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采暖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煤爐具,尤其涉及一種節能采暖爐。
【背景技術】
[0002]我國北方地區還有很多居室內或蔬菜大棚、動物飼養棚取暖需要使用采暖爐供暖,他們大多使用民用燃煤采暖爐,現今的燃煤采暖爐由于受到換熱結構的影響,存在著只要一封火,循環水溫度立即下降,室內溫度立即降低的問題。因為溫度不穩定,還會降低熱利用率,提高運行成本,造成環境污染。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節能采暖爐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節能采暖爐,其與換熱器配套使用,具有溫度穩定,熱能轉化率高,運行成本低,使用方便的優點。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節能采暖爐,包括爐體外殼、位于爐體外殼內的耐火填充體、位于耐火填充體中心的燃燒爐膛,所述爐體外殼為雙層中空結構,爐體外殼的中空腔體內裝滿循環水形成循環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填充體的中間設有若干循環水管,所述循環水管外周設有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所述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內裝滿蓄熱介質,所述循環水管由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中心穿過,循環水管的兩端與循環水套連通。
[0005]進一步的,所述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上端連通,并設置延伸至爐體外部的導熱介質加料管。
[000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述節能采暖爐在原有的循環水管的外部設置了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內的蓄熱介質可以在煤燃燒時達到較高的溫度,同時還會將熱能儲存起來在夜間封爐以后緩慢釋放,避免了因為封爐而造成循環水管內的水溫快速下降,有效解決了人工采暖爐晝夜溫差大的問題。同時因為循環水溫度穩定,減少了燃煤消耗,提高了取暖效果。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節能采暖爐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圖1的A-A截面圖。
[0009]圖中對應的部件名稱為爐體外殼、2耐火填充體、3燃燒爐膛、4循環水套、5循環水管、6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7蓄熱介質、8導熱介質加料管、9換熱器循環水路。
【具體實施方式】
[0010]請參閱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節能采暖爐,包括爐體外殼1、位于爐體外殼I內的耐火填充體2、位于耐火填充體中心的燃燒爐膛3,所述爐體外殼為雙層中空結構,爐體外殼的中空腔體內裝滿循環水形成循環水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填充體的中間設有若干循環水管5,所述循環水管外周設有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6,所述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內裝滿蓄熱介質7,所述循環水管5由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6中心穿過,循環水管的兩端與循環水套4連通。所述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6上端連通,并設置延伸至爐體外部的導熱介質加料管8。
[0011]基于上述結構設計的節能采暖爐,循環水套4與換熱器循環水路9連通,由導熱介質加料管8將蓄熱介質7加入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6內,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6內的蓄熱介質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熔融鹽作為蓄熱介質,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具有蓄熱功能的導熱介質,燃煤燃燒時,蓄熱介質可以達到遠高于水的沸點的溫度,并將熱能儲存起來,緩慢釋放,避免了因為封爐而造成循環水管內的水溫快速下降,有效解決了人工采暖爐晝夜溫差大的問題,取暖效果好,熱利用率高,減少了燃煤消耗。
[0012]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均屬于權利要求書保護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節能采暖爐,包括爐體外殼、位于爐體外殼內的耐火填充體、位于耐火填充體中心的燃燒爐膛,所述爐體外殼為雙層中空結構,爐體外殼的中空腔體內裝滿循環水形成循環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填充體的中間設有若干循環水管,所述循環水管外周設有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所述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內裝滿蓄熱介質,所述循環水管由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中心穿過,循環水管的兩端與循環水套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采暖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上端連通,并設置延伸至爐體外部的導熱介質加料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節能采暖爐,包括爐體外殼、位于爐體外殼內的耐火填充體、位于耐火填充體中心的燃燒爐膛,所述爐體外殼為雙層中空結構,爐體外殼的中空腔體內裝滿循環水形成循環水套,所述耐火填充體的中間設有若干循環水管,所述循環水管外周設有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所述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內裝滿蓄熱介質,所述循環水管由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中心穿過,循環水管的兩端與循環水套連通。所述儲能導熱介質循環管上端連通,并設置延伸至爐體外部的導熱介質加料管。本實用新型與換熱器配套使用,具有溫度穩定,熱能轉化率高,運行成本低,使用方便的優點。
【IPC分類】F24B1-191, F24B1-183
【公開號】CN204460302
【申請號】CN201520130047
【發明人】張子進
【申請人】張子進
【公開日】2015年7月8日
【申請日】2015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