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薄型對流式電暖器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供熱領域,是一種薄型對流式電暖器結構。
目前,公知的對流式電暖器較多,例如油汀式等,均存在以下兩個問題1、外觀體積大而相對散熱面積??;2、冬季取暖及夏季收藏占空間大與居室小及居室裝飾之間的矛盾。采用薄型復合電熱裝置制作對流式電暖器可以解決以上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發(fā)明一種采用薄型復合電熱裝置的體積小,相對散熱面積大,強自然對流,有利于居室裝飾的可直立,可壁掛的薄型對流式電暖器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采用表面絕緣的薄型復合電熱裝置做電熱芯片。金屬導熱散熱單元的兩塊金屬構件的平面部分將電熱芯片緊緊夾持其中,它們共同形成電暖器的導熱良好,大面積散熱的中心組件。金屬導熱散熱單元比夾持其中的電熱芯片高出一段,它的散熱翅片排列按中部密集,兩邊稀疏近似正態(tài)公布。中心組件與前后面板通過耐熱絕緣支持件裝配成一個牢固整體,它們相互貼近又完全電隔離,形成一個緊湊有效的對流空間。后面板上的補充進氣排口加強對流散熱,異形孔為壁掛用。前面板作為裝飾空間,其上下彎折出的上下格柵形成電暖器上下氣口的安全遮蓋,并與后面板牢固結合。裝飾端蓋遮蓋電暖器左右兩端的裝配結合部。活動支腳為電暖器直立放置時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1、結構簡單、緊湊,有效,將發(fā)熱、導熱、大面積散熱、強自然對流集中于小巧,輕便、有利裝飾的外形之中。特別適合于薄型電熱裝置的應用。2、表面絕緣的薄型復合電熱裝置與金屬導熱散熱板間的絕緣,中心組件與前后面板的電隔離,上下格柵對氣口的安全遮蓋,共同保證了電暖器的電氣安全性能。3、兩個異形孔,兩個活動支腳使電暖器同時具有了壁掛,直立放置功能。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組合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活動支腳附件的軸側圖。
圖1中,主視圖為電暖器后面投影視圖,A—A剖面為電暖器剖面圖。
圖中,1、薄型復合電熱裝置制作的電熱芯片,2、金屬導熱散熱單元,3、后面板,4、前面板,5、耐熱絕緣支持件,6、裝飾端蓋,7、緊固件,8、異形孔,9、補充進氣排口,10、安全格柵,11、活動支腳附件。
在
圖1中,電熱芯片(1)被金屬導熱散熱單元(2)的兩個平面緊緊夾持,形成電暖器的中心組件。后面板(3),前面板(4)和中心組件一起被緊固件(7)緊固在耐熱絕緣支持件(5)上,裝飾端蓋(6)復蓋電暖器左右兩端裝配結合部。異形孔(8)為壁掛用。
在
圖1中,金屬導熱散熱單元(2)的散熱翅片分布是中部密集兩邊稀疏近似正態(tài)分布,C—C剖視中,金屬導熱散熱單元(2)的上端應比電熱芯片(1)長一些。B—B剖面顯示后面板(3)上的補充進氣排口(9)。D向和E向表示前面板(4)上下彎折出的電暖器上下氣口的安全格柵(10)。
當電暖器需直立放置時,圖2的活動支腳附件(11)可裝在
圖1的裝飾端蓋(6)的下部。
權利要求1.一種薄型對流式電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電熱芯片(1)是表面絕緣的薄型復合電熱裝置、金屬導熱散熱單元(2)與夾持其中的電熱芯片(1)組成電暖器的中心組件,中心組件與后面板(3),前面板(4)被緊固件(7)緊固在耐熱絕緣支持件(5)上,裝飾端蓋(6)遮蓋電暖器左右兩端裝配結合部,后面板(3)上有兩個異形孔(8)活動支腳附件(1)可套裝在裝飾端蓋(6)的下端。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暖器結構,其特征是金屬導熱散熱單元(2)由兩塊形狀相似的金屬構件組成,金屬構件分為平面部分和翅片部分。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暖器結構,其特征是金屬導熱散熱單元(2)的兩塊金屬構件的平面部分將電熱芯片(1)緊緊夾持其中,金屬導熱散熱單元(2)的上端比電熱芯片(1)長一些。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暖器結構,其特征是金屬導熱散熱單元(2)的翅片部分的排列按中部密集,兩邊稀疏近似正態(tài)分布。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暖器結構,其特征是中心組件與后面板(3),前面板(4)被緊固件(7)緊固在耐熱絕緣支持件(5)上,中心組件與后面板(3)、前面板(4)是電隔離的。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暖器結構,其持征是后面板(3)上有多條補充進氣排口(9)。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暖器結構,其特征是前面板(4)上下端彎折出安全格柵(10)。
專利摘要一種薄型對流式電暖器結構。采用薄型復合電熱裝置做電熱芯片。有利于芯片全平面大面積散熱的金屬導熱散熱單元將芯片緊夾其中,組成電暖器中心組件。中心組件與前后面板緊固在支持件上形成有效安全的對流空間。它將高效發(fā)熱,良好導熱,大面積散熱,強自然對流。安全可靠等性能集中于小巧、輕便的結構之中,是一種可以將裝飾功能與靈活有效的使用功能結合的電暖器結構。
文檔編號F24D13/02GK2226228SQ9424644
公開日1996年5月1日 申請日期1994年12月7日 優(yōu)先權日1994年12月7日
發(fā)明者張忠, 陳志永, 鄒有惕 申請人:北京市海淀區(qū)同心圓測量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