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制冷系統用吸氣管及使用該吸氣管的制冷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統,特別是涉及吸氣管及使用該吸氣管的制冷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制冷系統(如家用空調器)的壓縮機是空調系統的主要運動部件。為了降低壓縮機對吸氣管振動影響,目前壓縮機通常使用的兩種吸氣管的走管方式為從儲液罐入口開始,吸氣管采用2個“U”型管(見圖1)或者I個“V”型管加I個“U”型管(見圖2)的方式,這兩種走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壓縮機振動起到減振效果,但是,由于冷媒對吸氣管的長U管的脈動沖擊較大,因此此處的振動情況也較差,常常采用的措施是在長U管的底部增加減振阻尼塊才能起到減振消噪的作用。如果壓縮機的性能不好,振動較大時,上面兩種方式解決不了管路應力應變的問題,長期運行后,將可能導致管路及壓縮機吸氣口裂漏,從而導致質量隱患。而且,此兩種走管方式還存在管路總長度長,使用材料多,因而制造成本高的缺陷。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吸氣管,其既有較好的吸振效果又能夠降低成本。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使用上述吸氣管的制冷系統。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第一個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制冷系統用吸氣管,所述制冷系統包括壓縮機、儲液罐和閥門,所述吸氣管連接在所述儲液罐與所述閥門之間,所述吸氣管包括靠近所述儲液罐的前段、靠近所述閥門的后段及連接在該前段與該后段之間的中間段,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的一端分別與所述中間段連接,另一端均向下延伸;在俯視投影面上,所述中間段繞所述壓縮機的圓周方向延伸。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中間段包括至少兩段經圓弧過渡段連接的中間段單元,且沿著所述前段至所述后段方向,前一個中間段單元最低點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后一個中間段單兀最聞點的聞度。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中間段單元包括沿著所述前段至所述后段方向順次連接的第一中間段單元、第二中間段單元和第三中間段單元。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間段單元、所述第二中間段單元和所述第三中間段單元的最低點均高于所述壓縮機頂面。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間段單元與所述壓縮機頂面平行,所述第二中間段單元遠離所述第一中間段單元的一端以一定夾角向下傾斜。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中間段單元還包括第四中間段單元,該第四中間段單元一端與所述第三中間段單元經圓弧過渡段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后段經圓弧過渡段連接。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中間段單元遠離所述前段的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二中間段單元和所述第三中間段單元的最低點均高于所述壓縮機高度的中間位置。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中間段單元和所述第三中間段單元均與所述壓縮機頂面平行。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俯視投影面上,所述中間段沿所述壓縮機的順時針或逆時針延伸。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第二個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制冷系統,包括壓縮機、儲液罐、閥門和吸氣管,所述吸氣管連接在所述儲液罐與所述閥門之間,所述吸氣管為上述的吸氣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吸氣管及使用該吸氣管的制冷系統,由于吸氣管繞壓縮機的圓周方向延伸,能夠有效吸收壓縮機轉子旋轉時產生的周向振動,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吸氣管應力大、振動大的問題,可以延長吸氣管的疲勞壽命。而且,與目前使用的吸氣管相比,該吸氣管的管路總長度更短,使用材料更少,可以節約材料成本;并且由于其減震效果好,可以不使用減振阻尼塊,所以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吸氣管既有較好的吸振效果又能夠降低成本,提高了產品競爭力,有利于在同行業中取得發展先機。
圖1為現有技術中其中一種吸氣管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另一種吸氣管的結構不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的吸氣管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使用圖3所述吸氣管的空調器室外機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使用圖3所述吸氣管的空調器室外機的俯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中的吸氣管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使用圖6所述吸氣管的空調器室外機的俯視圖。以上各圖中,10-壓縮機,20-吸氣管,21-前段,22-第一中間段單元,23-第二中間段單元,24-第三中間段單元,25-第四中間段單元,26-后段,27-圓弧過渡段,30-連接管,40-閥門,50-儲液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以下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其中一個實施例中的吸氣管20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中的吸氣管20包括與靠近儲液罐50的前段21、靠近閥門40的后段26及連接在該前段21與該后段26之間的中間段,其中,前段21的一端與儲液罐50連接,另一端向下延伸;中間段包括沿著吸氣管20的前段21至后段26方向順次連接的第一中間段單元22、第二中間段單元23、第三中間段單元24和第四中間段單元25,前段21、第一中間段單元22、第二中間段單元23、第三中間段單元24、第四中間段單元25和后段26彼此經圓弧過渡段27連接。本實施例中,沿著前段21至后段26方向,前一個中間段單元最低點的高度大于后一個中間段單元最高點的高度。當然,沿著前段21至后段26方向,前一個中間段單元最低點的高度也可以等于后一個中間段單元最高點的高度。圖4為使用本實施例的吸氣管20的空調器室外機的立體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前段21與儲液罐50直接連接,后段26經連接管30與閥門40連接。所述第一中間段單元22、所述第二中間段單元23和所述第三中間段單元24的最低點均高于所述壓縮機10頂面。所述第一中間段單元22與壓縮機10頂面平行,所述第二中間段單元23的一端與所述第一中間段單元22連接,另一端以一定夾角向下傾斜。因為吸氣管20的溫度較低,易凝水,而第二中間段單元23必須從壓縮機10的接線蓋上方經過,所以第二中間段單元23在設計上與壓縮機10頂面呈一定的夾角向下傾斜,可以把冷凝器導流到壓縮機10機接線蓋以外的安全地方。當然,所述第一中間段單元22、所述第二中間段單元23和所述第三中間段單元24的最低點也可以低于所述壓縮機10頂面。圖5為使用本實施例的吸氣管20的空調器室外機的立體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在俯視投影面上,第一中間段單元22、第二中間段單元23和第三中間段單元24沿壓縮機10的圓周方向延伸,在走管方向上,第一中間段單元22、第二中間段單元23和第三中間段單元24可以按照如圖5中所示壓縮機10的順時針方向走管,也可以按照壓縮機10的逆時針方向走管。將本實施例的吸氣管20與圖2所述吸氣管20進行對比試驗,結果分別見表一和表_■表一
權利要求1.一種制冷系統用吸氣管,所述制冷系統包括壓縮機、儲液罐和閥門,所述吸氣管連接在所述儲液罐與所述閥門之間,所述吸氣管包括靠近所述儲液罐的前段、靠近所述閥門的后段及連接在該前段與該后段之間的中間段,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的一端分別與所述中間段連接,另一端均向下延伸;其特征在于,在俯視投影面上,所述中間段繞所述壓縮機的圓周方向延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統用吸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段包括至少兩段經圓弧過渡段連接的中間段單元,且沿著所述前段至所述后段方向,前一個中間段單元最低點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后一個中間段單元最高點的高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統用吸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段單元包括沿著所述前段至所述后段方向順次連接的第一中間段單元、第二中間段單元和第三中間段單元。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統用吸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間段單元、所述第二中間段單元和所述第三中間段單元的最低點均高于所述壓縮機頂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統用吸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間段單元與所述壓縮機頂面平行,所述第二中間段單元遠離所述第一中間段單元的一端以一定夾角向下傾斜。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統用吸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間段單元還包括第四中間段單元,該第四中間段單元一端與所述第三中間段單元經圓弧過渡段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后段經圓弧過渡段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統用吸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間段單元遠離所述前段的一端向下延伸,所述第二中間段單元和所述第三中間段單元的最低點均高于所述壓縮機高度的中間位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系統用吸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間段單元和所述第三中間段單元均與所述壓縮機頂面平行。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制冷系統用吸氣管,其特征在于,在俯視投影面上,所述中間段沿所述壓縮機的順時針或逆時針延伸。
10.一種制冷系統,包括壓縮機、儲液罐、閥門和吸氣管,所述吸氣管連接在所述儲液罐與所述閥門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氣管為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吸氣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制冷系統用吸氣管及使用該吸氣管的制冷系統,吸氣管連接在儲液罐與閥門之間,所述吸氣管包括靠近儲液罐的前段、靠近閥門的后段及連接在該前段與該后段之間的中間段,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的一端分別與所述中間段連接,另一端均向下延伸;在俯視投影面上,所述中間段繞所述壓縮機的圓周方向延伸。由于吸氣管繞壓縮機的圓周方向延伸,能夠有效吸收壓縮機轉子旋轉時產生的周向振動,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吸氣管應力大、振動大的問題,可以延長吸氣管的疲勞壽命。而且,與目前使用的吸氣管相比,該吸氣管的管路總長度更短,使用材料更少,可以節約材料成本;并且由于其減震效果好,可以不使用減振阻尼塊,所以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
文檔編號F25B41/00GK202902710SQ201220557448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6日
發明者熊碩, 李康, 黃輝, 韓鵬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