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臥式曲底冷柜的底部框架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冷柜的底部框架結構技術,具體涉及臥式曲底冷柜的底部框架結構技術。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臥式冷柜或臥式展示柜的發泡箱體,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平底結構,一種是曲底結構,平底結構主要用于雙箱的冷藏冷凍箱,曲底結構主要用于單箱的冷藏冷凍轉換箱。為了容納壓縮機室,平底結構和曲底結構的箱體底部都需要有框架式的支撐, 支撐全部的(對于平底結構)或部分的(對于曲底結構)的箱體及箱體內儲存物的重量。冷柜底部框架結構直接影響冷柜的工藝性和生產效率以及成本。研究合理的底部框架的結構形式,既能夠滿足產品的強度和剛度的性能要求,又能夠使用最少的材料消耗,是產品技術創新追求的目標。而現有技術的用于臥式曲底冷柜的底部框架一般采用由12根鋼材焊接構成的六面體立體框架結構,雖然其能滿足支撐冷柜所需的強度和剛度要求,但結構沒有達到最簡, 浪費了材料且制造加工成本對較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能夠滿足曲底結構支撐強度和剛度要求,而且工藝性好,節省材料的臥式曲底冷柜的底部框架結構,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為實現本實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它包括一長方形底框以及2個與底框一邊連接的立柱,立柱與底框平面垂直;并且,立柱上端與冷柜的曲底外側端部連接。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立柱下端是與底框一邊的兩端部插接的。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底框是由3段角鋼和1段槽鋼焊接構成的。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的底框是由4段角鋼焊接構成的。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長方形底框,以及與底框的一邊兩端連接且與底框平面垂直的2個立柱來構成冷柜的底部框架,不僅保證了支撐強度和剛度,而且工藝性好,生產效率高,還減少材料用量約50%,進而明顯地提高了臥式曲底冷柜底部框架結構的使用價值。
圖1是現有技術的臥式曲底冷柜采用的六面體底部框架結構示意圖。圖2是臥式曲底冷柜與其底部框架的相對位置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1、底框;2、立柱;3、側板;4、面板;5、曲底外側端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一個詳細的說明。如圖1所示,六面體框架由12段鋼材焊接而成,其側面與冷柜的前、后面板4和側板3分別貼合,構成容納壓縮機室的空間。其中起到支撐作用的主要是與曲底外端連接的部分。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是它包括一長方形底框1以及2個與底框1 一邊連接的立柱2,立柱2與底框1平面垂直;并且,立柱2上端與冷柜的曲底外側端部5連接。由于底框1和立柱2均可通過與前、后面板4和側板3固定,故所述的立柱2 可以是與曲底外側端部5固接,也可僅頂住曲底外側端部5,底框1右端可以與冷柜右端底部連接為一體。所述的立柱2下端是與底框1 一邊的兩端部插接的。立柱2與底框1插接,方便裝配。所述的底框1是由3段角鋼和1段槽鋼焊接構成的。采用3段角鋼和1段槽鋼時, 能更方便地在底框1上設置用于插接立柱2的插接座。所述底框1由4段角鋼直接焊接構成也可。采用上述結構方案后,冷柜的前、后面板4和側板3分別與底框1、立柱2對應的面分別貼合,保證了容納壓縮機室的空間;而下端與底框1插接,上端與冷柜的曲底外側端部連接的立柱2可以有效支撐冷柜及其內部儲存物作用在冷柜設置了壓縮機室一側的重量, 這樣,在保證原有六面體框架功能的前提下,底部框架的制造減少了約50%的材料。
權利要求1.一種臥式曲底冷柜的底部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長方形底框(1)以及2個與底框(1) 一邊連接的立柱(2),立柱(2)與底框(1)平面垂直;并且,立柱(2)上端與冷柜的曲底外側端部(5)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臥式曲底冷柜的底部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2 )下端是與底框(1) 一邊的兩端部插接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臥式曲底冷柜的底部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框(1)是由3段角鋼和1段槽鋼焊接構成的。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臥式曲底冷柜的底部框架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框(1)是由4段角鋼焊接構成的。
專利摘要一種臥式曲底冷柜的底部框架結構,屬于冷柜的底部框架結構技術領域,它包括一長方形底框以及2個與底框一邊連接的立柱,立柱與底框平面垂直;并且,立柱上端與冷柜的曲底外側端部連接。所述的立柱下端是與底框一邊的兩端部插接的。所述的底框是由4段角鋼,或者是由3段角鋼和1段槽鋼焊接構成的。由于采用4根鋼材順次連接構成的長方形底框,以及與底框的一邊兩端連接且與底框平面垂直的2個立柱來構成臥式曲底冷柜的底部框架,不僅保證了支撐強度和剛度,而且工藝性好,生產效率高,還減少材料用量約50%,進而明顯地提高了臥式曲底冷柜底部框架結構的使用價值。
文檔編號F25D23/06GK202166267SQ20112026074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2日
發明者陳龍江 申請人:寧波辰佳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