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冷卻水地冷空調降溫循環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液氮冷卻水地冷空調降溫循環系統,包括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和地熱系統,還包括液氮冷卻水儲存器、燃氣爐、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泵和換熱器,所述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與所述換熱器通過第一管路連接,所述換熱器與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通過第二管路連接,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與所述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泵通過第三管路連接。本發明設計獨到合理、構思巧妙,通過與現有的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連接組合,利用燃氣爐和液氮冷卻水儲存器各自對系統中的水加熱和制冷,再灌入到地暖系統中,起到調節溫度的作用,具有節能環保、零排放、無污染的優點。
【專利說明】
液氮冷卻水地冷空調降溫循環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暖通系統,特別是涉及一種液氮冷卻水地冷空調降溫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0002]液氮:液態的氮氣。是惰性的,無色,無臭,無腐蝕性,不可燃,溫度極低。氮構成了大氣的大部分(體積比78.03%,重量比75.5%)。氮是不活潑的,不支持燃燒。汽化時大量吸熱接觸造成凍傷。在常壓下,液氮溫度為-196°C ; I立方米的液氮可以膨脹至696立方米21° C的純氣態氮。液氮是無色、無味,在高壓下低溫的液體和氣體。液氮(常寫為LN2),是氮氣在低溫下形成的液體形態。氮的沸點為-196° C,在正常大氣壓下溫度如果在這以下就會形成液氮;如果加壓,可以在更高的溫度下得到液氮。在工業中,液態氮是由空氣分餾而得。先將空氣凈化后,在加壓、冷卻的環境下液化,借由空氣中各組分之沸點不同加以分離。氦氣最先泄出(且未被液化),接著就是占空氣中78.09%的氮氣,再來是占20.95%的氧氣,最后是占空氣中0.93%的氬氣。液氮是無色、無嗅、無腐蝕性和不可燃的環保液體,目前市面上存貯液氮的貯存裝置很少。
[0003]在2014年3月10日申請了申請號為CN201420105913.5的實用新型,該實用新型具有向室內供暖的作用,然而不具有在夏天為室內提供降溫的功能。在對室內冷暖調節的功能不夠完備。
【發明內容】
[0004]有鑒于【背景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液氮冷卻水地冷空調降溫循環系統。
[0005]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液氮冷卻水地冷空調降溫循環系統,包括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和地熱系統,還包括液氮冷卻水儲存器、燃氣爐、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和換熱器,所述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與所述換熱器通過第一管路連接,該第一管路上設置有第一調節閥,所述換熱器與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通過第二管路連接,該第二管路上設置有第二調節閥,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與所述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通過第三管路連接,該第三管路上設置有第三調節閥,所述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與所述地熱系統通過第四管路連接,該第四管路上設置有第四調節閥,所述地熱系統通過第五管路與所述燃氣爐連接,所述燃氣爐與所述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通過第六管路連接,該第六管路上設置有第六調節閥,所述燃氣爐與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之間通過冷熱回水管路連接。
[0006]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為2014年3月10日申請的申請號為CN201420105913.5的實用新型。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與液氮冷卻水儲存器連接后通過增加燃氣爐共同連接在地熱系統上,通過液氮冷卻水儲存器提供冷水降溫,通過燃氣爐提供熱水增溫來達到調節溫度的效果。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多余的水通過第一管道和第一調節閥進入到換熱器內,對其進行降溫換熱處理,經過處理后的水再通過第二管道和第二調節閥進入到液氮冷卻水存儲器內,通過液氮徹底降溫。經過徹底降溫的水被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栗入到地暖系統中,對室內進行降溫。經過地暖系統后的水溫度會略有升高,通過第五管道和冷熱回水管道進入到液氮冷卻水存儲器內。此時燃氣爐不工作。在需要熱水取暖時,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里面的水通過第六管道和第六調節閥進入到燃氣爐內,經過燃氣爐加熱后進入到地暖系統中,對室內進行加熱升溫。在地暖系統中循環過的水會降溫,再通過第四管道等流入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內,再通過冷熱回水管道進入到燃氣爐中。
[0007]作為優選,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為液氮保溫冷卻水池,該液氮保溫冷卻水池設置有第一保溫外殼,所述保溫外殼上設置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一回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一回水口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出水口閥和第一回水口閥,所述第一保溫外殼內盤設有超低溫金屬軟管,該超低溫金屬軟管的外端連通所述第一保溫外殼的外部,且在所述金屬軟管的外端設置有第一安全閥,所述低溫金屬軟管的內端與所述第一保溫外殼的內部接通。
[0008]進一步,所述第一出水口通過第三管路與所述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連接,所述第一回水口通過所述冷熱回水管路與所述燃氣爐連接。
[0009]作為優選,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為液氮保溫冷卻水罐,該液氮保溫冷卻水罐設置有第二保溫外殼,所述第二保溫外殼上設置有第二出水口和第二回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和第二回水口上分別設置有第二出水口閥和第二回水口閥,所述第二保溫外殼內盤設有超低溫金屬軟管,該超低溫金屬軟管的外端連通所述保溫外殼的外部,且在所述金屬軟管的外端設置有第二安全閥,所述低溫金屬軟管的內端與所述第二保溫外殼的內部接通。
[0010]進一步,所述第二出水口通過第三管路與所述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連接,所述第二回水口通過所述冷熱回水管路與所述燃氣爐連接。
[0011]作為優選,所述第一保溫外殼和第二保溫外殼分為三層,三層都設為保溫層,最內層設置有聚氨酯,中間層的保溫材料,為40-50份改性環氧樹脂、10-20份酚醛樹脂、30-40份乙醇、20-30份改性礦渣、5-9份高嶺土、1-2份減水劑、3-4份石蠟、5_6份硅酸鹽、4_7份玻璃纖維組成,最外層保溫層的保溫材料為由混合多元醇為60-97%,催化劑為0.1-2%,勻泡劑為
0.5-10%,發泡劑為2-15%,阻燃劑為2-15%,擴鏈劑為0.1_5%組成。
[0012]進一步,所述聚氨酯的組分和重量份數為:
發泡劑4-6;
異氰酸酯51-60;
聚醚16-30;
交聯劑3-5;
穩定劑1-2;
催化劑2-4;
阻燃劑5-8。
[0013]進一步,所述發泡劑為一氟二氧丙烷,所述交聯劑為苯酚類小分子交聯劑,穩定劑為硅油,催化劑為乙酸錫或三乙基胺;所述的阻燃劑為含氯元素的聚醚。
[0014]有益效果:本發明設計獨到合理、構思巧妙,通過與現有的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連接組合,利用燃氣爐和液氮冷卻水儲存器各自對系統中的水加熱和制冷,再灌入到地暖系統中,起到調節溫度的作用,具有節能環保、零排放、無污染的優點。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發明中液氮保溫冷卻水池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本發明中液氮保溫冷卻水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的一種液氮冷卻水地冷空調降溫循環系統,包括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I和地熱系統2,還包括液氮冷卻水儲存器3、燃氣爐4、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5和換熱器6,所述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I與所述換熱器6通過第一管路11連接,該第一管路11上設置有第一調節閥12,所述換熱器6與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3通過第二管路21連接,該第二管路21上設置有第二調節閥22,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3與所述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5通過第三管路31連接,該第三管路31上設置有第三調節閥32,所述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5與所述地熱系統2通過第四管路41連接,該第四管路41上設置有第四調節閥42,所述地熱系統2通過第五管路51與所述燃氣爐4連接,所述燃氣爐4與所述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I通過第六管路61連接,該第六管路61上設置有第六調節閥62,所述燃氣爐4與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3之間通過冷熱回水管路7連接。
[0019]如圖2所示,作為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3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3為液氮保溫冷卻水池,該液氮保溫冷卻水池設置有第一保溫外殼3a,所述保溫外殼上設置有第一出水口 3b和第一回水口 3c,所述第一出水口 3b和第一回水口 3c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出水口閥3d和第一回水口閥3e,所述第一保溫外殼3a內盤設有超低溫金屬軟管3f,該超低溫金屬軟管3f的外端連通所述第一保溫外殼3a的外部,且在所述金屬軟管3f的外端設置有第一安全閥3g,所述低溫金屬軟管3f的內端與所述第一保溫外殼3a的內部接通。所述第一出水口 3b通過第三管路31與所述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5連接,所述第一回水口 3d!過所述冷熱回水管路7與所述燃氣爐4連接。
[0020]如圖3所示作為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3的另一種優選方式,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3為液氮保溫冷卻水罐,該液氮保溫冷卻水罐設置有第二保溫外殼3A,所述第二保溫外殼3A上設置有第二出水口 3B和第二回水口 3C,所述第二出水口 3B和第二回水口 3C上分別設置有第二出水口閥3D和第二回水口閥3E,所述第二保溫外殼3A內盤設有超低溫金屬軟管3f,該超低溫金屬軟管3f的外端連通所述第二保溫外殼3A的外部,且在所述金屬軟管3f的外端設置有第二安全閥3G,所述低溫金屬軟管3f的內端與所述第二保溫外殼3A的內部接通。所述第二出水口 3B通過第三管路31與所述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5連接,所述第二回水口3C通過所述冷熱回水管路7與所述燃氣爐4連接。
[0021 ]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第一保溫外殼3a和第二保溫外殼3A分為三層,三層都設為保溫層,最內層設置有聚氨酯,中間層的保溫材料,為40-50份改性環氧樹脂、10-20份酚醛樹脂、30-40份乙醇、20-30份改性礦渣、5-9份高嶺土、1_2份減水劑、3_4份石蠟、5_6份硅酸鹽、4-7份玻璃纖維組成,最外層保溫層的保溫材料為由混合多元醇為60-97%,催化劑為
0.1_2%,勻泡劑為0.5-10%,發泡劑為2-15%,阻燃劑為2-15%,擴鏈劑為0.1_5%組成。所述聚氨酯的組分和重量份數為:發泡劑4-6;異氰酸酯51-60;聚醚16-30;交聯劑3_5;穩定劑1_2;催化劑2-4;阻燃劑5-8。所述發泡劑為一氟二氧丙烷,所述交聯劑為苯酚類小分子交聯劑,穩定劑為硅油,催化劑為乙酸錫或三乙基胺;所述的阻燃劑為含氯元素的聚醚。
[0022]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發明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發明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液氮冷卻水地冷空調降溫循環系統,包括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和地熱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液氮冷卻水儲存器、燃氣爐、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和換熱器,所述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與所述換熱器通過第一管路連接,該第一管路上設置有第一調節閥,所述換熱器與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通過第二管路連接,該第二管路上設置有第二調節閥,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與所述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通過第三管路連接,該第三管路上設置有第三調節閥,所述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與所述地熱系統通過第四管路連接,該第四管路上設置有第四調節閥,所述地熱系統通過第五管路與所述燃氣爐連接,所述燃氣爐與所述太陽能熱能交替供暖供熱水供熱風循環系統通過第六管路連接,該第六管路上設置有第六調節閥,所述燃氣爐與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之間通過冷熱回水管路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氮冷卻水地冷空調降溫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為液氮保溫冷卻水池,該液氮保溫冷卻水池設置有第一保溫外殼,所述保溫外殼上設置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一回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一回水口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出水口閥和第一回水口閥,所述第一保溫外殼內盤設有超低溫金屬軟管,該超低溫金屬軟管的外端連通所述第一保溫外殼的外部,且在所述金屬軟管的外端設置有第一安全閥,所述低溫金屬軟管的內端與所述第一保溫外殼的內部接通。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氮冷卻水地冷空調降溫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通過第三管路與所述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連接,所述第一回水口通過所述冷熱回水管路與所述燃氣爐連接。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氮冷卻水地冷空調降溫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氮冷卻水儲存器為液氮保溫冷卻水罐,該液氮保溫冷卻水罐設置有第二保溫外殼,所述第二保溫外殼上設置有第二出水口和第二回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和第二回水口上分別設置有第二出水口閥和第二回水口閥,所述第二保溫外殼內盤設有超低溫金屬軟管,該超低溫金屬軟管的外端連通所述保溫外殼的外部,且在所述金屬軟管的外端設置有第二安全閥,所述低溫金屬軟管的內端與所述第二保溫外殼的內部接通。5.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液氮冷卻水地冷空調降溫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口通過第三管路與所述水源管路三通循環栗連接,所述第二回水口通過所述冷熱回水管路與所述燃氣爐連接。6.如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液氮冷卻水地冷空調降溫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溫外殼和第二保溫外殼分為三層,三層都設為保溫層,最內層設置有聚氨酯,中間層的保溫材料,為40-50份改性環氧樹脂、10-20份酚醛樹脂、30-40份乙醇、20-30份改性礦渣、5-9份高嶺土、1-2份減水劑、3-4份石蠟、5-6份硅酸鹽、4-7份玻璃纖維組成,最外層保溫層的保溫材料為由混合多元醇為60-97%,催化劑為0.1-2%,勻泡劑為0.5-10%,發泡劑為2-15%,阻燃劑為2-15%,擴鏈劑為0.1-5%組成。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氮冷卻水地冷空調降溫循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的組分和重量份數為: 發泡劑4-6; 異氰酸酯51-60; 聚醚16-30; 交聯劑3-5; 穩定劑1-2; 催化劑2-4; 阻燃劑5-8。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液氮冷卻水的貯存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泡劑為一氟二氧丙烷,所述交聯劑為苯酚類小分子交聯劑,穩定劑為硅油,催化劑為乙酸錫或三乙基胺;所述的阻燃劑為含氯元素的聚醚。
【文檔編號】F24F11/00GK105928108SQ201610350573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5日
【發明人】翟永義
【申請人】翟永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