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流態冰制取裝置,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通過冷卻淡水、海水或者鹽水等而產生冰晶的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用于降溫、保險等用途的冰磚或者冰片,在生產、碎冰、運輸及使用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碎冰需要專用的復雜機器,并且,在碎冰后冰的尖角、菱角以及在碎冰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問題等都使冰的用途、質量受到限制。如何攻克這個技術難關, 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冰的質量和制冰效率的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該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能夠降低制冰成本并且其干凈、衛生。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其包括流態冰生成筒,該流態冰生成筒帶有水入口和流態冰出口 ;在所述流態冰生成筒外套裝有一個帶有冷媒入口、冷媒出口的冷媒筒并且該冷媒筒和流態冰生成筒相配合形成制冰內腔和冷媒供冷外腔;在所述流態冰生成筒內設有攪拌推進輸送體,該攪拌推進輸送體與一個傳動結構傳動連接,在該攪拌推進輸送體邊緣安裝有若干把彈性刮冰刀并且所述彈性刮冰刀的刀刃緊貼所述流態冰生成筒的內壁。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冷媒筒和流態冰生成筒相配合形成的冷媒供冷外腔內設有螺旋式通道,該螺旋式通道一端與所述冷媒入口連通以及該螺旋式通道另一端與所述冷媒出口連通。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攪拌推進輸送體為螺旋式攪拌推進輸送體。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螺旋式攪拌推進輸送體的走向與所述螺旋式通道的冷媒走向相反。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螺旋式攪拌推進輸送體包括攪拌輸送軸以及安裝在該攪拌輸送軸上的螺旋葉片。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螺旋葉片上設有若干排水通孔。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彈性刮冰刀由彈簧和刮冰刀組成,在所述螺旋葉片邊緣設有彈簧安裝支架,所述彈簧一端與刮冰刀連接,以及,彈簧另一端與彈簧安裝支架連接。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冷媒筒上包裹有保溫層。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冷媒筒外設有裝飾層。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結構,故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發明通過設置流態冰生成筒、冷媒筒并且冷媒筒和流態冰生成筒相配合形成制冰內腔和冷媒供冷外腔,因此,在工作時,通過冷媒供冷外腔的冷媒與制冰內腔的水充分進行熱交換,即制冷內腔內的水受到冷媒供冷外腔內的冷媒(氟利昂)的冷卻,從而使制冰內腔內能夠產生冰晶體,同時,通過傳動機構帶動攪拌推進輸送體對冷卻過程中的水進行充分攪拌而使上述的水最終結成高濃度冰晶體附結在流態冰生成筒的內壁上,冰晶體可為細小冰晶,其直徑可達到0. 2-2毫米,故本發明的裝置冷卻、保鮮效率高、干凈、衛生, 其為保鮮、制冷等行業提高一個更加環保、衛生、節能和高效的手段;通過旋轉的彈性刮冰刀把高濃度結晶體刮下再通過攪拌推進輸送體把高濃度結晶體送到流態冰出口送出去,另外,由于彈性刮冰刀的刀刃緊貼所述流態冰生成筒的內壁并且刀具有彈性,故本發明可以充分提高傳熱效率和避免在流態冰生成筒的內壁上形成較厚的冰體。故本發明能夠產生高濃度的流態冰,其能夠提高冰的質量和避免在碎冰過程中冰受到各種污染,其能夠降低制冰成本。(2)本發明通過在所述冷媒筒和流態冰生成筒相配合形成的冷媒供冷外腔內設有螺旋式通道,通過該螺旋式通道可以保證冷媒在冷媒供冷外腔內充分膨脹和蒸發,保證冷媒的充分熱效率利用,進一部提高冷媒傳熱利用效率。(3)在本發明中,攪拌推進輸送體為螺旋式攪拌推進輸送體,采用螺旋式攪拌推進輸送體不但具有攪拌和輸送功能,其還可以讓制冰內腔內的水與冷媒強行進行充分熱交換,提高制冰效率、速度。(4)在本發明中,螺旋式攪拌推進輸送體的走向與所述螺旋式通道的冷媒走向相反,由于兩者走向相反,從而本發明能夠更加保證冷媒和水強行充分熱交換,提高制冰效率、速度。(5)在本發明中,在所述螺旋葉片上設有若干排水通孔,通過采用排水通孔,使制冰過程中的冰和水分離,水通過排水通孔往下流,從而可以提高流態冰的濃度,以及,由排水通孔流下來的水可以循環制冰。(6)在本發明中,在所述冷媒筒上包裹有保溫層,從而本發明能夠避免冷媒供冷外腔的冷能量流失到外界。 (7)在本發明中,在所述冷媒筒外設有裝飾層,通過采用該裝飾層能夠使本發明增加裝飾效果,美感更強。在結合附圖閱讀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后,本發明的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以一個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應當說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僅僅限于此。參閱圖1,一種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其包括流態冰生成筒1,該流態冰生成筒1 帶有水入口 11和流態冰出口 12 ;在所述流態冰生成筒1外套裝有一個帶有冷媒入口 22、冷媒出口 21的冷媒筒2并且該冷媒筒2和流態冰生成筒1相配合形成制冰內腔B和冷媒供冷外腔A ;在所述流態冰生成筒1內設有攪拌推進輸送體3,該攪拌推進輸送體3與一個傳動結構5傳動連接,在該攪拌推進輸送體3邊緣安裝有若干把彈性刮冰刀4并且所述彈性刮冰刀4的刀刃緊貼所述流態冰生成筒1的內壁,其中,彈性刮冰刀4的數量可以為任何數量而不影響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其中,彈性刮冰刀4由彈簧42和刮冰刀41組成,在所述螺旋葉片31邊緣設有彈簧安裝支架6,所述彈簧42 —端與刮冰刀41連接,以及,彈簧42另一端與彈簧安裝支架6連接。通過采用彈簧42,本發明可以更加充分保證刮冰刀41的刀刃緊貼流態冰生成筒1的內壁,提高傳熱效率和避免在流態冰生成筒1的內壁上形成較厚的冰體。作為進一步改進,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所述冷媒筒2和流態冰生成筒1相配合形成的冷媒供冷外腔B內設有螺旋式通道23,該螺旋式通道23可由若干隔板組成,螺旋式通道 23 一端與所述冷媒入口 22連通以及該螺旋式通道23另一端與所述冷媒出口 21連通,其中,采用螺旋式通道23可以保證冷媒在冷媒供冷外腔A內在運動過程中得到充分蒸發,保證冷媒的充分利用,提高冷媒利用效率。攪拌推進輸送體3可為螺旋式攪拌推進輸送體,其中,螺旋式攪拌推進輸送體3可包括攪拌輸送軸32以及安裝在該攪拌輸送軸32上的螺旋葉片31,可在螺旋葉片31上設有若干排水通孔33 ;其中,采用螺旋式攪拌推進輸送體,除了具有攪拌和輸送功能之外,還可以讓制冰內腔B內的水與冷媒強行進行熱交換。所述螺旋式攪拌推進輸送體的走向與所述螺旋式通道23的冷媒走向相反,由于兩者走向相反,從而能夠更加保證冷媒和水強行充分熱交換。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在冷媒筒2上包裹有保溫層,從而避免冷媒供冷外腔A的冷能量流失到外界;還可在冷媒筒2外設有裝飾層,該裝飾層具有裝飾效果。本實施方式具體使用時,通過冷媒入口 22向冷媒供冷外腔A內供應冷媒,以及,淡水、海水或鹽水通過水入口 11進入制冷內腔B ;然后,制冷內腔B內的水受到冷媒供冷外腔 A內的冷媒(氟利昂)的冷卻,同時,通過傳動機構5帶動攪拌推進輸送體3旋轉對冷卻過程中的水進行充分攪拌而使上述的水最終結成高濃度冰晶體附結在流態冰生成筒1的內壁上;最后,通過旋轉的刮冰刀41把上述的高濃度結晶體從流態冰生成筒1的內壁刮下并通過攪拌推進輸送體3將把上述的高濃度結晶體送到流態冰出口 12送出去即可。雖然結合附圖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在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之內作出各種變形或修改,只要不超過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描述的保護范圍, 都應當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其包括流態冰生成筒,該流態冰生成筒帶有水入口和流態冰出口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態冰生成筒外套裝有一個帶有冷媒入口、冷媒出口的冷媒筒并且該冷媒筒和流態冰生成筒相配合形成制冰內腔和冷媒供冷外腔;在所述流態冰生成筒內設有攪拌推進輸送體,該攪拌推進輸送體與一個傳動結構傳動連接,在該攪拌推進輸送體邊緣安裝有若干把彈性刮冰刀并且所述彈性刮冰刀的刀刃緊貼所述流態冰生成筒的內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媒筒和流態冰生成筒相配合形成的冷媒供冷外腔內設有螺旋式通道,該螺旋式通道一端與所述冷媒入口連通以及該螺旋式通道另一端與所述冷媒出口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推進輸送體為螺旋式攪拌推進輸送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式攪拌推進輸送體的走向與所述螺旋式通道的冷媒走向相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式攪拌推進輸送體包括攪拌輸送軸以及安裝在該攪拌輸送軸上的螺旋葉片。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葉片上設有若干排水通孔。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刮冰刀由彈簧和刮冰刀組成,在所述螺旋葉片邊緣設有彈簧安裝支架,所述彈簧一端與刮冰刀連接,以及,彈簧另一端與彈簧安裝支架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媒筒上包裹有保溫層。
9.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媒筒外設有裝飾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濃度流態冰制取裝置,其包括流態冰生成筒,該流態冰生成筒帶有水入口和流態冰出口;在所述流態冰生成筒外套裝有一個帶有冷媒入口、冷媒出口的冷媒筒并且該冷媒筒和流態冰生成筒相配合形成制冰內腔和冷媒供冷外腔;在所述流態冰生成筒內設有攪拌推進輸送體,該攪拌推進輸送體與一個傳動結構傳動連接,在該攪拌推進輸送體邊緣安裝有若干把彈性刮冰刀并且所述彈性刮冰刀的刀刃緊貼所述流態冰生成筒的內壁。本發明能夠提高冰的質量和制冰效率,本發明能夠降低制冰成本并且其干凈、衛生。
文檔編號F25C1/00GK102425895SQ20111041724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3日
發明者李健強 申請人:李健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