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雙系列高固氣比懸浮預熱預分解系統一級旋風筒出口氣體溫差的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水泥懸浮預熱預分解系統的溫度調節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調節雙系列高固氣比懸浮預熱預分解系統一級旋風筒出口氣體溫差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高固氣比懸浮預熱分解技術是一種先進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在高固氣比系統的懸浮預熱器是由多級旋風筒及換熱管道構成的,按照“氣路并行、料路串行”的方式實現系統內的“高固氣比”。由于該系統實現了高固氣比,氣固換熱更加充分,系統熱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因此具有顯著的節能效果。
[0003]以五級雙系列高固氣比系統為例闡述高固氣比系統氣流和物料運行的流程。物料在高固氣比預熱器內,從C2A和C2B出口的匯風管道上的進料口進入系統,分別進入ClA和ClB,從ClA和ClB收集下來的物料依次經過C2A — C2B — C3A — C3B — C4A — C4B —外循環式高固氣比分解爐一C5 —回轉窯。氣流從外循環式高固氣比分解爐出口經連接裝置進入C5,從C5出口氣流被均分為兩路,分別進入A系列和B系列。在A系列內,氣流依次經過C4A — C3A — C2A,在B系列內,氣流依次經過C4B — C3B — C2B。A系列和B系列氣流在C2A和C2B出口匯合后,再分為兩路,分別進入ClA和C1B,從ClA和ClB出口氣流再次匯合進入匯風管。在高固氣比懸浮預熱系統中,由于從C2A開始,物料以串行的方式依次在A系列和B系列內運行,從而導致4級?2級之間同一級預熱器的A系列和B系列的旋風筒出口存在一定的溫差。將C2A和C2B出口氣流進行匯合,目的是為了消除A系列和B系列在二級旋風筒出口存在溫差對一級旋風筒的影響,從而使一級旋風筒ClA和ClB的出口溫度均勻。但在實際工程運用中發現,由于C2A和C2B出口的匯風管道由于受到空間布置的限制,換熱長度不夠,因此導致ClA和ClB的出口溫度通常存在30°C?50°C的溫差。由于該溫差的存在會降低系統的熱效率,因此必須要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發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調節雙系列高固氣比懸浮預熱預分解系統一級旋風筒出口氣體溫差的裝置,可對一級旋風筒出口氣體溫差實現良好調節。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調節雙系列高固氣比懸浮預熱預分解系統一級旋風筒出口氣體溫差的裝置,包括:
[0007]固定軸1,固定軸I的兩端與第二級旋風筒出口匯風管壁面焊接,且固定軸I的安裝位置位于第二級第一列旋風筒出口風管6和第二級第二列旋風筒出口風管7匯合口的對稱中心線上,安裝方向與第二級第一列旋風筒出口風管6中心線和第二級第二列旋風筒出口風管7中心線構成的平面垂直,固定軸I上焊接有擋流板一 3、擋流板二 4、導流板一2和導流板二 5,所述擋流板一 3與擋流板二 4為平板結構,二者之間的夾角范圍為90°?150°,所述導流板一 2和導流板二 5為曲面板結構,二者在焊接位置曲面的切線夾角范圍為 90° ?150。;
[0008]所述擋流板一 3與擋流板二 4均焊接在固定軸I的軸向中心線的下部,且擋流板一 3與導流板一 2均位于固定軸I的軸向中點的一側;所述導流板一 2和導流板二 5均焊接在固定軸I的軸向中心線的上部,且擋流板二 4與導流板二 5均位于固定軸I的軸向中點的另一側。
[0009]所述固定軸I為直圓管結構。
[0010]所述擋流板一 3與導流板一 2在焊接位置切線重合;所述擋流板二 4與導流板二5在焊接位置切線重合。
[0011]所述導流板一 2和導流板二 5的凹面向上。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能夠在不改變現有高固氣比懸浮預熱系統工藝流程和結構布局的前提下,通過對C2A和C2B出口氣流強化混合,消除進ClA和ClB進口氣流的溫差,從而進一步消除ClA和ClB出口氣流的溫差。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位置示意圖,圖中M表示本實用新型。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0017]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調節雙系列高固氣比懸浮預熱預分解系統一級旋風筒出口氣體溫差的裝置,主要包括:固定軸1、擋流板一 3、擋流板二 4、導流板一 2和導流板二5。
[0018]固定軸I為直圓管結構,其兩端與第二級第一列旋風筒C2A和第二級第二列旋風筒C2B的出口匯風管壁面焊接。擋流板一 3與擋流板二 4為平板結構,兩者的夾角α為120°,均焊接在固定軸I的軸向中心線的下部。導流板一 2和導流板二 5為曲面板結構,兩者在焊接位置曲面的切線夾角β為120°,均焊接在固定軸I的軸向中心線的上部,凹面向上。
[0019]擋流板一 3與導流板一 2位于固定軸I的軸向中點的一側,且二者在焊接位置切線重合。擋流板二 4與導流板二 5位于另一側,且二者在焊接位置切線重合。
[0020]參照圖3,固定軸I的安裝位置位于第二級第一列旋風筒出口風管6和第二級第二列旋風筒出口風管7匯合口的對稱中心線上,安裝方向與第二級第一列旋風筒C2A出口風管6中心線和第二級第二列旋風筒C2B出口風管7中心線構成的平面垂直。
[0021]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
[0022]第二級第一列旋風筒C2A出口風管氣流經擋流板二 4遮擋后和導流板二 5的引導后,一部分氣流被強制轉換到第二級第二列旋風筒C2B出口風管內,與第二級第二列旋風筒C2B出口風管內的氣流進行混合。與此同時,第二級第二列旋風筒C2B出口風管氣流經擋流板一 3遮擋和導流板二 2的引導后,一部分氣流被強制轉換到第二級第一列旋風筒C2A出口風管內,與第二級第一列旋風筒C2A出口風管內的氣流進行混合。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強制混合后,第二級第一列旋風筒C2A和第二級第二列旋風筒C2B出口匯風管的斷面溫度場大致均勻,消除了進第一級第一列旋風筒ClA和第一級第二列旋風筒ClB進口氣流的溫差,從而達到消除第一級第一列旋風筒ClA和第一級第二列旋風筒ClB出口氣流的溫差。導流板采用曲面板的原因是整流,以降低由于強制混合產生紊流導致壓力損失增大。實際工程應用證明,不同規格的高固氣比懸浮預熱系統采用本實用新型改造后,均能實現第一級第一列旋風筒ClA和第一級第二列旋風筒ClB出口氣流的溫差不超過10°C的顯著效果。
【主權項】
1.調節雙系列高固氣比懸浮預熱預分解系統一級旋風筒出口氣體溫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軸(1),固定軸(I)的兩端與第二級旋風筒出口匯風管壁面焊接,且固定軸(I)的安裝位置位于第二級第一列旋風筒出口風管(6)和第二級第二列旋風筒出口風管(7)匯合口的對稱中心線上,安裝方向與第二級第一列旋風筒出口風管(6)中心線和第二級第二列旋風筒出口風管(7)中心線構成的平面垂直,固定軸(I)上焊接有擋流板一(3)、擋流板二(4)、導流板一(2)和導流板二(5),所述擋流板一(3)與擋流板二(4)為平板結構,二者之間的夾角范圍為90°?150°,所述導流板一(2)和導流板二(5)為曲面板結構,二者在焊接位置曲面的切線夾角范圍為90°?150° ; 所述擋流板一(3)與擋流板二(4)均焊接在固定軸(I)的軸向中心線的下部,且擋流板一(3)與導流板一(2)均位于固定軸(I)的軸向中點的一側;所述導流板一(2)和導流板二(5)均焊接在固定軸(I)的軸向中心線的上部,且擋流板二(4)與導流板二(5)均位于固定軸(I)的軸向中點的另一側。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調節雙系列高固氣比懸浮預熱預分解系統一級旋風筒出口氣體溫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軸(I)為直圓管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調節雙系列高固氣比懸浮預熱預分解系統一級旋風筒出口氣體溫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流板一(3)與導流板一(2)在焊接位置切線重合;所述擋流板二(4)與導流板二(5)在焊接位置切線重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調節雙系列高固氣比懸浮預熱預分解系統一級旋風筒出口氣體溫差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板一(2)和導流板二(5)的凹面向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調節雙系列高固氣比懸浮預熱預分解系統一級旋風筒出口氣體溫差的裝置,包括:固定軸,固定軸的兩端與第二級旋風筒出口匯風管壁面焊接,且固定軸的安裝位置位于第二級兩列旋風筒出口風管匯合口的對稱中心線上,安裝方向與第二級兩列旋風筒出口風管中心線構成的平面垂直,固定軸上焊接有擋流板一、擋流板二、導流板一和導流板二,擋流板一與擋流板二均焊接在固定軸的軸向中心線的下部,且擋流板一與導流板一均位于固定軸的軸向中點的一側;導流板一和導流板二均焊接在固定軸的軸向中心線的上部,且擋流板二與導流板二均位于固定軸的軸向中點的另一側,本實用新型可實現對一級旋風筒出口氣體溫差的良好調節。
【IPC分類】F27D13/00
【公開號】CN204665940
【申請號】CN201520364323
【發明人】陳延信, 劉寧昌, 張學峰, 酒少武
【申請人】陜西德龍水泥高新技術孵化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