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壁式空調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掛壁式空調器,其包括殼體及凈化裝置。殼體包括面框。凈化裝置收容于殼體內且安裝于所述面框上。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中,凈化裝置設置在面框上,可避免凈化裝置的電機與掛壁式空調器的貫流風機的電機形成共振,從而有效降低掛壁式空調器因振動產生的噪音,提高了用戶體驗。
【專利說明】
掛壁式空調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掛壁式空調器。
【背景技術】
[0002]掛壁式空調器的底盤上安裝有凈化裝置以實現室內外的空氣交換,從而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然而,凈化裝置的電機容易與安裝在底盤上的貫流風機的電機形成共振,導致掛壁式空調器因振動而產生較大的噪音,影響用戶體驗。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掛壁式空調器。
[0004]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包括殼體及凈化裝置。殼體包括面框。凈化裝置收容于殼體內且安裝于所述面框上。
[0005]所述面框形成有進風口,所述面框包括設置于所述進風口沿所述掛壁式空調器長度方向一側的安裝座,所述凈化裝置安裝于所述安裝座上。
[0006]所述面框包括有頂面,所述頂面形成有收容槽,所述進風口形成于所述收容槽的底部,所述安裝座形成有與所述收容槽連通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在所述收容槽的底部形成有安裝槽口。
[0007]所述掛壁式空調器包括有設置于所述收容槽內且覆蓋所述安裝槽口的濾網裝置。
[0008]所述凈化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安裝槽內的除塵模塊,所述除塵模塊包括有通過所述安裝槽口與所述濾網裝置的過濾網滾動接觸的滾刷,所述滾刷用于清除所述掛壁式空調器的過濾網上的堵塞物。
[0009]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中,凈化裝置設置在面框上,可避免凈化裝置的電機與掛壁式空調器的貫流風機的電機形成共振,從而有效降低掛壁式空調器因振動產生的噪音,提高了用戶體驗。
[0010]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除塵模塊包括與所述安裝槽配合的集塵盒及自所述集塵盒靠近所述安裝槽口的邊緣向外延伸的第一卡條,所述第一卡條上形成有第一除塵卡扣結構,所述安裝槽口處形成有所述第一除塵卡扣結構相配的第二除塵卡扣結構,所述凈化裝置通過所述第一除塵卡扣結構與所述第二除塵卡扣結構配合安裝在所述安裝座上。
[0011]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除塵卡扣結構為凸塊,所述第二除塵卡扣結構為凹槽。
[0012]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集塵盒用于收集所述過濾網上的堵塞物,所述集塵盒形成有排塵口。所述凈化裝置包括換氣模塊及連接模塊。所述換氣模塊包括蝸殼及風機。所述蝸殼包括蝸狀部、第一蝸舌部及第二蝸舌部。所述第一蝸舌部及所述第二蝸舌部自所述蝸狀部向外延伸且與所述蝸狀部連通。所述第一蝸舌部形成有第一進氣口,所述第二蝸舌部形成有第一出氣口,所述第一出氣口與室外連通。風機收容于所述蝸狀部內且與所蝸狀部同軸設置。連接模塊連接所述除塵模塊及所述換氣模塊。連接模塊包括連接殼,所述連接殼形成有相通的吸塵口及第二出氣口。所述排塵口與所述吸塵口連通,所述第一進氣口與所述第二出氣口連通,所述第一出氣口連通室外。
[0013]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掛壁式空調器包括底盤,所述面框罩設在所述底盤上,所述第一出氣口位于所述底盤的后側面。
[001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殼形成有第二進氣口,所述第二進氣口與所述殼體形成的腔室連通,所述腔室用于收容所述掛壁式空調器的貫流風機及換熱器;及
[0015]設置于所述連接殼內的換向閥芯,所述換向閥芯用于選擇性地連通所述吸塵口及所述第二出氣口或連通所述第二進氣口及所述第二出氣口。
[0016]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蝸舌部形成有與室內連通的排氣口,所述換氣模塊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蝸舌部內的換氣閥芯,所述換氣閥芯用于選擇性連通所述第一進氣口及所述第一出氣口或連通所述排氣口及所述第一出氣口;
[0017]在所述排氣口及所述第一出氣口連通時,所述風機用于沿第一方向轉動以通過所述第一出氣口吸入室外空氣經過所述排氣口排向室內或用于沿第二方向轉動以通過所述排氣口吸入室內空氣經過所述第一出氣口排向室外。
[0018]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蝸舌部內且位于所述第一進氣口及所述排氣口之間設置有空氣凈化器,所述空氣凈化器用于過濾經過所述排氣口的空氣。
[0019]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蝸舌部的側壁開設有開口,所述空氣凈化器通過所述開口插入所述第一蝸舌部內。
[0020]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0021]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方式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立體裝配示意圖。
[0023]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0024]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面框的立體示意圖。
[0025]圖4是圖3中的面框的IV處的放大示意圖。
[0026]圖5是圖2中的掛壁式空調器的III處的放大示意圖。
[0027]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一個狀態示意圖。
[0028]圖7是圖6中的掛壁式空調器的V處的放大示意圖。
[0029]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另一個狀態示意圖
[0030]圖9是圖8中的掛壁式空調器的VII處的放大示意圖。
[0031]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濾網裝置的結構示意。
[0032]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濾網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0033]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濾網裝置的第一滾刷的爆炸示意圖。
[0034]圖13是圖10中的濾網裝置的IX-1X向的剖面示意圖。
[0035]圖14是圖13中的濾網裝置的XI處的放大示意圖。
[0036]圖1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濾網裝置的格柵組件狀態示意圖。
[0037]圖1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濾網裝置的底架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17是圖16中的底架的XV處的放大示意圖。
[0039]圖1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濾網裝置的濾網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40]圖19是圖18中的濾網支架的XVII處的放大示意圖。
[0041]圖2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濾網裝置的進風格柵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21是圖20中的進風格柵的XIV處的放大示意圖。
[0043]圖2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第一轉輪與驅動輪的裝配示意圖。
[0044]圖23是圖22中XX1-XXI向的剖面示意圖。
[0045]圖2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第一轉輪與驅動輪的立體示意圖。
[0046]圖2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驅動輪的立體示意圖。
[0047]圖2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平面示意圖。
[0048]圖27是圖26中的掛壁式空調器E處的放大示意圖。
[0049]圖2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又一狀態示意圖。
[0050]圖29是圖28中的掛壁式空調器XXV向的示意圖。
[0051]圖30是圖29中的掛壁式空調器A-A向的剖面示意圖。
[0052]圖3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除塵模塊的立體示意圖。
[0053]圖3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除塵模塊的驅動單元的立體示意圖。
[0054]圖3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除塵模塊的滾刷的立體示意圖。
[0055]圖3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除塵模塊的立體示意圖。
[0056]圖35是圖34中的除塵模塊C處的放大示意圖。
[0057]圖3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凈化裝置的裝配立體示意圖。
[0058]圖3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凈化裝置的一個狀態示意圖。
[0059]圖3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凈化裝置的另一個狀態示意圖。
[0060]圖3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凈化裝置的一個分解立體示意圖。
[0061]圖4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凈化裝置的另一個分解立體示意圖。
[0062]圖4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的凈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3]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所述實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方式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64]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所述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65]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可以相互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66]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67]下文的公開提供了許多不同的實施方式或例子用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不同結構。為了簡化本實用新型的公開,下文中對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設置進行描述。當然,它們僅僅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此外,本實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復參考數字和/或參考字母,這種重復是為了簡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討論各種實施方式和/或設置之間的關系。此外,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種特定的工藝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意識到其他工藝的應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68]請參閱圖1、圖2及圖9,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100包括殼體10、濾網裝置20及凈化裝置30。掛壁式空調器100呈長立體狀,也就是說,掛壁式空調器100的長度均高于其高度及厚度。
[0069]請一并參閱圖3-圖9,殼體10形成有用于收容掛壁式空調器100的貫流風機(圖未示)及換熱器(圖未示)的腔室10a。殼體10包括底盤11、面框13、面板15及端蓋17。面框13罩設在底盤11上。面框13的頂面13a形成有收容槽13b,收容槽13b的底部形成有進風口 131。進風口 131用于將掛壁式空調器100外的空氣導入掛壁式空調器100內,與掛壁式空調器100內的換熱器(圖未示)換熱后排到室內,從而起到室內溫度調節的作用。
[0070]面框13包括第一卡合結構及安裝座135。第一卡合結構形成于進風口131內側壁133上。第一卡合結構為面框卡槽1331。需要說明的是,面框卡槽1331可以為通孔,也可以為盲孔等凹陷結構。
[0071]進風口 131基本呈矩形,且其長度方向沿掛壁式空調器100的長度方向延伸。面框卡槽1331位于內側壁133垂直于進風口 131長度方向的部分1333。內側壁133垂直于進風口131長度方向且遠離面框卡槽1331的部分1335形成定位孔1337。
[0072]安裝座135設置于進風口 131沿掛壁式空調器100長度方向的一側。安裝座135形成有與收容槽13b連通的安裝槽1351,安裝槽1351在收容槽13b的底部形成有安裝槽口 1351a。
[0073]面板15設置在掛壁式空調器100前方,端蓋17設置在掛壁式空調器100的左右兩側,面板15與端蓋17均覆蓋面框13。
[0074]濾網裝置20設置于收容槽13b內且覆蓋安裝槽口1351a。
[0075]請一并參閱圖10-圖15,濾網裝置20包括第一滾刷21、過濾網22、格柵組件23及驅動輪24。
[0076]第一滾刷21包括第一滾軸211、第一毛刷212及第一轉輪213。第一滾軸211為空心軸,第一滾軸211的內表面211a向內延伸有鍵條2111,鍵條2111的長度方向沿第一滾軸211的中心軸的長度方向延伸。
[0077]第一毛刷212卷繞在第一滾軸211上。第一毛刷212包括設置在其上面的刷毛。
[0078]第一轉輪213設置于第一滾軸211的兩端。較佳地,第一轉輪213為齒輪。第一轉輪213自一端面向外延伸形成有安裝軸2131。安裝軸2131上形成有鍵槽2131a,安裝軸2131通過鍵條2111與鍵槽2131a配合設在第一滾軸211內。
[0079]過濾網22拉伸卷繞在第一滾刷21上,也就是說,過濾網22與第一滾刷21接觸,如此,第一毛刷212上的刷毛可以將過濾網212上的灰塵從過濾網212上刷落或刷松動。
[0080]過濾網22包括傳送帶221及濾網222。傳送帶221拉伸卷繞在第一轉輪213上,傳送帶221為與第一轉輪213配合的齒條。濾網222設置在傳送帶221上。濾網222可以通過熱熔固定在傳送帶221上,如此,可防止濾網222在移動的過程中從傳送帶221上脫落。
[0081]濾網222與第一滾軸211的距離小于第一毛刷212的厚度,換言之,濾網222和第一毛刷212保持接觸。
[0082]格柵組件23與進風口131配合。請結合圖5,格柵組件23的外側壁231上設有與上述第—合結構相配的第二卡合結構,第二卡合結構為格柵卡勾2311。進風格柵236通過第一卡合結構與第二卡合結構配合可拆卸地設置于面框13上且覆蓋進風口 131。
[0083]格柵組件23基本呈矩形,格柵卡勾2311位于外側壁231垂直于格柵組件23長度方向的部分。
[0084]格柵組件23的外側壁231垂直于格柵組件23長度方向且遠離格柵卡勾2311的部分設有與定位孔1337相配的定位柱2361,格柵組件23通過定位孔1337與定位柱2361定位配合安裝到面框13上。
[0085]格柵組件23的外側壁231垂直于格柵組件23長度方向的部分形成有格柵卡勾槽2312,格柵卡勾2311包括安裝部2311a及與安裝部2311a連接的卡扣部2311b,安裝部2311a設置于格柵卡勾槽2312內,卡扣部2311b露出格柵卡勾槽2312。
[0086]卡扣部2311b包括第一導向面2311c及與第一導向面2311c延伸交叉設置的第二導向面2311d,第一導向面2311c沿格柵卡勾2311卡入面框卡槽1331的方向傾斜向上延伸,第二導向面231 Id沿格柵卡勾2311卡入面框卡槽1331的方向傾斜向下延伸。
[0087]在安裝格柵組件23時,先將定位柱2361插入定位孔1337內,使格柵組件23的外側壁231與面框13的內側壁133抵接,然后往下按格柵組件23,使格柵卡勾2311卡合到面框卡槽1331內,從而將格柵組件23安裝到面框13上。
[0088]在拆卸格柵組件23時,往上拉拽格柵組件23,從而使格柵卡勾2311與面框卡槽1331脫離,然后將定位柱2361從定位孔1337內拉出,即可從面框13上取下格柵組件23。
[0089]格柵組件23的外側壁231形成有插口 2364,過濾網22通過插口 2364插設在格柵組件23內。用戶在清洗或更換過濾網22時,通過插口 2364可快速地裝入格柵組件23內或從格柵組件23內取出。
[0090]格柵組件23內形成有滾刷收容部232,第一滾刷21轉動設置于滾刷收容部232內。格柵組件23內還形成有與滾刷收容部232連通且沿第一滾刷21的切線方向延伸的濾網軌道233,濾網軌道233在濾網222在第一滾刷21上卷繞時導引濾網222移動。濾網軌道233的高度大于濾網222的厚度,如此,便于濾網222在濾網軌道233內移動。
[0091]請參閱圖11及圖13-圖21,格柵組件23包括底架234、濾網支架235及進風格柵236。
[0092]底架234基本呈矩形,底架234長度方向的一端形成有滾刷座2341,第一滾刷21設置在滾刷座2341上,第一滾刷21的轉軸基本垂直于底架234的長度方向。也就是說,第一滾刷21設置在滾刷座2341上后,第一滾刷21的轉軸和底架234的寬度方向基本平行。
[0093]底架234包括底格柵2342、下側壁2343及形成于下側壁2343內表面2343a上的第一卡扣結構2343b及第三卡扣結構2343c。底格柵2342基本呈矩形片狀。下側壁2343自底格柵2342的邊緣向上延伸。
[0094]下側壁2343與滾刷座2341對應的部分形成有樞接孔2344,樞接孔2344的中心軸基本垂直于底架234的長度方向,第一滾刷21通過樞接轉動設置在滾刷座2341上。
[0095]濾網支架235設置于底架234內且位于滾刷座2341—側。底架234與濾網支架235之間形成有下軌道2332。
[0096]濾網支架235形成有第二卡扣結構2351,濾網支架235通過第一卡扣結構2343b及第二卡扣結構2351的配合設置在底架234上。
[0097]進風格柵236設置于底架234上且覆蓋濾網支架235。進風格柵236覆蓋滾刷座2341形成滾刷收容部232,進風格柵236與濾網支架235之間形成有上軌道2331,濾網軌道233包括上軌道2331及下軌道2332。
[0098]進風格柵236的外下側壁2363形成有第四卡扣結構2365,進風格柵236通過第三卡扣結構2343c及第四卡扣結構2365的配合設置在底架234上。
[0099]進風格柵236包括基本呈矩形片狀的上格柵2362及自上格柵2362的邊緣向下延伸的上側壁2363。上側壁2363與底架234的長度垂直且遠離滾刷收容部232的部分形成有插口 2364,插口 2364與上軌道2331連通,用于插入過濾網22。
[0100]過濾網22的長度大于格柵組件23的長度且小于進風格柵236的兩倍長度。
[0101]驅動輪24設置于格柵組件23外且通過樞接孔2344與第一轉輪213同軸固定連接,驅動輪24用于與驅動裝置連接以驅動第一滾刷21轉動。
[0102]具體地,請一并參閱圖22-圖25,第一轉輪213沿軸向形成有轉輪卡槽2132,轉輪卡槽2132形成有軸向擋止部2132a及轉向擋止部2132b。第一轉輪213形成有轉接槽2133,轉輪卡槽2132形成于轉接槽2133內。
[0103]第一轉輪213包括圍成轉輪卡槽2132且相對平行的第三卡位面2132c及第四卡位面2132d。第一轉輪213包括自轉接槽2133內表面2133a向內且垂直第一轉輪213軸向延伸的連接板2134,轉輪卡槽2132形成于連接板2134上。
[0104]驅動輪24沿軸向延伸有與轉輪卡槽2132配合的轉輪卡扣241,驅動輪24通過轉輪卡扣241及轉輪卡槽2132的卡扣配合與第一轉輪213同軸連接。
[0105]轉輪卡扣241包括有軸向卡扣部2411及轉向限制部2412。軸向卡扣部2411與軸向擋止部2132a配合用于限定驅動輪24與第一轉輪213之間的軸向自由度。轉向限制部2412與轉向擋止部2132b配合用于限定驅動輪24與第一轉輪213之間的周向自由度。
[0106]在安裝濾網裝置20的第一滾刷21和驅動輪24時,先將第一滾刷21安裝到滾刷座2341上,使第一滾刷21的中心軸和樞接孔2344的軸線重合,然后從底架234外通過樞接孔2344將驅動輪24插入第一轉輪213內,保證第一轉輪213和驅動輪24固定,使第一滾刷21和驅動輪24能夠一起轉動。
[0107]驅動輪24與轉輪卡扣241為一體成型結構。驅動輪24自轉輪卡扣241徑向向外延伸形成有拆卸部244,拆卸部244貫穿驅動輪24相背的兩端面。
[0108]在拆卸驅動輪24時,可用工具(例如鉗子)伸入拆卸部244內,然后向內按壓轉輪卡扣241,使轉輪卡扣241向內變形脫離轉輪卡槽2132,便可將驅動輪24從第一轉輪213上拆卸下來。
[0109]軸向卡扣部2411包括第一引導面2411a及與第一引導面2411a延伸交叉設置的第二引導面2411b,第一引導面2411a沿垂直轉輪卡扣241卡入轉輪卡槽2132的方向傾斜向上延伸,第二引導面2411b沿垂直轉輪卡扣241卡入轉輪卡槽2132的方向傾斜向下延伸。
[0110]在安裝驅動輪24時,第一引導面241Ia受力,使轉輪卡扣241發生彈性變形,轉輪卡扣241完全轉入轉輪卡槽2132后,轉輪卡扣241恢復形變,使驅動輪24與第一轉輪213固定在一起。
[0111]在拆卸驅動輪24時,由于轉輪卡扣241向內變形的軌跡為弧狀,第二引導面2411b傾斜設置,可使轉輪卡扣241的變形軌跡與第二引導面241 Ib大致重合,從而減少轉輪卡扣241在拆卸時與第一轉輪213的摩擦,使驅動輪24拆卸更加容易。
[0112]驅動輪24包括沿軸向第一轉輪213延伸的中空轉接軸242,轉輪卡扣241位于轉接軸242內,轉接軸242和轉接槽2133相配合。
[0113]軸向卡扣部2411與轉向限制部2412的連接處2413到轉接軸242的端面2421的距離等于連接板2134的厚度。
[0114]驅動輪24包括自轉接軸242的端面2421沿軸向向驅動輪24延伸的卡位件243,卡位件243包括相背平行的第一卡位面2431及第二卡位面2432。卡位件243通過第一卡位面2431與第三卡位面2132c貼合,及通過第二卡位面2432與第四卡位面2132d貼合設置在轉輪卡槽2132 內。
[0115]連接板2134還包括與轉接軸242的端面2421貼合的連接面2134a,連接面2134a與第三卡位面2132c相交的棱邊及與第四卡位面2132d相交的棱邊倒鈍。
[0116]請參閱圖26及圖27,凈化裝置30安裝于安裝座135上。凈化裝置30包括除塵模塊31、換氣模塊32及連接模塊33。
[0117]請一并參閱圖28-圖33,除塵模塊31包括滾刷311、驅動單元312及集塵盒313。
[0118]滾刷311設置于集塵盒313內。滾刷311包括滾軸3111及毛刷3112。毛刷3112卷繞在滾軸3111上。毛刷3112包括硬刷毛3112a及軟刷毛3112b。硬刷毛3112a及軟刷毛3112b沿滾軸3111的軸向呈間隔排布的螺旋條狀。
[0119]滾刷311的中心軸和第一滾刷21的中心軸大致平行設置。當過濾網22從上軌道2331移動到下軌道2332時,滾刷311轉動刷除過濾網22上的灰塵。
[0120]硬刷毛3112a及軟刷毛3112b的材料為塑料。較佳地,硬刷毛3112a及軟刷毛3112b的材料為聚酰胺(Polyamide ,PA)或聚丙稀(Polypropylene, PP)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0121]硬刷毛3112a及軟刷毛3112b經過抗靜電處理。硬刷毛3112a及軟刷毛3112b的直徑為0.0l-1mm且長度為l-25mm。毛刷3112通過膠粘卷繞固定在滾軸3111上。
[0122]驅動單元312用于驅動滾刷311轉動及用于驅動過濾網22移動,以使滾刷311通過安裝槽1351與過濾網22滾動接觸,從而清除過濾網22上的堵塞物。
[0123]驅動單元312包括電機312a、濾網傳動組件3121b、盒體3121e、滾軸傳動組件3122b及箱體3122c。
[0124]電機312a包括驅動電機3121a及滾軸電機3122a。驅動電機3121a用于通過濾網傳動組件3121b驅使驅動輪24轉動以使過濾網22移動。驅動電機3121a安裝于盒體3121e外。
[0125]滾軸電機3122a用于通過滾軸傳動組件3122b驅動滾刷311轉動且安裝于箱體3122。外。
[0126]濾網傳動組件3121b設置在盒體3121e內且與驅動電機3121a及驅動輪24連接。濾網傳動組件3121b包括主動齒輪3121c及中間齒輪3121d。主動齒輪3121c安裝在驅動電機3121a的轉子上。中間齒輪3121d與主動齒輪3121c及驅動輪24嚙合。
[0127]驅動輪24的中心軸、主動齒輪3121c的中心軸及中間齒輪3121d的中心軸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兩兩平行。中間齒輪3121d的分度圓直徑大于驅動輪24的分度圓的直徑。
[0128]盒體3121e包括固定設置于掛壁式空調器100上的盒座2131f及可拆卸組裝于盒座2131f上的盒蓋2131g。
[0129]盒座2131f上設有盒座凸臺2131h,盒蓋2131g上設有與盒座凸臺2131h配合的盒蓋卡扣2131i,盒蓋2131g通過盒座凸臺2131h及盒蓋卡扣2131i配合與盒座2131f組裝在一起。
[0130]滾軸傳動組件3122b設置在箱體3122c內且與滾軸電機3122a及滾刷311連接。滾軸傳動組件3122b包括輸入輪3122h、輸出輪3122i及過渡齒輪3122j。
[0131]輸入輪3122h安裝在滾刷311—端。輸出輪3122i安裝在滾軸電機3122a的轉子上。輸入輪3122h為及輸出輪3122i均為直齒齒輪。過渡齒輪3122j與輸入輪3122h及輸出輪3122i嚙合連接。過渡齒輪3122j的分度圓直徑大于輸入輪3122h的分度圓直徑。
[0132]輸入輪3122h的中心軸、輸出輪3122i的中心軸及過渡齒輪3122j的中心軸位于同一平面上且兩兩平行。
[0133]箱體3122c包括固定設置于掛壁式空調器100上的箱座3122d及可拆卸組裝于箱座3122d上的箱蓋3122e。箱座3122d上設有凸起3122f,箱蓋3122e上設有與凸起3122f配合的卡口 3122g,箱蓋3122e通過凸起3122f與卡口 3122g配合與箱座3122d組裝在一起。
[0134]集塵盒313與安裝槽1351配合且用于收集過濾網22上的堵塞物。
[0135]請參閱圖34及圖35,集塵盒313靠近安裝槽口1351a的邊緣向外延伸有第一卡條3131,第一^^條3131上形成有第一除塵卡扣結構3132。
[0136]安裝槽口1351a處形成有第一除塵卡扣結構3132相配的第二除塵卡扣結構(圖未示),凈化裝置30通過第一除塵卡扣結構3132與第二除塵卡扣結構配合安裝在安裝座135上。
[0137]請一并參閱圖36-圖41,集塵盒313形成有與收容槽13b連通的集塵口3133及與集塵口 3133相對連通的排塵口 3134。集塵盒313—側形成有第一組裝卡扣3135。
[0138]換氣模塊32包括蝸殼321、風機322、換氣閥芯323、空氣凈化器324及換氣閥芯電機325 0
[0139]蝸殼321包括蝸狀部3211、第一蝸舌部3212及第二蝸舌部3213。第一蝸舌部3212及第二蝸舌部3213自蝸狀部3211向外延伸且與蝸狀部3211連通。第一蝸舌部3212形成有第一進氣口 3212a及排氣口 3212b。排氣口 3212b與室內連通。第一蝸舌部3212的側壁開設有開口3212co
[0140]第二蝸舌部3213形成有第一出氣口 3213a,第一出氣口 3213a與室外連通。風機322收容于蝸狀部3211內且與所蝸狀部3211同軸設置。
[0141]位于蝸殼321—側形成有與第一組裝卡扣3135配合的第二組裝卡扣3216,除塵模塊通過第一組裝卡扣3135與第二組裝卡扣3216配合與換氣模塊32組裝。
[0142]蝸殼321包括沿垂直蝸狀部3211的中心軸切分為第一殼體3214及第二殼體3215。第一殼體3214包括第一蝸狀殼3214a、第一蝸舌殼3214b及第二蝸舌殼3214c。第二殼體3215包括第二蝸狀殼3215a、第三蝸舌殼3215b及第四蝸舌殼3215c。
[0143]第一蝸狀殼3214a與第二蝸狀殼3215a配合形成蝸狀部3211。第一蝸舌殼3214b及第三蝸舌殼3215b配合形成第一蝸狀部3211,第二蝸舌殼3214c及第四蝸舌殼3215c配合形成第二蝸舌部3213。
[0144]風機322收容于蝸狀部3211內且與蝸狀部3211同軸設置。
[0145]換氣閥芯323設置于第一蝸舌部3212內且用于選擇性連通第一進氣口 3212a及第一出氣口 3213a或連通排氣口 3212b及第一出氣口 3213a。
[0146]空氣凈化器324設置于第一蝸舌部3212內且位于第一進氣口 3212a及排氣口 3212b之間。空氣凈化裝置30通過第一蝸舌部3212上的開口 3212c插入第一蝸舌部3212內。
[0147]換氣閥芯電機325設置于第一蝸舌部3212外且與換氣閥芯323連接。換氣閥芯電機325用于驅動換氣閥芯323轉動。本實施方式中,較佳地,換氣閥芯電機325為步進電機,如此,換氣閥芯電機325體積較小,控制精度高。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換氣閥芯電機325可為伺服電機。
[0148]連接模塊33連接除塵模塊31及換氣模塊32。連接模塊33包括連接殼331、換向閥芯332及換向閥芯電機333。
[0149]連接殼331形成有相通的吸塵口 3311、第二出氣口 3312及第二進氣口 3313。吸塵口3311與排塵口 3134連通。第二出氣口 3312與第二進氣口 3313連通。第二進氣口 3313連通殼體10形成的腔室10a。
[0150]連接殼331包括上蓋3314及下蓋3315,上蓋3314及下蓋3315通過卡扣結構組裝一起。
[0151]換向閥芯332設置于連接殼331內。換向閥芯332用于選擇性地連通吸塵口 3311及第二出氣口 3312或連通第二進氣口 3313及第二出氣口 3312。
[0152]換向閥芯電機333安裝在上蓋3314上,換向閥芯電機333用于驅動換向閥芯332轉動。本實施方式中,較佳地,換向閥芯電機333為步進電機,如此,換向閥芯電機333體積較小,控制精度高。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換向閥芯電機333可為伺服電機。
[0153]綜上所述,當凈化裝置30開啟換氣功能時,換氣閥芯323轉動閉合第一進氣口3212a,以連通第一出氣口 3213a及排氣口 3212b。
[0154]此時,風機322可沿第一方向轉動,以通過第一出氣口 3213a從室外吸入室外空氣經過排氣口 3212b流到室內。室內的氣壓隨著空氣的排入量增大而升高,在室內外氣壓壓差的作用下,室內空氣可從門縫等縫隙流到室外,從而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0155]當凈化裝置30開啟換氣功能且風機322沿第二方向轉動時,凈化裝置30通過排氣口 3212b吸入室內空氣經過第一出氣口 3213a流向室外。室內的氣壓隨著空氣的排出增大而較小,在室內外氣壓壓差的作用下,室外空氣可通過門縫等縫隙流到室內,從而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0156]當凈化裝置30開啟除塵功能時,換向閥芯332轉動閉合第二進氣口3313且換氣閥芯323轉動閉合排氣口3212b,以連通排塵口3134及第一出氣口 3213a。此時,風機322沿第二方向轉動,從而通過排塵口 3134將除塵模塊31中的灰塵等堵塞物經過第一出氣口 3213a排到室外,以保持凈化裝置30的除塵效果。
[0157]當凈化裝置30開啟除異味功能時,換向閥芯332轉動閉合吸塵口3311且換氣閥芯323轉動閉合排氣口3212b,以連通第二進氣口 3313及第一出氣口3213a。此時,風機322沿第二方向轉動,從而通過第二進氣口 3313吸入掛壁式空調器內的異味經過第一排氣口 3212b排到室外,可避免異味經過掛壁式空調器100的送風口排向室內而影響用戶體驗。
[0158]掛壁式空調器100內的異味可由掛壁式空調器100內的霉菌產生,因此,可通過在掛壁式空調器100的送風口處安裝負離子發生器,以使負離子發生器產生的負離子進入掛壁式空調器100內,從而殺滅掛壁式空調器100內的滋生的霉菌。
[0159]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100包括殼體10及凈化裝置30。殼體10包括面框13。凈化裝置30收容于殼體10內且安裝于面框13上。
[0160]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掛壁式空調器100中,凈化裝置30設置在面框13上,可避免凈化裝置30的電機與掛壁式空調器100的貫流風機的電機形成共振,從而有效降低掛壁式空調器100因振動產生的噪音,提高了用戶體驗。
[0161]本實施方式中,面框13形成有進風口 131,面框13包括設置于進風口 131沿掛壁式空調器100長度方向一側的安裝座135,凈化裝置30安裝于安裝座135上。
[0162]如此,凈化裝置30容易與掛壁式空調器100的濾網裝置20配合,從而清除掛壁式空調器100的過濾網22上的灰塵等堵塞物。
[0163]本實施方式中,面框13包括有頂面13a,頂面13a形成有收容槽13b,進風口131形成于收容槽13b的底部,安裝座135形成有與收容槽13b連通的安裝槽1351,安裝槽1351在收容槽13b的底部形成有安裝槽口 1351a。
[0164]掛壁式空調器100包括有設置于收容槽13b內且覆蓋安裝槽口1351a的濾網裝置
20 ο
[0165]凈化裝置30包括設置于安裝槽1351內的除塵模塊31,除塵模塊31包括有通過安裝槽口 1351a與濾網裝置20的過濾網22滾動接觸的滾刷311,滾刷311用于清除掛壁式空調器100的過濾網22上的堵塞物。
[0166]如此,除塵模塊31容易與凈化裝置30配合,從而可清除過濾網22上的堵塞物。
[0167]本實施方式中,除塵模塊31包括與安裝槽1351配合的集塵盒313及自集塵盒313靠近安裝槽口 1351a的邊緣向外延伸的第一卡條3131,第一卡條3131上形成有第一除塵卡扣結構3132,安裝槽口 1351a處形成有第一除塵卡扣結構3132相配的第二除塵卡扣結構,凈化裝置30通過第一除塵卡扣結構3132與第二除塵卡扣結構配合安裝在安裝座135上。
[0168]如此,凈化裝置30通過卡扣結構安裝在面框13上,方便安裝和拆卸。
[0169]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除塵卡扣結構3132為凸塊,第二除塵卡扣結構為凹槽。
[0170]如此,便于凈化裝置30的安裝。
[0171]本實施方式中,集塵盒313用于收集過濾網22上的堵塞物,集塵盒313形成有排塵口 3134。凈化裝置30包括換氣模塊32及連接模塊33。換氣模塊32包括蝸殼321及風機322。蝸殼321包括蝸狀部3211、第一蝸舌部3212及第二蝸舌部3213。第一蝸舌部3212及第二蝸舌部3213自蝸狀部3211向外延伸且與蝸狀部3211連通。第一蝸舌部3212形成有第一進氣口3212a,第二蝸舌部3213形成有第一出氣口 3213a,第一出氣口 3213a與室外連通。風機322收容于蝸狀部3211內且與所蝸狀部3211同軸設置。連接模塊33連接除塵模塊31及換氣模塊32。連接模塊33包括連接殼331,連接殼331形成有相通的吸塵口 3311及第二出氣口 3312。排塵口 3134與吸塵口 3311連通,第一進氣口 3212a與第二出氣口 3312連通,第一出氣口 3213a連通室外。
[0172]如此,除塵模塊31通過連接模塊33與換氣模塊32連接,便于凈化裝置30的組裝。除塵模塊31中的灰塵經過換氣模塊32可排出室外,實現自動清除除塵模塊31中的灰塵的效果O
[0173]本實施方式中,掛壁式空調器100包括底盤11,面框13罩設在底盤11上,第一出氣口3213a位于底盤11的后側面。底盤11的后側面為掛壁式空調器100安裝于墻壁上時,底盤11與墻壁接觸的面。
[0174]如此,第一出氣口 3213a便于通過管件連接室外。
[0175]本實施方式中,連接殼331形成有第二進氣口3313,第二進氣口3313與殼體10形成的腔室1a連通,腔室1a用于收容掛壁式空調器100的貫流風機及換熱器;及
[0176]連接模塊33包括設置于連接殼331內的換向閥芯332,換向閥芯332用于選擇性地連通吸塵口 3311及第二出氣口 3312或連通第二進氣口 3313及第二出氣口 3312。
[0177]如此,凈化裝置30不僅可以將除塵模塊31內的灰塵排除到室外,還可以除去掛壁式空調器100內因霉菌產生的異味。
[0178]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蝸舌部3212形成有與室內連通的排氣口3212b,換氣模塊32包括設置于第一蝸舌部3212內的換氣閥芯323,換氣閥芯323用于選擇性連通第一進氣口3212a及第一出氣口 3213a或連通排氣口 3212b及第一出氣口 3213a。
[0179]在排氣口 3212b及第一出氣口 3213a連通時,風機322用于沿第一方向轉動以通過第一出氣口 3213a吸入室外空氣經過排氣口 3212b排向室內或用于沿第二方向轉動以通過排氣口 3212b吸入室內空氣經過第一出氣口 3213a排向室外。
[0180]如此,凈化裝置30不僅可以將除塵模塊31內的灰塵及掛壁式空調器100的異味排出到室外,還可以進行室內外換氣,從而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
[0181 ] 本實施方式中,在第一蝸舌部3212內且位于第一進氣口3212a及排氣口 3212b之間設置有空氣凈化器324,空氣凈化器324用于過濾經過排氣口 3212b的空氣。
[0182]如此,掛壁式空調器100在進行室內外換氣的時候,空氣凈化器324可將室外的空氣過濾后進入室內,從而可清除室外空氣中的灰塵、顆粒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0183]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蝸舌部3212的側壁開設有開口3212c,空氣凈化器324通過開口 3212c插入第一蝸舌部3212內。
[0184]如此,開口 3212c的開設有利于快速更換或清洗空氣凈化器324。
[0185]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方式”、“一些實施方式”、“示意性實施方式”、“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所述實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186]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掛壁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殼體,所述殼體包括面框;及 收容于所述殼體內的且安裝于所述面框上的凈化裝置; 所述面框形成有進風口,所述面框包括設置于所述進風口沿所述掛壁式空調器長度方向一側的安裝座,所述凈化裝置安裝于所述安裝座上; 所述面框包括有頂面,所述頂面形成有收容槽,所述進風口形成于所述收容槽的底部,所述安裝座形成有與所述收容槽連通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在所述收容槽的底部形成有安裝槽口; 所述掛壁式空調器包括有設置于所述收容槽內且覆蓋所述安裝槽口的濾網裝置; 所述凈化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安裝槽內的除塵模塊,所述除塵模塊包括有通過所述安裝槽口與所述濾網裝置的過濾網滾動接觸的滾刷,所述滾刷用于清除所述掛壁式空調器的過濾網上的堵塞物。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壁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模塊包括與所述安裝槽配合的集塵盒,所述集塵盒靠近所述安裝槽口的邊緣向外延伸有第一卡條,所述第一卡條上形成有第一除塵卡扣結構,所述安裝槽口處形成有所述第一除塵卡扣結構相配的第二除塵卡扣結構,所述凈化裝置通過所述第一除塵卡扣結構與所述第二除塵卡扣結構配合安裝在所述安裝座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掛壁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塵卡扣結構為凸塊,所述第二除塵卡扣結構為凹槽。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掛壁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塵盒用于收集所述過濾網上的堵塞物,所述集塵盒形成有排塵口,所述凈化裝置還包括: 換氣模塊,所述換氣模塊包括: 蝸殼,所述蝸殼包括: 蝸狀部;及 自所述蝸狀部向外延伸且與所述蝸狀部連通的第一蝸舌部及第二蝸舌部,所述第一蝸舌部形成有第一進氣口,所述第二蝸舌部形成有第一出氣口,所述第一出氣口與室外連通;及 收容于所述蝸狀部內且與所蝸狀部同軸設置的風機;及 連接所述除塵模塊及所述換氣模塊的連接模塊,所述連接模塊包括連接殼,所述連接殼形成有相通的吸塵口及第二出氣口; 所述排塵口與所述吸塵口連通,所述第一進氣口與所述第二出氣口連通,所述第一出氣口連通室外。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掛壁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掛壁式空調器包括底盤,所述面框罩設在所述底盤上,所述第一出氣口位于所述底盤的后側面。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掛壁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殼形成有第二進氣口,所述第二進氣口與所述殼體形成的腔室連通,所述腔室用于收容所述掛壁式空調器的貫流風機及換熱器; 所述連接模塊包括設置于所述連接殼內的換向閥芯,所述換向閥芯用于選擇性地連通所述吸塵口及所述第二出氣口或連通所述第二進氣口及所述第二出氣口。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掛壁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蝸舌部形成有與室內連通的排氣口,所述換氣模塊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蝸舌部內的換氣閥芯,所述換氣閥芯用于選擇性連通所述第一進氣口及所述第一出氣口或連通所述排氣口及所述第一出氣口 ; 在所述排氣口及所述第一出氣口連通時,所述風機用于沿第一方向轉動以通過所述第一出氣口吸入室外空氣經過所述排氣口排向室內或用于沿第二方向轉動以通過所述排氣口吸入室內空氣經過所述第一出氣口排向室外。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掛壁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蝸舌部內且位于所述第一進氣口及所述排氣口之間設置有空氣凈化器,所述空氣凈化器用于過濾經過所述排氣口的空氣。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掛壁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蝸舌部的側壁開設有開口,所述空氣凈化器通過所述開口插入所述第一蝸舌部內。
【文檔編號】F24F1/00GK205425160SQ201520981360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30日
【發明人】張健, 姜鳳華, 田鎮龍
【申請人】美的集團武漢制冷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