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空調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空調器的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立式空調器。
【背景技術】
[0002]空調器啟動后,風經過蒸發器后變為冷風,冷風流到的地方形成冷腔,冷腔內容易產生冷凝水。現有技術中對蒸發器的冷凝水進行收集排出,而蒸發器周圍的零部件及立式空調器的進風面板內壁產生的冷凝水無法收集。這些冷凝水會對立式空調器及室內造成污染。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立式空調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立式空調器進風面板上產生的冷凝水無法收集、排出的問題。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立式空調器,包括:進風面板,進風面板包括進風口 ;蒸發器,設置在進風面板的內側,蒸發器的底部設置有接水盤;立式空調器還包括:輔助接水結構,設置在進風面板的內側壁上并位于蒸發器的遠離進風口的一側,輔助接水結構位于接水盤的上方,輔助接水結構包括集水部和引流結構,引流結構與集水部連通并朝向接水盤。
[0005]進一步地,輔助接水結構為兩個,蒸發器設置在兩個輔助接水結構之間。
[0006]進一步地,集水部具有集水槽。
[0007 ]進一步地,集水部包括底板和與底板的周向邊沿連接的圍板,底板和圍板之間形成集水槽。
[0008]進一步地,引流結構設置在底板和/或圍板上。
[0009]進一步地,底板從進風面板的周向內壁向內延伸至接水盤的豎直上方。
[0010]進一步地,底板為水平設置或傾斜設置。
[0011 ]進一步地,圍板設置有缺口,引流結構設置在缺口處。
[0012]進一步地,引流結構包括傾斜設置的引流板及設置在引流板的兩側的立板。
[0013]進一步地,進風口處設置有格柵結構。
[0014]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立式空調器在制冷時,大部分的熱空氣從進風面板的進風口進入后和蒸發器換熱形成冷風,這時會產生大量的冷凝水。蒸發器上的冷凝水流入接水盤引流至立式空調器的外部。還有少量的熱空氣與蒸發器附近的零部件及進風面板接觸產生冷凝水,這些冷凝水可以通過輔助接水結構的集水部收集后,再通過引流結構引流至接水盤。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立式空調器的蒸發器附近的零部件及進風面板產生的冷凝水無法收集、排出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5]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6]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立式空調器的實施例的進風面板、蒸發器和風道組件的組裝示意圖;
[0017]圖2示出了圖1的立式空調器的進風面板、蒸發器和風道組件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示出了圖2進風面板、蒸發器和風道組件的俯視示意圖;
[0019]圖4示出了圖1的進風面板、蒸發器和風道組件的剖視示意圖;
[0020]圖5示出了圖4的輔助接水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6示出了圖1的立式空調器的實施例的進風面板的結構示意圖;以及
[0022]圖7示出了圖1的進風面板及蒸發器的剖視示意圖。
[0023]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0024]1、進風面板;11、進風口; 20、蒸發器;21、接水盤;30、輔助接水結構;31、集水部;32、引流結構;40、風道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5]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0026]如圖1至圖4及圖7所示,本實施例的立式空調器包括:進風面板10、蒸發器20和輔助接水結構30。進風面板10包括進風口 11。蒸發器20設置在進風面板10的內側,蒸發器20的底部設置有接水盤21。立式空調器還包括:輔助接水結構30。輔助接水結構30設置在進風面板10的內側壁上并位于蒸發器20的遠離進風口 11的一側,輔助接水結構30位于接水盤21的上方,輔助接水結構30包括集水部31和引流結構32,引流結構32與集水部31連通并朝向接水盤21。
[0027]應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立式空調器在制冷時,大部分的熱空氣從進風面板10的進風口 11進入后和蒸發器20換熱形成冷風,這時會產生大量的冷凝水。蒸發器20上的冷凝水流入接水盤21引流至立式空調器的外部。還有少量的熱空氣與蒸發器20附近的零部件及進風面板10接觸產生冷凝水,這些冷凝水可以通過輔助接水結構30的集水部31收集后,再通過引流結構32引流至接水盤21。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立式空調器的蒸發器附近的零部件及進風面板10產生的冷凝水無法收集、排出的問題。
[0028]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輔助接水結構30為兩個,蒸發器20設置在兩個輔助接水結構30之間。立式空調器的蒸發器20至風道組件40之間的部分為冷腔,熱空氣從蒸發器20的左右兩側進入冷腔時比較容易產生冷凝水(蒸發器20的一側為熱空氣另一側為冷腔,熱空氣由熱到冷的過程容易產生冷凝水),輔助接水結構30僅設置在產生冷凝水的位置,這樣的結構節省材料,減少了安裝、維護的工作量。具體地,輔助接水結構30和進風面板10為一體成型的注塑結構。當然,作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知道,輔助接水結構30也可以為與進風面板10為分體結構,輔助接水結構30通過緊固件緊固到進風面板10上或者輔助接水結構30為引流的筋條。
[0029]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集水部31具有集水槽。上述結構設置簡單、容易加工、節省成本。具體地,集水部31包括底板和與底板的周向邊沿連接的圍板,底板和圍板之間形成集水槽。
[0030]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引流結構32設置在底板圍板上。具體地,圍板設置有缺口,引流結構32設置在缺口處。集水槽收集到冷凝水后通過引流結構32的缺口流到引流結構上,再通過引流結構32流至接水盤21,上述設置結構緊湊。
[0031]當然,作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知道,引流結構32設置在底板上也是可以的,當然底板和圍板上都設置有引流結構也是可以的。
[0032]如圖4和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底板從進風面板10的周向內壁向內延伸至接水盤21的豎直上方。上述結構保證了蒸發器、蒸發器附近的零部件及進風面板上產生的冷凝水全部收集到接水盤21。
[0033]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底板為水平設置,上述設置容易。當然,作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知道,底板也可以傾斜設置,傾斜方向為靠近進風面板的內壁處高于遠離進風面板的內壁端。
[0034]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引流結構32包括傾斜設置的引流板及設置在引流板的兩側的立板。傾斜方向為靠近集水部31的位置高于遠離集水部31的一端,這樣輔助接水結構30收集到的冷凝水通過重力的作用流到接水盤21,上述結構不但保證了收集到輔助接水結構上的冷凝水的排放徹底,而且保證了冷凝水的快速排出。
[0035]如圖6和圖7所示,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中,進風口11處設置有格柵結構。
[0036]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立式空調器,包括: 進風面板(1),所述進風面板(10)包括進風口( 11); 蒸發器(20),設置在所述進風面板(10)的內側,所述蒸發器(20)的底部設置有接水盤(21); 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空調器還包括: 輔助接水結構(30),設置在所述進風面板(10)的內側壁上并位于所述蒸發器(20)的遠離所述進風口(11)的一側,所述輔助接水結構(30)位于所述接水盤(21)的上方,所述輔助接水結構(30)包括集水部(31)和引流結構(32),所述引流結構(32)與所述集水部(31)連通并朝向所述接水盤(2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接水結構(30)為兩個,所述蒸發器(20)設置在所述兩個輔助接水結構(30)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部(31)具有集水槽。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部(31)包括底板和與所述底板的周向邊沿連接的圍板,所述底板和所述圍板之間形成所述集水槽。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結構(32)設置在所述底板和/或所述圍板上。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從所述進風面板(10)的周向內壁向內延伸至所述接水盤(21)的豎直上方。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為水平設置或傾斜設置。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圍板上設置有缺口,所述引流結構(32)設置在所述缺口處。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結構(32)包括傾斜設置的引流板及設置在所述引流板的兩側的立板。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11)處設置有格柵結構。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立式空調器,包括:進風面板(10),進風面板(10)包括進風口(11);蒸發器(20),設置在進風面板(10)的內側,蒸發器(20)的底部設置有接水盤(21);立式空調器還包括:輔助接水結構(30),設置在進風面板(10)的內側壁上并位于蒸發器(20)的遠離進風口(11)的一側,輔助接水結構(30)位于接水盤(21)的上方,輔助接水結構(30)包括集水部(31)和引流結構(32),引流結構(32)與集水部(31)連通并朝向接水盤(21)。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有效地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立式空調器進風面板上產生的冷凝水無法收集、排出的問題。
【IPC分類】F24F13/22
【公開號】CN105485883
【申請號】CN201510811939
【發明人】潘龍騰, 丘曉宏, 陳圣文, 吳舸, 姚俊華, 李德清, 王朝新, 金海元, 孟憲運, 曾輝, 張永成, 曾慶和, 溫驪, 臧允舒, 林裕亮, 楊杰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