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熱回收機組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溶液熱回收機組結構,尤其涉及利用溶液進行除濕或調濕的溶液熱回收空調機組結構,本實用新型屬于暖通空調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已經成為當前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生活中由于中央空調的能耗已占建筑總能耗的40?60%,所以,降低中央空調系統能耗成為全社會節能減排的一個重要方向;在暖通空調行業和工程使用中,除了熱濕環境外,室內空氣品質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室外新風在排除室內C02和VOC以及稀釋室內可能存在的病菌方面,明顯優于室內回風,但考慮到新風機的運行能耗,使得增加新風量受到制約,采用全熱回收方法是降低新風處理能耗的有效方法,但轉輪式、板翅式等全熱回收裝置不能避免新風和室內排風的交叉污染;傳統的溶液除濕系統中的溶液熱回收一般采用上下布置,上面填料再生,下面填料除濕,再生的溶液需要從上而下流經兩個填料完成一個循環,這樣新風和排風通道利用填料的單向性進行隔斷,容易造成空氣之間的串流,無法保證新風的潔凈度。
[0003]隨著溶液除濕系統的開發應用,溶液系統改進和進一步節能也成為當下課題,同時為了進一步節能降耗,在除濕機內部會設置熱回收功能段,外界新風在熱回收段內與室內排風進行熱濕交換,進行能量回收,經過預處理的空氣送入下一級處理裝置進行進一步處理,能有效的減少下一級處理裝置的配置,達到節省初期投資成本和運行成本的目的。
[0004]因此,為了解決提高室內空氣品質與降低新風處理能耗的矛盾,提出了溶液熱回收型新風機,該種形式的新風機有較高的全熱回收效率,而且溶液具有殺菌除塵作用,能夠避免新風和室內排風的交叉污染,降低能耗的同時,減小機組的體積,方便安裝調試,通過下述技術方案設計改進來解決前述方案的問題和不足。
【發明內容】
[0005]本技術方案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溶液熱回收機組結構,采用發泡保溫板密封隔斷形成兩個各自獨立的空氣通道,除濕單元和再生單元溶液采用獨立循環,有效的避免了熱濕傳遞及氣體相互串通,可以解決溶液熱回收過程中的空氣串流的問題,杜絕了排風混入到新鮮空氣中對新鮮空氣造成污染。
[0006]本技術方案的目的,將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0007]溶液熱回收機組結構,包括再生單元和除濕單元、風控單元,及其設置在再生單元與除濕單元之間的溶液回路上的溶液栗,所述溶液栗包括再生溶液栗和除濕溶液栗;所述再生單元和除濕單元均包括從下至上依次設有集液箱、填料、布液裝置,所述再生單元中的集液箱底部通過管道連接除濕溶液栗與除濕單元中的布液裝置相連;所述的除濕單元中的集液箱底部通過管道連接再生溶液栗與所述再生單元的布液裝置相連;所述的風控單元包括新風風機和再生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單元、除濕單元為左右放置且兩者之間采用發泡保溫板密封隔斷形成兩個各自獨立的空氣通道,分別為新風通道、排風通道;所述的除濕單元和再生單元溶液采用獨立循環,可根據需要獨立控制溶液流量。
[0008]本技術方案結構的應用,其突出效果表現為:
[0009]1、本技術方案的再生單元和除濕單元采用獨立風道,中間采用發泡保溫板密封隔斷,有效的避免了新排風之間的串流,杜絕了排風混入到新鮮空氣中對新鮮空氣造成污染,降低了能耗,提升了整機效率。
[0010]2、本技術方案中機組的再生單元和除濕單元各為一獨立整體,均采用落地式的安裝方式,有效減少機架的承重,降低機架的生產成本,保證機組性能,減少現場工作量。
[0011]3、本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方案比較,還具有的優勢在于所述的再生單元、除濕單元的溶液由不同的溶液栗控制,有利于獨立控制溶液的流量,方便控制。
[0012]以下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分解,以使本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溶液熱回收機組結構的示意圖主視部分;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溶液熱回收機組結構的示意圖俯視部分;
[0015]圖中附圖標記的含義為:
[0016]!一再生溶液栗、2 一除濕溶液栗、3 一再生風機、4 一新風風機、5 一集液箱、6 一填料、7—布液裝置、8 —發泡保溫板、201—再生單兀、301—除濕單兀、401—風控單兀。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所示,溶液熱回收機組結構,包括再生單元201和除濕單元301、風控單元401,及其設置在再生單元201與除濕單元301之間的溶液回路上的溶液栗,所述溶液栗包括再生溶液栗I和除濕溶液栗2;所述再生單元201和除濕單元301均包括從下至上依次設有集液箱5、填料6、布液裝置7,所述再生單元201中的集液箱5底部通過管道連接除濕溶液栗2與除濕單元301中的布液裝置7相連;所述的除濕單元301中的集液箱5底部通過管道連接再生溶液栗I與所述再生單元201的布液裝置7相連;所述的風控單元401包括新風風機4和再生風機3。
[0018]所述的再生單元201、除濕單元301為左右放置且兩者之間采用發泡保溫板8密封隔斷形成兩個各自獨立的空氣通道,分別為新風通道、排風通道;有效的避免了熱濕傳遞及氣體相互串通;所述的除濕單元301和再生單元201溶液采用獨立循環,可根據需要獨立控制溶液流量。
[0019]所述再生單元201由再生溶液栗I驅動,除濕單元301由除濕溶液栗2驅動,兩個溶液栗獨立控制;所述的再生單元201、除濕單元301均含有鹽溶液。
[0020]進一步地,含有鹽溶液的濃溶液經過除濕溶液栗2加壓抬升進入熱回收的除濕單元301與外界新鮮空氣進行熱濕交換,吸收空氣中水分和熱量,溶液變成溫度略高的稀溶液回到除濕單元的溶液箱5,高溫高濕的新風成為較為涼爽干燥的風通過新風風機4送入下一步處理單元;溫度升高后的稀溶液經過再生溶液栗I加壓抬升進入熱回收的再生單元201,與室內低溫低濕的排風空氣進行熱濕交換,向空氣釋放熱濕,溶液變成溫度略低的濃溶液回到再生單元的溶液箱5,低溫低濕的排風空氣成為熱濕空氣排到室外,溶液完成一個完整的溶液除濕再生循環。
[0021 ] 進一步地,所述的風控單元401包括新風風機4和再生風機3兩個獨立系統,中間采用發泡保溫板8進行隔斷;所述的新風風機4將室外新風送入除濕單元301,在除濕單元301填料6中與相對低溫的濃溶液進行熱濕交換,經除濕降溫后送入下一步處理單元;同時,利用再生風機3將室內排風送入再生單元201,在再生單元201填料6中與相對高溫的稀溶液進行熱濕交換,熱濕空氣被排出室外,再生風帶走稀溶液中的水分,以達到溶液再生的目的。
[0022]所述的再生單元201和除濕單元301均包括從下至上依次設有集液箱5、填料6、布液裝置7;所述的再生單元201中的集液箱5底部通過管道連接除濕溶液栗2與除濕單元301中的布液裝置7相連;除濕單元301中的集液箱5底部通過管道連接再生溶液栗I與所述再生單元201的布液裝置7相連。
[0023]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并未對此技術方案做進一步地限制,在本領域內對此技術方案進行修改和等同替換,而對該技術方案進行的常規變化和非實質性的替換都應包括在本專利申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溶液熱回收機組結構,包括再生單元(201)和除濕單元(301)、風控單元(401),及其設置在再生單元(201)與除濕單元(301)之間的溶液回路上的溶液栗,所述溶液栗包括再生溶液栗(I)和除濕溶液栗(2);所述再生單元(201)和除濕單元(301)均包括從下至上依次設有集液箱(5)、填料(6)、布液裝置(7),所述再生單元(201)中的集液箱(5)底部通過管道連接除濕溶液栗(2)與除濕單元(301)中的布液裝置(7)相連;所述的除濕單元(301)中的集液箱(5)底部通過管道連接再生溶液栗(I)與所述再生單元(201)的布液裝置(7)相連;所述的風控單元(401)包括新風風機(4)和再生風機(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單元(201)、除濕單元(301)為左右放置且兩者之間采用發泡保溫板(8)密封隔斷形成兩個各自獨立的空氣通道,分別為新風通道、排風通道;所述的除濕單元(301)和再生單元(201)溶液采用獨立循環,可根據需要獨立控制溶液流量。2.根據權利要求1述的溶液熱回收機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單元(201)、除濕單元(301)均含有鹽溶液。3.根據權利要求1述的溶液熱回收機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單元(201)由再生溶液栗(I)驅動,除濕單元(301)由除濕溶液栗(2)驅動,兩個溶液栗獨立控制。4.根據權利要求1述的溶液熱回收機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風風機(4)將室外新風送入除濕單元(301),在除濕單元(301)填料(6)中與相對低溫的濃溶液進行熱濕交換,經除濕降溫后送入下一步處理單元;同時,利用再生風機(3)將室內排風送入再生單元(201),在再生單元(201)填料(6)中與相對高溫的稀溶液進行熱濕交換,熱濕空氣被排出室外,再生風帶走稀溶液中的水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溶液熱回收機組結構,包括再生單元和除濕單元、風控單元,及其設置在再生單元與除濕單元之間的溶液回路上的溶液泵,所述溶液泵包括再生溶液泵和除濕溶液泵;所述再生單元和除濕單元均包括從下至上依次設有集液箱、填料、布液裝置,所述再生單元中的集液箱底部通過管道連接除濕溶液泵與除濕單元中的布液裝置相連;所述的除濕單元中的集液箱底部通過管道連接再生溶液泵與所述再生單元的布液裝置相連;所述的風控單元包括新風風機和再生風機;所述的再生單元、除濕單元為左右放置且兩者之間采用發泡保溫板密封隔斷形成兩個各自獨立的空氣通道,分別為新風通道、排風通道;有效的避免了熱濕傳遞及氣體相互串通對造成新鮮空氣的污染。
【IPC分類】F24F12/00, F24F3/14
【公開號】CN205261791
【申請號】CN201520957709
【發明人】姚永明, 劉慶利
【申請人】南京迪澤爾空調設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