的單向閥3與電磁閥6連接其他空調機(2號空調機)均油系統,所述單向閥3與電磁閥6之間通過冷媒壓力保護管路連接本機均油系統的主回氣管7上,主回氣管7通過氣液分離器2連接到本機壓縮機I的吸氣管上,所述冷媒壓力保護管路上安裝有卸荷閥4,其中,所述冷媒壓力保護管路上還串聯有節流裝置。所述節流裝置可以選用節流閥,但從經濟角度考慮,本實施例有選為成本較低的毛細管5。該毛細管5可以串聯在卸荷閥4的前端(即靠近單向閥一側)也可串聯在卸荷閥4的后端(即靠近氣液分離器一側),當毛細管5串聯在卸荷閥4的前端時,當冷媒壓力保護管路內壓力達到卸荷閥4的開啟壓力時,卸荷閥4保護性打開,毛細管5后端的壓力瞬時減小,當小到卸荷閥4的關閉壓力時,卸荷閥4又會關閉,這樣毛細管5前后壓力會形成正弦曲線,使得卸荷閥4時而開啟,時而關閉,卸荷閥4的壽命取決于開關次數,因而這種頻繁的開啟極大影響卸荷閥的壽命,故本實施例優選將毛細管串聯在卸荷閥的后端,如此,毛細管前后的壓力接近一致,不會造成卸荷閥頻繁開啟。制冷工作時,當其他空調機為多臺運行不均油時,電磁閥6關閉,由于單向閥3處于高壓側,管路中的部分液態冷媒和冷動機油通過單向閥3進入單向閥3與電磁閥6之間的封閉管路,當液態冷媒和冷動機油的壓力達到卸荷閥4的開啟壓力時,卸荷閥4保護性打開,在毛細管5的節流作用下緩慢卸荷,滿足了冷媒的釋放要求,同時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效率和能力。[0021]為了最大程度限制卸荷閥在開啟過程中的冷媒泄露量,同時不影響整個系統的制冷能力,所述毛細管的長度為300mm,內徑為0.65mm-l.2mm,所述卸荷閥的壓力為4.15Mpa-3.8Mpa。本實施例卸荷閥選用規格4.15MPa,無毛細管泄漏量在10L/min以上(液態冷媒),增加長度為300mm,內徑為0.65mm的毛細管,流量控制在800ml/min以下。如圖3所示,其中A為關閥壓力曲線,B為開閥壓力曲線,雖然卸荷閥的開閥和關閥之間仍有一部分壓力差,但加裝毛細管后,卸荷閥的卸載流量大大降低,整個系統的運行過程中對能力和效率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當然毛細管的選型需要根據單項閥和卸荷閥之間的容積選擇。本實施例單向閥選用耐壓4.15MPa以上即可,由于本實用新型使用在均油系統上,選用管徑6.35mm以上即可;電磁閥選用口徑1.8mm以上,原則上越大越好。實施例二,本實施例提出一種多聯機空調器,參考圖2,本實施例包括至少兩臺并聯的空調機,并聯相連的兩臺空調機的均油系統采用實施一所述的均油系統,圖2中I號空調機與2號空調機均油系統通過各系統中的電磁閥6相連。該空調器以較少的成本,實現降低冷媒卸荷量,在不損失系統能力和效率的情況下達到保護系統的目的,有效提高整機品質。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多聯機壓縮機均油系統,包括本空調機壓縮機,本空調機壓縮機的均油管依次通過串聯的單向閥與電磁閥連接其他空調機的均油系統,所述單向閥與電磁閥之間通過冷媒壓力保護管路連接本機均油系統的主回氣管上,所述冷媒壓力保護管路上安裝有卸荷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壓力保護管路上還串聯有節流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聯機壓縮機均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裝置為毛細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聯機壓縮機均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細管串聯在卸荷閥的前端。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聯機壓縮機均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細管的長度為 300mm,內徑為 0.65mm_l.2m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聯機壓縮機均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閥的壓力為.4.15Mpa_3.8Mpa。
6.一種多聯機空調器,包括本空調機壓縮機,本空調機壓縮機的均油管依次通過串聯的單向閥與電磁閥連接其他空調機的均油系統,所述單向閥與電磁閥之間通過冷媒壓力保護管路連接本機均油系統的主回氣管上,所述冷媒壓力保護管路上安裝有卸荷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壓力保護管路上還串聯有節流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聯機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裝置為毛細管。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多聯機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細管串聯在卸荷閥的前端。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多聯機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細管的長度為300mm,內徑為 0.65mm-l.2mm。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多聯機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閥的壓力為.4.15Mpa_3.8Mpa。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多聯機壓縮機均油系統及多聯機空調器,包括本空調機壓縮機,本空調機壓縮機的均油管依次通過串聯的單向閥與電磁閥連接其他空調機的均油系統,所述單向閥與電磁閥之間通過冷媒壓力保護管路連接本機均油系統的主回氣管上,所述冷媒壓力保護管路上安裝有卸荷閥,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冷媒壓力保護管路上串聯節流裝置,使得卸荷閥開閥和關閥之間的壓力差大大減小,卸荷閥的卸載流量不會太高,從而實現減少冷媒卸荷量,達到不損失系統能力和效率的情況下起到保護系統的作用。
文檔編號F25B41/06GK203036920SQ20122064420
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9日
發明者謝彬, 隋建軍, 張智榮 申請人:海爾集團公司, 三菱重工海爾(青島)空調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