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基于現有汽車空調的制冷模式,引入全新智能比對控制結構,基于車外、車輛前引擎倉內所分別設計第一溫度傳感器(9)、第二溫度傳感器(10)之間的比較,針對由第一導流管道(3)、第二導流管道(4)、第三導流管道(5)、橋接管道(6)所構成導流通道的智能控制,一方面引導行車過程中外部的高速氣流進入導流通道,并在高速氣流與車輛前引擎倉內空氣之間的壓力差作用下,經導流通道上的導流通風孔(16)將車輛前引擎倉內熱空氣隨導流通道抽出車外,同時適時將導流通道作為汽車空調本體(1)的第二出風路徑,引導所產生的冷氣進入車輛前引擎倉內,進一步實現針對車輛前引擎倉內的降溫控制。
【專利說明】
一種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屬于汽車散熱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汽車散熱器,眾所周知是用于對汽車熱空氣進行散熱操作的裝置,隨著汽車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作為汽車配套的散熱技術同樣不斷進行著改進與創新,諸如專利申請號:201210040360.5,公開了一種汽車散熱器,是由芯體總成的兩端分別與左油室總成和右油室總成連接,在左油室總成和右油室總成上分別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左油室總成和右油室總成均為相互配合的兩個半圓形的鋁管焊接而成的圓柱形,在內側半圓形鋁管上開有散熱扁管安裝口,芯體總成由側板、散熱扁管、外波浪帶組裝到油室總成上以后整體釬焊而成,散熱扁管內設有內翅片,散熱扁管內設有的內翅片為鋸齒形,上述技術方案所設計的汽車散熱器,具有結構簡單緊湊、散熱性能好、耐壓強度高、機械強度大、生產工藝要求低且制造成本低的特點。
[0003]還有專利申請號:201410063759.4,公開了一種汽車散熱器,所述汽車散熱器配置于汽車冷卻液的循環路徑中,包括框架;連接于所述框架上的第一、第二水室組件和輸水組件,所述第一水室組件、第二水室組件并列設置;其中,所述輸水組件包括分離設置的進水部和出水部,所述第一、第二水室組件在冷卻液的循環路徑上并聯設置,每一個水室組件分別連接所述進水部和出水部,所述進水部設置在所述第一水室組件、第二水室組件的一側,所述出水部設置在與其相對的另一側。上述技術方案所設計的汽車散熱器,減少了汽車散熱器的制作成本和更換維修成本。
[0004]不僅如此,專利申請號:201410831668.0,公開了一種脹管式汽車散熱器,包括左、右水室和散熱芯體,所述散熱芯體由散熱管和翅片組成,所述散熱管平行排列,所述翅片設在兩相鄰散熱管中間,所述左、右水室具有主板,主板與散熱管的管口通過脹管方式連接,所述主板設置脹管孔,脹管孔與散熱管管口的外壁之間設有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管的橫截面形狀為8字形,8字形的高度方向垂直于主板的長度方向。上述技術方案所設計的脹管式汽車散熱器,使得散熱管的排列方式更加的緊密,同時散熱管的散熱面積更大,大大提高了散熱器的散熱效率,另外,結構也更加的簡單,主板與散熱管的連接強度更高、水室密封性更好。
[0005]通過上述現有技術可見,現有針對汽車散熱器多從自身角度出發,實際工作效率不高,眾所周知,汽車內的熱源主要來自車輛前引擎倉內,而汽車最重要的部件,發動機就位于車輛前引擎倉內,是一個相當大的熱源,若能針對車輛前引擎倉實現很好的溫度調節與控制的話,對于汽車內的降溫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還能有效降低汽車空調的工作符入口 ο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現有汽車空調的制冷模式,引入全新智能比對控制結構,結合車輛前引擎倉內部空氣與車外空氣之間的氣壓差,這對車輛前引擎倉內部實現迅速降溫效果的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
[0007]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包括汽車空調本體、空調送風管道、第一導流管道、第二導流管道、第三導流管道、橋接管道、控制模塊,以及分別與控制模塊相連接的電源、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第一電控閥門、第二電控閥門、第三電控閥門;其中,電源經過控制模塊分別為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第一電控閥門、第二電控閥門、第三電控閥門進行供電;汽車空調本體的出風口與送風管道的其中一端相連接,送風管道的另一端與車輛內部的送風口相連接,且送風方向指向車輛內部;第一導流管道設置于車輛前引擎倉內,第一導流管道的其中一端位于車輛前引擎倉進氣格柵的內側面,且第一導流管道的該端部面向進氣格柵;第一導流管道的另一端經第一電控閥門與第二導流管道的其中一端相連接,且第二導流管道上該端的側面設置第一通孔,送風管道的側面上設置口徑與第一通孔口徑相等的第二通孔,橋接管道的孔徑與第一通孔的口徑相適應,橋接管道的其中一端與第二導流管道上的第一通孔相連接,橋接管道的另一端與送風管道上的第二通孔相連接,第二電控閥門設置于橋接管道上,控制橋接管道的通斷;第二導流管道設置于車輛前引擎倉內的側壁上或者頂面上,且第二導流管道上面向車輛前引擎倉內部的面上設置至少兩個導流通風孔,第二導流管道的另一端經第三電控閥門與第三導流管道的其中一端相連接,第三導流管道的另一端位于車輛外部,且第三導流管道另一端所指向的方向與車輛車頭所指向的方向相背;第一溫度傳感器設置于車輛外部,第二溫度傳感器設置于車輛前引擎倉內部。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導流管道上的各個導流通風孔,沿第二導流管道彼此等間距的分布設置在第二導流管道上的側面上。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導流管道、第二導流管道、第三導流管道、橋接管道均采用隔熱材料制成。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控制模塊為單片機。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電源為車載電源。
[0012]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0013](I)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基于現有汽車空調的制冷模式,引入全新智能比對控制結構,設計由第一導流管道、第二導流管道、第三導流管道、橋接管道構成導流通道,并基于車外和車輛前引擎倉內部所分別設計的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之間的比較結果,引導行車過程中外部的高速氣流進入導流通道,并在高速氣流與車輛前引擎倉內部空氣之間的壓力差作用下,經導流通道上的導流通風孔將車輛前引擎倉內部的熱空氣隨導流通道抽出車外,再依據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之間的比較,針對分設在導流通道上的第一電控閥門、第二電控閥門、第三電控閥門進行智能控制,將導流通道作為汽車空調本體的第二出風路徑,引導所產生的冷氣進入車輛前引擎倉內,進一步實現針對車輛前引擎倉內的降溫控制,大大提高了車輛前引擎倉內降溫工作的效率;
[0014](2)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中,針對第二導流管道上所設計的各個導流通風孔,進一步設計各個導流通風孔沿第二導流管道彼此等間距的分布設置在第二導流管道上的側面上,能夠在第二導流管道中高速氣流與車輛前引擎倉內空氣之間壓力差作用下,針對車輛前引擎倉內的熱空氣實現更加高效的抽吸操作,有效提高了車輛前引擎倉內熱空氣的外排效果;
[0015](3)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中,針對第一導流管道、第二導流管道、第三導流管道、橋接管道,均進一步設計采用隔熱材料制成,在應用上述管道實現氣流流通的同時,能夠有效避免管道中流通氣流溫度對車輛前引擎倉內空氣溫度的影響,進一步保證了本實用新型所設計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在制冷模式下,針對車輛前引擎倉內空氣的快速降溫效果;
[0016](4)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中,針對控制模塊,進一步設計采用單片機,一方面能夠適用于后期針對所設計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的擴展需求,另一方面,簡潔的控制架構模式能夠便于后期的維護;
[0017](5)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中,針對電源,進一步設計采用車載電源,能夠有效保證所設計全新智能比對控制結構在實際應用種取電、用電的穩定性,進而有效保證了所設計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在實際應用中取電、用電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9]其中,1.汽車空調本體,2.空調送風管道,3.第一導流管道,4.第二導流管道,
5.第三導流管道,6.橋接管道,7.控制模塊,8.電源,9.第一溫度傳感器,10.第二溫度傳感器,11.第一電控閥門,12.第二電控閥門,13.第三電控閥門,14.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導流通風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包括汽車空調本體1、空調送風管道2、第一導流管道3、第二導流管道4、第三導流管道5、橋接管道6、控制模塊7,以及分別與控制模塊7相連接的電源8、第一溫度傳感器9、第二溫度傳感器1、第一電控閥門11、第二電控閥門12、第三電控閥門13;其中,電源8經過控制模塊7分別為第一溫度傳感器9、第二溫度傳感器1、第一電控閥門11、第二電控閥門12、第三電控閥門13進行供電;汽車空調本體I的出風口與送風管道2的其中一端相連接,送風管道2的另一端與車輛內部的送風口相連接,且送風方向指向車輛內部;第一導流管道3設置于車輛前引擎倉內,第一導流管道3的其中一端位于車輛前引擎倉進氣格柵的內側面,且第一導流管道3的該端部面向進氣格柵;第一導流管道3的另一端經第一電控閥門11與第二導流管道4的其中一端相連接,且第二導流管道4上該端的側面設置第一通孔14,送風管道2的側面上設置口徑與第一通孔14 口徑相等的第二通孔15,橋接管道6的孔徑與第一通孔14的口徑相適應,橋接管道6的其中一端與第二導流管道4上的第一通孔14相連接,橋接管道6的另一端與送風管道2上的第二通孔15相連接,第二電控閥門12設置于橋接管道6上,控制橋接管道6的通斷;第二導流管道4設置于車輛前引擎倉內的側壁上或者頂面上,且第二導流管道4上面向車輛前引擎倉內部的面上設置至少兩個導流通風孔16,第二導流管道4的另一端經第三電控閥門13與第三導流管道5的其中一端相連接,第三導流管道5的另一端位于車輛外部,且第三導流管道5另一端所指向的方向與車輛車頭所指向的方向相背;第一溫度傳感器9設置于車輛外部,第二溫度傳感器10設置于車輛前引擎倉內部。上述技術方案所設計的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基于現有汽車空調的制冷模式,引入全新智能比對控制結構,設計由第一導流管道3、第二導流管道4、第三導流管道5、橋接管道6構成導流通道,并基于車外和車輛前引擎倉內部所分別設計的第一溫度傳感器9、第二溫度傳感器10之間的比較結果,引導行車過程中外部的高速氣流進入導流通道,并在高速氣流與車輛前引擎倉內部空氣之間的壓力差作用下,經導流通道上的導流通風孔16將車輛前引擎倉內部的熱空氣隨導流通道抽出車夕卜,再依據第一溫度傳感器9、第二溫度傳感器10之間的比較,針對分設在導流通道上的第一電控閥門11、第二電控閥門12、第三電控閥門13進行智能控制,將導流通道作為汽車空調本體I的第二出風路徑,引導所產生的冷氣進入車輛前引擎倉內,進一步實現針對車輛前引擎倉內的降溫控制,大大提高了車輛前引擎倉內降溫工作的效率。
[0022]基于上述設計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技術方案的基礎之上,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設計了如下優選技術方案:針對第二導流管道4上所設計的各個導流通風孔16,進一步設計各個導流通風孔16沿第二導流管道4彼此等間距的分布設置在第二導流管道4上的側面上,能夠在第二導流管道4中高速氣流與車輛前引擎倉內空氣之間壓力差作用下,針對車輛前引擎倉內的熱空氣實現更加高效的抽吸操作,有效提高了車輛前引擎倉內熱空氣的外排效果;還有針對第一導流管道3、第二導流管道4、第三導流管道5、橋接管道6,均進一步設計采用隔熱材料制成,在應用上述管道實現氣流流通的同時,能夠有效避免管道中流通氣流溫度對車輛前引擎倉內空氣溫度的影響,進一步保證了本實用新型所設計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在制冷模式下,針對車輛前引擎倉內空氣的快速降溫效果;而且針對控制模塊7,進一步設計采用單片機,一方面能夠適用于后期針對所設計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的擴展需求,另一方面,簡潔的控制架構模式能夠便于后期的維護;不僅如此,針對電源8,進一步設計采用車載電源,能夠有效保證所設計全新智能比對控制結構在實際應用種取電、用電的穩定性,進而有效保證了所設計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在實際應用中取電、用電的穩定性。
[0023]本實用新型設計了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在實際應用過程當中,具體包括汽車空調本體1、空調送風管道2、第一導流管道3、第二導流管道4、第三導流管道5、橋接管道
6、單片機,以及分別與單片機相連接的車載電源、第一溫度傳感器9、第二溫度傳感器10、第一電控閥門11、第二電控閥門12、第三電控閥門13;其中,第一導流管道3、第二導流管道4、第三導流管道5、橋接管道6均采用隔熱材料制成;車載電源經過單片機分別為第一溫度傳感器9、第二溫度傳感器1、第一電控閥門11、第二電控閥門12、第三電控閥門13進行供電;汽車空調本體I的出風口與送風管道2的其中一端相連接,送風管道2的另一端與車輛內部的送風口相連接,且送風方向指向車輛內部;第一導流管道3設置于車輛前引擎倉內,第一導流管道3的其中一端位于車輛前引擎倉進氣格柵的內側面,且第一導流管道3的該端部面向進氣格柵;第一導流管道3的另一端經第一電控閥門11與第二導流管道4的其中一端相連接,且第二導流管道4上該端的側面設置第一通孔14,送風管道2的側面上設置口徑與第一通孔14 口徑相等的第二通孔15,橋接管道6的孔徑與第一通孔14的口徑相適應,橋接管道6的其中一端與第二導流管道4上的第一通孔14相連接,橋接管道6的另一端與送風管道2上的第二通孔15相連接,第二電控閥門12設置于橋接管道6上,控制橋接管道6的通斷;第二導流管道4設置于車輛前引擎倉內部的側壁上或者頂面上,且第二導流管道4上面向車輛前引擎倉內部的面上設置至少兩個導流通風孔16,各個導流通風孔16沿第二導流管道4彼此等間距的分布設置在第二導流管道4上的側面上;第二導流管道4的另一端經第三電控閥門13與第三導流管道5的其中一端相連接,第三導流管道5的另一端位于車輛外部,且第三導流管道5另一端所指向的方向與車輛車頭所指向的方向相背;第一溫度傳感器9設置于車輛外部,第二溫度傳感器10設置于車輛前引擎倉內部。上述技術方案所設計的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在實際應用中,基于汽車空調的制冷模式,當車輛前引擎倉內空氣溫度高于車外溫度時,分別設置于車外和車輛前引擎倉內的第一溫度傳感器9、第二溫度傳感器10實時工作,分別檢測車外、車輛前引擎倉內的空氣溫度,分別獲得車外溫度檢測結果和車輛前引擎倉內溫度檢測結果,并分別實時上傳至單片機當中,單片機針對實時接收到的車外溫度檢測結果和車輛前引擎倉內溫度檢測結果,進行實時相互比較,并根據不同比較結果,分別做出相應操作,其中,當車外溫度檢測結果小于車輛前引擎倉內溫度檢測結果時,單片機控制第一電控閥門11、第三電控閥門13打開,控制第二電控閥門12關閉,則第一導流管道3、第二導流管道4、第三導流管道5三者相互貫通,由于第一導流管道3設置于車輛前引擎倉內,第一導流管道3的其中一端位于車輛前引擎倉進氣格柵的內側面,且第一導流管道3的該端部向進氣格柵,則車輛在行駛時,車外的高速氣流經第一導流管道3該端部進入第一導流管道3中,高速流向第二導流管道4中,而且由于第三導流管道5的另一端位于車輛外部,則流入第二導流管道4中的高速空氣會經第三導流管道5的另一端流出,由于第二導流管道4設置于車輛前引擎倉內部的側壁上或者頂面上,且第二導流管道4上面向車輛前引擎倉內部的面上設置至少兩個導流通風孔16,各個導流通風孔16沿第二導流管道4彼此等間距的分布設置在第二導流管道4上的側面上,則第二導流管道4中的高速空氣與車輛前引擎倉內的空氣形成高氣壓差,伴隨著高氣壓差,車輛前引擎倉內的熱空氣會經第二導流管道4上的各個導流通風孔16被吸入第二導流管道4中,并隨第二導流管道4中的高速氣流經第三導流管道5的另一端流出,針對車輛前引擎倉內的熱空氣實現快速降溫;當車外溫度檢測結果大于等于車輛前引擎倉內溫度檢測結果時,則單片機控制第一電控閥門11、第三電控閥門13關閉,控制第二電控閥門12打開,這樣,第二導流管道4的兩端封閉,橋接管道6貫通第二導流管道4與空調送風管道2,則汽車空調本體I所產生的冷風再通過空調送風管道2經車輛內部送風口送向車輛內部的同時,汽車空調本體I所產生的冷風再經空調送風管道2、橋接管道6進入第二導流管道4中,并由第二導流管道4上的各個導流通風孔16送入車輛前引擎倉內,針對車輛前引擎倉內部形成多孔、多位置的送風效果,同樣加快了車輛前引擎倉內環境空氣的降溫操作,由此,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基于上述的實際應用,實現車輛前引擎倉內部熱空氣的降溫。
[0024]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提下做出各種變化
【主權項】
1.一種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包括汽車空調本體(I)和空調送風管道(2),汽車空調本體(I)的出風口與送風管道(2)的其中一端相連接,送風管道(2)的另一端與車輛內部的送風口相連接,且送風方向指向車輛內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導流管道(3)、第二導流管道(4)、第三導流管道(5)、橋接管道(6)、控制模塊(7),以及分別與控制模塊(7)相連接的電源(8)、第一溫度傳感器(9)、第二溫度傳感器(10)、第一電控閥門(11)、第二電控閥門(12)、第三電控閥門(13 );其中,電源(8)經過控制模塊(7)分別為第一溫度傳感器(9 )、第二溫度傳感器(10)、第一電控閥門(11)、第二電控閥門(12)、第三電控閥門(13)進行供電;第一導流管道(3)設置于車輛前引擎倉內,第一導流管道(3)的其中一端位于車輛前引擎倉進氣格柵的內側面,且第一導流管道(3)的該端部面向進氣格柵;第一導流管道(3)的另一端經第一電控閥門(11)與第二導流管道(4)的其中一端相連接,且第二導流管道(4)上該端的側面設置第一通孔(14),送風管道(2)的側面上設置口徑與第一通孔(14) 口徑相等的第二通孔(15),橋接管道(6)的孔徑與第一通孔(14)的口徑相適應,橋接管道(6)的其中一端與第二導流管道(4)上的第一通孔(14)相連接,橋接管道(6)的另一端與送風管道(2)上的第二通孔(15)相連接,第二電控閥門(12)設置于橋接管道(6)上,控制橋接管道(6)的通斷;第二導流管道(4)設置于車輛前引擎倉內的側壁上或者頂面上,且第二導流管道(4)上面向車輛前引擎倉內部的面上設置至少兩個導流通風孔(16),第二導流管道(4)的另一端經第三電控閥門(13)與第三導流管道(5)的其中一端相連接,第三導流管道(5)的另一端位于車輛外部,且第三導流管道(5)另一端所指向的方向與車輛車頭所指向的方向相背;第一溫度傳感器(9)設置于車輛外部,第二溫度傳感器(10)設置于車輛前引擎倉內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流管道(4)上的各個導流通風孔(16),沿第二導流管道(4)彼此等間距的分布設置在第二導流管道(4)上的側面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流管道(3)、第二導流管道(4)、第三導流管道(5)、橋接管道(6)均采用隔熱材料制成。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7)為單片機。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汽車引擎倉高效節能散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8)為車載電源。
【文檔編號】B60H1/32GK205561587SQ201620374577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8日
【發明人】李建國
【申請人】郴州市中馬汽車空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