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出風導流結構及空調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調裝置及其空調出風導流結構。該空調出風導流結構包括:風道,包括出風口;滑塊,活動地安裝在所述風道的出風口處,且所述滑塊可在其自身所在的平面內相對所述出風口伸縮以調節出風角度。實用新型可通過調節滑塊的位置,實現多種送風方式,不但提升了送風效率,而且還增大了送風的范圍,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可同時兼顧制冷和制熱的需求。
【專利說明】
調出風導流結構及調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空調出風導流結構及空調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空調器主要分為分體式和一體式,其中,分體式空調器由室內機和室外機組成。在室內機上設置有進風口和出風口,室內的空氣由進風口進入室內機內,與蒸發器熱交換后,從出風口吹出,調節室內環境的溫度。通常,空調器室內機的出風口處設置有長條形的橫向導風板及縱向導風葉片,用以調節空調器室內機的出風方向,長條形的橫向導風板還用以遮蔽室內機的出風口,在電機帶動下通過旋轉打開、閉合。
[0003]但是,現有技術中的空調出風口結構存在諸多不足,且出風范圍受導風板轉動角度的限制,存在送風死角等。例如,申請號為CN201310322550.0與CN201120230333.5的中國專利均為了解決空調送風死角問題,提出了可360度周向送風的技術方案,但是這兩個專利只停留在外觀設計與概念階段,并未對空調內部風道及出風導流結構進行改進,而風道結構及導風裝置對空調的送風舒適性有重要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空調出風導流結構及空調裝置,可以增大送風的范圍。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空調出風導流結構,包括:風道,包括出風口;滑塊,活動地安裝在所述風道的出風口處,且所述滑塊可在其自身所在的平面內相對所述出風口伸縮以調節出風角度。
[0006]優選地,所述滑塊沿豎直方向設置,且所述滑塊相對所述出風口上下平移運動。
[0007]優選地,所述風道的出風口呈環狀,所述滑塊具有與所述出風口配合的環形結構。
[0008]優選地,所述出風口的上邊緣突出于所述出風口的下邊緣的外側,所述滑塊向下運動至最下方時,所述下邊緣與所述滑塊之間形成環狀的出風通道。
[0009]優選地,所述滑塊的下邊緣向遠離所述風道的方向延伸形成弧形導風段。
[0010]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裝置,包括上述的空調出風導流結構。
[0011]優選地,所述空調裝置包括殼體、接水盤,所述殼體、所述接水盤及所述滑塊圍成所述空調出風導流結構的風道;所述殼體與所述接水盤之間形成所述出風口,所述接水盤置于所述殼體的下方,所述滑塊活動地安裝在所述殼體上。
[0012]優選地,所述空調裝置還包括置于所述殼體內的保溫泡沫,所述保溫泡沫安裝在所述殼體內部的下表面處且對應于所述接水盤的位置設置。
[0013]優選地,所述空調裝置還包括置于所述殼體內的換熱器,所述換熱器位于所述保溫泡沫及所述接水盤之間。
[0014]優選地,所述空調裝置還包括離心風葉,位于所述換熱器的遠離所述出風口的一側。
[0015]優選地,所述空調裝置還包括導流圈,所述導流圈的一側固定地安裝在所述離心風葉的下方,另一端與所述接水盤連接。
[0016]優選地,所述導流圈具有弧形的導流面。
[0017]實用新型可通過調節滑塊的位置,實現多種送風方式,不但提升了送風效率,而且還增大了送風的范圍,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還可同時兼顧制冷和制熱的需求。
【附圖說明】
[0018]圖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滑塊處于第一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滑塊處于第二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附圖標記:1、出風口;2、滑塊;3、出風通道;4、弧形導風段;5、殼體;6、接水盤;
7、保溫泡沫;8、換熱器;9、離心風葉;1、導流圈;11、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0023]請參考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空調出風導流結構,其可用于各種空調裝置中,特別適用于可360度出風的空調裝置中。
[0024]如圖1所示,該空調出風導流結構包括風道和滑塊2。其中,風道上設置有出風口I,例如,出風口 I的出風方向可以是水平方向,當然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設定。同時,所述風道的出風口 I處安裝有一滑塊2,該滑塊2可以沿豎直方向設置,并沿豎直方向上下移動,也就是說,滑塊2可在其自身所在的平面內相對所述出風口 I伸縮以調節出風角度和/或大小。特別地,滑塊2的移動可采用現有技術中的多種運動機構實現,在此不再贅述。
[0025]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滑塊2移動至上端位置時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當滑塊2向上移動至上端位置時,其完全讓開出風口 I,因此出風口 I可以在完全無遮擋的情況下出風。此時,其出風面積最大,且可按出風口 I自身的出風方向出風。例如,對于圖2所示的結構,可以實現水平方向的出風。此送風方式可用于空調制冷時,使冷空氣緩慢下落,而不是直吹人的頭部,從而增加舒適性。
[0026]圖3示出了實用新型的滑塊2移動至下端位置時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當滑塊2向下移動至下端位置時,其最大程度地遮擋出風口 I,此時,滑塊2的內壁用作導風面,可形成向下的出風方向。因此,此送風方式可將冷空氣或熱空氣向下輸送,實現房間的快速制冷或制熱。
[0027]當滑塊2位于圖2至圖3之間的任一位置時,出風方向將與水平面形成一定角度,可以使送風范圍變得更大。
[0028]可見,實用新型可通過調節滑塊2的位置,實現多種送風方式,不但提升了送風效率,而且還增大了送風的范圍,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特點,可同時兼顧制冷和制熱的需求。
[0029]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風道的出風口I呈環狀,以實現360度的送風,同時滑塊2具有與出風口 I配合的環形結構,調節送風角度時,滑塊2的整體環體向上或向下運動。這樣,環形的出風口 I不會形成送風死角,此時,空調可采用圓餅狀的外部結構,安裝于房間的頂部,因此可以實現房間的360度送風。
[0030]如圖1至3所示,優選地,出風口 I的上邊緣突出于所述出風口 I的下邊緣的外側。由于滑塊2是豎直方向設置的,因此當滑塊2向下運動至最下方時,可確保出風口 I的下邊緣與滑塊2之間形成一個環狀的出風通道3,可利用該出風通道3向下出風。
[0031]優選地,所述滑塊2的下邊緣向遠離所述風道的方向延伸形成弧形導風段4。弧形導風段4與出風口處的導風結構(例如接水盤6的外側形成的導風結構)配合,以便對出風進行引導。
[0032]請參考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空調裝置,包括上述的空調出風導流結構。空調裝置特別是一種可360度出風的空調裝置,當然也可以是用于常規的空調裝置中,以調節出風角度和大小。
[0033]優選地,所述空調裝置包括殼體5和接水盤6,其中,所述殼體5、所述接水盤6及所述滑塊2圍成所述空調出風導流結構的風道。接水盤6置于殼體5的下方,出風口 I則是通過殼體5與接水盤6形成的,位于二者之間所限定的位置,接水盤6用于接收換熱器的冷凝水。這樣,可以將換熱器8安裝在接水盤6的上方,氣流流經換熱器8后,由出風口 I吹出。
[0034]優選地,所述空調裝置還包括保溫泡沫7,保溫泡沫設置在殼體5內,且安裝在殼體5內部的下表面處,并對應于所述接水盤6的位置設置,例如,位于接水盤6的上方。這樣,可將換熱器8安裝在保溫泡沫7及接水盤6之間,以利用保溫泡沫7和接水盤6對換熱器8的周邊進行封堵,使由離心風葉9輸出的氣流全部通過換熱器8進行換熱,提高工作效率。更為優選地,離心風葉9安裝在換熱器8的遠離出風口 I的一側。保溫泡沫7還用于防止冷熱流的擴散。這樣,保溫泡沫7的流線形壁面、接水盤6的外側壁面與滑塊2的內側壁面共同構成了風道截面的外側形線,從而形成導流組合式風道。如圖1至3所示,離心風葉9可由電機11驅動。
[0035]此時,當環狀滑塊運動至圖2中所示位置時,氣流經過接水盤6平面及保溫泡沫7的平滑線尾部平面水平吹出,從而實現水平送風,該送風方式可用于空調制冷時,使冷空氣緩慢下落,而不是直吹人的頭部,舒適性增加。
[0036]當環狀滑塊運動至圖3中所示位置時,氣流被環狀滑塊及保溫泡沫7內側壁面引導,與接水盤6外側壁面共同作用,將冷空氣或熱空氣垂直向下輸送,實現房間的快速制冷或制熱。
[0037]當環狀滑塊運動至圖2與圖3位置中間的任一位置時,空調送風將與水平面形成一定角度,使得送風范圍更大。
[0038]優選地,所述空調裝置還包括導流圈10,所述導流圈10的一側固定地安裝在所述離心風葉9的下方,接水盤6則安裝在導流圈10的另一端,用于引導氣流進入風機系統。優選地,所述導流圈10具有弧形的導流面。
[003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中的空調裝置可消除送風死角,增大送風角度,使360度環狀出風空調在送風時能夠兼顧制冷與制熱需求。
[0040]綜上所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在不沖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組合、疊加。
[004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空調出風導流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風道,包括出風口(I); 滑塊(2),活動地安裝在所述風道的出風口(I)處,且所述滑塊(2)可在其自身所在的平面內相對所述出風口(I)伸縮以調節出風角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出風導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2)沿豎直方向設置,且所述滑塊(2)相對所述出風口( I)上下平移運動。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出風導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的出風口(I)呈環狀,所述滑塊(2)具有與所述出風口(I)配合的環形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出風導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口(I)的上邊緣突出于所述出風口(I)的下邊緣的外側,所述滑塊(2)向下運動至最下方時,所述下邊緣與所述滑塊(2)之間形成環狀的出風通道(3)。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出風導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2)的下邊緣向遠離所述風道的方向延伸形成弧形導風段(4)。6.—種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空調出風導流結構。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裝置包括殼體(5)、接水盤(6),所述殼體(5)、所述接水盤(6)及所述滑塊(2)圍成所述空調出風導流結構的風道; 所述殼體(5)與所述接水盤(6)之間形成所述出風口(I),所述接水盤(6)置于所述殼體(5)的下方,所述滑塊(2)活動地安裝在所述殼體(5)上。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裝置還包括置于所述殼體(5)內的保溫泡沫(7),所述保溫泡沫(7)安裝在所述殼體(5)內部的下表面處且對應于所述接水盤(6)的位置設置。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裝置還包括置于所述殼體(5)內的換熱器(8),所述換熱器(8)位于所述保溫泡沫(7)及所述接水盤(6)之間。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裝置還包括離心風葉(9),位于所述換熱器(8)的遠離所述出風口( I)的一側。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裝置還包括導流圈(10),所述導流圈(10)的一側固定地安裝在所述離心風葉(9)的下方,另一端與所述接水盤(6)連接。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圈(10)具有弧形的導流面。
【文檔編號】F24F13/08GK205561189SQ201620335370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9日
【發明人】趙萬東, 彭勃, 梁志輝, 李大偉, 余杰彬, 吳迪, 吳一迪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