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孔或小孔流道與換熱面整體化的孔板平面換熱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換熱器領域,特別是一種適用于輻射空調系統或者能量采集器的新型孔板平面換熱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輻射空調系統中,空調的末端為毛細管網換熱器,一般通過流通在毛細管中網柵的冷熱水,達到制冷或采暖的目的;作為能量采集器使用時,同空氣、水、土壤等交換熱量。
[0003]但是傳統的輻射空調系統或者能量采集器系統在工程應用時,流體在毛細管的小孔中流動,換熱面為各個毛細管道本身,換熱面積相對較小,各條毛細管道之間并沒有形成同一個換熱面整體,換熱效率并為實現最大化;同時作為輻射空調末端,在實際的應用中還需要與平面金屬形成換熱面或毛細管之間填充其他材料(如水泥漿、石膏灰漿等)后形成換熱輻射面,提高了具體施工安裝上的繁瑣復雜程度,成本也相對較高;而且如果作為能量采集器使用時,換熱面積也較小。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全新結構和換熱方式的輻射空調換熱器或能量采集器,具有模塊化生產,具有更高換熱效率、可實現傻瓜式安裝等優勢。
[0005]為此本發明設計采用如下方案:
一種微孔或小孔流道與換熱面整體化的孔板平面換熱器,包括集流分配管、集流匯集管、以及連接于集流分配管與集流匯集管之間的換熱孔板,所述換熱孔板內并列設有多條微孔或小孔流道,微孔或小孔流道的截面可設計為任意幾何形狀,所述微孔或小孔流道的兩端分別與集流分配管和集流匯集管連通,形成集分流道結構。
[0006]進一步,所述集流分配管與集流匯集管的截面均呈C型,所述換熱孔板的兩端分別焊接于集流分配管與集流匯集管的C型開口處形成整體換熱結構。
[0007]進一步,所述微孔或小孔流道的截面呈圓形或橢圓形。
[0008]進一步,所述換熱孔板兩側的換熱面形狀與微孔或小孔流道相匹配,為整體結構。
[0009]本發明的換熱平面與微孔或小孔流道為一個整體平面結構,換熱面本身就是微孔或小孔流道的維護結構,微孔或小孔流道本身與換熱面形成一個整體的大面積平面換熱器結構形式;一般以水為換熱介質,水從微孔或小孔流道中緩慢流過,熱量直接通過各微孔或小孔流道形成的兩個個換熱面同周圍的環境交換熱量,達到高效轉移熱量的目的。
[0010]本發明除具備傳統輻射空調系統相同的優點:如潔凈、舒服、健康、零噪音、節能、環保、高效以外,還具有下列優勢:
I)換熱效率更高:由于同種材質的孔板整體設計,在橫截面的單位長度上擁有更多數量更密集的微孔或小孔流道,將水等換熱介質在單位長度上分割成更細密的換熱單元。而對于傳統的輻射空調系統換熱器,其熱阻小,換熱面積更大,相同條件下本發明的換熱量更大。
[0011]2)節約成本:由于提高了換熱效率,達到相同的換熱量,換熱面積可減小,不但節約了投資成本,也可減少設備所需要的空間。
[0012]3)系統更節能:與傳統輻射空調換熱器相比,換熱面更大,達到相同的換熱效果,冬季采暖所需要的水溫更低;夏季制冷,所需要的水溫更高,機組的效率更高。
[0013]4)安裝方便:作為空調末端使用時,傳統的毛細管網換熱器,只是半成品換熱器,沒有輻射換熱面,需要安裝現場采用石膏、水泥漿等裝修工藝做輻射面;同時也克服了毛細管網在安裝過程中的復雜的固定、噴漿等施工過程。本發明的微孔流道與換熱面為同材質的整體結構,為成品換熱器,無需在裝修現場再施工輻射換熱面,極大降低現場施工費用。
[0014]5)外觀設計便利:本發明的換熱孔板外觀表面可以美學設計,很容易直接作為裝飾材料使用如吊頂、或作為裝飾墻面,也可以安裝在地面;由于不是隱蔽工程,更換維修更方便;當然也可以做成隱蔽工程。
[0015]6)用途廣泛:本發明既可以作為輻射空調的末端使用,實現采暖或者制冷,也可以作為重力柜換熱器、毛細孔板能量采集器、污水換熱器等使用;可方便的作為吊頂、墻面、地面的裝飾材料安裝,可塑性和安裝環境的適應性較好。
[0016]7)特別針對重力空調柜:本發明由于是孔板整體化的結構,更容易形成空氣流道,強化對流,直接將孔板換熱器作為重力空調柜的維護結構,不但可取消空調柜的外殼柜體,而且孔板換熱器既是維護結構,同時又是散熱面。
[0017]8)可實現模塊化生產:采用高分子材料擠塑加工,單個孔板平面換熱器模塊寬度取0.3米-1.2米,長度3-20米左右,實際工程應用中可將單體模塊的集流管串并聯焊接及形成大面積的換熱器;本發明的孔板平面換熱器材質采用PP-R、PB、PP-RT,PVC、尼龍、硅膠等高分子材料生產加工,同時還可以用金屬材料或陶瓷、水泥等材料生產制作,使用壽命長,安全環保。
【附圖說明】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就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其中:
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是圖1沿B-B面的剖視圖;
圖3是實施例1中圖1沿A-A面的剖視圖;
圖4是實施例2中圖1沿A-A面的剖視圖;
圖5是實施例3中圖1沿A-A面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參照圖1、圖2所示的一種微孔或小孔流道與換熱面整體化的孔板平面換熱器,包括集流分配管1、集流匯集管7、以及連接于集流分配管I與集流匯集管7之間的換熱孔板2,換熱孔板2內并列設有多條微孔或小孔流道4,微孔或小孔流道4的兩端分別與集流分配管I和集流匯集管7連通;集流分配管I與集流匯集管7為相互對稱設置的兩個集流管,集流管的截面均呈C型,C型開口相對,換熱孔板2的兩端可采用熱熔焊接或超聲波焊接焊接的方式分別焊接于集流分配管I與集流匯集管7的C型開口處形成整體式換熱結構;以采用熱熔焊接為例,圖2中6處為集流分配管I與集流匯集管7接縫處的熱熔焊接面。
[0020]本發明的換熱孔板2內部的微孔或小孔流道4可根據實際需要設計成任意幾何形狀,換熱面3也可配合微孔或小孔流道4設計為多種樣式,【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實施例1:參照圖3所示,換熱孔板2的換熱面3為平整結構,換熱孔板2內并列設有多條微孔或小孔流道4,微孔或小孔流道4的截面呈圓形結構;換熱面3本身即為微孔或小孔流道4的維護結構。
[0021]實施例2,參照圖4所示,換熱孔板2的換熱面3為平整結構,換熱孔板2內并列設有多條微孔或小孔流道4,微孔或小孔流道4的截面呈橢圓形結構;換熱面3本身即為微孔或小孔流道4的維護結構。
[0022]實施例3,參照圖5所示,換熱孔板2內并列設有多條微孔或小孔流道4,微孔或小孔流道4的截面呈橢圓形結構,換熱孔板2的換熱面3與微孔或小孔流道4的形狀相匹配呈波浪形;換熱面3本身即為微孔或小孔流道4的維護結構。
[0023]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1、從高溫環境中吸熱過程:集流分配管I中的低溫流體被分配到換熱孔板2的微孔或小孔流道4中,被細化的低溫液體通過的換熱孔板2的整體換熱面3形成低溫換熱面,從高溫環境中通過輻射、對流等方式吸收環境熱量,換熱孔板2內的流體溫度升高,被升溫的流體通過強制循環或自然循環,匯集到集流匯集管7中被帶走。從而實現了高溫環境的熱能通過本發明的孔板平面換熱器內的流體工質被轉移了,完成從環境中的吸熱過程。
[0024]2、向低溫環境釋放熱量的過程:集流分配管I中的高溫流體被分配到換熱孔板2的微孔流道4中,被細化的高溫液體通過的換熱孔板2整體換熱面3形成高溫換熱面,向低溫環境中通過輻射、對流等方式向環境釋放熱量,換熱孔板2內的流體溫度降溫后,通過強制循環或自然循環匯集到集流匯集管7中被帶走。從而實現了向低溫環境轉移釋放能量的過程,完成向環境中的散熱過程。
[0025]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微孔或小孔流道與換熱面整體化的孔板平面換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分配管、集流匯集管、以及連接于集流分配管與集流匯集管之間的換熱孔板,所述換熱孔板內并列設有多條微孔或小孔流道,所述微孔或小孔流道的兩端分別與集流分配管和集流匯集管連通,形成集分流道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孔或小孔流道與換熱面整體化的孔板平面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分配管與集流匯集管的截面均呈C型,所述換熱孔板的兩端分別焊接于集流分配管與集流匯集管的C型開口處形成整體的換熱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微孔或小孔流道與換熱面整體化的孔板平面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或小孔流道的截面呈圓形或橢圓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微孔或小孔流道與換熱面整體化的孔板平面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孔板兩側的換熱面形狀與微孔或小孔流道相匹配。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微孔或小孔流道與換熱面整體化的孔板平面換熱器,包括集流分配管、集流匯集管、以及連接于集流分配管與集流匯集管之間的換熱孔板,所述換熱孔板內并列設有多條微孔或小孔流道,所述微孔或小孔流道的兩端分別與集流分配管和集流匯集管連通;所述集流分配管與集流匯集管的截面均呈C型,所述換熱孔板的兩端分別焊接于集流分配管與集流匯集管的C型開口處形成整體化流道貫通的結構;本發明的結構與傳統的毛細管網換熱器相比,具有無需二次施工再形成換熱面、換熱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安裝更為方便等優點。
【IPC分類】F28D9-00
【公開號】CN104677150
【申請號】CN201510026185
【發明人】王文虎
【申請人】王文虎
【公開日】2015年6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