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過冷式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過冷式冷凝器,尤其涉及一種汽車領域的過冷式冷凝器。
背景技術:
·冷凝器,是使經過壓縮機壓縮的高溫高壓制冷劑在流過它的過程中,通過其外壁與空氣發生熱交換從而使制冷劑冷卻的裝置。現有的過冷式冷凝器包括若干規則排列的散熱管,分別連接在散熱管兩端并與之相通的兩根集流管,在集流管上設置兩個分別作為制冷劑進口和出ロ的開ロ,兩根集流管中設置使制冷劑在冷凝器中折回流動的若干隔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帶有儲液干燥器的過冷式冷凝器。一種過冷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芯體、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隔片、第二隔片、進ロ接口和出口接ロ,所述的第一集流管上設有進ロ接口和出口接ロ,第一集流管上插接有第一隔片,第一集流管與冷凝器芯體連接,冷凝器芯體與第二集流管連接,第二集流管與儲液干燥器連接,第二集流管上插接有第二隔片,第二集流管和儲液干燥器上分別設有孔,第二集流管上的孔與儲液干燥器上的孔對接,所述的冷凝器芯體包括若干扁管和若干翅片,扁管兩端分別與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連接,翅片位于兩根扁管中間,翅片兩端與扁管連接。優選地,所述的第二集流管上設有兩個孔。優選地,所述的兩個孔之間相對距離為50mm。優選地,所述的儲液干燥器上設有兩個孔。優選地,所述的兩個孔之間相對距離為50mm。優選地,所述翅片的高為8mm,寬為16 20mm。本實用新型一種過冷式冷凝器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改變儲液干燥器的位置,將儲液干燥器放在冷凝器的冷凝過程中,提高了制冷劑的過冷度,也提高了空調器制冷性能。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實施例I如圖I所示,一種過冷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芯體I、第一集流管2、第二集流管3、第一隔片6、第二隔片7、儲液干燥器8、進ロ接頭9和出口接頭10,所述的第一集流管2上設有進ロ接頭9和出口接頭10,第一集流管2上插接有第一隔片6,第一集流管2與冷凝器芯體I連接,冷凝器芯體I與第二集流管3連接,第二集流管3與儲液干燥器8連接,第二集流管3上插接有第二隔片7,第二集流管3和儲液干燥器8上分別設有孔,第二集流管3上的孔與儲液干燥器8上的孔對接,所述的冷凝器芯體I包括若干扁管4和若干翅片5,扁管4兩端分別與第一集流管2和第二集流管3連接,翅片5位于兩根扁管4中間,翅片5兩端與扁管4連接。實施例2如圖I所示,高溫高壓氣體從進ロ接頭9流入第一集流管2,通過冷凝器進行冷卻,由于第一隔片6的阻隔,冷媒通過扁管4流入第二集流管3,通過第二集流管3的上孔流入 儲液干燥器8,將水分和雜質去除后,通過儲液干燥器8的下孔流入第二集流管3,由于第二隔片7的阻隔,從扁管4流入第一集流管2,最后從第一集流管2上的出口接頭10流向外部 裝置。
權利要求1.一種過冷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芯體、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第一隔片、第二隔片、進口接頭和出口接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集流管上設有進口接頭和出口接頭,第一集流管上插接有第一隔片,第一集流管與冷凝器芯體連接,冷凝器芯體與第二集流管連接,第二集流管與儲液干燥器連接,第二集流管上插接有第二隔片,第二集流管和儲液干燥器上分別設有孔,第二集流管上的孔與儲液干燥器上的孔對接,所述的冷凝器芯體包括若干扁管和若干翅片,扁管兩端分別與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連接,翅片位于兩根扁管中間,翅片兩端與扁管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過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集流管上設有兩個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過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孔之間相對距離為50mmo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過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儲液干燥器上設有兩個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過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孔之間相對距離為50mmo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過冷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高為8_,寬為16 20mmo
專利摘要一種過冷式冷凝器,包括冷凝器芯體、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隔板、進口接口和出口接口,所述的第一集流管上設有進口接口和出口接口,第一集流管上插接有第一隔片,第一集流管與冷凝器芯體連接,冷凝器芯體與第二集流管連接,第二集流管與儲液干燥器連接,第二集流管上插接有第二隔片,第二集流管和儲液干燥器上分別設有孔,第二集流管上的孔與儲液干燥器上的孔對接,所述的冷凝器芯體包括若干扁管和若干翅片,扁管兩端分別與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連接,翅片位于兩根扁管中間,翅片兩端與扁管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儲液干燥器的位置,將儲液干燥器放在冷凝器的冷凝過程中,提高了制冷劑的過冷度,也提高了空調器制冷性能。
文檔編號F25B39/04GK202613849SQ20122013621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31日
發明者李信偉 申請人:浙江松信汽車空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