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空調換熱用同軸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空調、汽車空調及其他行業所用的回熱器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調換熱用同軸管。
【背景技術】
[0002]在家用空調或者汽車空調行業中,空調換熱用同軸管因其具有節約空間、提高制冷效果的優點而被廣泛使用。參見圖1,圖中給出了一種現有的空調換熱,其包括內管I以及套合在內管I外且與內管I同軸設置的外管2,內管I和外管2之間構成介質流動外腔,內管I的內管構成介質流動內腔,在外管2的兩端分別設置有與介質流動外腔連通的歧管3a、3b。介質流動外腔和介質流動內腔內流動的媒介可以是液體媒介或者氣體媒介。為了提高空調換熱用同軸管的換熱能力,現有的做法是在內管I的內管面和/或外管面上設置螺旋槽,增加媒介與內管I的接觸面積以達到提高換熱能力的目的。然而,申請人發現,這種方法所增加的換熱面積有限,而且換熱能力得不到較大的提高。為此,申請人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找到了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的空調換熱用同軸管存在換熱能力不佳的問題而提供一種換熱效果好的空調換熱用同軸管。
[0004]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一種空調換熱用同軸管,包括內管以及套設在所述內管外且與所述內管同軸設置的外管,所述內管的內部構成介質流動內腔,所述內管與外管之間構成介質流動外腔,所述內管的內管面上形成有第一螺旋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內管的外管面上沿內管的長度方向間隔形成有多個外翅片,相鄰的兩個外翅片之間形成換熱槽道。
[0006]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在所述外管的內管面上形成有第二螺旋槽。
[0007]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內管的外管面上設置外翅片,相鄰的兩個外翅片之間形成換熱槽道,有效地增加了換熱面積,提高換熱能力2-3倍。此外,在外管的內管面上形成有螺旋槽,增大了換熱面積,進一步提高了換熱能力。
【附圖說明】
[000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09]圖1是現有的空調換熱用回軸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2]參見圖2,圖中給出的是一種空調換熱用同軸管,包括內管100以及套設在內管100外且與內管100同軸設置的外管200。內管100的內部構成介質流動內腔310,內管100與外管200之間構成介質流動外腔320。內管100與外管200之間焊接成一體,并且各部分尺寸可根據實際換熱情況制成彎曲段或者直管段。
[0013]內管100的內管面上形成有第一螺旋槽110,在內管100的外管面上沿內管100的長度方向間隔形成有多個外翅片120,外翅片120位于介質流動外腔320內,并且相鄰的兩個外翅片120之間形成換熱槽道130。這樣有效地增加了換熱面積,提高同軸管的換熱能力2-3 倍。
[0014]另外,在外管200的內管面上形成有第二螺旋槽210,第二螺旋槽210也位于介質流動外腔320內,有效地增大了換熱面積,進一步提高了同軸管的換熱能力。
[0015]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權項】
1.一種空調換熱用同軸管,包括內管以及套設在所述內管外且與所述內管同軸設置的外管,所述內管的內部構成介質流動內腔,所述內管與外管之間構成介質流動外腔,所述內管的內管面上形成有第一螺旋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內管的外管面上沿內管的長度方向間隔形成有多個外翅片,相鄰的兩個外翅片之間形成換熱槽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換熱用同軸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管的內管面上形成有第二螺旋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調換熱用同軸管,包括內管以及套設在所述內管外且與所述內管同軸設置的外管,所述內管的內部構成介質流動內腔,所述內管與外管之間構成介質流動外腔,所述內管的內管面上形成有第一螺旋槽,在所述內管的外管面上沿內管的長度方向間隔形成有多個外翅片,相鄰的兩個外翅片之間形成換熱槽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內管的外管面上設置外翅片,相鄰的兩個外翅片之間形成換熱槽道,有效地增加了換熱面積,提高換熱能力2-3倍。
【IPC分類】F28F1/42, F24F13/30
【公開號】CN204630452
【申請號】CN201520267577
【發明人】張繼軒, 張永靖, 李輝, 王凱
【申請人】上海龍陽精密復合銅管有限公司, 清華大學
【公開日】2015年9月9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