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氣處理機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氣處理機組,所述空氣處理機組包括機箱,所述機箱內設置有無蝸殼直聯風機、初效過濾器、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初效過濾器、中效過濾器、能夠檢測初效過濾器和中效過濾器之間壓差的壓差檢測機構、報警器、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人體紅外傳感器、新風口、回風口、送風口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容置槽內設置有滅蚊器,所述第二容置槽內設置有報警器,所述機箱的一端設置有新風口和回風口,所述機箱另一端上設置有送風口,所述機箱內設置有能夠將風從新風口和回風口混合抽入的無蝸殼直聯風機,所述的無蝸殼直聯風機與新風口和回風口之間設置有初效過濾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節能減排,高效節能。
【專利說明】
一種空氣處理機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制冷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空氣處理機組。
【背景技術】
[0002]—般制冷系統的風處理機組,夏季只將空調的冷源利用,而將空調的熱源直接送至大氣,造成能源的耗費,引起世界環境氣溫升高,而且冬季的供暖冷熱不均,溫濕度差,加濕時浪費大量的電源。而且從設計的理念,風管的組配及輔助熱源和設備的選擇都將影響著能源的耗費。本技術主要為能源的節約,將空調的空調冷熱源充分利用、合理的風管設計以及輔助熱源,輔助設備的選擇都將浪費的能源充分利用,從而達到更高效,更符合國家節能標準的綠色空氣處理機組。
[0003]空氣處理機組風管的連接直接影響到室內的溫濕度,而在現今的空氣處理機組領域,不節能,不高效的風管連接將會導致大量的能源損失,而且還達不到效果,例如除濕機新風口先進行降溫除濕,然后與回風混合再降溫除濕,這樣即增大了空調的負荷,又達不到所需的除濕效果。
[0004]目前,缺乏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冷凝效果好的空氣處理機組。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冷凝效果好的空氣處理機組。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空氣處理機組,所述空氣處理機組包括機箱,所述機箱內設置有無蝸殼直聯風機、初效過濾器、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中效過濾器、能夠檢測初效過濾器和中效過濾器之間壓差的壓差檢測機構、報警器、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新風口、回風口、送風口和控制器;
[0007]所述第一容置槽內設置有滅蚊器,所述第二容置槽內設置有報警器;
[0008]所述機箱的一端設置有新風口和回風口,所述機箱另一端上設置有送風口,所述機箱內設置有能夠將風從新風口和回風口混合抽入的無蝸殼直聯風機,所述的無蝸殼直聯風機與新風口和回風口之間設置有初效過濾器,所述的無蝸殼直聯風機和送風口之間設置有中效過濾器,所述的初效過濾器和無蝸殼直聯風機之間設置有第一換熱器,所述的中效過濾器和無蝸殼直聯風機之間設置有加熱的第二換熱器,所述的第一換熱器通過換向閥與第一■換熱器相串聯;
[0009]所述滅蚊器包括內設置有蚊香液的蚊香液儲存瓶,所述第一容置槽內設置有供蚊香液儲存瓶定位的半柱形安裝筒;所述的機箱上設置有位于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之間的夾層結構,所述的夾層結構中設置有控制器,所述的夾層結構上設置有能夠連通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的貫通孔,所述的控制器的一側通過數據線與滅蚊器相連接,控制器的另一側通過數據線與報警器相連接。
[0010]進一步地,所述新風口處設置有第一電動閥,所述的回風口處設置有第二電動閥,所述的送風口處設置有第三電動閥,所述的第一電動閥、第二電動閥和第三電動閥分別與控制器相連接,所述的送風口處設置有風速測量儀,所述的風速測量儀和壓差檢測機構分別與控制器相連接;所述機箱每一段風處理系統均設置有檢測孔。
[0011]進一步地,所述機箱和室外機組內設置有能夠調節通過第二換熱器制冷劑量的比例調節系統,所述的比例調節系統與控制器相連接,所述新風口處設置有第一溫濕度傳感器、所述的回風口處的第二溫濕度傳感器,所述的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的表面分別設置有第三溫濕度傳感器和第四溫濕度傳感器,所述的控制器分別與第一溫濕度傳感器、第二溫濕度傳感器、第三溫濕度傳感器、第四溫濕度傳感器相連接。
[0012]更進一步地,所述的比例調節系統包括與第二換熱器的換熱管一端相連通的第一比例調節閥、與第二換熱器的換熱管另一端相連通的第二比例調節閥。
[0013]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之間串聯有第一節流元件和第二節流元件。
[0014]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二節流元件上并聯有旁通管路,所述的旁通管路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所述的第一節流元件和第二節流元件之間設置有第二電磁閥,所述的第二節流元件另一側連接有第一單向閥。
[0015]更進一步地,所述機箱內設置有無蝸殼直聯風機水箱,所述的無蝸殼直聯風機水箱與加濕器相連接且無蝸殼直聯風機水箱內設置有換熱加熱器,所述的換熱加熱器分別與第一節流元件和第一換熱器串聯。
[0016]進一步地,所述機箱內設置有位于第一換熱器和無蝸殼直聯風機之間的擋水板,所述的擋水板和第一換熱器之間形成擋水空間,所述的擋水空間內設置有接水盤,所述的接水盤通過冷凝水排水管與外界相通。
[001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之間設置有輔助加熱設備,所述第二換熱器上方設置有能夠控制風量通過第二換熱器的旁通風閥。
[0018]進一步地,所述輔助加熱設備為輔助蒸汽加熱器或輔助電輔熱器。
[0019]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高效節能,整體設計合理,節能環保,本空氣處理機組將空調冷熱源加以利用,不僅能將空氣處理機組箱內換熱器充分利用。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空氣處理機組的優點在于:
[0020](I)將房間新風與回風在不經過任何處理時,將其進行一次混合,新風與回風混合之前,第一電動閥、第二電動閥控制進風量,從而控制除濕房間所需要的新風與回風的配比,以致達到合格的空氣送至房間內。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22]其中,I機箱、2無蝸殼直聯風機、3初效過濾器、4第一換熱器、5第二換熱器、6中效過濾器、7壓差檢測機構、8報警器、9第一容置槽、10第二容置槽、11新風口、12回風口、13送風口、14控制器、15換向閥、16第一比例調節閥、17第二比例調節閥、18第一節流元件、19第二節流元件、20第一電磁閥、21第二電磁閥、22第一單向閥、23換熱加熱器、24擋水板、25滅蚊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實施例僅處于說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4]實施例1
[002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空氣處理機組,所述空氣處理機組包括機箱I,所述機箱I內設置有無蝸殼直聯風機2、初效過濾器3、第一換熱器4、第二換熱器5、中效過濾器6、能夠檢測初效過濾器3和中效過濾器7之間壓差的壓差檢測機構7、報警器8、第一容置槽9、第二容置槽10、新風口 11、回風口 12、送風口 13和控制器14;所述第一容置槽9內設置有滅蚊器25,所述第二容置槽1內設置有報警器8;
[0026]所述機箱I的一端設置有新風口11和回風口 12,所述機箱I另一端上設置有送風口13,所述機箱I內設置有能夠將風從新風口 11和回風口 12混合抽入的無蝸殼直聯風機2,所述的無蝸殼直聯風機2與新風口 11和回風口 12之間設置有初效過濾器3,所述的無蝸殼直聯風機2和送風口 13之間設置有中效過濾器6,所述的初效過濾器3和無蝸殼直聯風機2之間設置有第一換熱器4,所述的中效過濾器6和無蝸殼直聯風機2之間設置有加熱的第二換熱器5,所述的第一換熱器4通過換向閥15與第二換熱器5相串聯;
[0027]所述滅蚊器25包括內設置有蚊香液的蚊香液儲存瓶,所述第一容置槽9內設置有供蚊香液儲存瓶定位的半柱形安裝筒;所述的機箱I上設置有位于第一容置槽9和第二容置槽10之間的夾層結構,所述的夾層結構中設置有控制器14,所述的夾層結構上設置有能夠連通第一容置槽9和第二容置槽10的貫通孔,所述的控制器14的一側通過數據線與滅蚊器25相連接,控制器14的另一側通過數據線與報警器8相連接。
[0028]所述新風口11處設置有第一電動閥,所述的回風口 12處設置有第二電動閥,所述的送風口 13處設置有第三電動閥,所述的第一電動閥、第二電動閥和第三電動閥分別與控制器14相連接,所述的送風口 13處設置有風速測量儀,所述的風速測量儀和壓差檢測機構7分別與控制器14相連接;所述機箱每一段風處理系統均設置有檢測孔。
[0029]所述機箱I內設置有能夠調節通過第二換熱器5制冷劑量的比例調節系統,所述的比例調節系統與控制器14相連接,所述新風口 11處設置有第一溫濕度傳感器、所述的回風口 14處的第二溫濕度傳感器,所述的第一換熱器4、第二換熱器5的表面分別設置有第三溫濕度傳感器和第四溫濕度傳感器,所述的控制器分別與第一溫濕度傳感器、第二溫濕度傳感器、第三溫濕度傳感器、第四溫濕度傳感器相連接。
[0030]所述的比例調節系統包括與第二換熱器5的換熱管一端相連通的第一比例調節閥17、與第二換熱器5的換熱管另一端相連通的第二比例調節閥18。
[0031 ]所述第一換熱器4和第二換熱器5之間串聯有第一節流元件18和第二節流元件19。
[0032]所述的第二節流元件21上并聯有旁通管路,所述的旁通管路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20,所述的第一節流元件18和第二節流元件19之間設置有第二電磁閥21,所述的第二節流元件19另一側連接有第一單向閥22。
[0033]所述機箱I內設置有無蝸殼直聯風機水箱,所述的無蝸殼直聯風機水箱與加濕器相連接且無蝸殼直聯風機水箱內設置有換熱加熱器23,所述的換熱加熱器23分別與第一節流元件18和第一換熱器4串聯。
[0034]所述機箱I內設置有位于第一換熱器4和無蝸殼直聯風機2之間的擋水板24,所述的擋水板24和第一換熱器4之間形成擋水空間,所述的擋水空間內設置有接水盤,所述的接水盤通過冷凝水排水管與外界相通。
[0035]所述第一換熱器4和第二換熱器5之間設置有輔助加熱設備,所述第二換熱器5上方設置有能夠控制風量通過第二換熱器5的旁通風閥。
[0036]所述輔助加熱設備為輔助蒸汽加熱器或輔助電輔熱器。
[0037]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機箱1、無蝸殼直聯風機2、初效過濾器3、第一換熱器4、第二換熱器5、中效過濾器6、壓差檢測機構7、報警器8、第一容置槽9、第二容置槽10、新風口
11、回風口 12、送風口 13、控制器14、換向閥15、第一比例調節閥16、第二比例調節閥17、第一節流元件18、第二節流元件19、第一電磁閥20、第二電磁閥21、第一單向閥22、換熱加熱器23、擋水板24、滅蚊器25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主權項】
1.一種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處理機組包括機箱,所述機箱內設置有無蝸殼直聯風機、初效過濾器、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中效過濾器、能夠檢測初效過濾器和中效過濾器之間壓差的壓差檢測機構、報警器、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新風口、回風口、送風口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容置槽內設置有滅蚊器,所述第二容置槽內設置有報警器, 所述機箱的一端設置有新風口和回風口,所述機箱另一端上設置有送風口,所述機箱內設置有能夠將風從新風口和回風口混合抽入的無蝸殼直聯風機,所述的無蝸殼直聯風機與新風口和回風口之間設置有初效過濾器,所述的無蝸殼直聯風機和送風口之間設置有中效過濾器,所述的初效過濾器和無蝸殼直聯風機之間設置有第一換熱器,所述的中效過濾器和無蝸殼直聯風機之間設置有加熱的第二換熱器,所述的第一換熱器通過換向閥與第二換熱器相串聯; 所述滅蚊器包括內設置有蚊香液的蚊香液儲存瓶,所述第一容置槽內設置有供蚊香液儲存瓶定位的半柱形安裝筒;所述的機箱上設置有位于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之間的夾層結構,所述的夾層結構中設置有控制器,所述的夾層結構上設置有能夠連通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的貫通孔,所述的控制器的一側通過數據線與滅蚊器相連接,控制器的另一側通過數據線與報警器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風口處設置有第一電動閥,所述的回風口處設置有第二電動閥,所述的送風口處設置有第三電動閥,所述的第一電動閥、第二電動閥和第三電動閥分別與控制器相連接,所述的送風口處設置有風速測量儀,所述的風速測量儀和壓差檢測機構分別與控制器相連接;所述機箱每一段風處理系統均設置有檢測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箱內設置有能夠調節通過第二換熱器制冷劑量的比例調節系統,所述的比例調節系統與控制器相連接,所述新風口處設置有第一溫濕度傳感器、所述的回風口處的第二溫濕度傳感器,所述的第一換熱器、第二換熱器的表面分別設置有第三溫濕度傳感器和第四溫濕度傳感器,所述的控制器分別與第一溫濕度傳感器、第二溫濕度傳感器、第三溫濕度傳感器、第四溫濕度傳感器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比例調節系統包括與第二換熱器的換熱管一端相連通的第一比例調節閥、與第二換熱器的換熱管另一端相連通的第二比例調節閥。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之間串聯有第一節流元件和第二節流元件。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節流元件上并聯有旁通管路,所述的旁通管路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所述的第一節流元件和第二節流元件之間設置有第二電磁閥,所述的第二節流元件另一側連接有第一單向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箱內設置有無蝸殼直聯風機水箱,所述的無蝸殼直聯風機水箱與加濕器相連接且無蝸殼直聯風機水箱內設置有換熱加熱器,所述的換熱加熱器分別與第一節流元件和第一換熱器串聯。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箱內設置有位于第一換熱器和無蝸殼直聯風機之間的擋水板,所述的擋水板和第一換熱器之間形成擋水空間,所述的擋水空間內設置有接水盤,所述的接水盤通過冷凝水排水管與外界相通。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換熱器和第二換熱器之間設置有輔助加熱設備,所述第二換熱器上方設置有能夠控制風量通過第二換熱器的旁通風閥。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空氣處理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加熱設備為輔助蒸汽加熱器或輔助電輔熱器。
【文檔編號】F24F13/30GK205678772SQ201620444570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6日 公開號201620444570.4, CN 201620444570, CN 205678772 U, CN 205678772U, CN-U-205678772, CN201620444570, CN201620444570.4, CN205678772 U, CN205678772U
【發明人】呂龍
【申請人】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