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 一種吸收式空調系統,特別是關于一種具有液體除濕功 能的太陽能吸收式空調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電力空調數量的激增,供電系統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中國 的大中城市每年夏季都必須對某些區域進行拉閘限電,以保證電網的正常 運行。而且,中國目前的電力供應很大程度上還是依靠燃燒煤、油等礦產 資源發電,而這必然帶來資源;肖耗和環境污染問題。中國各地的年太陽輻射量(斜面)在1300 ~ 2500kWh/m2之間,年日 照時數為2000~3300h,這對太陽能利用來說相當有利。因此,利用夏季 的太陽能對空調制冷,是一個理想的方案。把低品位的能源(太陽能)轉變 為高品位的能源(制冷),對節省常規能源和減少環境污染有重要意義。太陽能空調一般采用吸收式制冷技術。吸收式制冷技術是利用吸收劑 的吸收和蒸發特性進行制冷的技術,根據吸收劑的不同, 一般分為氨-水 吸收式制冷和溴化鋰-水吸收式制冷兩種。吸收式太陽能空調系統具有特 別的意義不采用氟利昂,可以避免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在節能和環保 方面有著光明的前景;此外,這種系統運行費用低(或基本無運行費用)、 無運動部件磨損、使用壽命長并且噪聲小 另外,空調的濕負荷主要來自室內人員的產濕及新風中的濕,這部分 濕負荷在總的空調負荷中占20% ~ 40%,是整個空調負荷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常用的空調形式的空氣處理方式為采用表冷器降溫除濕。這樣為了 滿足除濕的要求,經常要把空氣冷到很低的溫度。如滿足室內舒適性需求 的空氣溫度為24°C,露點為14°C,為了實現除濕的目的,冷凍水的溫度 要低到7。C,而冷機的蒸發溫度低到2-5°C。不難看出,需要在溫度為24t:的熱源下取熱以滿足降溫要求,而需要在14。C下取熱以滿足除濕要求。冷 源的低溫要求首先是為了滿足除濕要求而設定的,若只是為了降溫,蒸發 溫度可以高的多。為了除濕在冷凝過程中把干空氣也冷到了同樣低的溫 度,某些情況下還需要再熱來滿足送風溫度的要求,這也造成能量的浪費。 所以,需要一種能夠獨立除濕的手段,把除濕和降溫過程分開,從而使用 溫度較高的冷源就能把空氣處理到送風狀態,以提高制冷機的效率。目前,普遍采用的空調除濕方法如下首先,采用溴化鋰、氯化鋰、 氯化鈣、乙二醇、或三甘醇等溶液在除濕器中吸附空氣中的水分,結果是 空氣變千而溶液變稀;然后,在再生器中對溶液進行加熱,使溶液中的水 份蒸發而變濃;最后,變濃的溶液重新用于除濕器中除濕。中國專利申請01128404.8公開了一種太陽能中高溫集熱吸收式空調系 統,其包括①一個可以將熱媒水加熱至150-200。C的太陽能中高溫集熱 裝置;②一個用以將從集熱裝置來的熱媒水儲存的儲熱水箱,該儲熱水箱 和集熱裝置間有可使熱媒水在儲熱水箱和集熱裝置間循環的管道;③一個 熱水型吸收式制冷機,制冷機的熱源進出口與儲熱水箱經管道循環相接; ④一個與制冷機的冷媒水進出口循環相接的儲冷水箱;⑤一個輔助鍋爐,輔助鍋爐與制冷機的熱源進出口經管道循環相接;⑥一個空調器,該空調 器經循環管道與儲熱水箱相連,經另一循環管道與儲冷水箱相連,經另一 循環管道與輔助鍋爐相連;⑦一個與集熱裝置循環相接的熱交換器,用來 從集熱裝置中將熱媒水引出,使其與熱交換器水箱的生活用水進行熱交 換。但是,該太陽能中高溫集熱吸收式空調系統沒有采用除濕裝置。中國專利申請200510040466.5公開了 一種太陽能驅動的輻射供冷空 調裝置,該裝置包括溶液除濕及其再生部分和蒸發冷卻及其冷量回收部 分;在溶液除濕及其再生部分中,太陽能集熱器入口與帶盤管熱交換器的 濃溶液儲液桶中的盤管換熱器出口相連,太陽能集熱器出口與再生器連 通,再生器的溶液出口與帶盤管熱交換器的濃溶液儲液桶相通,帶盤管熱 交換器的濃溶液儲液桶的出口經過濃溶液儲液桶輸出調節閥與防腐泵連通,防腐泵的出口經過第二取樣閥與水冷熱交換器中的盤管入口相連,盤 管出口與除濕器相連,除濕器的稀溶液出口與稀溶液儲液桶入口相連,稀 溶液儲液桶底部的出口與溶液泵相連,溶液泵的出口^l置稀溶液儲液桶輸 出閥,稀溶液儲液桶輸出閥的出口經第一取樣閥與帶盤管熱交換器的濃溶 液儲液桶中的盤管換熱器入口相連。但是,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該200510040466.5號所揭示的太陽能驅動的輻射供冷空調裝置的除濕稀溶液 要流過太陽能集熱器并在其中被加熱,這將對太陽能集熱器造成腐蝕,降 低太陽能集熱器的使用壽命。因此,提供一種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的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成為 了業界需要解決的問題。發明內容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利用太陽能同時進行制冷和除 濕的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包 括太陽能集熱器、吸收式制冷機、與太陽能集熱器形成第一熱媒水循環回 路的蓄熱水箱、與吸收式制冷機形成第一冷媒水循環回路的空氣冷卻器、 設置于空氣冷卻器的空氣入口前段的除濕器以及與除濕器形成除濕溶液 循環回路的再生器,其中,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進一步包括通過管道與吸收式制冷機以及蓄熱水箱連通并形成第二熱媒水循環回路的 加熱水箱、以及"&置于加熱水箱內并包括在除濕溶液循環回路中的稀溶液 加熱管道。所謂吸收式制冷機是指采用吸收式制冷技術的制冷機,即,利用兩種 物質所組成的二元溶液作為工質來進行制冷。這兩種物質在同 一壓強下有 不同的沸點,其中高沸點的組分稱為吸收劑,低>'弗點的組分稱為制冷劑。 常用的吸收劑一制冷劑組合有兩種 一種是溴化鋰一水,通常適用于大型 中央空調;另一種是水一氨,通常適用于小型空調。一般地,吸收式制冷機主要由發生器、冷凝器、蒸發器和吸收器組成。以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為例,在制冷機運行過程中,當溴化鋰水溶液在發生器內受到熱^某水加熱后,溶液中的水不斷汽化;水蒸氣進入冷凝器,被 冷卻水降溫后凝結;隨著水的不斷汽化,發生器內的溶液濃度不斷升高, 進入吸收器;當冷凝器內的水通過節流閥進入蒸發器時,急速膨脹而汽化, 并在汽化過程中大量吸收蒸發器內冷媒水的熱量,從而達到降溫制冷的目 的;在此過程中,低溫水蒸氣進入吸收器,被吸收器內的濃溴化鋰溶液吸 收,溶液濃度逐步降低,由溶液泵送回發生器,完成整個循環。所謂太陽能吸收式制冷,就是利用太陽集熱器為吸收式制冷機提供其 發生器所需要的熱媒水。熱媒水的溫度越高,則制冷機的性能系數(亦稱 COP)越高,這樣空調系統的制冷效率也越高。其中,蓄熱水箱與太陽能集熱器形成第一熱媒水循環回路,可以是蓄 熱水箱與太陽能集熱器通過管道直接連通形成循環回路,也可以是間接形 成循環回路,比如第一熱媒水循環回路中的一段為設置在蓄熱水箱內的換熱盤管。其中,空氣冷卻器與吸收式制冷機形成第一冷媒水循環回路,可以是 空氣冷卻器與吸收式制冷機通過管道直接連通形成循環回路,也可以是間 接形成循環回路,比如通過蓄冷水箱和換熱盤管的設置。優選地,該系統進一步包括通過管道與吸收式制冷機連通并形成第二 冷媒水循環回路的溶液冷卻器、以及設置于溶液冷卻器內且包括在除濕溶 液循環回^各中的濃溶液冷卻管道。優選地,該系統進一步包括與吸收式制冷機連通并形成冷卻水循環的 空氣加熱器,空氣加熱器設置在再生器的空氣入口前段。其中,空氣加熱 器的空氣入口與室外新風連通,空氣加熱器的空氣出口與再生器的空氣入 口連通。空氣加熱器的水入口與吸收式制冷機的冷卻水出口連通,空氣加 熱器的水出口與吸收式制冷機的冷卻水入口連通。優選地,空氣加熱器的空氣出口與再生器的空氣入口之間進一步連通 一風機。除濕器的干空氣出口與空氣冷卻器的空氣入口之間連通一風機。優選地,所謂第一熱媒水循環回路是指,蓄熱水箱的水出口通過管道 與太陽能集熱器的水入口連通,太陽能集熱器的水出口通過管道與蓄熱水 箱的水入口連通,/人而形成的熱4某水循環。優選地,所謂第二熱媒水循環回路是指,吸收式制冷機的熱媒水入口 通過管道與蓄熱水箱的高溫水出口連通,吸收式制冷機的熱媒水出口通過 管道與加熱水箱的入口連通,加熱水箱的出口通過管道與蓄熱水箱的低溫 水入口連通,/人而形成的熱J 某水循環。優選地,所謂第一冷媒水循環回路是指,吸收式制冷機的冷媒水出口 與分水器的入口連通,分水器的一個出口與空氣冷卻器的水入口連通,空 氣冷卻器的水出口與集水器的一個入口連通,集水器的出口再與吸收式制 冷才幾的冷纟某水入口連通,/人而形成的冷^某水循環。優選地,所謂第二冷媒水循環回路是指,吸收式制冷機的冷媒水出口 與分水器的入口連通,分水器的另一個出口與溶液冷卻器的水入口連通, 溶液冷卻器的水出口與集水器的另 一個入口連通,集水器的出口再與吸收 式制冷機的冷媒水入口連通,從而形成的冷媒水循環。優選地,所謂冷卻水循環回路是指,空氣加熱器的水入口與吸收式制 冷機的冷卻水出口連通,空氣加熱器的水出口與吸收式制冷機的冷卻水入 口連通,從而形成的冷卻水循環。該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的除濕制冷過程是除濕器的濕空 氣入口與室內濕熱空氣連通,除濕器的除濕溶液由上到下噴灑,濕空氣由 下到上與除濕溶液逆向接觸被干燥后,從除濕器的干空氣出口流向空氣冷 卻器的空氣入口 ,在空氣冷卻器內被第二冷媒水回路中的冷媒水冷卻后, 從空氣冷卻器的干冷空氣出口流向待制冷空間,除濕溶液吸水變稀后匯入 除濕器下部的稀溶液槽內。該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的溶液再生過程是再生器內的熱 的稀的除濕溶液由上到下噴灑,室外新風經由空氣加熱器被冷卻水循環回 路的冷卻水加熱后,通過再生器的空氣入口由下到上與除濕溶液逆向接觸并帶走溶液中的水分,從再生器的空氣出口排入大氣,除濕溶液脫水變濃 后匯入再生器下部的濃溶液槽內。具體地,稀溶液加熱管道設置在除濕器的溶液出口與再生器的溶液入 口之間,濃溶液冷卻管道設置在再生器溶液出口與除濕器溶液入口之間。更具體地,第一熱媒水循環回路中設有一號泵,用以使水在太陽能集 熱器、蓄熱水箱之間循環流動。第二熱媒水循環回路中設有二號泵,用以 使熱媒水在吸收式制冷機、加熱水箱、蓄熱水箱之間循環流動。第一冷媒 水循環回路中設有三號泵,用以使冷媒水在吸收式制冷機、分水器、空氣 冷卻器、集水器之間循環流動。第二冷媒水循環回路上設有四號泵,用以 使冷媒水在吸收式制冷機、分水器、溶液冷卻器、集水器之間循環流動。 稀溶液加熱管道與再生器的溶液入口之間設有五號泵,用以將除濕器中吸 水變稀的溶液經由加熱盤管加熱后輸送到再生器中進行再生。濃溶液冷卻 管道與除濕器的溶液入口之間設有六號泵,用以將再生器中脫水變濃的溶 液經由濃溶液冷卻管道冷卻后輸送到除濕器進行除濕。可選擇地,太陽能集熱器與蓄熱水箱之間的管道上設有輔助熱源,比 如電加熱器、熱水支管、鍋爐設備等,當太陽能不足時輔助供熱。此外, 還可以利用其它設備的尾氣余熱作為輔助熱源。空氣加熱器的水出口與吸 收式制冷機的冷卻水入口之間設有受閥控制的輔助冷源支路,比如冷卻 塔、冷水支管等。可選擇地,蓄熱水箱、蓄冷水箱、溶液冷卻器、加熱水箱的結構可以根據具體的使用條件選擇以下幾種形式箱體內不設換熱管道,則兩種工質在箱體內直接混合換熱;或者,箱體內設有一種換熱管道,則一種工質在管道內流動而另一種工質在管道外流動,它們通過管道壁間接換熱;或 者,箱體內設有兩種換熱管道并且箱體內盛有換熱介質,則一種工質在一個管道內流動而另 一種工質在另 一個管道內流動,它們通過換熱介質間接 換熱。并且,換熱管道可以是盤管、螺旋管、直管、換熱片等形式。 優選地,蓄熱水箱內不設換熱管道,以便于第一熱媒水循環回路和第二熱媒水循環回路的水可以在蓄熱水箱內充分混合換熱。采用分水器和集水器是為了便于使第一冷媒水循環回路和第二冷媒 水循環回路開始和結束時的壓力和/或溫度均衡。可選擇地,可以不設分水器和集水器,而是在離開吸收式制冷機的冷 媒水出口 一段距離的管道處分叉成兩路分別進入第一冷々某水循環回路和 第二冷媒水循環回路,換熱完成后,第一冷媒水循環回3各和第二冷媒水循 環回3各再在離開吸收式制冷才幾的冷々某水入口 一^殳距離的管道處合并成一 路進入吸收式制冷機的冷媒水入口 ,此時,第一冷媒水循環回路和第二冷 媒水循環回路可以合用 一個泵。可選擇地,除濕器與再生器中的強化傳質部件包括各種填料層、表冷 器、濕壁塔以及噴淋室等。可選擇地,太陽能集熱器包括各種集熱方式平板、真空管、熱管等。可選擇地,輔助熱源可以是電加熱,也可以是其他低品位的廢熱和余 熱。輔助熱源可以與蓄熱水箱獨立設計,也可以與蓄熱水箱一體化集成。可選擇地,本發明的各個部件既可以被全部或部分地集成為 一個裝置 使用,也可以是通過管道和線路連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使用。本發明還包括設置在系統中的各種溫控開關、控制閥、溫控閥和截止 閥,以保證該系統能夠在處理器和/或控制電路的控制下有條不紊的運行。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采用第二熱媒水循環回路,使捕獲的太 陽能既被應用于對吸收式制冷機制冷,又被應用于對除濕溶液加熱再生, 一方面充分節省了電能,另一方面減小了系統濕負荷,從而充分提高了系 統的性能系數;其次,通過加熱水箱、空氣加熱器、溶液冷卻器的設置, 充分提高了除濕溶液的循環利用效率,并且加熱水箱、空氣加熱器、溶液 冷卻器的能量均間接來自太陽能;另外,整個系統僅需要少量的電能帶動 風機和溶液泵循環,減少了機組的配電,液體除濕技術與太陽能吸收式制 冷技術聯合,可提高吸收式制冷機的制冷效率,與傳統的吸收式制冷機相 比,可大幅度提高機組的除濕效果;而且,整個系統的熱能利用按照"溫度梯級利用"原則布置,提高了系統的利用效率;最后,稀溶液再生加熱 是在加熱水箱內采用水浴加熱,較之其他加熱方式,溶液的濃度在運行較 長時間可保持穩定不變,并可獲得穩定的溶液進、出口溫度工況。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局限于這 些實施例,任何在本發明基本精神上的改進或替代,仍屬于本發明權利要 求書中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請參照圖1,本發明的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包括相互關聯的兩大主要部分。其中 一部分是基于吸收式制冷機5設置的第 一熱媒水循 環回路、第二熱媒水循環回路、第一冷媒水循環回路、第二冷媒水循環回路以及冷卻水循環回路。其中另一部分是基于除濕器11和再生器16設置 的除濕溶液循環回^各。第一熱媒水循環回路為蓄熱水箱4的水出口經由閥23及一號泵20 通過管道與太陽能集熱器1的水入口連通,太陽能集熱器l的水出口經由 輔助熱源3及閥26通過管道與蓄熱水箱4的水入口連通,從而形成循環。 其中,輔助熱源3在本實施例中為被溫控開關2控制的電加熱器3。第二熱媒水循環回路為蓄熱水箱4的高溫水出口經由溫控閥27、 二 號泵21及閥25通過管道與吸收式制冷才幾5的熱媒水入口連通,吸收式制 冷才幾5的熱4某水出口經由閥38及閥39通過管道與加熱水箱i3的入口連 通,加熱水箱13的出口經由閥40及閥24通過管道與蓄熱水箱4的低溫 水入口連通,從而形成循環。第 一冷媒水循環回路為吸收式制冷機5的冷媒水出口經由閥29通過管道與分水器61的入口連通,分水器61的其中一個出口經由三號泵221及閥30通過管道與空氣冷卻器8的水入口連通,空氣冷卻器8的水出口 經由閥32通過管道與集水器62的其中一個入口連通,集水器62的出口 經由閥28通過管道與吸收式制冷才幾5的冷々某水入口連通,從而形成循環。第二冷々某水循環回3各為吸收式制冷才幾5的冷々某水出口經由閥29通 過管道與分水器61的入口連通,分水器61的另一個出口經由四號泵222 及閥31通過管道與溶液冷卻器14的水入口連通,溶液冷卻器14的水出 口經由閥33通過管道與集水器62的另一個入口連通,集水器62的出口 經由閥28通過管道與吸收式制冷機5的冷媒水入口連通,從而形成循環。冷卻水循環回路為吸收式制冷機5的冷卻水出口經由閥35及閥37 通過管道與空氣加熱器18的水入口連通,空氣加熱器18的水出口經由閥 36及閥34通過管道與吸收式制冷才幾5的冷卻水入口連通,人人而形成循環。除濕溶液循環回^^為除濕器11內的濃的除濕溶液由上到下噴灑,與 室內濕熱氣7逆向4妻觸吸水變稀后匯入除濕器11下部的稀溶液槽內。稀溶 液槽內的稀溶液經由加熱水箱13內的加熱盤管63及五號泵66流入再生 器16的溶液入口。再生器16內的熱的稀的除濕溶液由上到下噴灑,與室 外新風19逆向接觸脫水變濃后匯入再生器下部的濃溶液槽內。濃溶液槽 內的濃溶液經由溶液冷卻器14內的濃溶液冷卻管道及六號泵12后進入除 濕器11的溶液入口再用于除濕,從而形成循環。其中,空氣加熱器18的空氣入口與室外新風19連通,空氣加熱器18 的空氣出口經由風機17與再生器16的空氣入口連通。從而,室外新風19 在空氣加熱器18被適當加熱后被風機17抽吸到再生器16用于除濕溶液 的再生,最后變成熱濕空氣(排風)IO從再生器16上部排出。其中,除濕器11的干空氣出口經由風機9與空氣冷卻器8的空氣入口 連通,空氣冷卻器8的千冷空氣出口與待制冷空間連通。從而,室內濕熱 空氣(待處理空氣)7被抽吸到除濕器11內被除濕溶液干燥后,從除濕器 11經由風機9流向空氣冷卻器8,在空氣冷卻器8內被第二冷媒水回路中的冷媒水冷卻后,從空氣冷卻器8的干冷空氣出口變成干冷空氣(送風)15。工作原理一、 熱媒水循環水被太陽能集熱器1加熱后進入蓄熱水箱4,當熱水溫度達到一定值 時(比如95°C ),溫控閥27打開,熱水從蓄熱水箱4向吸收式制冷機5提 供熱媒水,從吸收式制冷機5的熱水出口溫度約85~90°C,經閥38、閥39 流向加熱水箱13,將除濕溶液的溫度加熱到8(TC左右,熱水經閥40、閥 24流回蓄熱水箱4,再由太陽能集熱器加熱成高溫熱水,并保持吸收式制 冷機5所需的高溫溫度。若太陽能不足時,蓄熱水箱4溫度下降,溫控開關2打開輔助熱源3, 補充或代替太陽能供熱。二、 冷媒水循環吸收式制冷機5產生的冷媒水(10 ~ 15。C左右)經閥29進入分水器 61中,分兩路供冷, 一路經閥31進入溶液冷卻器14中降低除濕溶液的溫 度,另一路經閥30進入空氣冷卻器8中,帶走除濕后溫度升高的待處理 空氣(如室內熱濕空氣)的顯熱,獲得溫度和濕度均達到要求的送風15。三、 冷卻水循環吸收式制冷機5的冷卻水入口的水溫為30 ~ 35°C ,出口的水溫為40 ~ 45°C,冷卻熱量由冷卻循環水帶到空氣加熱器18,將室外空氣19加熱到 35 ~ 40°C ,散熱后的冷卻回水經閥36、 34回到制冷機5中。四、 除濕溶液循環除濕溶液循環是該系統的關鍵部分之一,它在除濕器11與再生器i6 之間循環,通過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達到除濕的目的。進入再生器16的溶 液是溫度較高的稀溶液(80°C左右),加熱后的室外新風19被風機17從 空氣加熱器18抽吸到再生器16中,與高溫的稀溶液接觸在再生器16中 交換熱、質,帶走溶液中的水分,并降低溶液的溫度,使落回再生器16溶液槽中的溶液重新成為濃溶液。六號泵12再將其打入到溶液冷卻器14中降溫至2() 25。C后,送入除濕器11中與室內熱濕空氣7接觸,吸收其 中多余的水分,達到除濕的目的(釋放潛熱),在這個過程中空氣與溶液 的溫度均有所升高,故除濕后的干空氣經風機9抽到空氣冷卻器8中降溫, 釋放出顯熱,成為溫度濕度均合格的送風15后送入室內。實施例2請參照圖2,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基于吸收式制冷機5設置的部分包括第一熱媒水循環回路、第二熱媒 氷循環回路、主冷々某水循環回路、第一冷媒水循環回路、第二冷媒水循環 回路以及冷卻水循環回路。第一熱媒水循環回路為蓄熱水箱4的水出口經由閥23及一號泵20 通過管道與太陽能集熱器1的水入口連通,太陽能集熱器1的水出口經由 輔助熱源3及閥26通過管道與蓄熱水箱4的水入口連通,從而形成循環。 其中,輔助熱源3為尾氣余熱利用器。第二熱媒水循環回路為設置在蓄熱水箱4內的換熱盤管(圖未示) 的高溫水出口經由溫控閥27、 二號泵21及閥25通過管道與吸收式制冷機 5的熱媒水入口連通,吸收式制冷機5的熱媒水出口經由閥38及閥39通 過管道與加熱水箱13的入口連通,加熱水箱13的出口經由閥40及閥24 通過管道與蓄熱水箱4內的換熱盤管的低溫水入口連通,從而形成循環。主冷媒水循環回路為吸收式制冷機5的冷媒水出口經由閥29通過 管道與蓄冷水箱6的入口連通,蓄冷水箱6的出口經由閥28通過管道與 吸收式制冷機5的冷纟某水入口連通,從而形成循環。第一冷媒水循環回路為設置于蓄冷水箱6內的冷卻盤管(圖未示) 的出口經由三號泵22及閥30通過管道與空氣冷卻器8的水入口與連通, 空氣冷卻器8的水出口經由閥32通過管道與蓄冷水箱6內的冷卻盤管的 入口連通,從而形成循環。第二冷媒水循環回路為設置于蓄冷水箱6內的冷卻盤管(圖未示)的出口經由三號泵22及閥31通過管道與溶液冷卻器14的水入口連通, 溶液冷卻器14的水出口經由閥33通過管道與蓄冷水箱6內的冷卻盤管的 入口連通,乂人而形成循環。冷卻水循環回i 各為吸收式制冷才幾5的冷卻水出口經由閥35及閥37 通過管道與空氣加熱器18的水入口連通,空氣加熱器18的水出口經由閥 36及閥34通過管道與吸收式制冷機5的冷卻水入口連通,從而形成循環。除濕溶液循環回路為除濕器ll內的濃的除濕溶液由上到下噴灑,與 室內濕熱氣7逆向接觸吸水變稀后匯入除濕器11下部的稀溶液槽內。稀溶 液槽內的稀溶液經由加熱水箱13內的加熱盤管63及四號泵66流入再生 器16的溶液入口。再生器16內的熱的稀的除濕溶液由上到下噴灑,與室 外新風19逆向接觸脫水變濃后匯入再生器下部的濃溶液槽內。濃溶液槽 內的濃溶液經由溶液冷卻器14內的濃溶液冷卻管道及五號泵12后進入除 濕器11的溶液入口再用于除濕,從而形成循環。實施例3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在空氣加熱器18的水出 口與吸收式制冷機5的冷卻水入口之間的管道上進一步并聯有受閥控制的 冷卻塔55,以便在吸收式制冷機5的冷卻水入口的水溫過高時,可輔助對 冷卻水降溫。實施例4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在于電加熱器3可由被閥門控 制的熱水支管代替。風機9和/風機17可以不設或者改變設置位置,比如,風機9可以設 置在空氣冷卻器8的空氣出口 ,風機17可以設置在再生器16的空氣出口 。實施例5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可以不設空氣加熱器18。
權利要求
1. 一種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包括太陽能集熱器、吸收式制冷機、與所述太陽能集熱器形成第一熱媒水循環回路的蓄熱水箱、與所述吸收式制冷機形成第一冷媒水循環回路的空氣冷卻器、設置于所述空氣冷卻器的空氣入口前段的除濕器以及與所述除濕器形成除濕溶液循環回路的再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進一步包括通過管道與所述吸收式制冷機以及所述蓄熱水箱連通并形成第二熱媒水循環回路的加熱水箱、以及設置于所述加熱水箱內并包括在所述除濕溶液循環回路中的稀溶液加熱管道。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其特征在 于,所述蓄熱水箱通過管道與所述太陽能集熱器連通并形成所述第一熱媒 水循環回路,所述空氣冷卻器通過管道與所述吸收式制冷機連通并形成所 述第一冷媒水循環回路。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其特征在 于,該系統進一步包括通過管道與所述吸收式制冷機連通并形成第二冷媒 水循環回路的溶液冷卻器、以及設置于所述溶液冷卻器內且包括在所述除濕溶液循環回if各中的濃;容液冷卻管道。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其特征在 于,所述稀溶液加熱管道設置在所述除濕器的溶液出口與所述再生器的溶 液入口之間,所述濃溶液冷卻管道設置在所述再生器的溶液出口與所述除 濕器的溶液入口之間。
5、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冷卻器的水入口與一分水器的一個出口連通,所述空氣冷卻 器的水出口與 一集水器的 一個入口連通,所述溶液冷卻器的水入口與所述 分水器的另 一個出口連通,所述溶液冷卻器的水出口與所述集水器的另一 個入O連通。
6、 如權利^t-求5所述的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其特征在 于,所述吸收式制冷才幾的冷々某水出口與所述分水器的入口連通,所述吸收 式制冷機的冷媒水入口與所述集水器的出口連通。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其特征在 于,該系統進一步包括與所述吸收式制冷機連通并形成冷卻水循環回路的 空氣加熱器,所述空氣加熱器的空氣入口與室外新風連通,所述空氣加熱 器的空氣出口與所述再生器的空氣入口連通。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其特征在 于,所述太陽能集熱器與所述蓄熱水箱之間的管道上設有輔助熱源,所述 空氣加熱器的水出口與所述吸收式制冷機的冷卻水入口之間設有輔助冷 源支路。
9、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其特征在 于,所述空氣加熱器的水入口與所述吸收式制冷機的冷卻水出口連通,所 述空氣加熱器的水出口與所述吸收式制冷機的冷卻水入口連通。
10、 如權利要求l-9之一所述的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其 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制冷機的熱媒水入口經管道與所述蓄熱水箱的高溫 水出口連通,所述吸收式制冷機的熱媒水出口經管道與所述加熱水箱的入 口連通,所述加熱水箱的出口經管道與所述蓄熱水箱的低溫水入口連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包括太陽能集熱器、吸收式制冷機、通過管道與太陽能集熱器連通并形成第一熱媒水循環回路的蓄熱水箱、通過管道與吸收式制冷機連通并形成第一冷媒水循環回路的空氣冷卻器、設置于空氣冷卻器的空氣入口前段的除濕器以及與除濕器形成除濕溶液循環回路的再生器,太陽能吸收式液體除濕空調系統進一步包括通過管道與吸收式制冷機以及蓄熱水箱連通并形成第二熱媒水循環回路的加熱水箱、以及設置于加熱水箱內并包括在除濕溶液循環回路中的稀溶液加熱管道。液體除濕技術與太陽能吸收式制冷技術聯合,充分提高了吸收式制冷機的制冷效率。
文檔編號F25B15/00GK101240925SQ200710026768
公開日2008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7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7日
發明者劉效洲, 施永康, 穎 陳 申請人:廣東志高空調有限公司;廣東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