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太陽能熱水器集熱裝置結構設計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外殼內部設置有保溫層,回液管和進液管之間設置有隔溫層,進液管遠離回液管的一側為弧形壁,弧形壁遠離進液管一側設置有真空管,真空管橫截面為橢圓形,真空管體積的1/2沉在保溫層內部,弧形壁兩端的弧形頂距離保溫層表面為15?30cm,進液管內部靠近弧形頂的兩側壁分別設置有導流片一,進液管內部正對弧形壁的底部設置有導流片二,真空管靠近弧形壁的一側內部涂有太陽選擇性吸收涂料;該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總體結構設計合理,安裝方便簡單,使用壽命長、能量轉化率高、可抵抗較大外界沖擊力。
【專利說明】
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集熱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屬于太陽能熱水器集熱裝置結構設計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節能產品已經在各個家庭中普及,尤其是太陽能集熱裝置的使用,不僅環保而且成本低,滿足了各種不同消費水平的使用,普及性非常好,但是在現有技術的太陽能集熱裝置中還是存在一些缺陷值得改進:
[0003]1、真空管太能能集熱裝置安裝復雜,真空管容易受損,抵抗外界撞擊力小,使用壽命受到嚴重影響;
[0004]2、平板太陽能制造成本高,能量轉化率低,尤其熱水使用量大的用戶無法使用。【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該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總體結構設計合理,安裝方便簡單,使用壽命長、能量轉化率高、可抵抗較大外界沖擊力,從而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內部設置有保溫層,所述保溫層內部平行設置有進液管和回液管,所述回液管設置在靠近保溫層底部的一側,所述回液管和進液管之間設置有隔溫層,所述進液管遠離回液管的一側為弧形壁,所述弧形壁遠離進液管一側設置有真空管,所述弧形壁的弧形弧度適應真空管的弧形弧度,所述真空管橫截面為橢圓形,真空管橢圓形橫截面短徑垂直于保溫層表面,所述真空管體積的1/2沉在保溫層內部,所述弧形壁兩端的弧形頂距離保溫層表面為15-30cm,所述進液管內部靠近弧形頂的兩側壁分別設置有導流片一,所述進液管內部正對弧形壁的底部設置有導流片二,所述導流片一和導流片二傾斜方向均為媒質流動方向上向上揚起30-60°,所述真空管相互之間設置有保溫填充,所述真空管靠近弧形壁的一側內部涂有太陽選擇性吸收涂料。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導流片一和導流片二相間設置,導流片一和導流片二相互之間的距離為導流片一傾斜方向長度的1/3-1/2。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導流片一和導流片二的寬度均為進液管寬度的1/5-1/3,所述導流片一和導流片二在傾斜方向上的長度為進液管寬度的1/4-3/4。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液管相互之間、回液管相互之間均平行設置。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導流片一距離進液管底部小于lcm。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進液管和回液管的材料均為銅材料制成。
[0013]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該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總體結構設計合理,安裝方便簡單,所述真空管的設置使得太能能集熱裝置擁有了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環保、集熱效果好的優點,外殼和保溫層的設置,使得整個太陽能集熱裝置安裝簡單,抗外界沖擊力的能力提高,從而提高了太陽能集熱裝置的使用壽命,進液管中的導流片一和導流片二使在進液管中的媒質混合均勻,避免媒質受熱不均從而影響整個太陽能集熱裝置的加熱效率的現象,所述弧形壁和橢圓形真空管面積大,保證熱傳遞的面積,提高了太陽能集熱器對太陽能的利用率,所述保溫層可以對回液管進行保溫,隔溫層可以避免進液管對回液管的熱量的吸收,保證了回液管中的溫度,保溫填充可以更進一步的避免真空管和進液管的散熱,提高能量轉化效率,所述進液管和回液管材料選擇為銅,保證了傳熱效率,方便了進液管和回液管的整體制造。
【附圖說明】
[0014]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15]在附圖中: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橫截面剖視圖;
[0017]圖2是圖1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進液管剖開弧形壁時的剖視圖;
[0019]圖4是圖3的A-A線的剖視圖;
[0020]圖中標號:1、真空管;2、保溫填充;3、進液管;4、導流片一;5、導流片二;6、回液管;
7、保溫層;8、外殼;9、弧形壁;10、隔溫層;11、弧形頂。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2]實施例:請參閱圖1-4,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包括外殼8,所述外殼8內部設置有保溫層7,所述保溫層7內部平行設置有進液管3和回液管6,所述回液管6設置在靠近保溫層7底部的一側,所述回液管6和進液管3之間設置有隔溫層10,所述進液管3遠離回液管6的一側為弧形壁9,所述弧形壁9遠離進液管3—側設置有真空管1,所述弧形壁9的弧形弧度適應真空管I的弧形弧度,所述真空管I橫截面為橢圓形,真空管I橢圓形橫截面短徑垂直于保溫層7表面,所述真空管I體積的1/2沉在保溫層7內部,所述弧形壁9兩端的弧形頂11距離保溫層7表面為15-30cm,所述進液管3內部靠近弧形頂11的兩側壁分別設置有導流片一 4,所述進液管3內部正對弧形壁9的底部設置有導流片二 5,所述導流片一4和導流片二5傾斜方向均為媒質流動方向上向上揚起30-60°,所述真空管I相互之間設置有保溫填充2,所述真空管I靠近弧形壁9的一側內部涂有太陽選擇性吸收涂料。
[0023]所述導流片一4和導流片二 5相間設置,導流片一 4和導流片二 5相互之間的距離為導流片一 4傾斜方向長度的1/3-1/2;所述導流片一 4和導流片二 5的寬度均為進液管3寬度的1/5-1/3,所述導流片一 4和導流片二 5在傾斜方向上的長度為進液管3寬度的1/4-3/4;所述進液管3相互之間、回液管6相互之間均平行設置;所述導流片一4距離進液管3底部小于lcm;所述進液管3和回液管6的材料均為銅材料制成。
[0024]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外殼8可以有效的對真空管I保護,從而有效的降低了真空管I損壞的可能性,從而間接的延長了太陽能集熱裝置的使用壽命,在使用過程中如果遇到一個真空管I受損,可以將整個太陽能集熱裝置第一個進液管3位置的真空管I移到損壞真空管I位置,在第一個真空管I位置設置保溫材料進行隔溫保護,滿足使用,當該太陽能集熱裝置用于賓館等用水量大的地方時,可以方便的將多個太陽能集熱裝置串聯,保證加熱效果,從而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
[0025]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包括外殼,所述外殼內部設置有保溫層,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層內部平行設置有進液管和回液管,所述回液管設置在靠近保溫層底部的一側,所述回液管和進液管之間設置有隔溫層,所述進液管遠離回液管的一側為弧形壁,所述弧形壁遠離進液管一側設置有真空管,所述弧形壁的弧形弧度適應真空管的弧形弧度,所述真空管橫截面為橢圓形,真空管橢圓形橫截面短徑垂直于保溫層表面,所述真空管體積的1/2沉在保溫層內部,所述弧形壁兩端的弧形頂距離保溫層表面為15-30cm,所述進液管內部靠近弧形頂的兩側壁分別設置有導流片一,所述進液管內部正對弧形壁的底部設置有導流片二,所述導流片一和導流片二傾斜方向均為媒質流動方向上向上揚起30-60°,所述真空管相互之間設置有保溫填充,所述真空管靠近弧形壁的一側內部涂有太陽選擇性吸收涂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片一和導流片二相間設置,導流片一和導流片二相互之間的距離為導流片一傾斜方向長度的1/3-1/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片一和導流片二的寬度均為進液管寬度的1/5-1/3,所述導流片一和導流片二在傾斜方向上的長度為進液管寬度的I/4-3/4。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液管相互之間、回液管相互之間均平行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片一距離進液管底部小于lcm。6.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高效的銅管配真空管太陽能集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液管和回液管的材料均為銅材料制成。
【文檔編號】F24J2/51GK205580004SQ201620176491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3月8日
【發明人】張書堂
【申請人】廣東金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