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使用多壓縮機的熱泵型空調系統的線性膨脹閥的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控制線性膨脹閥的方法,從而可以合適地控制在空調系統中的循環的制冷劑的流速,尤其涉及用于控制使用多個壓縮機的熱泵型空調系統的膨脹閥的口徑比的方法。
背景技術:
普通的空調系統包括壓縮機、冷凝器、線性膨脹閥和蒸發器。壓縮機將低溫低壓的氣態制冷劑轉變為高溫高壓的氣態制冷劑。冷凝器將由壓縮機轉變來的高溫高壓的氣態制冷劑轉變為中溫高壓的液態制冷劑。線性膨脹閥將由冷凝器轉變來的中溫高壓的液態制冷劑轉變為低溫低壓的液態制冷劑。蒸發器將該低溫低壓的液態制冷劑轉變為氣態制冷劑。
另一方面,熱泵型空調系統設置有根據加熱和冷卻模式改變制冷劑流動通道大小的四通閥,從而使室內和室外熱交換器的功能改變。即,在加熱模式下,室內和室外熱交換器分別用作冷凝器和蒸發器;而在冷卻模式下,室內和室外熱交換器分別用作蒸發器和冷凝器。
近來,使用多個具有不同容量的壓縮機根據加熱或冷卻負荷來改變壓縮能力,從而優化冷卻和加熱效率。
如圖1所示,根據現有技術使用多個壓縮機的熱泵型空調系統包括多個壓縮機11和12、室外熱交換器14、室外風扇14a、線性膨脹閥15、室內熱交換器16、室內風扇16a和四通閥13。壓縮機11和12壓縮制冷劑。室外熱交換器14使壓縮后的制冷劑和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以將壓縮后的制冷劑冷凝成中溫高壓的液態制冷劑。室外風扇14a使室外空氣向室外熱交換器14流通。線性膨脹閥15使所述中溫高壓制冷劑減壓成低溫低壓制冷劑。室內熱交換器16使流過線性膨脹閥15的制冷劑與室內空氣進行熱交換,從而使制冷劑蒸發并且冷卻室內空氣。制冷劑風扇16a使室內空氣向室內熱交換器流通。四通閥13根據冷卻和加熱模式改變制冷劑的流動通道大小。
基于所需加熱/冷卻預設溫度和實際室內溫度T4之間的差異,控制器20判斷冷卻和加熱負荷是大或小,并控制壓縮機11和12的運行,于是全部或部分的壓縮機被起動。
另外,控制器20控制四通閥13來根據冷卻/加熱模式改變制冷劑的流動通道大小,并檢測室內熱交換器16和室外熱交換器14的管路溫度T1和T2,從而控制室內風扇16a和室外風扇14a的運行。
而且,控制器20根據冷卻和加熱負荷,允許合適量的制冷劑進行循環。控制器20還檢測管路溫度T1、T2和入口側管路溫度T3,并控制線性膨脹閥15的口徑比,從而保持合適的過熱度。
然而,現有技術的熱泵型空調系統存在以下問題。如果室外和室內熱交換器14和16的連接管由長管構成,當制冷劑經過該長管時發生壓力降,入口側管路溫度T3減小。這會使當前的過熱度顯著地低于設計系統時設定的目標過熱度。因此,控制器20判斷有大量的循環制冷劑,進而減少了線性膨脹閥15的口徑比以減少制冷劑的流速。因此,循環制冷劑的流速急劇減少,導致與冷卻負荷相比,制冷劑流速不足。
另外,當室內和室外熱交換器的連接管由短管構成,或者循環制冷劑的流速不足時,入口側溫度T3變大,導致當前的過熱度超過了目標過熱度。這會導致控制器20控制線性膨脹閥15具有更大的口徑比,從而急劇地增加循環制冷劑的流速。這會導致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11和12。
另外,控制器20檢測室內溫度T4和室外溫度T5,并且根據冷卻和加熱負荷控制室內和室外風扇16a和14a的運行,以及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但是,如果冷卻和加熱負荷增加,線性膨脹閥15的口徑比急劇增加,并且因此循環制冷劑的量增加,結果產生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11和12的問題。
而且,當室內風扇16a的氣體體積減少時,或在加熱運行過程中,為了防止在高室外溫度的工況下加熱超過負荷而關閉室外風扇14a時,通過室內熱交換器16或室外熱交換器14的制冷劑不充分蒸發,導致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11和12。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鑒于上述問題提出,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控制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其中,防止了循環制冷劑的流速在空調系統的任何運行環境下不足或過大,因此制冷劑總是在合適的流速下循環,從而改善了空調運行并確保了空調系統的高可靠性。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控制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其中,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可受控制,因此不管室內和室外換熱器的連接管是由長管還是由短管制成,有合適量的制冷劑被循環。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控制使用多個壓縮機的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其中,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受控制,因此當根據冷卻和加熱負荷改變制冷劑的壓縮能力時,可防止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控制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其中,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根據室內和室外風扇的運行狀態受到控制,從而防止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上述和其他目的可以通過提供一種用于控制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來實現,其中,壓縮機的制冷劑壓縮能力隨冷卻和加熱負荷而變化,并且安裝在室內熱交換器和室外熱交換器之間的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對應于制冷劑的壓縮能力的變化而受控,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根據每個要改變的制冷劑壓縮能力,確定線性膨脹閥口徑比受控范圍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第二步,當制冷劑壓縮能力根據冷卻和加熱負荷變化時,在從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圍內控制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所述最大和最小值根據每個要改變的制冷劑壓縮能力來確定。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控制空調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其中,隨著壓縮機制冷劑壓縮能力從第一設定值減小到第二設定值,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從第一特定值減小預定的數值到第二特定值,并且其中,當壓縮機的制冷劑壓縮能力從所述第二設定值增加到所述第一設定值時,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從所述第二特定值增加一個小于上述預定值的數值,在空調系統運行預定時間后,所述口徑比增大到所述第一特定值,使空調系統運行。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控制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其中,當空調系統在冷卻模式下運行時,當室內風扇的氣體體積減少時,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減小。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控制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其中,當所述系統在加熱模式下運行時,如果室外風扇關閉,停止運行,那么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以預定數值受控到小于第三設定值的第四設定值,所述第三設定值等于當室外風扇運行時的口徑比值,然后當室外風扇打開時,所述口徑比增加小于所述預定數值,并且在預定的時間之后,所述口徑比增加到所述第三設定值。
本發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其他優點,參照附圖,將從下文中的詳細描述中更清楚地理解,其中圖1示出了根據現有技術的空調系統;圖2是流程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控制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圖3是流程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控制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圖4是流程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控制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圖5是流程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控制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在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
如圖1所示的根據現有技術的空調系統與本發明所應用的空調系統之間沒有區別,所以將參照圖1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在下面的說明中,假定當兩個壓縮機11和12都運行時,總制冷劑壓縮能力比率為100%,當只有大容量壓縮機11運行時,相對于總壓縮能力的比率為x%,當只有小容量壓縮機12運行時,相對于總壓縮能力的比率為y%,并且大容量壓縮機11的制冷劑壓縮能力大于小容量壓縮機12的壓縮能力(x>y)。
現在參照圖1和2以及下表1,對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控制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以下也標記為“LEV“)的方法進行說明。當該LEV的口徑比為0脈沖,認為LEV完全關閉,當口徑比為500脈沖時,認為LEV完全打開。因此,當LEV的口徑比變為Z脈沖時,意味著制冷劑循環流動通道的大小相對于整個流動通道的大小的比率由LEV變為(Z/500)×100%。
下表1示出了熱泵型空調系統在冷卻模式下分別以最大制冷劑壓縮能力和最小制冷劑壓縮能力運行時,線性膨脹閥LEV的最大和最小口徑比。
<表1>
單位1脈沖 在表1中,A和B分別指代LEV最大口徑比和最小口徑比,該最大和最小口徑比在設計空調系統時通過多次重復試驗,并且根據系統在冷卻模式下以最大制冷劑壓縮能力運行時,即壓縮機11和12都運行時的設計工況來確定。所述最大和最小口徑比A和B是確定的,因此不管室內和室外熱交換器14和16的連接管的長度如何以及運行工況如何,如果比最大口徑比A小,防止了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11和12中,并且如果大于最小口徑比B,防止了循環制冷劑的流速不足。
在表1中,C和D分別指代LEV的最大口徑比和最小口徑比,當系統在冷卻模式下以最小制冷劑壓縮能力運行時,即只有壓縮機12運行時確定該最大和最小口徑比。該最大和最小口徑比C和D分別通過將a1和a2(脈沖值)與數值(A×y/100)和(B×y/100)相加而得到,上述數值分別通過將最大壓縮能力的最大和最小口徑比A和B乘以當前運行的小容量壓縮機12的制冷劑壓縮能力比(y/100)而得到。確定a1和a2的數值滿足a1>a2。
下表2示出了當系統以加熱模式運行時,LEV相對于制冷劑壓縮能力的最大和最小口徑比。
<表2>
單位1脈沖
在表2中,最大制冷劑壓縮能力(最大能力)對應于壓縮機11和12都運行的情況,最小制冷劑壓縮能力(最小能力)對應于只有大容量壓縮機11運行的情況。
而且在加熱模式下,與冷卻模式類似地確定最大制冷劑壓縮能力下的LEV的最大和最小口徑比E和F,因此不管連接管的長度和運行工況如何,防止了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還防止了循環制冷劑的流速不足。所述LEV的最大和最小口徑比G和H分別通過將a3和a4(脈沖值)與數值(E×x/100)和(F×x/100)相加而得到,上述數值分別通過將最大壓縮能力的最大和最小口徑比E和F乘以當前運行的大容量壓縮機11的制冷劑壓縮能力比(x/100)而得到。確定a3和a4的數值滿足a3>a4。
在表1和2中,當大容量壓縮機11相對于總能力的制冷劑壓縮比在55%到65%范圍內時(當小容量壓縮機12的制冷劑壓縮能力比在35%到45%范圍內時),優選地a1為60到80范圍內的脈沖,a2為20到40范圍內的脈沖,a3為60到80范圍內的脈沖,a4為10到30范圍內的脈沖。當x=60%時,優選地,a1=70脈沖,a2=30脈沖,a3=70脈沖,a4=20脈沖。
當70脈沖的數值增加到LEV的已有口徑比上時,意味著對應于總流動通道大小的14%(=70脈沖/500脈沖×100%)的流動通道大小被額外打開。
下面參照圖2說明根據本發明控制空調系統的LEV的方法。
如表1和表2中所示,當系統分別在冷卻和加熱模式下運行時,根據制冷劑壓縮能力來確定LEV的最大和最小值(S1)。
然后,當空調系統打開并在冷卻模式下運行時(S2,S3),檢查壓縮機11和12是否以最大壓縮能力運行(S5)。如果該檢查結果是肯定的,那么根據冷卻負荷,控制LEV的口徑比在如表1所示從最小值B到最大值A的范圍內變化(S6)。如果檢查結果是只有小容量壓縮機12以最小壓縮能力運行(S7),那么根據冷卻負荷,控制LEV的口徑比在如表1所示從最小值D到最大值C的范圍內變化(S8)。
另一方面,在空調系統在加熱模式運行的情況下(S4),如果壓縮機11和12都以最大壓縮能力運行(S9),那么控制LEV的口徑比在如表2所示從最小值F到最大值E的范圍內變化(S10)。如果只有大壓縮機11以中間壓縮能力運行(S11),那么控制LEV的口徑比在如表2所示從最小值H到最大值G的范圍內變化(S12)。
換言之,在室外和室內熱交換器14和16的連接管由長管構成的情況下,防止了LEV15的口徑比低于根據制冷劑壓縮能力設定的最小值,因此在任何運行工況下,制冷劑總是以合適的流速在空調系統中循環。在所述連接管由短管構成,或制冷劑的流速不足的情況下,增加LEV15的口徑比,防止了LEV15的口徑比超過根據每一制冷劑壓縮能力設定的最大值,因此防止了在室內或室外熱交換器16或14中沒有蒸發的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11和12。
下面參照表3和圖3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在空調系統的制冷劑壓縮能力隨冷卻和加熱負荷變化的情況下的一種控制LEV口徑比的方法。
<表3>
單位1脈沖制冷劑壓縮能力LEV口徑比最大能力→中間能力K1=現有值-(b1+c1)中間能力→最大能力K2=現有值-(b1)最大能力→最小能力K3=現有值-(b2+c2)最小能力→最大能力K4=現有值-(b2)這里,最大能力意味著壓縮機11和12兩者都運行,中間能力意味著只有大容量壓縮機11運行,最小能力意味著只有小容量壓縮機12運行,并且現有口徑比意味著制冷劑壓縮能力即將改變之前的LEV口徑比。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如表3所示,當系統在冷卻或加熱模式下運行時,隨著制冷劑壓縮能力的減小,LEV的口徑比受控從現有口徑比下降,而當制冷劑壓縮能力增加時,LEV口徑比受控上升。從表3可見,當制冷劑壓縮能力增加時的LEV口徑比K2和K4的增量b1和b2設定得低于當制冷劑壓縮能力下降時的LEV口徑比K1和K3的減少量b1+c1和b2+c2。這樣的目的是防止由于隨著LEV的口徑比急劇增加,循環制冷劑的流速急劇增加而導致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11和12中。
確定b1、b2、c1和c2的數值滿足b1<b2,c1和c2在20到40脈沖的范圍內,優選地為30脈沖。
下面參照圖3更詳細地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控制LEV口徑比的方法。
當空調系統打開時,起動壓縮機,檢查制冷劑壓縮能力是否變化(S11,S12,S13)。
當制冷劑壓縮能力從最大能力變為中間能力時,LEV口徑比受控從現有口徑比下降(b1+c1)(S14,S15)。當制冷劑壓縮能力從中間能力變為最大能力時,LEV口徑比受控從現有口徑比上升b1(S16,S17)。
另一方面,當制冷劑壓縮能力從最大能力變為最小能力時,LEV口徑比受控從現有口徑比下降(b2+c2)(S20,S21)。當制冷劑壓縮能力從最小能力變為最大能力時,LEV口徑比受控從現有口徑比上升b2(S22,S23)。
此后,根據冷卻和加熱負荷正常控制LEV的口徑比。
如上所述,在制冷劑壓縮能力上升的情況下,LEV的口徑比通過增加一個比制冷劑壓縮能力減少量小的增量而受控改變,并且在預定的時間之后,正常控制LEV的口徑比,從而防止液態制冷劑由于LEV口徑比的急劇增加而流入壓縮機中。
與表3不同,當制冷劑壓縮能力改變時,LEV口徑比的變化與要打開或關閉的壓縮機的能力成正比,如下表4所示。
<表4>
單位1脈沖制冷劑壓縮能力 LEV口徑比最大能力→中間能力 K1′=現有值(1-y/100)+c1中間能力→最大能力 K2′=現有值(1+y/100)最大能力→最小能力 K3′=現有值(1-x/100)+c2最小能力→最大能力 K4′=現有值(1+x/100)表4的描述作為制冷劑壓縮能力從最大壓縮能力變為中間壓縮能力的例子而進行。在這一情況下,在壓縮機11和12都運行時,關閉小容量壓縮機12。因此LEV口徑比K1′滿足等式K1′=現有值(1-y/100)+c1,其中口徑比的改變量正比于關閉的小容量壓縮機12的壓縮能力比“y”。
下面參照表5和表4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在冷卻模式下,當室內風扇16a的氣體體積受到使用者操作控制時用于控制LEV的口徑比的方法。
<表5>
室內風扇的氣體體積 LEV口徑比高→中間現有口徑比-d1中間→低高→低 現有口徑比-2d1當空調系統在冷卻模式下運行時,如果使用者操作室內風扇16a來減少氣體體積時,流過室內熱交換器16和室內空氣之間的換熱量減少,從而引起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的問題。
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旨在克服這樣的問題。為這一目的,當由使用者的操作減少室內風扇16a的氣體體積時,LEV的口徑比受控從氣體體積即將改變之前的現有口徑比減少預定的數值d1,從而減少循環制冷劑的流速,進而防止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11和12中。
優選的是數值d1在10到30脈沖的范圍內。
參照圖4如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
當通過打開室內風扇空調系統開始冷卻運行(S30,S31)時,控制器判斷氣體體積是否減少(S32)。當室內風扇的氣體體積減少一步,即從高到中間或從中間到低(S33)時,LEV的口徑比受控從現有口徑比減少預定的數值d1(S34)。當室內風扇的氣體體積減少兩步,即從高到低(S35)時,LEV的口徑比受控減少2d1(S36),然后LEV的口徑比根據冷卻負荷正常受控(S37)。
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涉及當系統在加熱模式下運行時,根據室外風扇打開或關閉的操作來控制LEV的口徑比的方法。參照圖6和圖5對第四實施例進行描述如下。
<表6>
室外風扇 LEV口徑比開→關 現有口徑比-e關→開 現有口徑比+(e-f)
如果在室外溫度超過預定溫度下繼續加熱運行,導致加熱超過負荷,空調系統停止正在運行的室外風扇14a。但是,室外風扇14a的停止導致室外空氣和流過室外熱交換器的制冷劑之間的換熱減少,使制冷劑蒸發不充分,這將會引發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的問題。
在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中,當室外風扇14a關閉時,LEV的口徑比受控減少預定的減少量(e)以減少循環制冷劑的流速。這一減少使流過室外熱交換器14的制冷劑充分蒸發,從而防止了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11和12。另一方面,當室外風扇14a打開開始運行時,LEV的口徑比受控增加小于上述減少量(e)的數值(e-f),因此防止了由于LEV口徑比的急劇增加而沒有蒸發的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11和12。
數值f設定在10到30脈沖的范圍,并且優選為20脈沖。
參照圖5更詳細地說明所述第四實施例。
空調系統和室外風扇打開,開始加熱運行,并且在加熱運行過程中檢測室外風扇是否關閉(S40,S41,S42)。
當室外風扇關閉時,LEV的口徑比受控從現有口徑比減少預定的減少量(e),然后根據加熱負荷正常控制LEV的口徑比(S43,S46)。
如果室外風扇開啟開始運行(S44),LEV的口徑比從現有口徑比受控增加一個數值(e-f)(S45),然后根據加熱負荷正常控制LEV的口徑比(S46)。
從上述說明顯然可見,按照根據本發明用于控制空調系統的LEV的方法,LEV口徑比在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圍內受控,該最小和最大值根據壓縮機的容量以及冷卻和加熱模式來確定,并且LEV的口徑比基于壓縮機的運行狀態、室內風扇的氣體體積和室外風扇是否開啟而受控。這樣的LEV控制能使制冷劑總在合適的流速下循環,改進了冷卻和加熱效率,并且防止了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確保了壓縮機的高可靠性。
雖然已出于解釋的目的說明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中所揭示的本發明的范圍和實質的情況下,可做出各種改進、添加和替換。
權利要求
1.一種控制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其中,壓縮機的制冷劑壓縮能力根據冷卻和加熱負荷變化,并且安裝在室內熱交換器和室外熱交換器之間的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對應于制冷劑壓縮能力的變化而受控,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根據每個要改變的制冷劑壓縮能力,確定線性膨脹閥口徑比受控范圍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第二步,當制冷劑壓縮能力變化時,在從所述最小值到所述最大值的范圍內控制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所述最大和最小值根據要改變的制冷劑壓縮能力來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當空調系統在冷卻模式下運行時,如果制冷劑壓縮能力變為最小制冷劑壓縮能力,線性膨脹閥口徑比的最大值C和最小值D滿足以下等式C=A×y/100+a1D=B×y/100+a2式中,′A′和′B′分別指代線性膨脹閥口徑比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當系統在冷卻模式下以最大壓縮能力運行時確定該最大和最小值,y指代最小制冷劑壓縮能力相對于最大制冷劑壓縮能力的比值(%),a1和a2分別指代預定的口徑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最小制冷劑壓縮能力比y在35%到45%的范圍內時,所述預定的口徑比a1在60到80脈沖的范圍內,a2在20到40脈沖的范圍內,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為′1′脈沖意味著線性膨脹閥的(′1′/500)×100%打開。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當最小制冷劑壓縮能力比y為40%時,所述預定口徑比a1為70脈沖,預定口徑比a2為30脈沖,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為′1′脈沖意味著線性膨脹閥的(′1′/500)×100%打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當空調系統在加熱模式下運行時,如果制冷劑壓縮能力變為中間制冷劑壓縮能力,線性膨脹閥口徑比的最大值G和最小值H滿足以下等式G=E×x/100+a3H=F×x/100+a4式中,′E′和′F′分別指代線性膨脹閥口徑比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當系統在加熱模式下以最大壓縮能力運行時確定該最大和最小值,x指代中間制冷劑壓縮能力相對于最大制冷劑壓縮能力的比值(%),a3和a4分別指代預定的口徑比。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當中間制冷劑壓縮能力比x在55%到65%的范圍內時,所述預定的口徑比a3在60到80脈沖的范圍內,a4在10到30脈沖的范圍內,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為′1′脈沖意味著線性膨脹閥的(′1′/500)×100%打開。
7.如權利用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當中間制冷劑壓縮能力比x為60%時,所述預定口徑比a3為70脈沖,預定口徑比a4為20脈沖,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為′1′脈沖意味著線性膨脹閥的(′1′/500)×100%打開。
8.一種控制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其中,當壓縮機的制冷劑壓縮能力從第一設定值減少到第二設定值,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從制冷劑壓縮能力即將減少之前的口徑比受控減少第一預定值,得到第二特定值,而當壓縮機的制冷劑壓縮能力從第二設定值增大到第一設定值時,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從制冷劑壓縮能力即將增加之前的口徑比受控增加第二預定值,得到第三特定值。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當壓縮機的制冷劑壓縮能力從第二設定值增大到第一設定值時,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從制冷劑壓縮能力即將增加之前的口徑比受控增加第二預定值,得到第三特定值,該第二預定值小于所述第一預定值。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預定值和所述第二預定值之間的差異在20到40的范圍內,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為′1′脈沖意味著線性膨脹閥的(′1′/500)×100%打開。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特定值K1′和第三特定值K2′分別滿足以下等式K1′=V0(1-y/100)+c1K2′=V1(1-y/100)式中,V0指代在制冷劑壓縮能力即將從第一設定值減小到第二設定值之前的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V1指代在制冷劑壓縮能力即將從第二設定值增加到第一設定值之前的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y指代開始運行或停止正在運行的壓縮機的制冷劑壓縮能力比(%),c1指代預定的口徑比。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c1在20到40脈沖的范圍內,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為′1′脈沖意味著線性膨脹閥的(′1′/500)×100%打開。
13.一種控制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其中,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根據冷卻負荷受控,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檢查室內風扇的氣體體積是否減少;以及第二步,當室內氣體體積減少時,減少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當室內風扇的氣體體積從高減到中間,或從中間減到低時,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減少10到30脈沖范圍內的數值,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為′1′脈沖意味著線性膨脹閥的(′1′/500)×100%打開。
15.一種控制空調系統中的線性膨脹閥的方法,其中,當在加熱模式下運行時,如果室外溫度高于預定溫度,所述空調系統停止室外風扇的運行,并且其中,當系統在加熱模式下運行,如果室外風扇關閉,線性膨脹閥的口徑比從室外風扇即將關閉之前的口徑比減小第三預定值,如果室外風扇在關閉之后打開,口徑比從室外風扇即將打開之前的口徑比增加第四預定值。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預定值小于所述第三預定值。
全文摘要
一種控制線性膨脹閥(LEV),從而控制在空調系統中循環的制冷劑流速的方法。LEV的口徑比在從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圍內受控,所述最小和最大值根據壓縮機的容量以及冷卻和加熱模式來確定。LEV口徑比也基于壓縮機的運行狀態、室內風扇氣體體積的變化和室外風扇是否運行而受控。這樣的LEV控制能使制冷劑總在合適的流速下循環,改進了冷卻和加熱效率,還防止了液態制冷劑流入壓縮機,確保了壓縮機的高可靠性。
文檔編號F25B13/00GK1482425SQ0310851
公開日2004年3月17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02年9月13日
發明者蘇珉鎬, 李元熙, 崔昶民, 黃尹提, 許德, 金哲民 申請人:Lg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