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燃生物質導熱油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燃生物質導熱油爐,涉及工業鍋爐技術領域,包括爐墻和爐膛,爐膛包括輻射區和對流區,輻射區位于對流區的左側,輻射區內設有輻射爐管單元,對流區內設有對流管束單元,對流束單元緊靠輻射爐管單元的右側設置,輻射爐管單元包括緊貼爐膛左壁和前后側壁設置的下部輻射爐管組和上部輻射爐管組,對流管束單元包括緊貼爐膛后壁和前后側壁設置的下部對流管束和上部對流管束,爐墻中設有下層支撐鋼架及上層支撐鋼架,下部輻射爐管組及下部對流管束由下層支撐鋼架托住,上部輻射爐管組及上部對流管束由上層支撐鋼架托住。該燃生物質導熱油爐功率大、結構緊湊、安裝簡便。
【專利說明】
一種燃生物質導熱油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鍋爐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燃生物質導熱油爐。
【背景技術】
[0002]燃生物質導熱油爐是一種熱量轉換裝置,也叫熱載體鍋爐。當前,國內的熱載體鍋爐大多是小功率的,由于生物質能顆粒燃料具有燃燒揮發性大、氣化快且燃燒火焰長等特性,需要鍋爐的爐膛空間較大,因此熱載體鍋爐體積通常要比燃煤鍋爐及燃油鍋爐大。雖然目前國內已經有一些廠家在研發大功率的燃生物質導熱油爐,但是這些鍋爐普遍存在體積巨大及安裝難度大的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燃生物質導熱油爐,該燃生物質導熱油爐功率大、結構緊湊、安裝簡便。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燃生物質導熱油爐,包括爐墻和爐膛,所述爐膛包括輻射區和對流區,所述輻射區位于對流區的左側,所述輻射區內設有輻射爐管單元,所述對流區內設有對流管束單元,所述對流束單元緊靠輻射爐管單元的右側設置,所述輻射爐管單元包括緊貼爐膛左壁和前后側壁設置的下部輻射爐管組和上部輻射爐管組,所述對流管束單元包括緊貼爐膛后壁和前后側壁設置的下部對流管束和上部對流管束,所述爐墻中設有下層支撐鋼架及上層支撐鋼架,所述下部輻射爐管組及下部對流管束由下層支撐鋼架托住,所述上部輻射爐管組及上部對流管束由上層支撐鋼架托住,所述下部輻射爐管組包括按前后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一方形盤管和第二方形盤管,所述上部輻射爐管組包括按前后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三方形盤管和第四方形盤管,所述第一方形盤管、第二方形盤管、第三方形盤管及第四方形盤管均由一組輻射管沿豎直方向緊挨著盤繞疊合而成,所述第三方形盤管和第四方形盤管分別設于第一方形盤管、第二方形盤管的上方,所述下部對流管束包括按前后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一蛇形管束和第二蛇形管束,所述上部對流管束包括按前后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三蛇形管束和第四蛇形管束,所述第三蛇形管束和第四蛇形管束分別設于第一蛇形管束、第二蛇形管束的上方,所述第一蛇形管束、第二蛇形管束、第三蛇形管束及第四蛇形管束的進油端分別連接第一進油集箱、第二進油集箱、第三進油集箱及第四進油集箱,所述第一蛇形管束、第二蛇形管束、第三蛇形管束及第四蛇形管束的出油端分別連接與第一方形盤管的進油端相連的第一中間集箱、與第二方形盤管的進油端相連的第二中間集箱、與第三方形盤管的進油端相連的第三中間集箱及與第四方形盤管的進油端相連的第四中間集箱,所述第一方形盤管、第二方形盤管、第三方形盤管及第四方形盤管的出口端均連接用于向用戶端供熱的出油集箱,所述對流區內還豎直設置一隔煙板,所述隔煙板從爐膛頂壁往下延伸經上部對流管束再從下部對流管束的下方伸出從而將對流區分隔成位于其左側的I號對流區和位于其右側的2號對流區,所述I號對流區和2號對流區底部相通,所述爐膛的右側壁頂部設有與2號對流區相通的出煙口。
[0005]進一步,所述爐膛內還設有I號頂棚管、2號頂棚管和轉角集箱,所述I號頂棚管和2號頂棚管緊貼爐膛頂壁設置并穿過隔煙板橫跨于輻射區、I號對流區及2號對流區的上方,所述第三方形盤管及第四方形盤管的頂端抵靠住I號頂棚管和2號頂棚管,所述轉角集箱設于2號對流區內,所述I號頂棚管將第一方形盤管、第二方形盤管、第三方形盤管及第四方形盤管的出口端與轉角集箱連接,所述2號頂棚管將轉角集箱與出油集箱連接,位于所述第三方形盤管和第四方形盤管頂部的輻射管往右延伸至第三蛇形管束及第四蛇形管束的上方并抵靠住隔煙板的左側。
[0006]優選的,所述一組輻射管包括3根直徑108mm、壁厚4.5mm的無縫鋼管,所述第一蛇形管束、第二蛇形管束、第三蛇形管束及第四蛇形管束均包括48根直徑32mm、壁厚3mm的蛇形管。
[0007]其中,所述下層支撐鋼架及上層支撐鋼架裸露于爐膛中的部位用耐火混凝土包裹。
[0008]更進一步,所述燃生物質導熱油爐還包括吹灰器,所述爐膛的右側壁上設有與2號對流區相通的吹灰介質入口。
[0009]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燃生物質導熱油爐在爐膛的輻射區設置了包括第一方形盤管和第二方形盤管的下部輻射爐管組及包括第三方形盤管和第四方形盤管上部輻射爐管組,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在爐膛的對流區設置了包括第一蛇形管束和第二蛇形管束的下部對流管束、包括第三蛇形管束及第四蛇形管束的上部對流管束,鍋爐工作時,導熱油先從第一進油集箱、第二進油集箱、第三進油集箱及第四進油集箱分別進入第一蛇形管束、第二蛇形管束、第三蛇形管束及第四蛇形管束中預熱,然后經第一中間集箱、第二中間集箱、第三中間集箱及第四中間集箱對應流入第一方形盤管、第二方形盤管、第三方形盤管及第四方形盤管中加熱,最后再經出油集箱向用戶端供熱。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下部輻射爐管組、上部輻射爐管組、下部對流管束及上部對流管束緊貼爐膛內壁設置,鍋爐的整體結構極為緊湊,充分利用了爐膛內部空間,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在實現大功率的同時盡量縮小了鍋爐的體積;此外,由于下部輻射爐管組及下部對流管束由下層支撐鋼架托住,上部輻射爐管組及上部對流管束由上層支撐鋼架托住,該燃生物質導熱油爐在安裝時只需先將下部輻射爐管組及下部對流管束置于下層支撐鋼架上并固定,然后安裝上層支撐鋼架,最后將上部輻射爐管組及上部對流管束置于上層支撐鋼架上固定即可,與現有的大型燃生物質導熱油鍋爐安裝過程相比,上述安裝方式步驟簡單,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內部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圖1中A-A方向的剖視圖;
[0012]圖3為圖1所述實施例中上部對流管束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3]圖4為圖1所述實施例中下部對流管束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5為圖1所述實施例中上部輻射爐管組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6為圖1所述實施例中下部輻射爐管組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
[0017]I一一輻射區2—一對流區3—一下部輻射爐管組4一一上部輻射爐管組5—一下部對流管束6—一上部對流管束7—一下層支撐鋼架8—一上層支撐鋼架9一一第一進油集箱10 第二進油集箱11 第二進油集箱12 第四進油集箱13 第一中間集箱14一一第二中間集箱15—一第三中間集箱16—一第四中間集箱17—一出油集箱18—一隔煙板19一一I號頂棚管20—一2號頂棚管21—一轉角集箱2a—一I號對流區2b 2號對流區3a 第一方形盤管3b 第二方形盤管4a 第二方形盤管4b一一第四方形盤管5a—一第一蛇形管束5b—一第二蛇形管束6a—一第三蛇形管束6b一一第四蛇形管束。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與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方式提及的內容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9]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0]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一組”及“多個”的含義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21]如圖1-6所示,一種燃生物質導熱油爐,包括爐墻和爐膛,爐膛包括輻射區I和對流區2,輻射區I位于對流區2的左側,輻射區I內設有輻射爐管單元,對流區2內設有對流管束單元,對流束單元緊靠輻射爐管單元的右側設置,輻射爐管單元包括緊貼爐膛左壁和前后側壁設置的下部輻射爐管組3和上部輻射爐管組4,對流管束單元包括緊貼爐膛后壁和前后側壁設置的下部對流管束5和上部對流管束6,爐墻中設有下層支撐鋼架7及上層支撐鋼架8,下部輻射爐管組3及下部對流管束5由下層支撐鋼架7托住,上部輻射爐管組4及上部對流管束6由上層支撐鋼架8托住,下部輻射爐管組3包括按前后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一方形盤管3a和第二方形盤管3b,上部輻射爐管組4包括按前后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三方形盤管4a和第四方形盤管4b,第一方形盤管3a、第二方形盤管3b、第三方形盤管4a及第四方形盤管4b均由一組輻射管沿豎直方向緊挨著盤繞疊合而成,第三方形盤管4a和第四方形盤管4b分別設于第一方形盤管3a、第二方形盤管3b的上方,下部對流管束5包括按前后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一蛇形管束5a和第二蛇形管束5b,上部對流管束6包括按前后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三蛇形管束6a和第四蛇形管束6b,第三蛇形管束6a和第四蛇形管束6b分別設于第一蛇形管束5a、第二蛇形管束5b的上方,第一蛇形管束5a、第二蛇形管束5b、第三蛇形管束6a及第四蛇形管束6b的進油端分別連接第一進油集箱9、第二進油集箱10、第三進油集箱11及第四進油集箱12,第一蛇形管束5a、第二蛇形管束5b、第三蛇形管束6a及第四蛇形管束6b的出油端分別連接與第一方形盤管3a的進油端相連的第一中間集箱13、與第二方形盤管3b的進油端相連的第二中間集箱14、與第三方形盤管4a的進油端相連的第三中間集箱15及與第四方形盤管4b的進油端相連的第四中間集箱16,第一方形盤管3a、第二方形盤管3b、第三方形盤管4a及第四方形盤管4b的出口端均連接用于向用戶端供熱的出油集箱17,對流區2內還豎直設置一隔煙板18,隔煙板18從爐膛頂壁往下延伸經上部對流管束6再從下部對流管束5的下方伸出從而將對流區2分隔成位于其左側的I號對流區2a和位于其右側的2號對流區2b,l號對流區2a和2號對流區2b底部相通,爐膛的右側壁頂部設有與2號對流區2b相通的出煙口。
[0022]上述實施例提供的燃生物質導熱油爐在爐膛的輻射區設置了包括第一方形盤管3a和第二方形盤管3b的下部輻射爐管組3及包括第三方形盤管4a和第四方形盤管4b的上部輻射爐管組4,同時本實施例還在爐膛的對流區I設置了包括第一蛇形管束5a和第二蛇形管束5b的下部對流管束5、包括第三蛇形管束6a及第四蛇形管束6b的上部對流管束6,鍋爐工作時,導熱油先從第一進油集箱9、第二進油集箱10、第三進油集箱11及第四進油集箱12分別進入第一蛇形管束5a、第二蛇形管束5b、第三蛇形管束6a及第四蛇形管束6b中預熱,然后經第一中間集箱9、第二中間集箱10、第三中間集箱11及第四中間集箱12對應流入第一方形盤管3a、第二方形盤管3b、第三方形盤管4a及第四方形盤管4b中加熱,最后再經出油集箱17向用戶端供熱。在本實施例中,上述下部輻射爐管組3、上部輻射爐管組4、下部對流管束5及上部對流管束6緊貼爐膛內壁設置,鍋爐的整體結構極為緊湊,充分利用了爐膛的內部空間,相比現有技術,本實施例在實現大功率的同時盡量縮小了鍋爐的體積;此外,由于下部輻射爐管組3及下部對流管束5由下層支撐鋼架7托住,上部輻射爐管組4及上部對流管束6由上層支撐鋼架8托住,該燃生物質導熱油爐在安裝時只需先將下部輻射爐管組3及下部對流管束5置于下層支撐鋼架7上并固定,然后安裝上層支撐鋼架8,最后將上部輻射爐管組4及上部對流管束6置于上層支撐鋼架8上固定即可,與現有的大型燃生物質導熱油鍋爐安裝過程相比,上述安裝方式步驟簡單,操作方便。
[0023]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作為一種更優的方案,在爐膛內還設有I號頂棚管19、2號頂棚管20和轉角集箱21,I號頂棚管19和2號頂棚管20緊貼爐膛頂壁設置并穿過隔煙板18橫跨于輻射區1、1號對流區2a及2號對流區2b的上方,第三方形盤管4a及第四方形盤管4b的頂端抵靠住I號頂棚管19和2號頂棚管20,轉角集箱21設于2號對流區2b內,I號頂棚管19將第一方形盤管3a、第二方形盤管3b、第三方形盤管4a及第四方形盤管4b的出口端與轉角集箱21連接,2號頂棚管20將轉角集箱21與出油集箱17連接,位于第三方形盤管4a和第四方形盤管4b頂部的輻射管往右延伸至第三蛇形管束6a及第四蛇形管束6b的上方并抵靠住隔煙板18的左側。在該更優的實施方案中,由于在爐膛的頂部設置了I號頂棚管19和2號頂棚管20,導熱介質(導熱油)在匯入出油集箱17前先進入I號頂棚管19中加熱,然后經轉角集箱21進入2號頂棚管20中再度加熱,經此反復加熱,使得鍋爐能在較低的運行壓力下獲得較高的工作溫度。此外,由于第三方形盤管4a及第四方形盤管4b的頂端抵靠住I號頂棚管19和2號頂棚管20,并且位于第三方形盤管4a和第四方形盤管4b頂部的輻射管往右延伸至第三蛇形管束6a及第四蛇形管束6b的上方并抵靠住隔煙板18的左側,由于上述結構的存在,增加了上部輻射爐管組4的受熱面積,提高了鍋爐的熱轉換效率,避免了輻射區I內的高溫煙氣直接沖刷爐膛頂壁及隔煙板18的情況,保證了隔煙板18的使用壽命及鍋爐的運行穩定性。
[0024]在上述兩個實施例中,用于盤繞形成第一方形盤管3a、第二方形盤管3b、第三方形盤管4a及第四方形盤管4b的每一組福射管均包括3根直徑108mm、壁厚4.5mm的無縫鋼管,第一蛇形管束5a、第二蛇形管束5b、第三蛇形管束6a及第四蛇形管束6b均包括48根直徑32mm、壁厚3mm的蛇形管,下層支撐鋼架7及上層支撐鋼架8裸露于爐膛中的部位用耐火混凝土包裹,此外,該燃生物質導熱油爐還包括吹灰器,爐膛的右側壁上設有與2號對流區2b相通的吹灰介質入口。蛇形管與輻射管采用上述尺寸搭配能夠進一步保證鍋爐在較低的運行壓力下獲得較高的工作溫度,而下層支撐鋼架7及上層支撐鋼架8裸露于爐膛中的部位用耐火混凝土保護可以保障下層支撐鋼架7及上層支撐鋼架8的使用壽命,設置吹灰器的目的是便于及時清理爐膛中的積灰,從而保證鍋爐的運行穩定性和熱轉換效率。
[0025]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現方案,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其它方式實現,在不脫離本技術方案構思的前提下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0026]為了讓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更方便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改進之處,本實用新型的一些附圖和描述已經被簡化,并且為了清楚起見,本申請文件還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該意識到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構成本實用新型的內容。
【主權項】
1.一種燃生物質導熱油爐,包括爐墻和爐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爐膛包括輻射區(I)和對流區(2),所述輻射區(I)位于對流區(2)的左側,所述輻射區(I)內設有輻射爐管單元,所述對流區(2 )內設有對流管束單元,所述對流束單元緊靠輻射爐管單元的右側設置,所述輻射爐管單元包括緊貼爐膛左壁和前后側壁設置的下部輻射爐管組(3)和上部輻射爐管組(4),所述對流管束單元包括緊貼爐膛后壁和前后側壁設置的下部對流管束(5)和上部對流管束(6),所述爐墻中設有下層支撐鋼架(7)及上層支撐鋼架(8),所述下部輻射爐管組(3)及下部對流管束(5)由下層支撐鋼架(7)托住,所述上部輻射爐管組(4)及上部對流管束(6)由上層支撐鋼架(8)托住,所述下部輻射爐管組(3)包括按前后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一方形盤管(3a)和第二方形盤管(3b),所述上部輻射爐管組(4)包括按前后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三方形盤管(4a)和第四方形盤管(4b),所述第一方形盤管(3a)、第二方形盤管(3b)、第三方形盤管(4a)及第四方形盤管(4b)均由一組輻射管沿豎直方向緊挨著盤繞疊合而成,所述第三方形盤管(4a)和第四方形盤管(4b)分別設于第一方形盤管(3a)、第二方形盤管(3b)的上方,所述下部對流管束(5)包括按前后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一蛇形管束(5a)和第二蛇形管束(5b),所述上部對流管束(6)包括按前后方向間隔設置的第三蛇形管束(6a)和第四蛇形管束(6b),所述第三蛇形管束(6a)和第四蛇形管束(6b)分別設于第一蛇形管束(5a)、第二蛇形管束(5b)的上方,所述第一蛇形管束(5a)、第二蛇形管束(5b)、第三蛇形管束(6a)及第四蛇形管束(6b)的進油端分別連接第一進油集箱(9)、第二進油集箱(10)、第三進油集箱(11)及第四進油集箱(12),所述第一蛇形管束(5a)、第二蛇形管束(5b)、第三蛇形管束(6a)及第四蛇形管束(6b)的出油端分別連接與第一方形盤管(3a)的進油端相連的第一中間集箱(13)、與第二方形盤管(3b)的進油端相連的第二中間集箱(14)、與第三方形盤管(4a)的進油端相連的第三中間集箱(15)及與第四方形盤管(4b)的進油端相連的第四中間集箱(16),所述第一方形盤管(3a)、第二方形盤管(3b)、第三方形盤管(4a)及第四方形盤管(4b)的出口端均連接用于向用戶端供熱的出油集箱(17),所述對流區(2)內還豎直設置一隔煙板(18),所述隔煙板(18)從爐膛頂壁往下延伸經上部對流管束(6)再從下部對流管束(5)的下方伸出從而將對流區(2)分隔成位于其左側的I號對流區(2a)和位于其右側的2號對流區(2b),所述I號對流區(2a)和2號對流區(2b)底部相通,所述爐膛的右側壁頂部設有與2號對流區(2b)相通的出煙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生物質導熱油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爐膛內還設有I號頂棚管(19)、2號頂棚管(20)和轉角集箱(21),所述I號頂棚管(19)和2號頂棚管(20)緊貼爐膛頂壁設置并穿過隔煙板(18)橫跨于輻射區(1)、1號對流區(2a)及2號對流區(2b)的上方,所述第三方形盤管(4a)及第四方形盤管(4b)的頂端抵靠住I號頂棚管(19)和2號頂棚管(20),所述轉角集箱(21)設于2號對流區(2b)內,所述I號頂棚管(19)將第一方形盤管(3a)、第二方形盤管(3b)、第三方形盤管(4a)及第四方形盤管(4b)的出口端與轉角集箱(21)連接,所述2號頂棚管(20)將轉角集箱(21)與出油集箱(17)連接,位于所述第三方形盤管(4a)和第四方形盤管(4b)頂部的輻射管往右延伸至第三蛇形管束(6a)及第四蛇形管束(6b)的上方并抵靠住隔煙板(18)的左側。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生物質導熱油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組輻射管包括3根直徑108mm、壁厚4.5mm的無縫鋼管,所述第一蛇形管束(5a)、第二蛇形管束(5b)、第三蛇形管束(6a)及第四蛇形管束(6b)均包括48根直徑32_、壁厚3_的蛇形管。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燃生物質導熱油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層支撐鋼架(7)及上層支撐鋼架(8)裸露于爐膛中的部位用耐火混凝土包裹。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燃生物質導熱油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生物質導熱油爐還包括吹灰器,所述爐膛的右側壁上設有與2號對流區(2b)相通的吹灰介質入口。
【文檔編號】F24H9/14GK205536539SQ201620326195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9日
【發明人】夏卓林, 周躍兵
【申請人】湖南長宏鍋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