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傳熱窩旋輻射燃燒穩定的炊暖多用煤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燃煤爐具,是一種傳熱窩旋輻射燃燒穩定的炊暖多用煤爐。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燃煤爐具品種很多,大多數炊暖兩用煤爐結構基本相同,都是由火爐和水套兩部分組成,按水套形式分為1)簡單水套式,水套套在爐芯外,這種爐型換熱不充分,換熱效率低煤耗高;2)爐膛水套加煙道水套式,兩水套銜接困難,封火后煙囪水套不起吸熱作用,而起放熱降溫作用;3)翅片水套式,靠憋火系統高溫換熱,換熱效率高,但操作不便,炊事性有差,易炊暖矛盾相互影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傳熱窩旋輻射燃燒穩定的炊暖多用煤爐,以解決簡單水套式換熱不充分,換熱效率低煤耗高;爐膛加煙囪水套式兩水套銜接困難,封火后煙囪水套不起吸熱作用,而起放熱降溫作用;翅片水套式炊事性能差,炊暖矛盾相互影響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根據傳熱、輻射原理,在上述爐型基礎上優化設計而成,該爐是由火爐和水套兩部分組成,火爐是由爐門、爐腿、爐殼、傳熱層、爐芯、煙囪、爐圈、爐腔組成,水套分為3部分,在傳熱層外套有預熱水套,水套下端部有進水管,上面由連通管連通有翅片水套,在煙囪外套有煙囪水套,由連通管與翅片水套連通,在煙囪水套上端部設有出水管,在預熱水套與爐殼間設有空氣隔熱層,煙囪下口位于翅片水套下側。
翅片水套下側面均布有至少3根連通管,至少有4片弧形翅片,翅片高22--26mm。
原理冷水由預熱水套預熱,經翅片水套高溫換熱,然后進入煙囪水套再次吸熱,高溫水可供洗澡、取暖;燃煤高溫焰氣由爐芯出來可直接進行炊事,若蓋好爐圈,焰氣在煙囪的吸力下沿翅片水套下側翅片旋轉進入煙囪,經煙囪水套再次熱交換低溫煙氣排空。
該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水套分為3部分換熱充分,換熱效率高、省煤;2)設有翅片水套,水升溫快溫度高;3)封火后換熱性能好,暖氣溫度高,維持時間;4)傳熱水套與翅片水套間距小炊事時火力集中,炊事時間短;5)功能多,可炊事、可供熱水洗澡、取暖。
以下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說明
圖1傳熱窩旋輻射燃燒穩定的炊暖多用煤爐結構示意圖;圖2翅片水套仰視圖。
圖1--2中爐門(1)、爐腿(2)、爐殼(18)、傳熱層(6)、爐芯(7)、煙囪(10)、爐圈(12)、(13)、(14),爐腔(15)與現有相同,燃煤(19)采用蜂窩煤、型煤或散煤,若采用散煤需更換爐芯。水套分為3部分,在傳熱層(6)外套有預熱水套(5),水套間距為12--16mm,高300--400mm與四塊蜂窩煤高度相同,其下端部設有進水管(3),上面由連通管(8)連通有翅片水套(16),翅片水套呈圓環形,中心圓孔直徑與爐芯上口直徑相同,其外徑等于或大于預熱水套外徑,水套間距為12--16mm,下外側面均布有至少3根連通管(8)、至少4片弧形翅片(17),翅片(17)高22-26mm,翅片水套上外側設有連通管(20),與煙囪水套(11)相連通,煙囪水套(11)套在煙囪(10)外下部,水套上端部有出水管(9);預熱水套與爐殼(18)之間設有空氣隔熱層(4),可起到保溫隔熱作用,煙囪(10)下口位于翅片水套(16)下側,可保證封火后水溫高,炊事時不影響暖氣。
權利要求1.一種傳熱窩旋輻射燃燒穩定的炊暖多用煤爐是由火爐和水套兩部分組成,火爐是由爐門(1)、爐腿(2)、爐殼(18)、傳熱層(6)、爐芯(7)、煙囪(10)、爐圈(12)、(13)、(14)、爐腔(15)組成,其特征在于水套分為3部分,在傳熱層(6)外套有預熱水套(5),水套下端部有進水管(3),上面由連通管(8)連通有翅片水套(16),在煙囪(10)外設有煙囪水套(11),由連通管(20)與翅片水套(16)相連通,煙囪水套(11)上端部設有出水管(9),在預熱水套(5)與爐殼(18)間設有空氣隔熱層(4),煙囪(10)下口位于翅片水套下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炊暖多用煤爐,其特征在于翅片水套(16)水套間距為12-16mm,下側面均布有至少3根連通管(8),至少4片弧形翅片(17),翅片高22-26m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炊暖多用煤爐,其特征在于預熱水套(5)水套間距為12--16mm。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炊暖多用煤爐,其特征在于燃煤(19)采用蜂窩煤、型煤或散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傳熱窩旋輻射燃燒穩定的炊暖多用煤爐,其特點是:水套分為3部分,在傳熱層外套有預熱水套,水套下端部有進水管,上端由管連通有翅片水套,翅片高22—26mm,翅片水套由管連通有煙囪水套,其上端部有出水管,在預熱水套與爐殼間設有空氣隔熱層,煙囪下口位于翅片水套下外側,預熱、翅片水套間距均為12—16mm,該爐熱能利用充分,換熱效率高省煤,炊事火力集中,取暖升溫快溫度高,功能多可炊事、取暖、洗澡。
文檔編號F24C1/14GK2283807SQ96240770
公開日1998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1996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1996年9月28日
發明者劉世昌 申請人:劉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