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平流式多介質換熱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換熱器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平流式多介質換熱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要多種介質同時換熱,如雙熱源熱泵、自然冷卻系統等。如果僅采用一般的兩介質換熱器,需要較大的空間和初始投資。翅片一套管式三介質復合換熱器(CN200710054879.8)提出一種翅片套管式三介質換熱器,可以實現三種流體的同時換熱。然而,此種類型的換熱器單位體積的換熱面積較小,難以做到結構緊湊、換熱效率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實現三種介質的同時換熱,同時使換熱器結構更為緊湊,換熱效率更高。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平流式多介質換熱器,所述換熱器包括至少兩個扁管組、第一集液管以及第二集液管;
[0005]每個所述扁管組包括從上到下依次接觸的上扁管、中扁管以及下扁管,其中上扁管和下扁管均流動第一介質(第一介質流動通道),中扁管流動第二介質(第二介質流動通道);兩個所述扁管組之間為封閉的介質流動通道,用于流動第三介質(第三介質流動通道);每個所述上扁管和下扁管的同一側的端部均與一所述第一集液管連通,每個所述中扁管的同一側的端部均與一所述第二集液管連通,位于同一側的所述第一集液管以及第二集液管在所述第三介質的流動方向上前后排列。
[0006]優選地,所述上扁管、中扁管和下扁管長度相等。
[0007]優選地,所述上扁管、中扁管以及下扁管平行接觸,所述第一介質質流動通道、第二介質流動通道以及第三介質流動通道平行排列。
[0008]優選地,在相鄰兩個所述扁管組之間設置多個支撐柱,用于支撐所述介質流動通道。
[0009]優選地,所述支撐柱為支撐翹片。
[0010]優選地,相鄰兩個所述支撐翹片與所述介質流動通道的頂面或地面形成三角形。
[0011]優選地,所述第一介質為液體或氣液兩相介質;所述第二介質為液體或氣液兩相介質;所述第三介質為氣體或氣體與噴淋液的混合介質。
[0012]優選地,所述換熱器還包括控制閥,所述控制閥分別設置于所述上扁管、中扁管、下扁管以及介質流動通道的介質入口處,用于對進行換熱的介質進行換熱控制。
[0013]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實現了三種介質的同時換熱,由于具有平行流通通道的結構,使換熱器結構更為緊湊,換熱效率更高。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平流式多介質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平流式多介質換熱器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平流式多介質換熱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平流式多介質換熱器的俯視圖;所述換熱器包括至少兩個扁管組、第一集液管6以及第二集液管5 ;每個所述扁管組包括從上到下依次緊密接觸的上扁管1、中扁管2以及下扁管3,其中上扁管I和下扁管3均為第一介質流動通道,中扁管2為第二介質流動通道;兩個所述扁管組之間形成第三介質流動通道(為封閉的管道);每個所述上扁管I和下扁管3的同一側的端部均與一所述第一集液管6連通,每個所述中扁管2的同一側的端部均與一所述第二集液管5連通。所述扁管組兩端的第一集液管和第二集液管分別作為介質的進出口。
[0018]進一步地,所述上扁管1、中扁管2和下扁管3長度相等。位于同一側的所述第一集液管6以及第二集液管5在所述第三介質的流動方向上前后排列。
[0019]進一步地,在相鄰兩個所述扁管組之間設置多個支撐柱,用于形成所述第三介質流動通道。
[0020]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柱為支撐翹片4,相鄰兩個所述支撐翹片4與所述第三介質流動通道的頂面或地面形成三角形。
[0021]進一步地,所述上扁管、中扁管以及下扁管平行接觸,所述第一介質質流動通道、第二介質流動通道以及第三介質流動通道平行排列。
[0022]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質流動通道的介質為液體或氣液兩相介質;所述第一介質流動通道的介質為液體或氣液兩相介質;所述第三介質流動通道的介質為氣體或氣體與噴淋液的混合介質。
[0023]進一步地,所述換熱器還包括控制閥,所述控制閥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介質流動通道、第二介質流動通道以及第三介質流動通道的介質入口處,用于對進行換熱的介質進行換熱控制。第一介質流動通道內的第一種介質可以選擇與第二介質流動通道以及第三介質流動通道內的其他兩種介質單獨或同時換熱:與第二介質流動通道內的第二種介質單獨換熱時,停止第三介質流動通道內的第三種介質流通(通常為關閉風機或相應的控制閥);與第三介質流動通道內的第三種介質單獨換熱時,關閉第二介質流動通道內的第二種介質通道;與兩種介質同時換熱時,所有流通通道均開啟。
[0024]本實用新型可以用于一種熱流體與兩種冷流體(或一種冷流體與兩種熱流體)的同時換熱,由于系統具有平行流微通道結構,與普通換熱器相比換熱系數更大,更加緊湊。
[0025]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平流式多介質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包括至少兩個扁管組、第一集液管以及第二集液管; 每個所述扁管組包括從上到下依次接觸的上扁管、中扁管以及下扁管,其中上扁管和下扁管均流動第一介質,中扁管流動第二介質;兩個所述扁管組之間為封閉的介質流動通道,用于流動第三介質;每個所述上扁管和下扁管的同一側的端部均與一所述第一集液管連通,每個所述中扁管的同一側的端部均與一所述第二集液管連通,位于同一側的所述第一集液管以及第二集液管在所述第三介質的流動方向上前后排列。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扁管、中扁管和下扁管長度相等。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扁管、中扁管以及下扁管平行接觸,所述第一介質質流動通道、第二介質流動通道以及第三介質流動通道平行排列。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在相鄰兩個所述扁管組之間設置多個支撐柱,用于支撐所述介質流動通道。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為支撐翹片。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所述支撐翹片與所述介質流動通道的頂面或地面形成三角形。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質為液體或氣液兩相介質;所述第二介質為液體或氣液兩相介質;所述第三介質為氣體或氣體與噴淋液的混合介質。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還包括控制閥,所述控制閥分別設置于所述上扁管、中扁管、下扁管以及介質流動通道的介質入口處,用于對進行換熱的介質進行換熱控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平流式多介質換熱器,所述換熱器包括至少兩個扁管組、第一集液管以及第二集液管;每個所述扁管組包括從上到下依次接觸的上扁管、中扁管以及下扁管,其中上扁管和下扁管均流動第一介質,中扁管流動第二介質;兩個所述扁管組之間為封閉的介質流動通道,用于流動第三介質;每個所述上扁管和下扁管的同一側的端部均與一所述第一集液管連通,每個所述中扁管的同一側的端部均與一所述第二集液管連通,位于同一側的所述第一集液管以及第二集液管在所述第三介質的流動方向上前后排列。本實用新型實現了三種介質的同時換熱,由于具有平行流通通道結構,使換熱器結構更為緊湊,換熱效率更高。
【IPC分類】F28D21/00
【公開號】CN204666001
【申請號】CN201520202147
【發明人】邵雙全, 張海南, 田長青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公開日】2015年9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