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安全型常壓鍋爐的循環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低壓容器的控制領域。特別適用于低壓或常壓鍋爐的管道控制裝置。
目前在現有技術中壓力容器,特別是在民用采暖設備中,普遍采用的均為泵壓鍋爐等設備,承壓鍋爐的主要問題是要有可靠的安全性。一般壓力鍋爐在制造時就要考慮使用較高強度的耐壓鋼板,在壓力鍋爐的運行過程中要經常檢修安全閥,壓力表等重要部件,而且對操作人要進行專業培訓,壓力鍋爐要年年進行測壓檢修,鍋爐使用年限也較短,尤其是操作人員使用鍋爐不當或鍋爐帶病運行時,當鍋爐內壓力過大就會發生爆炸事故,造成設備、人員的重大傷害。每年因不能通過鍋爐壓力檢測而報廢的鍋爐量也相當大數量,因此浪費很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結構簡單和經濟的,而且是安全型常壓鍋爐的循環裝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我們所提出的安全型常壓鍋爐循環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將常壓鍋爐的出水口處聯接有高壓泵供上水用,高壓泵主管可接各取暖設備,而支管則與液壓缸開關相聯接,而液壓缸開關由傳動連桿又與回水單向閥開關相接,并另接有回水支管。當啟動高壓泵時,熱循環液被主管道送至各取暖設備,而支管內循環液則頂開液壓缸開關并打開回水單向閥,使管道內循環回水被送回鍋爐。當關閉高壓泵時,由于有循環回水位能的作用,則回水支管循環液將液壓缸開關關閉,并帶動回水單向閥關閉,使循環回水液停止向鍋爐回水。這樣就能保證鍋爐始終處于常壓狀態,鍋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被明顯提高。根據上述工作原理,我們所設計的安全型鍋爐循環裝置的具體結構可根據附圖
進行敘述。該附圖為本實用新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在附圖中,1為鍋爐,2為放氣管,3為給水濾水器,4為液壓缸開關,5為回水濾水器,6為回水單向閥,7為壓力表,8為回水管,9為散熱器,10為上水管,11為給水單向閥,12為壓力表,13為給水泵,14為傳動連桿,單向箭頭為循環水水流方向,雙向箭頭為液壓缸開關工作狀態示意。該裝置的組成可根據附圖看出,在鍋爐1上裝有放氣管2,鍋爐1的出水與給水泵13相接,給水泵13輸出的循環水經過壓力表12和上水單向閥11通過上水管10被送至各散熱器9,在給水泵13與給水單向閥11之間接有一給水支管,該支管另一端接有上水濾水器3后,再與液壓缸開關4末端相聯接,在液壓缸開關4前端聯接有回水交管,回水支管的上端接回水濾水器5后再聯接在回水管8的壓力表7與回水單向閥6之間的管路中,在液壓缸開關4的活塞桿前端裝有一傳動連桿14,傳動連桿14的上端與回水單向閥6的開關相聯接,回水單向閥6的出水端由回水管8與鍋爐1相接,而鍋爐1的最高水位線必須與安裝的液壓缸開關4的中心軸線在同一水平面的位置。該裝置的工作過程是當打開給水泵13時,循環水則通過給水單向閥11并由上水管10送至各散熱器9,給水支管將相同壓力的循環水經給水濾水器3送至液壓缸開關4的末端,由于液壓缸開關末端的壓力大于前端,則活塞桿被推向前方,在活塞桿前端的傳動連桿14將回水單向閥6的閥門打開,循環回水則被送回鍋爐1內。當關閉給水泵13時,由于有水位能的作用,回水管8內壓力要高于給水管10內壓力,則回水支管內循環水將液壓缸開關4的活塞桿推向后方,傳動連桿14則關閉回水單向閥6閥門,循環回水就不再返向鍋爐1內,給水濾水器13和回水濾水器5是為保護液壓缸開關4正常工作而設定的,壓力表7、12的安裝是為方便作操者能直接觀察各管道內的實際壓力。
本實用新型安全型常壓鍋爐的循環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設備安全可靠和使用壽命長,結構簡單經濟和維修方便等特點。
權利要求1.一種安全型常壓鍋爐的循環裝置,該裝置的組成是由鍋爐(1)的出水與給水泵(13)相接,其特征在于給水泵(13)的上水管(10)上接有給水單向閥(11)和各散熱器(9),在給水泵(13)與給水單向閥(11)之間聯接有壓力表(12)和給水支管,給水支管的另一端接上水濾水器(3)后再與液壓缸開關(4)末端相聯接,在液壓缸開關(4)的前端接有回水支管,在回水支管的上端接有回水濾水器(5)后再聯接在回水管(8)的壓力表(7)與回水單向閥(6)之間的管路中,在液壓缸開關(4)的活塞桿前端裝有一傳動連桿(14),傳動連桿(14)的上端與回水單向閥(6)的開關相聯接,回水單向閥(6)的出水端由回水管(8)與鍋爐(1)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鍋爐(1)的最高水位線應與安裝的液壓缸開關(4)的中心軸線在同一水平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低壓容器的控制領域,特點適用于安全型常壓鍋爐的循環裝置。該裝置的組成是在鍋爐的出水端接有給水泵和單向閥以及各散熱器,在給水泵與單向閥之間接有通向液壓缸開關末端的給水支管,在回水管的單向閥前端接有回水支管并聯接在液壓缸開關的前端,液壓缸開關的活塞桿前端與回水單向閥開關之間接有一傳動連桿,回水單向閥的出水端由回水管聯接在鍋爐的回水處。該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安全可靠、經濟和使用壽命長等特點。
文檔編號F24H9/20GK2241844SQ95229060
公開日1996年12月4日 申請日期1995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1995年12月26日
發明者洪世武, 李少華, 張印清, 張平 申請人: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