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烹調爐罩式排風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配置在烹調爐上部的、將從爐內升起的含油煙的氣體排出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rangehoodfan)。
特開平1-306753號公報公開了一種現有烹調爐罩式排風扇的結構。如圖21所示,該烹調爐罩式排風扇是將外箱1的內部作為風扇室2,在該風扇室2的下部中央部形成吸入口3,同時在周邊部上形成吹出口4,而在上部形成排出口5,該排出口5通過圖中未示出的排氣管與外部連通。
在風扇室2的內部設置離心風扇6,該離心風扇6由安裝在外箱1的上板部外面的電機7驅動,該烹調爐罩式排風扇配置在圖中未示出的爐子上方部上。
在上述的結構中,通過轉動上述風扇6,可以將含有來自放置在爐上的烹調鍋等的油煙或來自爐子的燃燒氣體的氣體從吸入口3吸入風扇室2內,一部分從吹出口4吹向下方,其余的從排出口5通過排出管排到外部。
對于目前的這種爐子,期望使從吹出口4吹出的氣體形成所謂的氣幕,利用該氣幕狀流動的氣體使得在爐子內產生的油煙等的氣體不會流到別處而被收集起來。
然而,在上述現有結構中,當排出口側的送風阻力變化(排氣管的送風阻力變化或屋外側的通風門開度不足)時向屋外的排出風量減少,相反,來自吹出口4的氣體吹出量增加。因此,形成氣幕的氣體流過強,強烈地沖擊爐子部分,在該部分處向內外擴散,油煙等的氣體捕集效果相反會降低。反之,排出口側的送風阻力較小時,來自吹出口4的氣體吹出量降低,不能形成有效的氣幕,此時油煙等的氣體的捕集效果也會降低。即當送風負荷變化時,油煙等的氣體捕集效率會降低。
特開平5-157306號公報公開了與上述現有結構不同的裝置。圖21概要地示出了該裝置。在該裝置中,從風扇裝置11排出的氣體從吹出口12以氣幕狀排出,由另一風扇裝置13吸入油煙等氣體并將其排出。
而且,在該結構中,由于從形成氣幕處的風扇裝置11的噴觜部11a排出的氣體方向變為向后并從排出口12的幾乎整個區域吹出,因此送風效率差,并帶來風扇裝置11用的電機14大型化和成本高,此外還存在來自吹出口12的氣體吹出量不均勻。使吹出氣體的流動受阻于管子15,即使如此,仍不足以使吹出口12的氣體的吹出量均勻,因此難以形成均勻的氣幕。
鑒于上述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受送風負荷大小變化的影響仍能形成良好的氣幕,油煙等的捕集效果較高,而且在送風效率好時不必要提高電機能力且成本較低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
本發明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由配置在爐子上方的本體箱;設置在該本體箱下部的、在下部的中央部具有吸入口而在下部的周邊部上具有其本呈環狀的吹出口的下風扇室;設置在該下風扇室的上部、其下部具有與該風扇室連通的吸入口,而在其它部位具有排出口的渦卷式上風扇室;具有配置在該上風扇室內部的上葉片和配置在上述下風扇室內部的下葉片,與這些上葉片和下葉片一起轉動的葉片體和安裝在固定部位上的使上述葉片體轉動的電機構成。
在這種結構中,當電機轉動時,下葉片在下風扇室內轉動,上葉片在上風扇室內轉動。因下葉片轉動,含有油煙的氣體被從中央部的吸入口內吸入,其中的一部分從周邊部的吹出口吹出,所吹出的氣體流形成所謂的氣幕。另外,因上葉片的轉動從排出口將吸入氣體的其余部分排出到外部。此時,因利用下葉片及下風扇室確定的送風能力產生形成氣幕的氣體流,和利用上葉片及上風扇室確定的送風能力產生排氣的氣體流,例如,即使排氣側的送風阻力變動,從吹出口吹出的氣體量也基本不變動,能夠得到形成穩定的氣幕作用。而且,因排出的氣體從上風扇室的排出口排出,所以,在下風扇室內不存在排氣用管等的障礙物,送風效率高。而且,在下風扇室,雖然從中央部的吸入口吸入的氣體基本不變地從周邊部的吹出口吹出,但渦卷形的殼體位于風扇室內,風向變換時送風效率也不會下降,電機可小型化并苛降低成本。另外從吹出口吹出的氣體的吹出量均勻。由于上風扇室為渦卷形,因此,能夠充分確保排氣的送風能力。
本發明烹調爐罩式排風扇的另一種結構是由配置在爐子上方的、具有通氣口的本體箱;
設置在該本體箱下部的、在下部的中央部具有吸入口同時在下部的周邊部上具有其本呈環狀的吹出口,而在上部中央部具有與上述通氣口連通的開口部的下風扇室;與其分離地設置在該下風扇室的上部的、其下部具有與該風扇室連通的吸入口的、而在其它部位具有排出口的渦卷式上風扇室;形成貫通上述下風扇室的開口部的、連通上述下風扇室的吸入口和上述上風扇室的吸入口的連通路,同時分隔該連通路的開口部的連通部件;具有配置在該上風扇室內部的上葉片和配置在上述下風扇室內部的下葉片,與這些上葉片和下葉片一起轉動的葉片體和安裝在固定部位上的使上述葉片體轉動的電機構成。
在這種結構中,當電機轉動時,下葉片在下風扇室內轉動,上葉片在上風扇室內轉動。因上葉片轉動,含有油煙的氣體從中央部的吸入口通過連通路被吸引,從排出口排出到外部。另外,因下葉片的轉動,本體箱外的空氣從通氣口吸入,通過開口部,吸入下風扇室并從吹出口吹出,因該吹出的空氣流形成所謂的氣幕。此時,因利用下葉片及下風扇室確定的送風能力產生形成氣幕的氣體流,和利用上葉片及上風扇室確定的送風能力產生排氣的氣體流,例如,即使排氣側的送風阻力變動,從吹出口吹出的氣體量也基本不變動,能夠得到形成穩定的氣幕作用。而且,因排出的氣體從上風扇室的排出口排出,所以,在下風扇室內不存在排氣用管等的障礙物,送風效率高。
而且,在下風扇室,雖然從中央部的吸入口吸入的氣體基本不變地從周邊部的吹出口吹出,但渦卷形的殼體位于風扇室內,風向變換時送風效率也不會下降,電機可小型化并苛降低成本。另外從吹出口吹出的氣體的吹出量均勻。由于上風扇室為渦卷形,因此,能夠充分確保排氣的送風能力。
特別地,由于排氣時從吸入口吸入空氣,從與吸入口不同的通氣口吸入形成氣幕的空氣,因此能夠更容易地確保獨立的風量。而且,由于形成氣幕的空氣中不含油煙,因此能夠防止使用者接觸到油煙。
此時,由于采用了管道將通氣口與房間外部連通的結構,將外界氣體吸入房間內,并利用該外界氣體作為氣幕,實現了房間內的空氣的替換作用和消除了房間內的負壓而且能夠提高油煙等的空氣的捕集效率。
通過采用使通氣口與房間內連通的結構,利用爐子部分以外的房間內的空氣作為氣幕。此時因氣幕的一部分與爐子部分的空氣一起直向上方排出,所以,爐子部分以外的房間內的空氣也慢慢地排出,而且房間整體的換氣性很好。
本發明烹調爐罩式排風扇的還有一種結構是由配置在爐子上方的、具有與配置該爐子的房間內連通的通氣口的本體箱;設置在該本體箱下部的、在下部的中央部具有吸入口同時在下部的周邊部上具有其本呈環狀的吹出口,而在上部中央部具有與上述通氣口連通的開口部的下風扇室;與其分離地設置在該下風扇室的上部的、其下部具有吸入口的、而在其它部位具有排出口的渦卷式上風扇室;形成貫通上述下風扇室的開口部的、連通上述下風扇室的吸入口和上述上風扇室的吸入口的連通路,同時分隔該連通路的開口部的連通部件;具有位于該上風扇室內部的西洛克風扇(sirocco fan),從該西洛克風扇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貫通下風扇室的開口部形成連通下風扇室的史入口和上述上風扇室的吸入口的連通路且分隔該連通路和開口部的連通部件以及與該連通部件的下端部結合的位于下風扇室內部的西洛克風扇的葉片體;安裝在該上風扇室內部且在上風扇室及下風扇室外部的靜止部件的使上述葉片體轉動的電機構成。
在這種結構中,當電機轉動時,下葉片在下風扇室內轉動,上葉片在上風扇室內轉動。因上葉片轉動,含有油煙的氣體從中央部的吸入口通過連通路被吸引,從排出口排出到外部。另外,因下葉片的轉動,房間內的爐子部以外的空氣從通氣口吸入,通過開口部,吸入下風扇室并從吹出口吹出,因該吹出的空氣流形成所謂的氣幕。此時,因利用下葉片及下風扇室確定的送風能力產生形成氣幕的氣體流,和利用上葉片及上風扇室確定的送風能力產生排氣的氣體流,例如,即使排氣側的送風阻力變動,從吹出口吹出的氣體量也基本不變動,能夠得到形成穩定的氣幕作用。
而且,因排出的氣體從上風扇室的排出口排出,所以,在下風扇室內不存在排氣用管等的障礙物,送風效率高。而且,在下風扇室,雖然從中央部的吸入口吸入的氣體基本不變地從周邊部的吹出口吹出,但渦卷形的殼體位于風扇室內,風向變換時送風效率也不會下降,電機可小型化并可降低成本。特別地,因由西洛克風扇構成下葉片部,對下風扇室的形狀不加限制,從吹出口的整個周圍均勻地吹出空氣。而且,因上風扇室為渦卷形,且由西洛克風扇構成上葉片部,所以靜壓高,能充分確保排氣的送風能力。
特別地,由于排氣時從吸入口吸入空氣,從通氣口吸入形成氣幕的空氣,因此能夠更容易地確保獨立的風量。由于采用使通氣口與房間內連通的結構,利用爐子部分以外的房間內的空氣作為氣幕。此時因氣幕的一部分與爐子部分的空氣一起直向上方排出,所以,爐子部分以外的房間內的空氣也慢慢地排出,而且部屋整體的換氣性很好。
此外,因把電機安裝在本體箱內部,且在上風扇室及下風扇室外部的靜止部位上,所以能夠利用從通氣口吸入本體箱內的流向開口部的空氣流冷卻該電機。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縱截面側視圖。
圖2是概略示出爐子罩式排風扇的配置狀態的縱截面側視圖。
圖3是仰視的部分透視圖。
圖4是上葉片部的橫截面圖。
圖5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縱截面側視圖。
圖6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縱截面側視圖。
圖7是葉片體的透視圖。
圖8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縱截面側視圖。
圖9是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縱截面側視圖。
圖10是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縱截面側視圖。
圖11是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縱截面側視圖。
圖12是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的縱截面側視圖。
圖13是概略示出爐子Hhood風扇的配置狀態的縱截面正視圖。
圖14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的縱截面側視圖。
圖15是概略示出爐子Hhood風扇的配置狀態的縱截面正視圖。
圖16是示出本發明第十實施例局部的部分透視圖。
圖17是示出本發明第十一實施例局部的部分透視圖。
圖18是示出本發明第十二實施例局部的部分透視圖。
圖19是示出本發明第十三實施例局部的部分透視圖。
圖20是現有實例的概略縱截面正視圖。
圖21是現有另一實例的概略縱截面正視圖。
下面,參照附圖1至圖4說明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烹調爐罩式排風扇21的本體箱22位于爐24上方位置安裝在廚房等的房間23的壁面23a上。在該本體箱22的下面安裝下面板25,而在該下面板25上安裝周壁部26a為水平截面的外箱部件26,這些下面板25及外箱部件26構成下風扇室27。在相當于該下風扇室27的下部的上述下面板25上形成中央部有喇叭狀的吸入口28、而其周面部為環狀(此時基本上為環狀)的縫式吹出口29。在此情況下,吹出口29的外周側部,即外箱部件26的周壁部26a的縱截面形狀為垂直狀。上述的爐子24具有二個并排的加熱口24a、24a,上述吹出口29是圍著爐24的加熱口24a、24a的形狀(此時為上述的環狀)。
在上述外殼26的上板部26b上安裝渦卷形外殼部件30,由該外殼部件30和上板部26b形成渦卷形上風扇室31。在該上風扇室31的下部即上板部26b上形成連通下風扇室27的吸入口32,另外,其它部位即圖1中右部形成向上的排出口33。該排出口33從本體箱22的上板部22a上形成的孔部22b向上方突出,該排出口33通過圖中未示出的管道與該房間23的外部(屋外)連通。
葉片體34是這樣構成的,在圓形端板35的周邊部上垂直安裝有多個上葉片部36,而在該上葉片部36的下端部通過環形板狀的連接板37垂直安裝著多個下葉片部38。如圖4所示,各葉片部36、38由相對于葉片體34的轉動方向(箭頭F所指方向)朝向前方的所謂西洛克風扇構成。這樣的葉片體34安裝在下述的電機39的轉動軸39a上,上葉片部36位于上風扇室31內,下葉片部38位于下風扇室27內。上葉片部36的軸向長度比下葉片部38的軸向長度長。
電機39例如由感應電機構成,并被安裝在本體箱22的內部即外殼部件30的上板部30a的外面,其轉動軸39a貫通該上板部30a下垂至上風扇室31內,該突出端部上安裝著上述葉片體34的端板35并隨其一起轉動。
另一方面,在本體箱22的下面安裝過濾器40,該過濾器40覆蓋上述吸入口28及吹出口29。
另外,如圖3所示,操作面板41安裝在本體箱22的前板部22c的外面上,其上分別設置了既作運轉開始開關與作切換運轉強度的(強)開關42a、(中)開關42b、(弱)開關42c,還設置了運轉停止開關43。
在本體箱22的右側板22d上設置了作為切換手段的強化用切換開關44a和弱化用的切換開關44b。
而且,因可對電機的電源(商用交流電源)相位進行控制,所以可將轉動速度控制為(高),(中),(低),例如,分別操作上述的(強)開關42a,(中)開關42b和(弱)開關42c,電機39就以高速,中速和低速轉動。此時,強化用的切換開關44a和弱化用的切換用的開關44b是考慮從爐子24到吹出口29高度,用于調整送風能力。
即,在爐子24到吹出口29的高度比較高時,為了在到達爐子24前的速度能形成合適的氣幕送風能力高一些好,在爐子24到吹出口29的高度比較低時,為了在到達爐子24前的速度能形成合適的氣幕,送風能力低一些好,烹調爐罩式排風扇21安裝時,在上述安裝高度比較高時,操作強化用的切換開關44a,在上述安裝高度比較低時操作弱化用的切換開關44b。當操作強化用的切換開關44a時,控制相位使前述轉動速度(高),(中),(低)分別提高若干量,當操作弱化用的切換開關44b時,控制相位使前述轉動速度(高),(中),(低)分別降低若干量,從而達到調整送風能力。
強化用的切換開關44a及弱化用的切換開關44b因為通常不用,所以安裝在操作較為不便的本本箱22的右側板22d上。除了控制相位來調整其送風能力外,還可以通過切換電機的分接抽頭(Tap)或控制反向器來實現。
在上述構成的本實施例中,當電機39轉動時,下葉片部38在下風扇室27內轉動,上葉片部36在上風扇室31內轉動,由于下葉片部38的轉動,含有油煙等的空氣以箭頭A所示的方向通過過濾器40吸入中央部的吸入口28,其中的一部分從周邊部的吹出口29通過過濾器40而吹出(參照箭頭B)。此時,其外側周邊部即周壁部26a因是垂直狀而垂直吹出。因該空氣具有旋轉成分,該氣幕多數情況為所謂的渦卷流。另外,因上葉片36的轉動吸入空氣的其余部分從排出口33向外界排出。
采用本實施例,因送風能力由下葉片部38及下風扇室27確定,產生形成氣幕的空氣流,和由上葉片部36及上風扇室31確定的送風能力產生用于排氣的空氣流,所以即使排氣側的送風阻力變化,從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氣量基本不會變動,可以得到穩定的氣幕作用。而且,排出的空氣從上風扇室31的排出口33處流出,在下風扇室27內不存在排氣用管道等的障礙物,送風效率較高。而且,在下風扇室27中,使從中央部的吸入口28吸入的空氣基本原封不動地從周邊部吹出口29吹出,所以把渦卷形的外殼配置在風扇室內,風向變換時,送風效率幾乎不下降,其結果是能夠使電機39小型化并降低成本。而且從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氣量均勻。因為上風扇室31為渦卷形,所以也可充分確保排氣的送風能力。
從吸入口28吸入的基本上從排出口33排向外部的空氣雖然通過一次過濾器40,而從吸入口28吸入的從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氣(循環空氣)可再次通過過濾器40,結果是二次通過過濾器40,因此能有效地凈化用作氣幕的空氣。而且,起到氣幕作用的部分空氣與從爐子24處上升的油煙等一起再次通過過濾器40(結果是三次),并從吸入口28被吸入,部分排出,因此該排出空氣的凈化效率極高。也就是說,因循環空氣的凈化效率極高,對于應該排出的空氣一次也不通過過濾器的情況相比較,也可提高排出空氣的凈化效率。
另外,采用本實施例,因為考慮了從爐子部分到吹出口的高度而設置的根據該高度通過切換操作來調整送風能力的強化用切換開關44a及弱化用切換開關44b,所以直到爐子24部分前均能形成合適的氣幕。即,在從爐子24到吹出口29的高度較高時,為了在爐子24部分之前形成合適的氣幕,送風能力高一些好,在從爐子24到吹出口29的高度較低時,為了在爐子24部分之前形成合適的氣幕,送風能力低一些好,,根據本實施例,在上述安裝高度較高時,操作強化用的切換開關44a,就可提高送風能力,而在上述安裝高度較低時,操作弱化用的切換開關44b,可降低送風能力,于是,能夠較好地在爐子24部分前形成合適的氣幕。從爐子24到烹調爐罩式排風扇21的高度通常保持在80cm以上,一般來說,采用80至100cm較好。
此外,采用本實施例,由于吹出口29成圍著爐子24上的整個加熱口24a、24b的形狀,因此能夠形成覆蓋爐子部分的氣幕,能夠提高捕集含有油煙等的氣體的效率。雖然爐子有一個加熱口的情況或具有三個以上加熱口的情況,但吹出口的形狀最好能夠圍住全部加熱口。
根據本實施例,由于上葉片部36的軸向長度比下葉片部38的軸向長度要長,因此上葉片部36的送風能力較大,油煙等的排氣能力較好。
圖5示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葉片部34的上葉片部51a及下葉片部51b由一個整體部件,即葉片板51構成,就這一點與第一實施例不同。在此情況下,葉片板51上的位于上風扇室31位置的部分相當于上葉片部51a,位于下風扇室27的部分相當于下葉片部51b。這樣也能產生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圖6及圖7示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葉片體61的構成與第一實施例不同。即,對于葉片體61而言,上葉片部36是西洛克風扇,但下葉片部62由渦輪風扇構成。該下葉片部62相對于葉片體61的轉動方向(箭頭F所示)朝著所謂的后向傾斜。此時,下葉片部62的直徑比上葉片部36的大。該下葉片部62通過連接端板63與上葉片部36連接,另一塊連接板安裝在該葉片部62的下端部。
根據本實施例,由于由渦輪風扇構成下葉片部62,因此不需要所謂的渦卷形外殼就能提高送風能力,特別是,能夠充分得到氣幕的旋轉成分,對含油煙的氣體的捕集極高。
圖8示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葉片體61的下葉片部62與上葉片部36的直徑基本相同(外徑尺寸相同)。在本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相比,也能夠提高送風能力,同時可充分地得到氣幕的旋轉成分,可提高含油煙的氣體的捕集效果。
圖9示出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下面的幾點與第一實施例不同。即本體箱22的上板部22上形成通氣口71,該通氣口71通過圖中未示出的管道與外部連通。另外,下風扇室27的上部即外殼26的上板部26b上形成比較大的開口72,構成上風扇室31的外殼73與構成下風扇室27的外殼26相離。外殼73由形成排出口 33的渦卷形外殼73a和形成吸入口32的下板73b構成。該外殼73與外殼26的間隙74與上述開口連通。
該葉片體75是這樣的結構在圓形端板35的周邊部上垂直安裝著多個上葉片部36,在該上葉片部36的下端部上連接環形連接板37,在該連接板37的下方通過連接件76安裝著直徑較大的環形端板77,在該端板77的上面安裝由如渦輪風扇構成的下葉片部78,在該下葉片部78的上端部安裝輔助端板79。下葉片部78位于下風扇室27內的比開口部72更接近外周部的位置。
在上述構成中,當電機39轉動時,下葉片部78在下風扇室27內轉動,上葉片部36在上風扇室31內轉動。于是,如箭頭所示,含油煙的氣體通過過濾器40從中央部的吸入口28吸入,其中一部分通過過濾器40從周邊部的吹出口29吹出,另外其余部分從排出口33排出。通氣口71將外部空氣吸入本體箱22內,通過間隙74及開口部72吸入下風扇室27,通過過濾器40從吹出口27吹出。所吹出的空氣流形成所謂的氣幕。
采用本實施例,含油煙的部分氣體和外部空氣一起形成氣幕,可得到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效果。通氣口71最好設置在本體箱22內的例如天花板附近的能夠吸入空氣的部位處。
圖10示出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下面的幾點與第一實施例不同..即,在本體箱22的上板部22a上形成通氣口81,該通氣口81通過圖中未示出的管子與外部連通。另外,下風扇室27的上部即外殼26的上板部26b上形成比較大的開口部82。
構成上風扇室31的外殼83與構成下風扇室27的外殼26相分離。外殼83由形成排出口33的渦卷形外殼83a和形成吸入口32的下板83b構成。該外殼83和外殼26的間隙84與上述開口部82連通。
該葉片體85是這樣的結構在圓形端板35的周邊部上垂直安裝著多個上葉片部36,在該上葉片部36的下端部上連接環形連接板37,在該連接板37的下方通過筒狀連接件86安裝著直徑較大的環形端板87,在該端板87的上面安裝由如渦輪風扇構成的下葉片部88,在該下葉片部88的上端部安裝輔助端板89。下葉片部78位于下風扇室27內的比開口部82更接近外周部的位置。
上述連通部件86貫通下風扇室27的開口82,形成連通下風扇室27的吸入口28和上風扇室31的吸入口32的連通路90,同時隔斷該連通路90和開口部32。
在上述構成中,當電機39轉動,下葉片部88及上葉片部36轉動時,首先,因上葉片部36的轉動,則如箭頭所示,含油煙等的空氣從中央部的吸入口28從連通路90被吸入,從排出口33排向外部。另外,因下葉片部88的轉動,從通氣口81吸入房間23外的空氣,通過開口部82吸入下風扇室27,并從吹出口29吹出,所吹出的空氣流形成所謂的氣幕。
在本實施例中,因送風能力由下葉片部88及下風扇室27確定,產生形成氣幕的空氣流,和由上葉片部36及上風扇室31確定的送風能力產生用于排氣的空氣流,所以即使排氣側的送風阻力變化,從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氣量基本不會變動,可以得到穩定的氣幕作用。而且,排出的空氣從上風扇室31的排出口33處流出,在下風扇室27內不存在排氣用管道等的障礙物,送風效率較高。而且,在下風扇室27中,使從中央部的吸入口28吸入的空氣基本原封不動地從周邊部吹出口29吹出,所以把渦卷形的外殼配置在風扇室內,風向變換時,送風效率幾乎不下降,其結果是能夠使電機39小型化并降低成本。而且從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氣量均勻。因為上風扇室31為渦卷形,所以也可充分確保排氣的送風能力。
特別地,由于應該排出的空氣從吸入口28吸入,形成氣幕的空氣從通氣口吸入,因此非常容易確保獨立的風量,能夠形成穩定的氣幕作用。形成氣幕的空氣中不含油煙,就能夠使用者接觸油煙。
根據本實施例,由于通氣口81通過圖中未示出的管子與房間223外部連通,可以將外部氣體吸入房間23內并將其作為氣幕,實現了房間23內的的空氣替換及消除部屋內的負壓,并提高油煙等的空氣的捕集效率。
因電機39位于本體箱22的內部但位于風扇室27及31外,所以由從通氣口81流向開口部82的空氣流冷卻電機39。
圖11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在該圖中,在與房間23內連通的部位上形成通氣口91,這一點與第六實施例不同。
在該第七實施例中,因下葉片部88的轉動,爐子部分外的房間23內的空氣如箭頭所示從通氣口91吸入本體箱22內,通過開口部82吸入下風扇室27并從吹出口29吹出,由吹出的空氣流形成所謂的氣幕。此時,氣幕的一部分與爐子24部分的空氣一起向上方排出,爐子24部分以外的房間23內的空氣也慢慢地排出,提高了整個房間23內的換氣效果。
圖12及圖13示出了本發明的第八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下面的幾點與第三實施例不同(圖6)。即,在第三實施例中,為下風扇室27的外則周邊部的周壁部26a成垂直狀,但在該第八實施例中,周壁部26的斷面為弧狀,特別下部側向內側傾斜。在本實施例中,從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氣流流向內的比例高,如圖13所示,形成稍稍向內的氣幕。采用這樣的氣幕,在爐子24比較小時,能夠形成很好地覆蓋該爐子部分的氣幕。特別地,使周壁部26a的斷面成圓弧形,與使周壁部26a僅為直線向內傾斜的情況相比,空氣流動光滑,送風阻力小。一般來說,爐子的大小(橫寬)為60cm,75cm和90cm最具代表性(也有上述以外的尺寸)。
圖14及圖15示出本發明的第九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下面的一點與第三實施例不同。即,在第九實施例中,周壁部26成向外側傾斜的圓弧狀斷面,。該實施例從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氣流指向外的成分較多,如圖15所示,形成稍稍向外的氣幕。這樣的結構,正好與較大爐子24配合。特別地,使周壁部26a成斷面圓弧狀,與僅使周壁部26a成直線向外傾斜的比較,空氣流動光滑,送風阻力小。
圖16示出本發明的第十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設置導向部件101這一點與第一實施例不同。即,在吹出口29的邊部內,與配置本體箱22的房間23的壁面23a對應的側面上設置導向部件101,該導向部件101具有與吹出口29連通的導向面101a。
根據本實施例,從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氣能夠防止壁23和下板25的角部處變成紊流,能夠對從吹出口29吹出的空氣進行整流,在小風量時能夠形成很好的氣幕。
圖17示出了第十一實施例,其中本體箱22設置在壁面23a和壁面23b上,此時導向部件102的導向而102a相對于各壁面23a,23b。在本實施例中,也可得到與上述第十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圖18示出本發明的第十二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吹出口29基本上為橢圓形,這一點與第一實施例不同。即吹出口29的前部基本上為直線,后部為圓弧形。本實施例適合于爐子24的加熱口24a為3個的情況。即,三眼型爐子24通常近前側2個,后側中央部1個加熱口24a,由于吹出口29的前部基本上成直線狀后部成圓弧狀,能夠形成合適于爐子24的氣幕。而且,由于該氣幕在近前側橫向較寬,所以在爐子24前進行烹調的使用者在很大的范圍內不會直接接觸油煙,使用起來非常好。
圖19示出本發明的第十三實施例,本實施例中,吹出口29的形狀與第一實施例不同。即吹出口29的前部幾乎是直線,后部成圓弧狀。根據本實施例,爐子24的加熱口24為三個最好。即三眼型爐子24通常近前側有二個加熱口24,而里側中央部有一個加熱口24。由于吹出口29的前部成直線狀,后部成圓弧狀,能夠形成適合于該爐子24的氣幕。而且,因為該氣幕的外側較寬,所以可以在很寬的范圍內將在爐24前烹調的使用者與直接來自爐子24的油煙隔離,使用非常安全。
本發明如上所述,可得到如下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權利要求1,在不受排氣側的送風阻力等的送風負荷的左右變化的影響下形成很好的氣幕,而且可提高送風效率和油煙等的氣體的捕集效果,同時,不必提高電機的能力而可使電機小型化和降低成本,也可充分確保排氣的送風能力。
根據本發明的權利要求2,除了能得到本發明的權利要求1的效果外,由于從吸入口吸入應排出的氣體,從不同于吸入的別的通氣口吸入為形成氣幕的空氣,因此更加容易確保獨立的風量,能夠形成穩定的氣幕,而且,因為形成氣幕的空氣中不含油煙,所以可防止使用者接觸油煙。
根據本發明的權利要求3,因由房間內的空氣形成氣幕,所以使整個房間的換氣性,在不受排氣側的送風阻力等的送風負荷的左右變化的影響下形成很好的氣幕,不必提高電機的能力而可使電機小型化和降低成本,又因為上葉片部由西洛克風扇構成,下葉片部由渦輪風扇構成,所以能夠提高形成氣幕的送風能力,特別是,能夠得到氣幕的旋轉成分,可提高含有油煙的氣體的捕集能力,另外也可利用形成氣幕的空氣來冷卻風扇。
根據本發明的權利要求4,從吸入口吸入的含有油煙的空氣的一部分和從通氣口吸入的空氣一起形成氣幕,能夠得到與權利要求1相同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權利要求5,從通氣口吸入的外氣起到形成氣幕的作用,能夠提高部屋的換氣性及防止負壓產生。
根據本發明權利要求6,從通氣口吸入的房間內的空氣形成氣幕,不但是能夠凈化從爐子處上升的油煙等的氣體,而且能夠凈化整個房間內的空氣。
根據本發明權利要求7,因為考慮了從爐子到吹出口的高度,設置了可以進行切換的切換裝置,根據該切換操作可變更送風能力,所以可根據爐子罩式排風扇的安裝高度,到爐子部分不合適時也能形成合適的氣幕。
根據本發明的權利要求8,由于吹出口的形狀是圍著爐子上的一個或所有多個加熱口,因此,能夠形成覆蓋爐子的很好氣幕。
根據本發明權利要求9,由于使吹出口的外側周緣部向內側傾斜,在爐子比較小時,能夠形成很好地覆蓋爐子的氣幕。
根據本發明權利要求10,由于使吹出 口的外側周緣部向外側傾斜,在爐子比較大時,能夠形成很好地覆蓋爐子的氣幕。
根據本發明權利要求11,由于使吹出口的外側周緣部為圓弧形截面且向外側傾斜,在爐子比較大時,能夠形成很好地覆蓋爐子的氣幕。
根據本發明的權利要求12,由于下葉片部比上葉片部的直徑大,因此為形成氣幕而得到充分的送風能力。
根據本發明的權利要求13,由于上葉片部的軸向長度比下葉片部的軸向長度長,下葉片部的送風能力大,油煙等的氣體的排出性好。
根據本發明的權利要求14,由于在吹出口的緣部內的配設本體箱的房間的壁面相對應的那一側上設置了具有與吹出口連通的導向面的導向部件,因此防止了從吹出口吹出的空氣在壁面部分產生紊流,并可整流吹出的空氣,在小風量時可形成很好的氣幕。
根據本發明權利要求15,由于吹出口基本上為橢圓形,因此在爐子橫向較長時,能夠形成很好覆蓋該爐子部分的氣幕。
根據本發明的權利要求16,由于使吹出口的前部成直線狀,后部成圓弧形,因此在加熱口為三個的爐子,能夠形成很好覆蓋爐子的氣幕,同時在很寬的范圍內將爐前的使用者與油煙隔離開。
根據本發明的權利要求17,由于在吸入口及吹出口上設置過濾器,能夠凈化排出空氣,特別是,在部分吸入空氣用作形成氣幕時,這些氣體的凈化效果更佳。
根據本發明的要明18,上葉片部由西洛克風扇構成,下葉片部由渦輪風扇構成,因此能夠充分確保排氣的送風能力,同時能提高形成氣幕的送風能力,特別是,可得到氣幕的旋轉成分,含有油煙的空氣的捕集效果更高。
權利要求
1.一種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該排風扇由配置在爐子上方的本體箱;設置在該本體箱下部的、在下部的中央部具有吸入口而在下部的周邊部上具有其本呈環狀的吹出口的下風扇室;設置在該下風扇室的上部、其下部具有與該風扇室連通的吸入口,而在其它部位具有排出口的渦卷式上風扇室;具有配置在該上風扇室內部的上葉片和配置在上述下風扇室內部的下葉片,與這些上葉片和下葉片一起轉動的葉片體和安裝在固定部位上的使上述葉片體轉動的電機構成。
2.一種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由配置在爐子上方的、具有通氣口的本體箱;設置在該本體箱下部的、在下部的中央部具有吸入口同時在下部的周邊部上具有其本呈環狀的吹出口,而在上部中央部具有與上述通氣口連通的開口部的下風扇室;與其分離地設置在該下風扇室的上部的、其下部具有與該風扇室連通的吸入口的、而在其它部位具有排出口的渦卷式上風扇室;形成貫通上述下風扇室的開口部的、連通上述下風扇室的吸入口和上述上風扇室的吸入口的連通路,同時分隔該連通路的開口部的連通部件;具有配置在該上風扇室內部的上葉片和配置在上述下風扇室內部的下葉片,與這些上葉片和下葉片一起轉動的葉片體和安裝在固定部位上的使上述葉片體轉動的電機構成。
3.一種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由配置在爐子上方的、具有與配置該爐子的房間內連通的通氣口的本體箱;設置在該本體箱下部的、在下部的中央部具有吸入口同時在下部的周邊部上具有其本呈環狀的吹出口,而在上部中央部具有與上述通氣口連通的開口部的下風扇室;與其分離地設置在該下風扇室的上部的、其下部具有吸入口的、而在其它部位具有排出口的渦卷式上風扇室;形成貫通上述下風扇室的開口部的、連通上述下風扇室的吸入口和上述上風扇室的吸入口的連通路,同時分隔該連通路的開口部的連通部件;具有位于該上風扇室內部的西洛克風扇,從該西洛克風扇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貫通下風扇室的開口部形成連通下風扇室的史入口和上述上風扇室的吸入口的連通路且分隔該連通路和開口部的連通部件以及與該連通部件的下端部結合的位于下風扇室內部的西洛克風扇的葉片體;安裝在該上風扇室內部且在上風扇室及下風扇室外部的靜止部件的使上述葉片體轉動的電機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在本體箱上設置通風口,在構成上風扇室的部件和構成下風扇室的部件之間存在連通上述通氣口的間隙,葉片體的下葉片部位于比該開口部更靠近外周部處。
5.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通氣口通過管道與配設本體箱的房間的外部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通氣口與配置本體箱的部屋內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1-3的任何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具有切換裝置,根據從爐子部分到吹出口的高度,操作該切換裝置,可改變送風能力。
8.根據權利要求1-3的任何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吹出口是圍著爐上的一個或多個加熱口的全部的形狀。
9.根據權利要求1-3的任何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吹出口的外側周緣部向內側傾斜。
10.根據權利要求1-3的任何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吹出口的外側周緣部向外側傾斜。
11.根據權利要求10的任何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吹出口的外側周緣部的截面為圓弧形,且向外側傾斜。
12.根據權利要求1-3的任何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下葉片部的直徑比上葉片部的直徑大。
13.根據權利要求1-3的任何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上葉片部的軸向長度比下葉片部的軸向長度長。
14.根據權利要求1-3的任何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在吹出口邊緣部內的與配置本體箱的房間的壁面對應的側面上設置具有與吹出口連通的導向面的財向部件。
15.根據權利要求1-3的任何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吹出口基本上為橢圓形。
16.根據權利要求1-3的任何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吹出口的前部為直線狀,后部為圓弧狀。
17.根據權利要求1-3的任何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在吸入口及吹出口上設置過濾器。
18.根據權利要求1-3的任何一個權利要求所述的烹調爐罩式排風扇,其特征在于上葉片部由西洛克風扇構成,下葉片部由渦輪風扇構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目的是形成不受送風負荷左右變化的影響的良好氣幕而且提高送風效率。在本體箱22的內部設置下風扇室27及上風扇室31。在下風扇室27的下部中央部形成吸入口28,另外在周邊部形成吹出口29,上風扇室31的下部形成吸入口32,在上部形成排出口33。葉片體34的上葉片部36配置在上風扇室31內,下葉片部38配置在下風扇室27內。葉片部34由電機39構成而轉動。
文檔編號F24F7/06GK1179525SQ9711349
公開日1998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1997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1996年4月12日
發明者林恭正, 丹羽清美 申請人:株式會社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