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環境中制冷運行的方艙空調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領域,具體是一種低溫環境中制冷運行的方艙空調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工業與軍事領域,有大量電子設備在寬溫區工作,除了在高溫的氣候環境中需要制冷降溫,在低溫的氣候環境時也因為設備內的熱負荷大需要制冷,這時常用的手段是引入室外的低溫空氣作為新風。這樣對精密的電子設備、裝備產生不利影響,如空氣中雜質、低溫新風的凝露等問題,嚴重影響電子設備的安全與可靠性。另外還對室外的新風口帶來結構上的防護等級與電磁兼容的防護問題。因此許多重要與精密的電子設備不能采用這方式,如軍用雷達方艙內電氣機柜和電子設備,往往是在低溫的氣候環境時開啟空調的制冷運行,來平衡設備內的熱負荷。
[0003]低溫環境下開啟空調的制冷運行,會產生以下趨勢,制冷系統的冷凝溫度、壓力偏低,于此同時室內側的熱負荷存在而使得蒸發溫度、蒸發壓力較高,節流系統的壓差降低,影響制冷劑流量,進而時冷量下降明顯;同時由于整個制冷循環與常溫或標準制冷工況相差較多,可靠性下降。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低溫環境中制冷運行的方艙空調裝置,利用在方艙空調內設計安裝熱管換熱器及風閥切換,使方艙空調裝置在低溫環境下提供多種模式的制冷運行和切換,以拓寬低溫工作范圍,提高低溫環境中制冷運行的性能和可靠性。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低溫環境中制冷運行的方艙空調裝置,包括有空調內、外風道、壓縮機、冷凝器、節流機構、蒸發器、冷凝風機、蒸發風機、熱管換熱器以及風閥,所述的空調內風道包括有室外側風道和室內側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縮機、冷凝器、節流機構和蒸發器通過管道相連接并構成制冷系統回路,所述的冷凝器設置在所述室外側風道中,所述的蒸發器設置在所述室內側風道中,所述的熱管換熱器設置在所述的空調內風道中,并位于所述冷凝器和蒸發器的前方風路上,熱管換熱器的兩端分別位于所述室外側風道的冷凝進風處和所述室內側風道的回風處并通過風道隔板隔開,所述的風閥設置在所述熱管換熱器的前方風路上。
[0007]所述的低溫環境中制冷運行的方艙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管換熱器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的風道隔板和風閥構成能啟閉的空氣通道;當風閥開啟時,空氣通道成為空調內風道的一部分。
[0008]低溫環境中,通過風閥切換,實現熱管換熱與制冷系統制冷運行的組合與切換,拓寬了低溫工作范圍,提高了低溫環境中制冷運行的性能和可靠性。
[0009]低溫環境時,不開啟制冷系統時,或因低溫無法開啟制冷運行時,可開啟風閥、蒸發風機和冷凝風機,通過熱管換熱器將艙內的熱量排除到艙外;也可以開啟制冷系統的同時開啟風閥,熱管換熱器可起到輔助散熱的作用;另外,還可以利用熱管換熱器的散熱提高冷凝器的工作溫度,有利改善低溫環境中的制冷系統循環的性能。當空調不處于低溫環境時,關閉風閥使熱管換熱器不處于流動空氣中,避免了熱管換熱器此時工作。
[0010]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中,利用在方艙空調內風道中設置由熱管換熱器、風道隔板和風閥構成能啟閉的空氣通道,通過風閥切換,使方艙空調裝置在低溫環境下提供熱管換熱器冷卻模式和熱管輔助空調制冷運行模式,同時可利用熱管改善低溫環境中冷凝器工作溫度。通過以上兩種模式的制冷運行和切換,拓寬低溫工作范圍,提高低溫環境中制冷運行的性能和可靠性。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2]1、本實用新型避免了引入低溫空氣作為新風對精密的電子設備、裝備產生不利影響,可以在制冷系統不能工作的更低環境溫度中提供電子設備的散熱,在低溫環境中,輔助散熱的同時,可以利用熱管改善冷凝器工作溫度條件,改善制冷性能的同時也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0013]2、本實用新型在開啟熱管散熱模式時僅僅需要開啟風機,節能的同時工作器件少,可靠性高。
[0014]3、本實用新型依托空調整體結構,布置空間需求少,直接利用空調本體的電氣、通風接口,對用戶無額外的改制工作量。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參見圖1,一種低溫環境中制冷運行的方艙空調裝置,包括有空調內、外風道12、13、壓縮機1、冷凝器2、節流機構3、蒸發器4、冷凝風機5、蒸發風機6、熱管換熱器10以及風閥8,空調內風道12包括有室外側風道9和室內側風道11,壓縮機1、冷凝器2、節流機構3和蒸發器4通過管道相連接并構成制冷系統回路,冷凝器2設置在室外側風道9中,蒸發器4設置在室內側風道11中,熱管換熱器10設置在空調內風道12中,并位于冷凝器2和蒸發器4的前方風路上,熱管換熱器10的兩端分別位于室外側風道9的冷凝進風處和室內側風道11的回風處并通過風道隔板7隔開,風閥8設置在熱管換熱器10的前方風路上。
[0017]本實用新型中,熱管換熱器10的兩端分別與風道隔板7和風閥8構成能啟閉的空氣通道;當風閥8開啟時,空氣通道成為空調內風道12的一部分。
[0018]低溫環境時,不開啟制冷系統時,或因低溫無法開啟制冷運行時,可開啟風閥8、冷凝風機5和蒸發風機6,通過熱管換熱器10將艙內的熱量排除到艙外;制冷系統運行時開啟風閥8,熱管換熱器10可起到輔助散熱的作用;制冷系統運行時,開啟風閥8,熱管換熱器10的散熱可以提高冷凝器的工作溫度,改善低溫環境中的制冷系統循環的性能。當空調不處于低溫環境時,關閉風閥8,風道隔板7分別與風閥8構成的半封閉腔體可以使熱管換熱器10的兩端不處于流動空氣中,避免了熱管換熱器10工作。
【主權項】
1.一種低溫環境中制冷運行的方艙空調裝置,包括有空調內、外風道、壓縮機、冷凝器、節流機構、蒸發器、冷凝風機、蒸發風機、熱管換熱器以及風閥,所述的空調內風道包括有室外側風道和室內側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縮機、冷凝器、節流機構和蒸發器通過管道相連接并構成制冷系統回路,所述的冷凝器設置在所述室外側風道中,所述的蒸發器設置在所述室內側風道中,所述的熱管換熱器設置在所述的空調內風道中,并位于所述冷凝器和蒸發器的前方風路上,熱管換熱器的兩端分別位于所述室外側風道的冷凝進風處和所述室內側風道的回風處并通過風道隔板隔開,所述的風閥設置在所述熱管換熱器的前方風路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溫環境中制冷運行的方艙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管換熱器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的風道隔板和風閥構成能啟閉的空氣通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低溫環境中制冷運行的方艙空調裝置,包括有空調內、外風道、冷凝器、蒸發器、熱管換熱器以及風閥,空調內風道包括有室外側風道和室內側風道,冷凝器設置在室外側風道中,蒸發器設置在室內側風道中,熱管換熱器設置在空調內風道中,熱管換熱器的兩端分別位于室外側風道的冷凝進風處和室內側風道的回風處并通過風道隔板隔開,風閥設置在熱管換熱器的前方風路上。本實用新型通過風閥切換,在低溫環境下提供熱管換熱器冷卻模式和熱管輔助空調制冷運行模式,同時可改善低溫環境中冷凝器工作溫度,通過以上兩種模式的制冷運行和切換,拓寬了低溫工作范圍,提高了低溫環境中制冷運行的性能和可靠性。
【IPC分類】F24F13/30, F24F1/00
【公開號】CN204629718
【申請號】CN201520157309
【發明人】張勇, 王震, 張連軍, 趙貝
【申請人】合肥天鵝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9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