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發熱屋頂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申請涉及一種發熱屋頂,所述的發熱屋頂包括多個電采暖模塊,及鋪設在所述的電采暖模塊上方的多個瓦片,所述電采暖模塊包括隔熱板,所述的隔熱板的上表面設置有槽口向上的排線槽,所述的隔熱板上表面設有導熱層,所述的導熱層在所述的排線槽位置設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內鋪設有通電后發熱的碳纖維發熱線。隔熱板的排線槽可以在隔熱層成型時形成,而不需要后續開槽,因此,可以在工廠批量生產襯墊,也省去了開槽這一工藝過程,節省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另外,在安裝時,可以將電采暖模塊鋪設完成,然后覆蓋瓦片,安裝方式相比傳統的發熱屋頂更加方便。
【專利說明】
一種發熱屋頂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熱屋頂。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技術中,發熱屋頂一般包括隔熱層與瓦片以及設置在隔熱層與瓦片之間的發熱線,在安裝時,首先將隔熱層鋪設完成,然后將發熱線設于隔熱層上,最后鋪上瓦片。但是,在鋪設發熱線時,需要將發熱線固定在隔熱層表面,這樣安裝困難。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發熱屋頂。
[0004]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發熱屋頂,所述的發熱屋頂包括多個電采暖模塊,及鋪設在所述的電采暖模塊上方的多個瓦片,所述電采暖模塊包括隔熱板,所述的隔熱板的上表面設置有槽口向上的排線槽,所述的隔熱板上表面設有導熱層,所述的導熱層在所述的排線槽位置設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內鋪設有通電后發熱的碳纖維發熱線。
[0006]優選地,所述的電采暖模塊的單體為長方形,多個所述的電采暖模塊相互拼接。
[0007]優選地,所述的導熱層為鋪設在隔熱板上的金屬板或金屬箔。
[0008]優選地,所述的導熱層為涂在所述的隔熱板上表面的導熱膜,所述的導熱膜為碳晶材料制成。
[0009]優選地,所述的排線槽具有多處彎折,使所述的排線槽在所述的隔熱板的上表面呈蛇形排布或回形排布。
[0010]優選地,所述的排線槽的兩端延伸至隔熱板的同一側邊緣處形成出線口。
[0011]優選地,所述的隔熱板的至少一側邊緣設有向下凹陷的能夠容納與碳纖維發熱線相連接的電源線的行線槽。
[0012]優選地,所述的隔熱板的上表面被所述的導熱層完全覆蓋。
[0013]優選地,所述的導熱板上設置有多個用于將碳纖維發熱線阻擋在凹槽內的壓線片,所述的多個壓線片沿凹槽的延伸方向分布。
[0014]優選地,所述的壓線片包括一個根部和一個能夠相對所述的根部翻動的自由端部,所述的壓線片的根部位于所述的凹槽口部上邊緣處,壓線片具有自由狀態和壓線狀態,當所述的壓線片處于自由狀態時,所述的壓線片的自由端部和所述的根部位于凹槽口部上邊緣的同一側;當所述的壓線片處于壓線狀態時,所述的自由端部越過所述的凹槽口部使所述的根部與所述的自由端部位于凹槽口部的相對側。
[0015]由于以上技術方案的實施,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001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發熱屋頂,所述的發熱屋頂包括多個電采暖模塊,電采暖模塊包括了隔熱板,隔熱板上設置有排線槽。隔熱板的排線槽可以在隔熱層成型時形成,而不需要后續開槽,因此,可以在工廠批量生產襯墊,也省去了開槽這一工藝過程,節省人力物力, 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另外,在安裝時,可以將電采暖模塊鋪設完成,然后覆蓋瓦片,安裝方
式相比傳統的發熱屋頂更加方便。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申請所述的隔熱板的俯視圖;
[0018]圖2為圖1在A-A方向的截面圖;
[0019]圖3為在隔熱板上安裝導熱層后的俯視圖;
[0020]圖4為圖3在B-B方向的截面圖;
[0021 ]圖5為在導熱層上鋪設發熱線后的俯視圖;
[0022]圖6為圖5在C-C方向的截面圖;
[0023]圖7為電采暖模塊拼接后的俯視圖;
[0024]圖8為圖7在E位置的局部放大圖;
[0025]圖9為在圖7上鋪設地板本體后的俯視圖;
[0026]圖10為圖9在F位置的局部放大圖;
[0027]圖11為圖10所示的一種實施例在D-D方向的截面圖;
[0028]圖12為圖10所示的另一種實施例在D-D方向的截面圖;
[0029]圖13為本申請所述的發熱屋頂地俯視圖,
[0030]1、隔熱板;11、排線槽;12、行線槽;13、出線口;2、導熱層;21、凹槽;22、壓線片;23、沖孔;3、碳纖維發熱線;4、電源線;5、地板本體;6、第二導熱層;7、瓦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而本實用新型不受以下實施例的范圍限制。實施例中采用的實施條件可以根據具體要求做進一步調整,未注明的實施條件通常為常規實驗中的條件。
[0032]如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采暖模塊,包括圖1所示的隔熱板I,所述的隔熱板I的上表面設置有槽口向上的排線槽11,所述的排線槽11在所述的隔熱板I具有多處彎折,使所述的排線槽11在所述的隔熱板I的上表面呈蛇形排布或回形排布,所述的排線槽11的兩端延伸至隔熱板I的同一側邊緣處形成出線口 13。所述的隔熱板I上表面設有導熱層2,所述的導熱層2在所述的排線槽11位置具有向下的凹槽21,所述的導熱層2的形狀大小與所述的隔熱板I的上表面一致,能夠完全覆蓋于所述的隔熱板I的表面。如圖5所示,所述的凹槽21內鋪設有碳纖維發熱線3。所述的導熱層2可以為鋪設在隔熱板I上的金屬板或金屬箔,金屬板與金屬箔可以使用鋁合金材料制成,所述的隔熱板I與所述的導熱層2之間能夠通過粘膠相粘連。導熱層2也可以為涂在所述的隔熱板I上表面的導熱膜,所述的導熱膜為碳晶材料制成,為碳晶超導熱膜。在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隔熱板I為發泡成型或擠塑成型,為聚氨酯或聚苯乙烯材料制成,具有保溫效果,所述的排線槽11與所述的隔熱板I為一體成型,即排線槽11是在隔熱板I成型時形成,省去了開槽工藝,可以在工廠批量生產隔熱板I。隔熱板I上的排線槽11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排布,只要能夠解決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即可。所述的隔熱板I的至少一側邊緣向下凹陷形成能夠容納電源線4的行線槽12。如圖3和圖5所示,所述的導熱板上設置有多個用于將碳纖維發熱線3阻擋在凹槽21內的壓線片22,所述的多個壓線片22沿凹槽21的延伸方向分布。所述的壓線片22—個根部和一個能夠相對所述的根部翻動的自由端部,所述的壓線片22部位于所述的凹槽21上邊緣處,壓線片22自由狀態和壓線狀態,當所述的壓線片22自由狀態時,所述的壓線片22由端部和所述的根部位于凹槽口部上邊緣的同一側;當所述的壓線片22壓線狀態時,所述的自由端部越過所述的凹槽21使所述的根部與所述的自由端部位于凹槽口部的相對側,將碳纖維發熱線3阻擋在凹槽21內,防止碳纖維發熱線3從凹槽21內跑出,此時,導熱板上原來壓線片22地位置為一沖孔23。
[0033]如圖7所示,為12塊電采暖模塊相互拼接,使所述的行線槽12相互連通形成能夠供電源線4通過的行線通道,并使所述的出線口 13與行線通道相連通。如圖7和8所示,所述的隔熱板I的四側都向下凹陷形成行線槽12,碳纖維發熱線3從出線口 13伸出后與電源線4相連接,所述的多個電采暖模塊的碳纖維發熱線3通過并聯的方式與電源線4相接。在實際拼接和使用該電采暖模塊時,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采用適當的拼接方式,只要能解決本申請所能解決的技術問題即可,而不僅限于如圖所示的拼接方式。在本申請中,碳纖維發熱線3的長度與電采暖模塊上排線槽11的長度大致相等,將碳纖維發熱線3鋪設好后,碳纖維發熱線3的兩端從出線口 13伸出與電源線4相連接。
[0034]如圖9?10所示,電采暖模塊上鋪設有地板,所述的地板可以為實木地板或由多層木板復合而成。所述的地板可以由多個木板拼接而成,所述的木板的寬度小于所述的電采暖模塊的寬度。如圖11所示,為本申請發熱地板的一種實施例,該實施例中,地板直接覆蓋在電采暖模塊的上表面。如圖12所示,為本申請發熱地板的另一種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地板包括地板本體5以及覆設于所述的地板本體5下表面的第二導熱層6,所述的第二導熱層6為設于所述的地板本體5與所述的電采暖模塊之間的導熱板或為涂覆在所述的地板本體5下表面的導熱膜,相比前一種實施例,該實施例的導熱效果更好。
[0035]本申請的發熱地板的安裝方法主要包括:(I)將所述的導熱層2設于所述的隔熱板I上;(2)將所述的碳纖維發熱線3鋪設在所述的凹槽21內形成電采暖模塊,將所述的多個電采暖模塊相互拼接并鋪在地面上,并將所述的碳纖維發熱線3與電源線4相接,所述的多個電采暖模塊的碳纖維發熱線3通過并聯的方式與電源線4相接,在將多個電采暖模塊相互拼接的同時,使所述的行線槽12相互連通形成能夠供電源線4通過的行線通道,并使所述的出線口 13與行線通道相連通;(3)在電采暖模塊上鋪設地板。
[003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碳纖維發熱線3為碳纖維材料制成,碳纖維材料的電熱轉換率高,絕緣性好,即使接觸水也不會觸電,還能在發熱的同時發射遠紅外線,對人體具有保健功能,因而非常安全。碳纖維電采暖作為一種安全、清潔、舒適的采暖方式,對推動節能減排,提高生活質量有顯著的作用。據測算,與傳統供暖方式相比,每一萬平方木采暖面積在一個采暖季節可節省燃煤68.25噸,且無污染氣體排出。
[0037]本申請中所述的發熱地板,是將碳纖維發熱線3鋪設在電采暖模塊內,電采暖模塊包括了隔熱板I,隔熱板I上設置有排線槽11。這樣,不需要在地板本體5上開設排線槽11,因此不會出現地板本體5因開槽或直接與碳纖維發熱線3接觸而造成的分層開裂。隔熱板I的排線槽11可以在隔熱層成型時形成,而不需要后續開槽,因此,可以在工廠批量生產襯墊,也省去了開槽這一工藝過程,節省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另外,在安裝地板時,可以將電采暖模塊鋪設在地面,然后覆蓋地板本體5,安裝方式相比傳統的發熱地板更加方便。
[0038]本申請中所述的電采暖模塊除了應用在地板上,還可以應用在墻壁或屋頂等地方,如圖13所示,為本申請所述的一種發熱屋頂,包括多個所述的電采暖模塊,及鋪設在所述的電采暖模塊上方的多個瓦片7。所述的電采暖模塊的單體為長方形,多個所述的電采暖模塊相互拼接。該發熱屋頂鋪設方便,安裝時可以節省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9]本申請中的上下方向是指,在電采暖模塊鋪設完成后,使用者的正常觀測角度定義的。
[0040]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做了詳盡的描述,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領域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發熱屋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熱屋頂包括多個電采暖模塊,及鋪設在所述的電采暖模塊上方的多個瓦片(7),所述電采暖模塊包括隔熱板(I),所述的隔熱板(I)的上表面設置有槽口向上的排線槽(11),所述的隔熱板(I)上表面設有導熱層(2),所述的導熱層(2)在所述的排線槽(11)位置設置有向下凹陷的凹槽(21),所述的凹槽(21)內鋪設有通電后發熱的碳纖維發熱線(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熱屋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采暖模塊的單體為長方形,多個所述的電采暖模塊相互拼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熱屋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熱層(2)為鋪設在隔熱板(I)上的金屬板或金屬箔。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熱屋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熱層(2)為涂在所述的隔熱板(I)上表面的導熱膜,所述的導熱膜為碳晶材料制成。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熱屋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線槽(11)具有多處彎折,使所述的排線槽(11)在所述的隔熱板(I)的上表面呈蛇形排布或回形排布。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發熱屋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線槽(11)的兩端延伸至隔熱板(I)的同一側邊緣處形成出線口(13)。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發熱屋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熱板(I)的至少一側邊緣設有向下凹陷的能夠容納與碳纖維發熱線(3)相連接的電源線(4)的行線槽(12)。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熱屋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熱板(I)的上表面被所述的導熱層(2)完全覆蓋。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發熱屋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熱層(2)上設置有多個用于將碳纖維發熱線(3)阻擋在凹槽(21)內的壓線片(22),所述的多個壓線片(22)沿凹槽(21)的延伸方向分布。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發熱屋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線片(22)包括一個根部和一個能夠相對所述的根部翻動的自由端部,所述的壓線片(22)的根部位于所述的凹槽(21)口部上邊緣處,壓線片(22)具有自由狀態和壓線狀態,當所述的壓線片(22)處于自由狀態時,所述的壓線片(22)的自由端部和所述的根部位于凹槽(21) 口部上邊緣的同一側;當所述的壓線片(22)處于壓線狀態時,所述的自由端部越過所述的凹槽(21) 口部使所述的根部與所述的自由端部位于凹槽(21) 口部的相對側。
【文檔編號】F24D13/02GK205664475SQ201620532663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日
【發明人】吳煜樊
【申請人】蘇州康碳暖居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