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茶葉水分循環吸收烘干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葉水分循環吸收烘干裝置,應用于茶葉烘干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茶葉烘干是茶葉品質與茶葉保存的關鍵,茶葉水分含量過高極易導致茶葉腐壞變質,因此茶葉制作過程,上市銷售的包裝過程中,茶葉水分含量的測定時必須指標。傳統的茶葉烘干過程,采用密閉式烘箱烘干法,密閉式烘干法烘干過程中,茶葉本身的水分蒸發后不易流出,導致烘干的時間拉長,時效性慢。因此設計一種快速、循環式去除茶葉水分裝置具有重要意義,本案由此產生。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茶葉水分循環吸收烘干裝置,該裝置不僅結構緊湊,而且能使茶葉烘干過程中的水分實現循環吸收,有利于茶葉快速烘干。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于:一種茶葉水分循環吸收烘干裝置,包括一烘箱,所述烘箱一側上部連接有烘箱出氣管,所述烘箱出氣管經一內部設置有干燥劑B的進氣管與鼓風循環栗的進氣端相連接,所述鼓風循環栗的出氣端連接有內部設置有干燥劑A的出氣管,所述出氣管與連接于烘箱另一側下部的烘箱進氣管相連接。
[0005]進一步地,所述烘箱內自上而下間隔設置有用于放置茶葉的隔網。
[0006]進一步地,所述烘箱出氣管為三叉出氣管,所述烘箱進氣管為三叉進氣管。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該裝置不僅結構緊湊,而且能使茶葉烘干過程中的水分實現循環吸收,有利于茶葉快速烘干,同時降低損耗,節省成本,提高了茶葉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中:1-烘箱2-隔網3-烘箱進氣管4-干燥劑5-出氣管6_鼓風循環栗7-進氣管8-干燥劑B 9-烘箱出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0]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0011]參考圖1
[0012]—種茶葉水分循環吸收烘干裝置,包括一烘箱I,所述烘箱一側上部連接有烘箱出氣管9,所述烘箱出氣管經一內部設置有干燥劑B8的進氣管7與鼓風循環栗6的進氣端相連接,所述鼓風循環栗的出氣端連接有內部設置有干燥劑A4的出氣管5,所述出氣管與連接于烘箱另一側下部的烘箱進氣管3相連接。
[0013]本實施例中,所述烘箱內自上而下間隔設置有用于放置茶葉的隔網2,以便氣體自下而上穿透各層隔網,也有利于茶葉中的水氣流出。
[0014]本實施例中,所述烘箱出氣管為三叉出氣管,所述烘箱進氣管為三叉進氣管,可快速供氣及排氣,提高工作效率,且氣體更均勻的進入或排出烘箱。
[0015]該裝置的實施過程:
[0016]將成品茶葉置于烘箱I中的隔網2上,打開鼓風循環栗6,封閉烘箱并啟動加熱,此時鼓風循環栗6將氣體從出氣管5鼓出流經干燥劑A4流入烘箱進氣管3進入烘箱I中,氣體中夾帶水分由烘箱出氣管9流出,進入干燥劑8,氣體中的水分被干燥劑B8吸收后,流入進氣管7并到達鼓風循環栗6,完成水分的循環吸收和干燥。
[001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茶葉水分循環吸收烘干裝置,包括一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一側上部連接有烘箱出氣管,所述烘箱出氣管經一內部設置有干燥劑B的進氣管與鼓風循環栗的進氣端相連接,所述鼓風循環栗的出氣端連接有內部設置有干燥劑A的出氣管,所述出氣管與連接于烘箱另一側下部的烘箱進氣管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葉水分循環吸收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內自上而下間隔設置有用于放置茶葉的隔網。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茶葉水分循環吸收烘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出氣管為三叉出氣管,所述烘箱進氣管為三叉進氣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葉水分循環吸收烘干裝置,應用于茶葉烘干領域,包括一烘箱,所述烘箱一側上部連接有烘箱出氣管,所述烘箱出氣管經一內部設置有干燥劑B的進氣管與鼓風循環泵的進氣端相連接,所述鼓風循環泵的出氣端連接有內部設置有干燥劑A的出氣管,所述出氣管與連接于烘箱另一側下部的烘箱進氣管相連接。該裝置不僅結構緊湊,而且能使茶葉烘干過程中的水分實現循環吸收,有利于茶葉快速烘干。
【IPC分類】F26B9/06, F26B21/04, F26B21/08
【公開號】CN205192121
【申請號】CN201520972852
【發明人】丁力, 王海斌, 孔祥海, 洪燕萍, 張清旭, 邱豐艷
【申請人】龍巖學院
【公開日】2016年4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