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空調裝置,包括多個風道模組及電源模組,各該風道模組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各該風道模組包括溫度調節單元及第一氣流導引單元,該溫度調節單元具有用以產生第一溫度范圍的第一側面,及相對于該第一側面,用以產生第二溫度范圍的第二側面,該第一氣流導引單元設置于該風道模組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以令氣流自該第一端流入,并經該第一側面或第二側面后,自該第二端流出,該電源模組是用以提供各該溫度調節單元及該第一氣流導引單元運作所需的電源。
【專利說明】
空調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調裝置,更具體地說,是關于一種利用溫度調節元件搭配多風道結構來提升致冷或致熱效率的空調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空調裝置是現今每戶家庭幾乎必備的家用電器之一,空調裝置除了可以維持恒溫,還具備除濕及送風等功能,讓室內維持干燥且通風的環境,然而,空調裝置卻也是居家最耗電的電器之一,要付出的電費成本對于小戶人家來說通常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0003]如致冷晶片等溫度調節元件,是一種通過直流電可依據需求進行冷卻、加熱等溫度控制的半導體元件。致冷晶片具有環保且節能的優點,現有技術雖有將致冷晶片應用在空調裝置上,但效率不高是主要缺點,所能提供的冷度與傳統空調裝置如冷氣機相比,也有明顯落差。
[0004]因此,如何提升如致冷晶片等溫度調節元件應用在空調裝置時的冷房效率,是目前業界仍待解決的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種種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空調裝置,其包括:多個風道模組,各該風道模組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各該風道模組包括:溫度調節單元,設置于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間,該溫度調節單元具有用以產生第一溫度范圍的第一側面,及相對于該第一側面用以產生第二溫度范圍的第二側面;以及第一氣流導引單元,其設置于該風道模組的該第一端或第二端,以令氣流自該第一端流入,并經該溫度調節單元的第一側面或第二側面后,自該第二端流出;以及電源模組,其用以提供各該溫度調節單元及該第一氣流導引單元運作所需的電源。
[0006]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形態中,各該風道模組還包括第一能量傳導模組,該第一能量傳導模組設置于與該溫度調節單元的第一側面或第二側面。
[0007]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形態中,該第一能量傳導模組為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
[0008]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形態中,所述的空調裝置,還包括第二能量傳導模組,該第二能量傳導模組包括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第二氣流導引單元或液態能量傳導元件,其中,該第二能量傳導模組設置于該溫度調節單元設置有該第一能量傳導模組的相對另一側面,其中,該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包括金屬塊及金屬鰭片,該金屬塊具有第一表面及相對的第二表面,該金屬鰭片具有第一端及相對的第二端,該第一表面與該溫度調節單元的第一側面或第二側面相接觸,該第二表面與該金屬鰭片相接觸,該液態能量傳導元件設置在該金屬鰭片的第一端,該第二氣流導引單元設置在該金屬鰭片的第二端。
[0009]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形態中,該第二氣流導引單元為風扇,該電源模組還用以提供該第二氣流導引單元運作所需的電源。
[0010]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形態中,各該風道模組具有多個該溫度調節單元,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包括多個金屬塊,該多個溫度調節單元與該多個金屬塊相互交錯迭置,且該多個金屬塊中最外側的金屬塊與該金屬鰭片相接觸。
[0011]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形態中,所述的空調裝置,還包括第二能量傳導模組,該第二能量傳導模組包括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第二氣流導引單元及液態能量傳導元件,其中,該第二能量傳導模組設置于該溫度調節單元設置有該第一能量傳導模組的相對另一側面,且其中,該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包括金屬塊,該金屬塊具有第一表面及相對的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與該溫度調節單元的第一側面或第二側面相接觸,且其中,該液態能量傳導元件包括容置箱、輸送管、馬達、換熱器及水簾,該容置箱用以貯存冷卻液,該輸送管用以串接該金屬塊、該容置箱、該馬達以及該第二氣流導引單元,該馬達用以驅動該冷卻液通過該輸送管,該第二氣流導引單元用以提供氣流至該換熱器以輸出廢熱,再經由該水簾進行換熱降溫,該電源模組還用以提供該液態能量傳導元件及該第二氣流導引單元運作所需的電源。
[0012]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形態中,各該風道模組具有多個該溫度調節單元,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包括多個金屬塊,該多個溫度調節單元與該多個金屬塊相互交錯迭置,且該輸送管串接該多個金屬塊中最外側的金屬塊、容置箱、馬達以及第二氣流導引單元。
[0013]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形態中,所述的空調裝置,還包括控制模組,其用以控制各該溫度調節單元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的啟閉或組態,其中,該電源模組還用以提供該控制模組運作所需的電源。
[0014]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形態中,該組態包括各該溫度調節單元的負載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的運轉速度或工作時間。
[0015]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形態中,該控制模組包括設定單元,該設定單元用以設定各該風道模組的臨界溫度,并據以輸出相對應的第一控制信號予各該溫度調節單元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且其中,各該溫度調節單元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復用以依據該第一控制信號執行啟閉或組態。
[0016]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形態中,所述的空調裝置,還包括偵測模組,其用以偵測該氣流自該第二端流出的溫度,并用以產生相對應的溫度信號,再傳送予該控制模組,其中,該控制模組還用以依據該設定單元所設定的臨界溫度與該溫度信號,輸出相對應的第二控制信號予各該溫度調節單元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且其中,各該溫度調節單元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還用以依據該第二控制信號執行啟閉或組態。
[0017]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形態中,所述的空調裝置,還包括集風單元,該集風單元具有入風口及出風口,該入風口朝向各該風道模組的第二端,其中,該偵測模組設置于該出風
□O
[0018]于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形態中,所述的空調裝置,還包括集風單元,該集風單元具有入風口及出風口,該入風口與朝向各該風道模組的第二端。
[0019]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通過多風道結構的設計以及溫度調節元件的堆迭應用方式,讓溫度調節元件能夠發揮出最大的致冷或致熱效率,并同時保持有比傳統空調裝置更加節能的優點。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的多風道應用架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的單一風道結構搭配能量傳導模組的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的單一風道結構搭配能量傳導模組的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0023]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的溫度控制的功能框圖。
[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的運作流程圖。
[0025]圖6為堆迭式溫度調節單元應用于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的多風道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0026]圖7為堆迭式溫度調節單元應用于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的多風道結構的第二實施例示意圖。
[0027]符號說明:
[0028]1、1Α、1Β、1η 風道模組
[0029]Ia 第一端
[0030]Ib 第二端
[0031]11溫度調節單元
[0032]Ila 第一側面
[0033]Ilb 第二側面
[0034]Hl第一側面溫度調節單元組
[0035]112第二側面溫度調節單元組
[0036]12、12A、12B、12n第一氣流導引單元
[0037]13第一能量傳導模組
[0038]2電源模組
[0039]3第二能量傳導模組
[0040]31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
[0041]311金屬塊
[0042]3111 金屬塊
[0043]3112 金屬塊
[0044]311a 第一表面
[0045]311b 第二表面
[0046]312金屬鰭片
[0047]312a 第一端
[0048]312b 第二端
[0049]32第二氣流導引單元
[0050]33液態能量傳導元件
[0051]331容置箱
[0052]332輸送管
[0053]333 馬達
[0054]334換熱器
[0055]335 水簾
[0056]4控制模組
[0057]41設定單元
[0058]5偵測模組
[0059]6集風單元
[0060]61 入風口[0061 ]62 出風口
[0062]SI ?SI I 步驟
【具體實施方式】
[0063]以下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藝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0064]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藝的人士的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落在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內”、“外”、“底”及“一”等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合先敘明。
[0065]請并合參閱圖1及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的多風道應用架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的單一風道結構搭配能量傳導模組的第一實施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主要包括多個風道模組I及電源模組2,各風道模組I具有相對的第一端Ia及第二端lb,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還包括溫度調節單元11及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溫度調節單元11設置于第一端Ia與第二端Ib之間,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設置于風道模組I的第一端la,于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亦可設置于風道模組I的第二端lb。電源模組2是用以提供各溫度調節單元11及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運作所需的電源。
[0066]溫度調節單元11具有用以產生第一溫度范圍的第一側面11a,及相對于該第一側面Ila產生第二溫度范圍的第二側面11b,在本實施例中,溫度調節單元11可為能夠產生溫度梯度的致冷晶片,通以電流的致冷晶片會產生致冷或致熱的兩端,亦即第一溫度范圍的第一側面I Ia或第二溫度范圍的第二側面I Ib。
[0067]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可為以電力驅動的風扇,通過風扇運轉會產生氣流,而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所產生的氣流流動方向可依據其所設置的位置來變化,于本實施例中,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可設置在風道模組I的第一端la,則產生吹力令氣流自第一端Ia流入,并經溫度調節單元11的第一側面11a,即溫度調節單元11的致冷端之后,再自該第二端Ib流出。
[0068]于其他實施例中,當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可設置在風道模組I的第二端lb,則產生吸力令氣流自第一端Ia流入,并經溫度調節單元11的第一側面Ila或第二側面Ilb后,自該第二端Ib流出。
[0069]須加以說明的是,在圖1與圖2以及下文的圖3中示出的箭頭是用以示意氣流流動的方向,藉由箭頭指示配合上述能夠更加清楚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的多風道結構的運作方式。
[0070]在上述實施例中,風道模組I還可包括第一能量傳導模組13,于本實施例中,是以第一能量傳導模組13與溫度調節單元11的第一側面Ila相接觸為例予以說明,于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能量傳導模組13亦可與溫度調節單元11的第二側面Ilb相接觸。第一能量傳導模組13可為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31,例如銅制或鋁制等金屬材質的鰭片,以獲得較佳之冷熱能量的傳導效果。第一能量傳導模組13經由與溫度調節單元11相互接觸,能使溫度調節單元11的第一側面Ila或第二側面Ilb所產生的冷能或熱能可快速擴散傳導。當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所產生的氣流自第一端Ia流入,通過第一能量傳導模組13,再自第二端Ib流出時,能夠有效率的取得溫度調節單元11的第一側面I Ia或第二側面I Ib所散發的冷能或熱能,以產生冷氣流或熱氣流。
[0071]請并合參閱圖2及圖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的單一風道結構搭配能量傳導模組的第一實施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的單一風道結構搭配能量傳導模組的第二實施例示意圖。如圖所示,于前述第一能量傳導模組13與溫度調節單元11的第一側面Ila相接觸的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復可包括第二能量傳導模組3,第二能量傳導模組3可包括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31、第二氣流導引單元32或液態能量傳導元件33。該第二能量傳導模組3可設置于該溫度調節單元11設置有該第一能量傳導模組13的相對第二側面lib。第二能量傳導模組3用以擴散溫度調節單元11所產生的廢熱或廢冷,視溫度調節單元11的第一側面Ila產生冷能或熱能而定。于實際使用時,可依據使用者的需求為冷氣或暖氣予以變化,當溫度調節單元11是以第一側面Ila為致冷層而接觸第一能量傳導模組13,第二能量傳導模組3用以處理溫度調節單元11的第二側面Ilb即致熱層所產出的廢熱。反之,當溫度調節單元11是以第一側面Ila為致熱層而接觸第一能量傳導模組13,第二能量傳導模組3則用以處理溫度調節單元11的第二側面Ilb即致致冷層所產出的廢冷。
[0072]于本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復可包括控制模組4,用以控制各溫度調節單元11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的啟閉或組態。較佳者,所述的啟閉或組態,可例如為用以控制溫度調節單元11(如致冷晶片)的開關以及負載強度,或是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如風扇)的開關、運轉時間長短及轉速快慢調節等等。所述的電源模組2也能夠提供控制模組4運作所需的電源。
[0073]請參閱圖4,其為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的溫度控制的功能框圖。如圖4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較佳者,控制模組4可包括設定單元41,設定單元41用以設定各該風道模組I的臨界溫度,并據以輸出相對應的第一控制信號予各溫度調節單元11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各溫度調節單元11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再依據該第一控制信號執行啟閉或組態。
[0074]在圖4所示出的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復可包括偵測模組5,用以偵測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1所產生的氣流自風道模組I的第二端Ib流出時之溫度,并產生對應的溫度信號傳送至控制模組4,控制模組4再依據設定單元41所設定之臨界溫度與該溫度信號,輸出對應的第二控制信號至各溫度調節單元11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各溫度調節單元11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便會依據該第二控制信號執行所述的啟閉或組態。
[0075]更具體言之,請參閱圖5,其是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的運作流程圖。對于具備多個風道模組I的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而言,各風道模組I中的運轉效率分配很大程度決定了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的整體輸出效率,亦即可以在固定的能源負載下達到最大的致冷強度,本實施例示出二個風道模組IA及IB的運作步驟SI至Sll,但不限于此,對于本領域中的具備通常知識的人士可輕易推及至更多個風道模組I的運作。
[0076]首先是步驟SI,透過設定單元41設定二風道模組IA與IB的臨界溫度,該臨界溫度是各風道模組I在運轉時所欲達到的目標溫度值,并啟動各風道模組的溫度調節單元11與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接著,進行步驟S2與S3,透過控制模組4調整風道模組IA與IB的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A與12B為低負載(例如30%的負載,風扇轉速較低)或零負載,此時兩風道模組皆在進行蓄冷,控制模組4可應用如變頻馬達技術,讓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所產生的氣流不僅只是開或關,而是可以有氣流大小的調整。
[0077]之后,進行步驟S4至S7,透過偵測模組5感測風道模組IA與IB的即時溫度,當風道模組IA的即時溫度低于或等于致冷臨界溫度門檻時,透過控制模組4切換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A進行為高負載(例如70%的負載,風扇轉速較高)或全負載,讓風道模組IA進行散冷,偵測模組5對于風道模組IB并不會執行第一次溫度偵測,讓風道模組IB繼續蓄冷,目的是要與風道模組IA的運作時序錯開,而之后當風道模組IB的即時溫度高于或等于散冷臨界溫度門檻時,透過控制模組4切換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B進行為低負載或零負載。
[0078]接著再進行步驟S8至S11,步驟S8與S9是重復步驟S4與S5令偵測模組5感測風道模組IA與IB的即時溫度,當風道模組IA的即時溫度高于或等于散冷臨界溫度門檻時,透過控制模組4切換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A進行為低負載或零負載,讓風道模組IA進行蓄冷,而當風道模組IB的即時溫度低于或等于致冷臨界溫度門檻時,透過控制模組4切換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B進行為高負載或全負載,讓風道模組IB進行散冷。
[0079]如此,藉由這樣交替致冷的重復循環方式,讓本空調裝置的輸出能夠維持穩定的低溫,并且有效節省能源,此外,除了讓控制模組4控制第一氣流導引單元12的負載,也能讓控制模組4調整溫度調節單元11的負載,經由有效分配的概念,提升致冷或致熱的效率。
[0080]請回頭參閱圖1至圖3,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在多風道結構或是單一風道結構的實施例下,皆可包括集風單元6,集風單元6具有入風口 61及出風口 62,入風口 61朝向各風道模組I的第二端lb,而偵測模組5可設置在出風口 62處。較佳者,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可利用單一的集風單元6可匯集多個風道模組I所產出的氣流,以增加致冷或致熱效率。
[0081]請再參閱圖2,較佳者,第二能量傳導模組3可同時包括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31、第二氣流導引單元32及液態能量傳導元件33。于本實施例中,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31可包括金屬塊311及金屬鰭片312,金屬塊311具有第一表面311a及相對的第二表面311b,金屬鰭片312具有第一端312a及相對的第二端312b,第一表面311a與溫度調節單元11的第二側面Ilb相接觸,第二表面31 Ib與金屬鰭片312相接觸,金屬塊311及金屬鰭片312的材料可為金屬鋁或銅,因其具有能量傳導性佳的優點,通過與溫度調節單元11的接觸,能夠快速傳導溫度調節單元11產生的(廢)熱能或(廢)冷能。需特別說明者,于所述溫度調節單元11是以第二側面Ilb與第一能量傳導模組13相接觸的實施例中,溫度調節單元11則是以第一側面Ila與金屬塊311的第一表面311a相接觸,用以快速傳導溫度調節單元11產生的(廢)熱能或(廢)冷會K。
[0082]于其他實施例中,第二能量傳導模組3亦可選擇性的包括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31、第二氣流導引單元32或液態能量傳導元件33,換言之,使用者可選擇單獨用水冷方式,即僅結合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31與液態能量傳導元件33,抑或是選擇單獨用氣冷方式,即僅結合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31與第二氣流導引單元32來傳導(廢)熱能或(廢)冷能。
[0083]如圖2所示,液態能量傳導元件33可設置在金屬鰭片312的第一端312a,第二氣流導引單元32可設置在金屬鰭片312的第二端312b,在此實施例中,液態能量傳導元件33可以是水簾片,利用水簾降溫的功能來處理由金屬塊311及金屬鰭片312所傳導的余熱,而第二氣流導引單元32可以是風扇,例如離心式風扇或軸流式風扇,它的葉片轉動平面和空氣流動面相互平行,亦即葉片轉動平面是與氣流流動方向垂直,如圖2中朝向第二氣流導引單元32的箭頭指示方向,這樣的配置端看是否是在有限的設置空間下運作,而其運作所需的電源可由電源模組2提供,通過第二氣流導引單元32產生的氣流,將傳導到金屬鰭片312的(廢)冷能S(廢)熱能帶走。
[0084]請再參閱圖3,有別于圖2所示的實施例,在第二能量傳導模組3之中,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31亦可僅包括金屬塊311,金屬塊311的內部具有管路供冷卻液流過,具有第一表面31 Ia及相對的第二表面31 Ib,第一表面31 Ia與溫度調節單元11的第二側面I Ib相接觸,而液態能量傳導元件33可包括容置箱331、輸送管332、馬達333、換熱器334及水簾335,容置箱331可以貯存冷卻液,輸送管332串接金屬塊311、容置箱331、馬達333以及第二氣流導引單元32,通過馬達333的驅動,該冷卻液會經由輸送管332將導引傳導至金屬塊311的(廢)冷能或(廢)熱能傳至換熱器334,經由第二氣流導引單元32擴散到水簾335,經過水簾335來中和(廢)冷能或(廢)熱能,而液態能量傳導元件33的部分元件像是馬達333、換熱器334和水簾335,以及第二氣流導引單元32運作所需的電源可由電源模組2提供。
[0085]請并同參閱圖6及圖7,圖6為堆迭式溫度調節單元應用于前述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空調裝置的示意圖,圖7為堆迭式溫度調節單元應用于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空調裝置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溫度調節單元11可以是多個,金屬塊311亦可為多個,多個溫度調節單元11與多個金屬塊311相互交錯迭置,在這樣的堆迭結構中每一層的溫度調節單元11可為一個或多個,藉此增加溫度調節單元11,即致冷晶片的負載效率,提升致冷或致熱強度,需注意的是,有別于圖3中的具有內部管路的金屬塊311,圖6中的金屬塊311僅為用于熱傳導的堆迭金屬塊。而圖7中的金屬塊3111是屬于單純堆迭用于熱傳導的金屬塊,但金屬塊3112則是具有內部管路的金屬塊。
[0086]在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多個金屬塊311是以兩個金屬塊3111、3112為例與多個溫度調節單元11形成堆迭結構,由圖6可知,多個溫度調節單元11分成第一側面溫度調節單元組111與第二側面溫度調節單元組112,第一側面溫度調節單元組111是設置在第一能量傳導模組13與金屬塊3111之間,第二側面溫度調節單元組112是設置在金屬塊3111與金屬塊3112之間,且其中最外側的金屬塊3112可與金屬鰭片312相接觸。
[0087]在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多個金屬塊311是以兩個金屬塊3111、3112為例與多個溫度調節單元11形成堆迭結構,由圖7可知,多個溫度調節單元11分成第一側面溫度調節單元組111與第二側面溫度調節單元組112,第一側面溫度調節單元組111是設置在第一能量傳導模組13與金屬塊3111之間,第二側面溫度調節單元組112是設置在金屬塊3111與金屬塊3112之間,且其中輸送管332串連最外側的金屬塊3112、容置箱331、馬達333以及第二氣流導引單元32。
[0088]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空調裝置是利用多個風道模組組成的多風道結構,配合堆迭式的溫度調節單元及氣流導引單元,提升致冷或致熱效率,多風道結構是藉由多工概念,在空調裝置運行時,先使一或少數個風道模組先進行運作,其它風道模組則待機進行集冷或集熱功能,待一段時間后,再由剛進行待機的風道模組繼續進行運作,而原本先運作的風道模組則可選擇性地進入待機狀態或與剛加入的風道模組并同運作,之后,亦可視需要令其中一個以上的風道模組暫停運作,回到集冷或集熱的狀態。如此反復交替運作,讓集風單元的出風口能夠獲得預期恒定的溫度,并讓冷度或暖度達到令人滿意的狀態。
[0089]上述實施例是用以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習此項技藝的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權利保護范圍,應如權利要求書所列。
【主權項】
1.一種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個風道模組,各該風道模組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各該風道模組包括: 溫度調節單元,設置于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間,該溫度調節單元具有用以產生第一溫度范圍的第一側面,及相對于該第一側面用以產生第二溫度范圍的第二側面;以及 第一氣流導引單元,其設置于該風道模組的該第一端或第二端,以令氣流自該第一端流入,并經該溫度調節單元的第一側面或第二側面后,自該第二端流出;以及 電源模組,其用以提供各該溫度調節單元及該第一氣流導引單元運作所需的電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該風道模組還包括第一能量傳導模組,該第一能量傳導模組設置于與該溫度調節單元的第一側面或第二側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能量傳導模組為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能量傳導模組,該第二能量傳導模組包括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第二氣流導引單元或液態能量傳導元件,其中,該第二能量傳導模組設置于該溫度調節單元設置有該第一能量傳導模組的相對另一側面。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包括金屬塊及金屬鰭片,該金屬塊具有第一表面及相對的第二表面,該金屬鰭片具有第一端及相對的第二端,該金屬塊的第一表面與該溫度調節單元的第一側面或第二側面相接觸,該金屬塊的第二表面與該金屬鰭片相接觸,該液態能量傳導元件設置在該金屬鰭片的第一端,該第二氣流導引單元設置在該金屬鰭片的第二端。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二氣流導引單元為風扇,該電源模組還用以提供該第二氣流導引單元運作所需的電源。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之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該風道模組具有多個溫度調節單元,該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包括多個金屬塊,該多個溫度調節單元與該多個金屬塊相互交錯迭置,且該多個金屬塊中最外側的金屬塊與該金屬鰭片相接觸。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包括金屬塊,該金屬塊具有第一表面及相對的第二表面,該金屬塊的第一表面與該溫度調節單元的第一側面或第二側面相接觸。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液態能量傳導元件包括容置箱、輸送管、馬達、換熱器及水簾,該容置箱用以貯存冷卻液,該輸送管用以串接該金屬塊、該容置箱、該馬達以及該第二氣流導引單元,該馬達用以驅動該冷卻液通過該輸送管,該第二氣流導引單元用以提供氣流至該換熱器以輸出廢熱,再經由該水簾進行換熱降溫,且其中,該電源模組還用以提供該液態能量傳導元件及該第二氣流導引單元運作所需的電源。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該風道模組具有多個該溫度調節單元,該接觸式能量傳導元件包括多個金屬塊,該多個溫度調節單元與該多個金屬塊相互交錯迭置,且該輸送管串接該多個金屬塊中最外側的金屬塊、該容置箱、該馬達以及該第二氣流導引單元。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模組,其用以控制各該溫度調節單元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的啟閉或組態,其中,該電源模組還用以提供該控制模組運作所需的電源。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組態包括各該溫度調節單元的負載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的運轉速度或工作時間。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控制模組包括設定單元,該設定單元用以設定各該風道模組的臨界溫度,并據以輸出相對應的第一控制信號給各該溫度調節單元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且其中,各該溫度調節單元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還用以依據該第一控制信號執行啟閉或組態。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偵測模組,其用以偵測該氣流自該第二端流出的溫度,并用以產生相對應的溫度信號,再傳送給該控制模組,其中,該控制模組還用以依據該設定單元所設定的臨界溫度與該溫度信號,輸出相對應的第二控制信號予各該溫度調節單元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且其中,各該溫度調節單元或第一氣流導引單元還用以依據該第二控制信號執行啟閉或組態。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集風單元,該集風單元具有入風口及出風口,該入風口朝向各該風道模組的第二端,其中,該偵測模組設置于該出風□O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集風單元,該集風單元具有入風口及出風口,該入風口與朝向各該風道模組的第二端。
【文檔編號】F25B21/02GK205717675SQ201620501597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7日
【發明人】蕭景中, 林宜養, 周育德, 何政衛, 洪明順, 黃佑任, 林珉羽
【申請人】奇巖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