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混合式地埋管與冷卻塔復合地源熱泵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混合式地埋管與冷卻塔復合地源熱泵系統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熱泵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混合式地埋管與冷卻塔復合地源熱泵 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傳統水冷冷水機組加鍋爐這種配置的中央空調系統,夏季用水冷冷水機組制冷, 冬季用鍋爐供熱。[0003]冬季的供熱鍋爐有燃煤鍋爐、燃油鍋爐、燃氣鍋爐和電鍋爐,其中燃煤鍋爐為 多。我國雖然煤的儲量較大,但燃煤鍋爐、燃油鍋爐、燃氣鍋爐運行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有害 氣體對環境有較為嚴重的影響,且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氮的各種氧化物氣體對地球會產 生“溫室效應”。使用燃油鍋爐、燃氣鍋爐要考慮儲油罐、儲氣罐安放處的安全問題。根據 我國目前電力供應狀況,使用電鍋爐供熱致使用戶無法承擔昂貴的電費。實用新型內容[0004]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混合式地埋管與冷卻塔復合地源熱 泵系統,以解決中央空調系統冬季供熱采用燃煤鍋爐、燃油鍋爐、燃氣鍋爐產生環境污染且 儲油罐、儲氣罐安全存放,以及使用電鍋爐耗電量大的問題。[0005]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0006]一種混合式地埋管與冷卻塔復合地源熱泵系統,包括地埋管系統和冷卻塔系統, 所述地埋管系統和冷卻塔系統通過并聯的方式連接。[0007]所述地埋管系統包括地埋管Dl、地源側水泵P2、閥門Fl、閥門F2、閥門F3、閥門 F4、閥門F5、閥門F6、閥門F7、閥門F8、地源熱泵機組JZ1、管口 K1、管口 K2、管口 K3以及管 口 K4,所述閥門Fl、閥門F2、閥門F3、閥門F4通過串聯的方式相連,所述閥門F5、閥門F6、閥 門F7、閥門F8通過串聯的方式相連,所述地埋管Dl同地源側水泵P2相連,所述地埋管Dl 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閥門Fl和閥門F4之間,所述地源側水泵P2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閥門 F5和閥門F8之間,所述管口 Kl、管口 K2、管口 K3、管口 K4設在地源熱泵機組JZl上,所述 管口 Kl連接在所述閥門F7和閥門F8之間,所述管口 K2連接在所述閥門F3與閥門F4之 間,所述管口 K3連接在所述閥門Fl與閥門F2之間,所述管口 K4連接在所述閥門F5和閥 門F6之間。[0008]所述冷卻塔系統包括冷卻塔T、冷卻水泵P3、控制閥門F9、控制閥門F10、水冷單冷 機組JZ2、管口 K11、管口 K22、管口 K33和管口 K44,所述管口 K11、管口 K22、管口 K33、管口 K44設在水冷單冷機組JZ2上,所述管口 Kl I連接所述控制閥門F9,所述管口 K22連接所述 控制閥門F10,所述管口 K33連接所述冷卻塔T,所述管口 K44連接所述冷卻水泵P3,所述冷 卻水泵P3連接所述冷卻塔T。[0009]所述閥門F6、閥門F7和控制閥門F9之間連接分水器Q2,在所述閥門F2、閥門F3 和控制閥門FlO之間設有空調循環泵P1,所述空調循環泵Pl的另一端連接集水器Q1。[0010]所述地埋管系統和冷卻塔系統可并列運行,同時在供暖時地埋管系統亦能單獨運 行。冬季時啟動地埋管地源熱泵機組能使系統正常運行實現供熱;夏季制冷滿負荷運行時 同時開啟水冷單冷機組與地源熱泵機組,部分負荷運行時也可只開其中的一臺。[0011]有益效果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運行管理方便,實現水冷單 冷機組與地源熱泵機組并列運行,減少地埋管系統的投資,節省地埋管換熱器的占地面積, 使地埋管系統的地源側排熱量基本上達到平衡。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0014]如圖1所示,一種混合式地埋管與冷卻塔復合地源熱泵系統,包括地埋管系統和 冷卻塔系統,所述地埋管系統和冷卻塔系統通過并聯的方式連接。[0015]所述地埋管系統包括地埋管Dl、地源側水泵P2、閥門Fl、閥門F2、閥門F3、閥門 F4、閥門F5、閥門F6、閥門F7、閥門F8、地源熱泵機組JZ1、管口 K1、管口 K2、管口 K3以及管 口 K4,所述閥門Fl、閥門F2、閥門F3、閥門F4通過串聯的方式相連,所述閥門F5、閥門F6、閥 門F7、閥門F8通過串聯的方式相連,所述地埋管Dl同地源側水泵P2相連,所述地埋管Dl 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閥門Fl和閥門F4之間,所述地源側水泵P2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閥門 F5和閥門F8之間,所述管口 K1、管口 K2、管口 K3、管口 K4設在地源熱泵機組JZl上,所述 管口 Kl連接在所述閥門F7和閥門F8之間,所述管口 K2連接在所述閥門F3與閥門F4之 間,所述管口 K3連接在所述閥門Fl與閥門F2之間,所述管口 K4連接在所述閥門F5和閥 門F6之間。[0016]所述冷卻塔系統包括冷卻塔T、冷卻水泵P3、控制閥門F9、控制閥門F10、水冷單冷 機組JZ2、管口 K11、管口 K22、管口 K33和管口 K44,所述管口 K11、管口 K22、管口 K33、管口 K44設在水冷單冷機組JZ2上,所述管口 Kl I連接所述控制閥門F9,所述管口 K22連接所述 控制閥門F10,所述管口 K33連接所述冷卻塔T,所述管口 K44連接所述冷卻水泵P3,所述冷 卻水泵P3連接所述冷卻塔T。[0017]所述閥門F6、閥門F7和控制閥門F9之間連接分水器Q2,在所述閥門F2、閥門F3 和控制閥門FlO之間設有空調循環泵P1,所述空調循環泵Pl的另一端連接集水器Q1。[0018]在夏季制冷高峰期,水冷單冷機組與地源熱泵機組并列運行,開啟閥門F1、閥門 F3、閥門F5、閥門F7、閥門F9、閥門F10,關閉閥門F2、閥門F4、閥門F6、閥門F8。[0019]在負荷較低的制冷季節初期與后期,優先選用地源熱泵機組,水冷單冷機組停止 運行,開啟閥門Fl、閥門F3、閥門F5、閥門F7,關閉閥門F2、閥門F4、閥門F6、閥門F8、閥門 F9、閥門FlO ;由于因冬季取熱后地埋管周圍土壤溫度場的恢復,有助于平衡地下排熱量與 吸熱量。[0020]當地埋管地源熱泵機組不能滿足供冷負荷要求時,開啟閥門F1、閥門F3、閥門F5、 閥門F7、閥門F9、閥門FlO,關閉閥門F2、閥門F4、閥門F6、閥門F8,兩種機組并聯同時運行,各承擔一部分供冷負荷。[0021]冬季運行時,只開啟地埋管地源熱泵機組,單冷水冷機組停止運行,開啟閥門F2、 閥門F4、閥門F6、閥門F8,關閉閥門F1、閥門F3、閥門F5、閥門F7、閥門F9、閥門F10。[0022]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 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 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 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 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混合式地埋管與冷卻塔復合地源熱泵系統,包括地埋管系統和冷卻塔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管系統包括地埋管D1、地源側水泵P2、閥門F1、閥門F2、閥門F3、閥門F4、閥門F5、閥門F6、閥門F7、閥門F8、地源熱泵機組JZ1、管口 K1、管口 K2、管口 K3以及管口 K4,所述閥門F1、閥門F2、閥門F3、閥門F4通過串聯的方式相連,所述閥門F5、閥門F6、閥門F7、閥門F8通過串聯的方式相連,所述地埋管Dl同地源側水泵P2相連,所述地埋管Dl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閥門Fl和閥門F4之間,所述地源側水泵P2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閥門F5和閥門F8之間,所述管口 K1、管口 K2、管口 K3、管口 K4設在地源熱泵機組JZl上,所述管口 Kl連接在所述閥門F7和閥門F8之間,所述管口 K2連接在所述閥門F3與閥門F4之間,所述管口 K3連接在所述閥門Fl與閥門F2之間,所述管口 K4連接在所述閥門F5和閥門F6之間,所述冷卻塔系統包括冷卻塔T、冷卻水泵P3、控制閥門F9、控制閥門F10、水冷單冷機組JZ2、管口 K11、管口 K22、管口 K33和管口 K44,所述管口 K11、管口 K22、管口 K33、管口 K44設在水冷單冷機組JZ2上,所述管口 Kl I連接所述控制閥門F9,所述管口 K22連接所述控制閥門F10,所述管口 K33連接所述冷卻塔T,所述管口 K44連接所述冷卻水泵P3,所述冷卻水泵P3連接所述冷卻塔T,所述地埋管系統和冷卻塔系統通過并聯的方式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混合式地埋管與冷卻塔復合地源熱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門F6、閥門F7和控制閥門F9之間連接分水器Q2,在所述閥門F2、閥門F3和控制閥門FlO之間設有空調循環泵P1,所述空調循環泵Pl的另一端連接集水器Q1。
專利摘要一種混合式地埋管與冷卻塔復合地源熱泵系統,包括地埋管系統和冷卻塔系統,所述地埋管系統和冷卻塔系統通過并聯的方式連接。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運行管理方便,實現水冷單冷機組與地源熱泵機組并列運行,減少地埋管系統的投資,節省地埋管換熱器的占地面積,使地埋管系統的地源側排熱量基本上達到平衡。
文檔編號F25B29/00GK202853198SQ201220351990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0日
發明者李曉 申請人:湖南凌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