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領域,尤其涉及立式空調。
【背景技術】
[0002]由于空調柜機的離心風機的蝸殼出風口豎直朝上設置,氣流從蝸殼出風口甩出后向上吹出,從蝸殼出風口靠前面板吹出的氣流吹在換熱器的冷凝水導流板上,而經冷凝水導流板反彈吹向柜機背板方向,風流吹到背板方向后再反彈吹向換熱器的上部區域,導致經過換熱器下部區域的風量非常少,從而換熱器下部的換熱效率極其低下,導致換熱器整體的換熱效率不高。
[0003]因此,亟需提出一種新的導風方案,以解決上述不足。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立式空調,旨在解決換熱器換熱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立式空調,所述立式空調包括外殼及設于所述外殼內的換熱器,所述外殼上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外殼內設有連通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的風道,所述風道中靠近所述換熱器底部的位置設有導風組件,所述導風組件至少包括一朝所述換熱器底部傾斜的導風板,以將所述導風板下方的部分氣流導向所述換熱器底部。
[0006]優選地,所述導風板底端銜接設有與所述導風板下方的氣流方向平行的過渡板。
[0007]優選地,所述過渡板與所述導風板一體成型。
[0008]優選地,所述導風板為長度方向與所述立式空調的寬度方向平行的長條狀。
[0009]優選地,所述導風組件包括多個所述導風板,各個導風板平行間隔設置。
[0010]優選地,所述導風組件還包括分別連接于所述導風板兩端的兩固定板。
[0011 ] 優選地,所述固定板與導風板一體成型。
[0012]優選地,所述外殼內設有靠近所述外殼面板設置的接水盤,所述接水盤位于所述換熱器的下方,所述接水盤上方設有冷凝水導流板,所述冷凝水導流板的頂端靠近所述外殼面板的一側設有承托部,所述換熱器的底端置放于所述承托部中,所述承托部底面設有至少一個過水孔,所述冷凝水導流板的底端伸入一接水盤中。
[0013]優選地,所述過水孔設于所述承托部底面靠近所述冷凝水導流板的一側。
[0014]優選地,所述導風組件固定連接在與所述冷凝水導流板背對所述外殼面板的一側。
[0015]本實用新型的立式空調,通過在風道中設置包括朝換熱器底部傾斜的導風板的導風組件,導風板將其下方吹到其板面上的氣流順著其傾斜的方向吹向換熱器底部,增加了換熱器底部的氣流通過量,使得換熱器底部能充分換熱,換熱器底部的換熱效率大幅提高,從而提高了換熱器的整體換熱效率。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式空調較佳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立式空調較佳實施例中導風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立式空調的導風組件的一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立式空調較佳實施例中冷凝水導流板與導風組件裝配的結構示意圖。
[0020]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1]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立式空調,參照圖1和圖2,在本實施例中,該立式空調包括外殼10及設于外殼10內的換熱器20,外殼10上設有進風口 A和出風口 B,外殼10內設有連通進風口 A和出風口 B的風道S,外殼10內的風道S即為從進風口 A至出風口 B之間的氣流通道,圖1中的帶箭頭線條代表氣流的流向。外殼10底端對應進風口 A設置的離心風機60使風道S中產生氣流。風道S中靠近換熱器20底部的位置設有導風組件30,導風組件30至少包括一朝換熱器20底部傾斜的導風板31 (本實施例以一個導風板31為例),導風板31下方的氣流吹到導風板31上后,沿著導風板31的傾斜方向吹向換熱器20底部,以將導風板31下方的部分氣流導向換熱器20底部。導風板31可以為弧面板或朝換熱器20底部傾斜的平面板,本實施例優選導風板31為弧面板為例,對本實施例進行細述。本實施例的導風板31可以為鈑金件、塑料件等等。
[0023]本實施例提出的立式空調,通過在風道S中設置包括朝換熱器20底部傾斜的導風板31的導風組件30,導風板31將其下方吹到其板面上的氣流順著其傾斜的方向吹向換熱器20底部,增加了換熱器20底部的氣流通過量,使得換熱器20底部能充分換熱,換熱器20底部的換熱效率大幅提高,從而提高了換熱器20的整體換熱效率。
[0024]進一步地,參照圖2,為了使得吹到導風板31上的氣流能夠更順暢的經導風板31導向至換熱器20底部,以降低導風板31對氣流的衰減,本實施例在導風板31底端銜接設有與導風板31下方的氣流方向平行的過渡板32。過渡板32對吹向導風板31的氣流先進行過渡引流作用,使得氣流從順著過渡板32板面平滑的過渡到導風板31板面上,以達到減少氣流對導風板31的沖擊,從而實現降低導風板31對氣流的衰減,減少氣流的能量損失,使柜式空調的換熱效率更高,功耗降低。本實施例中,優選過渡板32與導風板31 —體成型,以保證過渡板32與導風板31的連接強度和導風效果,當然,過渡板32與導風板31也可以為分別成型后進行固定連接。
[0025]進一步地,本實施例的導風板31為長度方向與立式空調的寬度方向平行的長條狀,以使導風板31向對換熱器20底部進行均勻導風,換熱器20底部的通風量分布更均勻,換熱量均勻。
[0026]進一步地,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導風組件30可包括多個導風板31 (圖3中以兩個導風板31為例),各個導風板31平行間隔設置。
[0027]進一步地,導風組件30還包括分別連接于導風板31兩端的兩固定板33,通過兩固定板33連接外殼10內側壁或外殼10內的其他部件,以將導風組件30的導風板31位置固定。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固定板33與導風板31采用一體成型,以省去固定板33與導風板31的裝配工序,提升立式空調的生產效率。
[0028]進一步地,參照圖1和圖4,本實施例中,外殼10內設有靠近外殼10面板11設置的接水盤40,接水盤40位于換熱器20的下方,接水盤40上方設有冷凝水導流板50,冷凝水導流板50的頂端靠近外殼10面板11的一側設有承托部51,換熱器20的底端置放于承托部51中,承托部51底面設有至少一個過水孔511,冷凝水導流板50的底端伸入一接水盤40中,換熱器20產生的冷凝水流入承托部51中,再經承托部51的過水孔511流出至接水盤40。過水孔511優選設于承托部51底面靠近冷凝水導流板50的一側,以使得換熱器20產生的冷凝水經過水孔511順著冷凝水導流板50的側壁流入接水盤40中,防止冷凝水直接從經過水孔511后滴到接水盤40中而使接水盤40中的冷凝水派出。
[0029]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導風組件30固定連接在與冷凝水導流板50背對外殼10面板11的一側,本實施例中即固定板33固定在冷凝水導流板50背對外殼10面板11的一側上,使導風組件30的可先裝配在冷凝水導流板50上后,再隨冷凝水導流板50 —起裝配到外殼10中,使立式空調的生產效率提升。導風組件30可與冷凝水導流板50 —體成型,以進一步提升立式空調的拆裝效率。
[0030]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立式空調,所述立式空調包括外殼及設于所述外殼內的換熱器,所述外殼上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所述外殼內設有連通所述進風口和出風口的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中靠近所述換熱器底部的位置設有導風組件,所述導風組件至少包括一朝所述換熱器底部傾斜的導風板,以將所述導風板下方的部分氣流導向所述換熱器底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板底端銜接設有與所述導風板下方的氣流方向平行的過渡板。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板與所述導風板一體成型。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板為長度方向與所述立式空調的寬度方向平行的長條狀。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立式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組件包括多個所述導風板,各個導風板平行間隔設置。6.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立式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組件還包括分別連接于所述導風板兩端的兩固定板。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與導風板一體成型。8.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立式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內設有靠近所述外殼面板設置的接水盤,所述接水盤位于所述換熱器的下方,所述接水盤上方設有冷凝水導流板,所述冷凝水導流板的頂端靠近所述外殼面板的一側設有承托部,所述換熱器的底端置放于所述承托部中,所述承托部底面設有至少一個過水孔,所述冷凝水導流板的底端伸入一接水盤中。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水孔設于所述承托部底面靠近所述冷凝水導流板的一側。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調,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組件固定連接在與所述冷凝水導流板背對所述外殼面板的一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立式空調,立式空調包括外殼及設于外殼內的換熱器,外殼上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外殼內設有連通進風口和出風口的風道,風道中靠近換熱器底部的位置設有導風組件,導風組件至少包括一朝換熱器底部傾斜的導風板,以將導風板下方的部分氣流導向換熱器底部。本實用新型的立式空調,通過在風道中設置包括朝換熱器底部傾斜的導風板的導風組件,導風板將其下方吹到其板面上的氣流順著其傾斜的方向吹向換熱器底部,增加了換熱器底部的氣流通過量,使得換熱器底部能充分換熱,換熱器底部的換熱效率大幅提高,從而提高了換熱器的整體換熱效率。
【IPC分類】F24F13/22, F24F1/00, F24F13/30, F24F13/08
【公開號】CN204678499
【申請號】CN201520194856
【發明人】覃強, 張力, 鐘志堯, 高洪濤, 唐亞林
【申請人】廣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