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然冷卻和冷媒冷卻相結合的制冷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然冷卻和冷媒冷卻相結合的制冷系統,包括換熱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過冷器、制冷劑、水泵和冷卻水,其中,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過冷器和所述換熱器依次連通構成冷媒冷卻回路供所述制冷劑循環流通;所述過冷器、所述第二冷凝器和所述水泵依次連通構成自然冷卻回路供所述冷卻水循環流通。本實用新型能增加額外的過冷度,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專利說明】
一種自然冷卻和冷媒冷卻相結合的制冷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制冷系統提供冷氣,已應用于生活、生產的方方面面。制冷一般分為兩種形式,自然冷卻和冷媒冷卻,通常分開應用。從節能環保的角度考慮,如果能將自然冷卻和冷媒冷卻相互結合在一起,分季節采用不同方式制冷:夏季室外環境溫度高,采用完全冷媒系統制冷;過渡季節,采用冷媒系統制冷和室外自然冷卻相結合;冬季室外環境溫度低,采用完全室外自然冷卻制冷。這樣能很大程度提高能源利用率。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然冷卻和冷媒冷卻相結合的制冷系統,能增加額外的過冷度,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
[0004]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自然冷卻和冷媒冷卻相結合的制冷系統,包括換熱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過冷器、制冷劑、水栗和冷卻水,其中,
[0006]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過冷器和所述換熱器依次連通構成冷媒冷卻回路供所述制冷劑循環流通;
[0007]所述過冷器、所述第二冷凝器和所述水栗依次連通構成自然冷卻回路供所述冷卻水循環流通。
[0008]在上述的自然冷卻和冷媒冷卻相結合的制冷系統中,還包括:
[0009]連通在所述過冷器和所述換熱器之間的膨脹閥;
[0010]連通在所述換熱器和所述第一冷凝器之間的壓縮機;以及
[0011]連通所述自然冷卻回路以提供所述冷卻水的供水系統。
[0012]在上述的自然冷卻和冷媒冷卻相結合的制冷系統中,所述制冷劑經過所述過冷器換熱后,形成額外的過冷度。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將自然冷卻和冷媒冷卻有效結合,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時,通過設置過冷器提供額外的過冷度,不增加額外的壓縮功率,成本也低。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自然冷卻和冷媒冷卻相結合的制冷系統的結構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過冷度及制冷量的線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7]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的自然冷卻和冷媒冷卻相結合的制冷系統,包括換熱器1、第一冷凝器2、第二冷凝器3、過冷器4、水栗5、膨脹閥6、壓縮機7、供水系統8、冷卻水和制冷劑。
[0018]第一冷凝器2、過冷器4、和換熱器I依次連通構成冷媒冷卻回路,以供制冷劑循環流通。膨脹閥6連通在過冷器4和換熱器I之間。壓縮機7連通在換熱器I和第一冷凝器2之間。
[0019]過冷器4、第二冷凝器3和水栗5依次連通構成自然冷卻回路,以供冷卻水循環流通。供水系統8連通自然冷卻回路以提供冷卻水。
[0020]結合圖2,制冷劑經過第一冷凝器2后,立即進入過冷器4,通過過冷器4的換熱后,形成一定的過冷度(C-D段),第一冷凝器2產生的過冷度(C1-C段)。過冷器4吸收的冷凝熱通過循環水傳送至第二冷凝器3,第二冷凝器3把過冷的冷凝熱帶到室外,通過風機排出。圖2中可見,制冷量原來有A-F段,加入過冷器4后,增長為A-E段。所謂“過冷”,就是將冷凝后的飽和液體進行再冷卻,使其溫度低于冷凝壓力下的飽和溫度,稱之為過冷。把過冷前的液體溫度與過冷后的溫度相比較,差值為“過冷度”。
[0021]以上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換或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應由各權利要求所限定。
【主權項】
1.一種自然冷卻和冷媒冷卻相結合的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換熱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過冷器、制冷劑、水栗和冷卻水,其中, 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過冷器和所述換熱器依次連通構成冷媒冷卻回路供所述制冷劑循環流通; 所述過冷器、所述第二冷凝器和所述水栗依次連通構成自然冷卻回路供所述冷卻水循環流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冷卻和冷媒冷卻相結合的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連通在所述過冷器和所述換熱器之間的膨脹閥; 連通在所述換熱器和所述第一冷凝器之間的壓縮機;以及 連通所述自然冷卻回路以提供所述冷卻水的供水系統。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冷卻和冷媒冷卻相結合的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劑經過所述過冷器換熱后,形成額外的過冷度。
【文檔編號】F24F5/00GK205678801SQ201620540902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6日 公開號201620540902.9, CN 201620540902, CN 205678801 U, CN 205678801U, CN-U-205678801, CN201620540902, CN201620540902.9, CN205678801 U, CN205678801U
【發明人】金云林
【申請人】克萊門特捷聯制冷設備(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