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地出風系統通常包括管道組件,管道組件包括風管和接頭,風管和接頭直接插接。這種連接方式,其密封性較差。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包括風管和連接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密封圈,所述連接管為中空狀,且其至少一端設置有插接孔,所述風管端部插接在插接孔中;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間形成插槽,所述密封圈沿連接管的管壁設置,并通過其插槽插接在連接管的端部的管壁上,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分別位于連接管管壁的內側和外側,其中第二臂被壓緊在連接管的管壁和風管的管壁之間。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連接方便可靠,密封性好,結構強度高。
【專利說明】
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
【背景技術】
[0002]地出風系統屬于新風系統中的一種,用于將室內污濁空氣置換到室外。根據空氣的物理屬性,熱的空氣會帶著污濁的空氣漂浮在房間的頂部,相對干凈的空氣會沉淀在房間的下部。而地送風:從地板送風,新鮮空氣慢慢的上升,然后再有頂部把污濁的空氣通過新風機組抽到室外去。
[0003]地出風系統通常包括管道組件,現有技術中地出風系統的管道組件包括風管和接頭,風管和接頭直接插接。這種連接方式,其密封性較差,因而送風的時候噪音較大,并且上述連接可靠性差,兩者容易脫離。現有技術中的風管為扁管狀,其包括側壁和支撐壁,支撐壁平直設置,因而抗壓強度較差,在澆筑到地下時,易受壓而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連接方便可靠,密封性好,結構強度高的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包括風管和連接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密封圈,所述連接管為中空狀,且其至少一端設置有插接孔,所述風管端部插接在插接孔中;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間形成插槽,所述密封圈沿連接管的管壁設置,并通過其插槽插接在連接管的端部的管壁上,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分別位于連接管管壁的內側和外側,其中第二臂被壓緊在連接管的管壁和風管的管壁之間。密封圈的設置,可確保風管與連接管之間的密封性,減小送風式的噪音;風管和連接管直接插接,連接方便,由于第二臂被壓緊在連接管的管壁和風管的管壁之間,可增加連接管與風管之間的摩擦,防止兩者受力而脫離,并且使連接管與風管之間的密封效果更好。
[0006]本實用新型所述風管為扁管狀,并具有對稱設置的兩組第二側壁和兩組第二支撐壁,第二支撐壁兩端分別與兩組第二側壁連接,且第二支撐壁呈拱形設置。風管為扁管狀,因而其承壓能力更好,由于第二支撐壁呈拱形設置,因而可進一步提高第二支撐臂的承壓能力,保證風管的結構強度。
[0007]本實用新型所述連接管為扁管狀,并具有對稱設置的兩組第一側壁和兩組第一支撐壁,第一支撐壁兩端分別與兩組第一側壁連接,且第一支撐壁呈拱形設置。連接管為扁管狀,因而其承壓能力更好,由于第一支撐壁呈拱形設置,因而可進一步提高第一支撐臂的承壓能力,保證連接管的結構強度。
[0008]本實用新型所述風管內設置有第二加強筋,該第二加強筋兩端分別與兩組第二支撐壁固定。第二加強筋的設置,可進一步增加豎直方向上的抗壓能力。
[0009]本實用新型所述連接管內位于插接孔的末端設置有限位面,所述連接管的端部抵在限位面上。限位面可保證風管插入插接孔的深度。
[0010]本實用新型所述連接管內設置有第一加強筋,該第一加強筋兩端分別與兩組第一支撐壁固定。第一加強筋的設置,可進一步增加豎直方向上的抗壓能力。
[0011]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密封圈的設置,可確保風管與連接管之間的密封性,減小送風式的噪音;風管和連接管直接插接,連接方便,由于第二臂被壓緊在連接管的管壁和風管的管壁之間,可增加連接管與風管之間的摩擦,防止兩者受力而脫離,并且使連接管與風管之間的密封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001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圖2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0016]圖4是連接管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5是圖4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6是風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7是連接管為彎管時的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0021]實施例1。
[0022]參見圖1至圖7,本實施例的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包括風管1、連接管2、密封圈3。本實施例中的連接管2為直管。
[0023]本實施例中的連接管2為中空狀,且其至少一端設置有插接孔21,風管I端部插接在插接孔21中。優選的,連接管2的兩端均設置有插接孔21。
[0024]本實施例中的風管I為中空,因此,風管I和連接管2均具有管壁。
[0025]本實施例中的密封圈3包括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之間形成插槽33,密封圈3沿連接管2的管壁設置,密封圈3整體呈環狀,并通過其插槽33插接在連接管2的端部的管壁上,第一臂31和第二臂32分別位于連接管2管壁的內側和外側,其中第二臂32被壓緊在連接管2的管壁和風管I的管壁之間。密封圈3的設置,可確保風管I與連接管2之間的密封性,減小送風式的噪音;風管I和連接管2直接插接,連接方便,由于第二臂32被壓緊在連接管2的管壁和風管I的管壁之間,可增加連接管2與風管I之間的摩擦,防止兩者受力而脫離,并且使連接管2與風管I之間的密封效果更好。
[0026]本實施例中的風管I為扁管狀,并具有對稱設置的兩組第二側壁11和兩組第二支撐壁12,第二支撐壁12兩端分別與兩組第二側壁11連接,且第二支撐壁12呈拱形設置。風管I為扁管狀,因而其承壓能力更好,由于第二支撐壁12呈拱形設置,因而可進一步提高第二支撐臂的承壓能力,保證風管I的結構強度。
[0027]本實施例中的連接管2為扁管狀,并具有對稱設置的兩組第一側壁22和兩組第一支撐壁23,第一支撐壁23兩端分別與兩組第一側壁22連接,且第一支撐壁23呈拱形設置。連接管2為扁管狀,因而其承壓能力更好,由于第一支撐壁23呈拱形設置,因而可進一步提高第一支撐臂的承壓能力,保證連接管2的結構強度。
[0028]本實施例中的風管I內設置有第二加強筋13,該第二加強筋13兩端分別與兩組第二支撐壁12固定。第二加強筋13的設置,可進一步增加豎直方向上的抗壓能力。
[0029]本實施例中的連接管2內位于插接孔21的末端設置有限位面24,所述連接管2的端部抵在限位面24上。限位面24可保證風管I插入插接孔21的深度。
[0030]本實施例中的連接管2內設置有第一加強筋25,該第一加強筋25兩端分別與兩組第一支撐壁23固定。第一加強筋25的設置,可進一步增加豎直方向上的抗壓能力。
[0031]實施例2。
[0032]參見圖7,本實施例的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其基本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所不同的是,連接管2為彎管狀。
[0033]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說明書的內容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包括風管和連接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密封圈,所述連接管為中空狀,且其至少一端設置有插接孔,所述風管端部插接在插接孔中;所述密封圈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間形成插槽,所述密封圈沿連接管的管壁設置,并通過其插槽插接在連接管的端部的管壁上,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分別位于連接管管壁的內側和外側,其中第二臂被壓緊在連接管的管壁和風管的管壁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管為扁管狀,并具有對稱設置的兩組第二側壁和兩組第二支撐壁,第二支撐壁兩端分別與兩組第二側壁連接,且第二支撐壁呈拱形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為扁管狀,并具有對稱設置的兩組第一側壁和兩組第一支撐壁,第一支撐壁兩端分別與兩組第一側壁連接,且第一支撐壁呈拱形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管內設置有第二加強筋,該第二加強筋兩端分別與兩組第二支撐壁固定。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內位于插接孔的末端設置有限位面,所述連接管的端部抵在限位面上。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風系統的管道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內設置有第一加強筋,該第一加強筋兩端分別與兩組第一支撐壁固定。
【文檔編號】F24F13/02GK205561180SQ201520790233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3日
【發明人】余曉龍, 陳巍
【申請人】浙江曼瑞德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