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空調控制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控制空調輸出溫度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空調系統的目的是保證室內溫濕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保證用戶的室內環境舒適性。室內環境的溫度、濕度是影響用戶舒適性體驗的最重要因素。
目前常規空調系統室內側溫度控制時采用干球溫度進行控制,如制冷時用戶設定室內環境溫度25℃,則室內機檢測室內環境干球溫度,當室內環境干球溫度高于25℃時,則室內一直保持制冷運行,當室內環境干球溫度小于等于25℃時,則室內機停機。
雖然采用干球溫度進行室內溫度調節時,可以滿足室內溫度設定要求,但是由于室內濕度不同,用戶的舒適性體驗會相差很大。
如制冷干球溫度25℃時,100%濕度環境相較20%濕度環境,人體的散熱差,人體感覺明顯要熱,相較20%濕度,100%濕度時設定溫度應相應降低;
如制熱干球溫度20℃時,100%濕度環境相較20%濕度環境。人體的吸熱差,人體感覺明顯偏冷,相較20%濕度,100%濕度時設定溫度應相應提高。
《建筑環境熱舒適性研究進展與趨勢分析》提出室內環境的人體舒適性是由溫度和濕度共同作用的效果,實驗指出溫度提高0.3℃與濕度提高10%的舒適性影響程度是等效的。《華南典型濕熱氣候區的人體熱舒適性研究》研究不同溫度和濕度的熱舒適性差異,建立了溫度、濕度對人體舒適性的回歸公式。
此外相同的室內溫度和濕度時,由于不同人群存在性別差異、年齡差異、勞動強度差異等,對溫濕度的敏感性不同,人體舒適性不同。
針對上述傳統空調僅通過監測室內環境溫度來控制空調而影響用戶舒適性體驗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控制空調輸出溫度的方法和裝置,以至少解決傳統空調僅通過監測室內環境溫度來控制空調而影響用戶舒適性體驗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控制空調輸出溫度的方法,包括:采集預設區域的環境參數,并設置預設參數,其中,環境參數包括至少如下之一:環境溫度和環境濕度,預設參數至少包括:預設溫度;在空調進入運行模式,且采集到的環境溫度達到預設溫度之后,根據環境參數控制空調的室內機、室外機的工作狀態,和/或控制空調的輸出溫度,其中,運行模式包括至少如下之一:制冷模式和制熱模式。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控制空調輸出溫度的裝置,包括:采集模塊,用于采集預設區域的環境參數,并設置預設參數,其中,環境參數包括至少如下之一:環境溫度和環境濕度,預設參數至少包括:預設溫度;控制模塊,用于在空調進入運行模式,且采集到的環境溫度達到預設溫度之后,根據環境參數控制空調的室內機、室外機的工作狀態,和/或控制空調的輸出溫度,其中,運行模式包括至少如下之一:制冷模式和制熱模式。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采用綜合評價室內溫度和濕度的方式,通過采集預設區域內的環境參數,并設置預設參數,在空調進入運行模式,且采集到的環境溫度達到預設溫度之后,根據環境參數控制空調的室內機、室外機的工作狀態,和/或控制空調的輸出溫度,達到了從室內溫度和濕度更全面的角度提升用戶室內環境舒適性體驗的目的,進而解決了傳統空調僅通過監測室內環境溫度來控制空調而影響用戶舒適性體驗的技術問題。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控制空調輸出溫度的方法流程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可選的控制空調輸出溫度的方法流程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可選的控制空調輸出溫度的方法流程圖;
圖4(a)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可選的常規空調控制器的設定界面示意圖;
圖4(b)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可選的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控制器的設定界面示意圖;以及
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控制空調輸出溫度的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的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數據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里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能夠以除了在這里圖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順序實施。此外,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他們的任何變形,意圖在于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過程、方法、系統、產品或設備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驟或單元,而是可包括沒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對于這些過程、方法、產品或設備固有的其它步驟或單元。
實施例1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控制空調輸出溫度的方法實施例。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控制空調輸出溫度的方法,如圖1所示,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02,采集預設區域的環境參數,并設置預設參數,其中,環境參數包括至少如下之一:環境溫度和環境濕度,預設參數至少包括:預設溫度;
步驟S104,在空調進入運行模式,且采集到的環境溫度達到預設溫度之后,根據環境參數控制空調的室內機、室外機的工作狀態,和/或控制空調的輸出溫度,其中,運行模式包括至少如下之一:制冷模式和制熱模式。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空調系統中的溫度傳感器采集干球溫度作為空調所在區域的環境參數中的環境溫度,濕度傳感器采集環境參數中的環境濕度,并設置空調的預設參數。當空調進入制冷模式或制熱模式,并且溫度傳感器采集的環境溫度達到預設溫度之后,空調根據傳感器采集到的環境的溫度以及濕度來控制空調的室內機、室外機的工作狀態。例如,預設溫度為25℃,在空調進入制冷模式的情況下,如果空調檢測到的室內溫度低于25℃,則室內機和室外機均會停機;又例如,同樣在空調進入制冷模式的情況下,預設溫度為用戶設定的熱舒適性溫度,預設溫度為25℃,室內濕度為95%,此時,人體熱舒適性溫度對應的干球溫度為23.7℃,則當干球溫度低于23.7℃時,室內機和室外機才會停機。在空調進入制熱模式的情況下,根據環境參數控制空調的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工作狀態的方法與在空調進入制冷模式的情況下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預設溫度的范圍不相同。
需要說明的是,用戶可以設置上述預設溫度,并且上述預設溫度可以為常規的溫度,也可以為熱舒適性溫度。
基于上述實施例步驟S102至步驟S104公開的方案中,可以獲知空調系統的采集裝置采集空調所在區域內的環境參數,并設置預設參數,當空調進入預定的制冷模式或制熱模式,并且采集到的環境溫度達到預設溫度時,根據環境參數控制空調的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工作狀態以及空調的輸出溫度,容易注意到的是,由于空調的運行狀態以及空調的輸出溫度會與環境溫度和預設參數有關,因此,根據環境參數中的環境溫度、環境濕度與輸出溫度之間的關系,以及不同人群人體舒適性差異的綜合評價來對室內側溫度進行控制,因此,采用綜合評價室內溫度和濕度的方式,通過采集預設區域內的環境參數,并設置預設參數,在空調進入運行模式,且采集到的環境溫度達到預設溫度之后,根據環境參數控制空調的室內機、室外機的工作狀態,和/或控制空調的輸出溫度,達到了從室內溫度和濕度更全面的角度提升用戶室內環境舒適性體驗的目的,進而解決了傳統空調僅通過檢測室內環境溫度來控制空調而影響用戶舒適性體驗的技術問題。
可選的,圖2示出了根據環境參數控制空調的室內機、室外機的工作狀態,和/或控制空調的輸出溫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202,根據空調進入的運行模式,獲取對應的控制規則,其中,控制規則包括:不同的環境參數對應的輸出溫度,和/或,不同的環境參數下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工作狀態;
步驟S204,按照控制規則,確定當前采集到的環境參數所對應的輸出溫度,和/或,確定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工作狀態。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在空調進入制冷模式的情況下,其控制規則分為常規空調制冷和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冷,在常規空調制冷的規則下,常規空調制冷室內設定的溫度即為室內干球的溫度,室內環境濕度對室內溫度的控制沒有影響,而當室內溫度低于預設溫度時,室內機和室外機處于停機狀態;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冷的規則下,可以通過來確定當前采集到的環境參數所對應的輸出溫度,其中,HCT表示熱舒適性溫度,T表示環境溫度,表示環境濕度,具體根據人體熱舒適性溫度以及室內環境濕度得到熱舒適性溫度對應的干球溫度,當室內的干球溫度低于熱舒適性溫度對應的干球溫度時,室內機和室外機會停機。在空調進入制熱模式的情況下,其控制規則同樣分為常規空調制熱和基于人體性的空調制熱兩種規則,其處理方法也相同。
可選的,圖3為按照控制規則確定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工作狀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302,在運行模式為制冷模式的情況下,環境溫度低于預設溫度時,室內機和室外機處于停機狀態;
步驟S304,在運行模式為制熱模式的情況下,當環境溫度高于預設溫度時,室內機和室外機處于停機狀態。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在空調的運行模式為制冷模式的情況下,分為如下兩種情況來確定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工作狀態。
(1)在常規空調制冷室內設定溫度
在常規空調制冷室內設定溫度即為室內的干球溫度,室內環境濕度對室內環境溫度沒有影響,即空調的輸出溫度與設定溫度為線性關系,滿足下式:
T1=T
其中,T表示設定溫度,T1表示環境溫度。
室內環境溫度、室內環境濕度以及常規空調制冷設定溫度的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2)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冷室內設定溫度
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冷室內環境溫度、環境濕度與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之間的關系如表2所示,其中,環境溫度、環境濕度與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之間滿足如下關系:
其中,HCT表示熱舒適性溫度,T表示環境溫度,表示環境濕度。
以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為例結合表2來說明上述三者之間的關系:
①在室內環境溫度為25℃時,的濕度范圍為人體熱舒適性最高的濕度范圍,在此濕度范圍內的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環境溫度為25℃;
②在室內環境溫度為25℃,環境濕度為95%時,由于環境濕度高,人體散熱變差,熱舒適性變差,此時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環境溫度為23.7℃;
③在室內環境溫度為25℃,環境濕度低于30%時,,由于環境濕度偏小,人體熱舒適性感受隨之變化,此時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環境溫度為25.3℃。
表2
表2僅為熱舒適性溫度的一種表現形式,上式還可以以表格、公式、圖等形式描述,且表2中的熱舒適性溫度HCT僅為列舉,實際可以進行修正。
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冷室內設定溫度的方法得到的空調輸出溫度可以精確到0.1℃甚至更高的精度。
以空調的運行模式為制冷模式,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為例,來說明根據控制規則確定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工作狀態:
①在常規空調制冷內設定的溫度為25℃,當室內環境溫度低于25℃時,則室內機、室外機均會停機。
②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冷室內設定的熱舒適性溫度為25時,如果室內環境濕度95%,此時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環境溫度為23.7℃,則當室內環境溫度低于23.7℃時,室內機、室外機才會停機。
作為另一種選的實施例,在空調的運行模式為制熱模式的情況下,分為如下兩種情況來確定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工作狀態。
(1)在常規空調制熱室內設定溫度
在常規空調制熱室內設定溫度即為室內的干球溫度,室內環境濕度對室內環境溫度沒有影響,即空調的輸出溫度與設定溫度為線性關系,滿足下式:
T1=T
其中,T表示設定溫度,T1表示環境溫度。
室內環境溫度、室內環境濕度以及常規空調制冷設定溫度的關系如表3所示。
表3
(2)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熱室內設定溫度
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熱室內環境溫度、環境濕度與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之間的關系如表4所示,其中,環境溫度、環境濕度與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之間同樣滿足如下關系:
其中,HCT表示熱舒適性溫度,T表示環境溫度,表示環境濕度。
以制熱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為例結合表4來說明上述三者之間的關系:
①在室內環境溫度為25℃時,的濕度范圍為人體熱舒適性最高的濕度范圍,在此濕度范圍內的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環境溫度為25℃;
②在室內環境溫度為25℃,環境濕度為95%時,由于環境濕度高,人體散熱變差,熱舒適性變差,此時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環境溫度為26.3℃;
③在室內環境溫度為25℃,環境濕度低于30%時,,由于環境濕度偏小,人體熱舒適性感受隨之變化,此時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環境溫度為24.7℃。
表4
表4僅為熱舒適性溫度的一種表現形式,上式還可以以表格、公式、圖等形式描述,且表4中的熱舒適性溫度HCT僅為列舉,實際可以進行修正。
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冷室內設定溫度的方法得到的空調輸出溫度可以精確到0.1℃甚至更高的精度。
由于空調進入制冷模式或制熱模式時,環境溫度和環境濕度對人體的熱舒適性感受存在差異,因此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與制熱人體熱舒適性溫度不同。如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干球溫度和濕度不等于制熱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干球溫度和濕度,這是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控制與常規空調控制的不同之處。
圖4(a)示出了常規空調控制器的設定界面,圖4(b)示出了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控制器的設定界面,常規空調運行模式有制冷、制熱等模式,設定溫度T即表示目標達到的室內環境干球溫度;而基于人體熱舒適性設定與控制的空調運行模式同樣有制冷、制熱、除濕等;但是此時設定溫度HCT表示綜合考慮室內環境溫度、濕度的熱舒適性控制值;熱舒適性模式則為考慮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勞動強度等人群差異因素后的人體熱舒適性模式選擇。常規空調室內溫度的控制以室內干球溫度T為控制目標;一種基于人體熱舒適性設定與控制的空調室內溫度的控制以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為控制目標,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為室內干球溫度、室內濕度、不同人群人體熱舒適性差異性的綜合評價。
可選的,在根據環境參數控制空調的室內機、室外機的工作狀態,和/或控制空調的輸出溫度之前,方法還包括:設置空調的至少一種熱舒適性模式,其中,根據處于預設區域的目標對象的至少一種屬性參數確定不同的熱舒適性模式,屬性參數至少包括:目標對象的性別、年齡和狀態屬性。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在相同的室內環境溫度和室內環境濕度時,由于不同人群存在性別差異、年齡差異、勞動強度差異等,對溫濕度的敏感性不同:
①性別差異:相對濕度對人體熱舒適性感受的影響較大,且相對濕度對女性的影響比男性大。
②勞動強度:勞動強度越大,對溫濕度越敏感,如人們靜坐時對濕度的改變感覺不明顯,但是人們活動后,空氣濕度顯著影響人體的熱舒適性。
③年齡差異:老人、小孩對溫濕度較中年敏感。
基于人體熱舒適性設定與控制的空調針對性別、勞動強度、年齡等人群差異可以進行相應模式選擇,選擇其中某種模式后,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隨溫度T、濕度的變化關系會隨之調整。考慮不同人群人體熱舒適性差異后,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表達式可以表示為:
其中,HCT表示環境溫度,Mode表示空調的至少一種熱舒適性模式,T表示輸出溫度,表示環境濕度。
表5
表5為基于人體熱舒適性設定與控制的空調熱舒適性模式表。
當熱舒適性模式Mode=0時,表示采用常規空調模式進行室內溫度控制,即不考慮室內濕度影響;當熱舒適性模式Mode=1至12時,表示采用人體熱舒適性溫度控制,但是由于各個模式人群的熱舒適性感受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模式下,相同的熱舒適性溫度HCT對應的溫度、濕度不同。默認熱舒適性模式,即Mode=1,表示兼顧各種人群的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
對于室內側溫度設置自適應調節的空調用戶可以進行熱舒適性模式選擇,選擇采用常規空調干球溫度控制模式或人體熱舒適性溫度控制模式,以及根據人群特點選擇不同的人體熱舒適性溫度控制模式。
同時用戶可以同時選擇多個不同類型的模式,例如,同時選擇Mode=2+7或3+7或2+7+11等。
以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為例,在相同的室內濕度95%時:
①當選擇Mode=0時,此時采用常規空調溫度控制模式,無論室內濕度處于何值,對應的室內溫度控制采用室內干球溫度,不考慮室內濕度;
②當選擇Mode=4,即靜坐模式時,由于濕度對靜坐人體的影響較小,此時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在95%濕度時對應的干球溫度24.8℃;
③當選擇Mode=7,即體力勞動模式時,由于濕度對運動人體的影響非常大,此時制冷熱舒適性溫度HCT=25在95%濕度時對應的干球溫度22.5℃。
④當選擇Mode=1時,即默認熱舒適性模式,此時兼顧各種人群的人體熱舒適性感受,此時制冷熱舒適性溫度HCT=25在95%濕度時對應的干球溫度23.7℃。
⑤當選擇Mode=2+7時,即男性體力勞動模式時,由于濕度對運動人體的影響非常大,同時男性體力勞動量大,此時制冷熱舒適性溫度HCT=25在95%濕度時對應的干球溫度22.0℃。
⑥當選擇Mode=3+7時,即女性體力勞動模式時,由于濕度對運動人體的影響非常大,但是女性體力勞動量大相對較小,此時制冷熱舒適性溫度HCT=25在95%濕度時對應的干球溫度22.3℃。
如上根據空調使用人群屬性的特點人工選擇“熱舒適性模式”的模式,同時還可以通過在室內控制器或室內機安裝紅外檢測器、溫度傳感器等,檢測室內人群的特點,自動匹配最適宜的“熱舒適性模式”的模式。
實施例2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控制空調輸出溫度的裝置實施例。
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控制空調輸出溫度的裝置,如圖5所示,該裝置包括:
采集模塊401,用于采集預設區域的環境參數,并設置預設參數,其中,環境參數包括至少如下之一:環境溫度和環境濕度,預設參數至少包括:預設溫度;
控制模塊403,用于在空調進入運行模式,且采集到的環境溫度達到預設溫度之后,根據環境參數控制空調的室內機、室外機的工作狀態,和/或控制空調的輸出溫度,其中,運行模式包括至少如下之一:制冷模式和制熱模式。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空調系統中的溫度傳感器采集干球溫度作為空調所在區域的環境參數中的環境溫度,濕度傳感器采集環境參數中的環境濕度,并設置空調的預設參數。當空調進入制冷模式或制熱模式,并且溫度傳感器采集的環境溫度達到預設溫度之后,空調根據傳感器采集到的環境的溫度以及濕度來控制空調的室內機、室外機的工作狀態。例如,預設溫度為25℃,在空調進入制冷模式的情況下,如果空調檢測到的室內溫度低于25℃,則室內機和室外機均會停機;又例如,同樣在空調進入制冷模式的情況下,預設溫度為用戶設定的熱舒適性溫度,預設溫度為25,室內濕度為95%,此時,人體熱舒適性溫度對應的干球溫度為23.7℃,則當干球溫度低于23.7℃時,室內機和室外機才會停機。在空調進入制熱模式的情況下,根據環境參數控制空調的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工作狀態的方法與在空調進入制冷模式的情況下的方法相同,所不同的是,預設溫度的范圍不相同。
需要說明的是,用戶可以設置上述預設溫度,并且上述預設溫度可以為常規的溫度,也可以為熱舒適性溫度。
基于上述實施例步驟S102至步驟S104公開的方案中,可以獲知空調系統的采集裝置采集空調所在區域內的環境參數,并設置預設參數,當空調進入預定的制冷模式或制熱模式,并且采集到的環境溫度達到預設溫度時,根據環境參數控制空調的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工作狀態以及空調的輸出溫度,容易注意到的是,由于空調的運行狀態以及空調的輸出溫度會與環境溫度和預設參數有關,因此,根據環境參數中的環境溫度、環境濕度與輸出溫度之間的關系,以及不同人群人體舒適性差異的綜合評價來對室內側溫度進行控制,因此,采用綜合評價室內溫度和濕度的方式,通過采集預設區域內的環境參數,并設置預設參數,在空調進入運行模式,且采集到的環境溫度達到預設溫度之后,根據環境參數控制空調的室內機、室外機的工作狀態,和/或控制空調的輸出溫度,達到了從室內溫度和濕度更全面的角度提升用戶室內環境舒適性體驗的目的,進而解決了傳統空調僅通過檢測室內環境溫度來控制空調而影響用戶舒適性體驗的技術問題。
可選的,控制裝置包括:
獲取模塊,用于根據空調進入的運行模式,獲取對應的控制規則,其中,控制規則包括:不同的環境參數對應的輸出溫度,和/或,不同的環境參數下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工作狀態;
處理模塊,用于按照控制規則,確定當前采集到的環境參數所對應的輸出溫度,和/或,確定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工作狀態。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在空調進入制冷模式的情況下,其控制規則分為常規空調制冷和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冷,在常規空調制冷的規則下,常規空調制冷室內設定的溫度即為室內干球的溫度,室內環境濕度對室內溫度的控制沒有影響,而當室內溫度低于預設溫度時,室內機和室外機處于停機狀態;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冷的規則下,可以通過來確定當前采集到的環境參數所對應的輸出溫度,其中,HCT表示熱舒適性溫度,T表示環境溫度,表示環境濕度,具體根據人體熱舒適性溫度以及室內環境濕度得到熱舒適性溫度對應的干球溫度,當室內的干球溫度低于熱舒適性溫度對應的干球溫度時,室內機和室外機會停機。在空調進入制熱模式的情況下,其控制規則同樣分為常規空調制熱和基于人體性的空調制熱兩種規則,其處理方法也相同。
可選的,處理模塊包括:
制冷模塊,用于在運行模式為制冷模式的情況下,環境溫度低于預設溫度時,室內機和室外機處于停機狀態;
制熱模塊,用于在運行模式為制熱模式的情況下,當環境溫度高于預設溫度時,室內機和室外機處于停機狀態。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在空調的運行模式為制冷模式的情況下,分為如下兩種情況來確定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工作狀態。
(1)在常規空調制冷室內設定溫度
在常規空調制冷室內設定溫度即為室內的干球溫度,室內環境濕度對室內環境溫度沒有影響,即空調的輸出溫度與設定溫度為線性關系,滿足下式:
T1=T
其中,T表示設定溫度,T1表示環境溫度。
室內環境溫度、室內環境濕度以及常規空調制冷設定溫度的關系如表6所示。
表6
(2)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冷室內設定溫度
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冷室內環境溫度、環境濕度與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之間的關系如表7所示,其中,環境溫度、環境濕度與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之間滿足如下關系:
其中,HCT表示熱舒適性溫度,T表示環境溫度,表示環境濕度。
以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為例結合表7來說明上述三者之間的關系:
①在室內環境溫度為25℃時,的濕度范圍為人體熱舒適性最高的濕度范圍,在此濕度范圍內的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環境溫度為25℃;
②在室內環境溫度為25℃,環境濕度為95%時,由于環境濕度高,人體散熱變差,熱舒適性變差,此時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環境溫度為23.7℃;
③在室內環境溫度為25℃,環境濕度低于30%時,,由于環境濕度偏小,人體熱舒適性感受隨之變化,此時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環境溫度為25.3℃。
表7
表7僅為熱舒適性溫度的一種表現形式,上式還可以以表格、公式、圖等形式描述,且表7中的熱舒適性溫度HCT僅為列舉,實際可以進行修正。
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冷室內設定溫度的方法得到的空調輸出溫度可以精確到0.1℃甚至更高的精度。
以空調的運行模式為制冷模式,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為例,來說明根據控制規則確定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工作狀態:
①在常規空調制冷內設定的溫度為25℃,當室內環境溫度低于25℃時,則室內機、室外機均會停機。
②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冷室內設定的熱舒適性溫度為25時,如果室內環境濕度95%,此時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環境溫度為23.7℃,則當室內環境溫度低于23.7℃時,室內機、室外機才會停機。
作為另一種選的實施例,在空調的運行模式為制熱模式的情況下,分為如下兩種情況來確定室內機和室外機的工作狀態。
(1)在常規空調制熱室內設定溫度
在常規空調制熱室內設定溫度即為室內的干球溫度,室內環境濕度對室內環境溫度沒有影響,即空調的輸出溫度與設定溫度為線性關系,滿足下式:
T1=T
其中,T表示設定溫度,T1表示環境溫度。
室內環境溫度、室內環境濕度以及常規空調制冷設定溫度的關系如表8所示。
表8
(2)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熱室內設定溫度
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熱室內環境溫度、環境濕度與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之間的關系如表9所示,其中,環境溫度、環境濕度與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之間同樣滿足如下關系:
其中,HCT表示熱舒適性溫度,T表示環境溫度,表示環境濕度。
以制熱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為例結合表4來說明上述三者之間的關系:
①在室內環境溫度為25℃時,的濕度范圍為人體熱舒適性最高的濕度范圍,在此濕度范圍內的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環境溫度為25℃;
②在室內環境溫度為25℃,環境濕度為95%時,由于環境濕度高,人體散熱變差,熱舒適性變差,此時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環境溫度為26.3℃;
③在室內環境溫度為25℃,環境濕度低于30%時,,由于環境濕度偏小,人體熱舒適性感受隨之變化,此時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環境溫度為24.7℃。
表9
表9僅為熱舒適性溫度的一種表現形式,上式還可以以表格、公式、圖等形式描述,且表9中的熱舒適性溫度HCT僅為列舉,實際可以進行修正。
在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制冷室內設定溫度的方法得到的空調輸出溫度可以精確到0.1℃甚至更高的精度。
由于空調進入制冷模式或制熱模式時,環境溫度和環境濕度對人體的熱舒適性感受存在差異,因此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與制熱人體熱舒適性溫度不同。如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干球溫度和濕度不等于制熱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對應的干球溫度和濕度,這是基于人體熱舒適性的空調控制與常規空調控制的不同之處。
可選的,上述裝置還包括:
熱舒適性模塊,用于設置空調的至少一種熱舒適性模式,其中,根據處于預設區域的目標對象的至少一種屬性參數確定不同的熱舒適性模式,屬性參數至少包括:目標對象的性別、年齡和狀態屬性。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在相同的室內環境溫度和室內環境濕度時,由于不同人群存在性別差異、年齡差異、勞動強度差異等,對溫濕度的敏感性不同:
①性別差異:相對濕度對人體熱舒適性感受的影響較大,且相對濕度對女性的影響比男性大。
②勞動強度:勞動強度越大,對溫濕度越敏感,如人們靜坐時對濕度的改變感覺不明顯,但是人們活動后,空氣濕度顯著影響人體的熱舒適性。
③年齡差異:老人、小孩對溫濕度較中年敏感。
基于人體熱舒適性設定與控制的空調針對性別、勞動強度、年齡等人群差異可以進行相應模式選擇,選擇其中某種模式后,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隨溫度T、濕度的變化關系會隨之調整。考慮不同人群人體熱舒適性差異后,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表達式可以表示為:
其中,HCT表示環境溫度,Mode表示空調的至少一種熱舒適性模式,T表示輸出溫度,表示環境濕度。
表10
表10為基于人體熱舒適性設定與控制的空調熱舒適性模式表。
當熱舒適性模式Mode=0時,表示采用常規空調模式進行室內溫度控制,即不考慮室內濕度影響;當熱舒適性模式Mode=1至12時,表示采用人體熱舒適性溫度控制,但是由于各個模式人群的熱舒適性感受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模式下,相同的熱舒適性溫度HCT對應的溫度、濕度不同。默認熱舒適性模式,即Mode=1,表示兼顧各種人群的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
對于室內側溫度設置自適應調節的空調用戶可以進行熱舒適性模式選擇,選擇采用常規空調干球溫度控制模式或人體熱舒適性溫度控制模式,以及根據人群特點選擇不同的人體熱舒適性溫度控制模式。
同時用戶可以同時選擇多個不同類型的模式,例如,同時選擇Mode=2+7或3+7或2+7+11等。
以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為例,在相同的室內濕度95%時:
①當選擇Mode=0時,此時采用常規空調溫度控制模式,無論室內濕度處于何值,對應的室內溫度控制采用室內干球溫度,不考慮室內濕度;
②當選擇Mode=4,即靜坐模式時,由于濕度對靜坐人體的影響較小,此時制冷人體熱舒適性溫度HCT=25在95%濕度時對應的干球溫度24.8℃;
③當選擇Mode=7,即體力勞動模式時,由于濕度對運動人體的影響非常大,此時制冷熱舒適性溫度HCT=25在95%濕度時對應的干球溫度22.5℃。
④當選擇Mode=1時,即默認熱舒適性模式,此時兼顧各種人群的人體熱舒適性感受,此時制冷熱舒適性溫度HCT=25在95%濕度時對應的干球溫度23.7℃。
⑤當選擇Mode=2+7時,即男性體力勞動模式時,由于濕度對運動人體的影響非常大,同時男性體力勞動量大,此時制冷熱舒適性溫度HCT=25在95%濕度時對應的干球溫度22.0℃。
⑥當選擇Mode=3+7時,即女性體力勞動模式時,由于濕度對運動人體的影響非常大,但是女性體力勞動量大相對較小,此時制冷熱舒適性溫度HCT=25在95%濕度時對應的干球溫度22.3℃。
如上根據空調使用人群屬性的特點人工選擇“熱舒適性模式”的模式,同時還可以通過在室內控制器或室內機安裝紅外檢測器、溫度傳感器等,檢測室內人群的特點,自動匹配最適宜的“熱舒適性模式”的模式。
上述本發明實施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劣。
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對各個實施例的描述都各有側重,某個實施例中沒有詳述的部分,可以參見其他實施例的相關描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技術內容,可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單元的劃分,可以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單元或模塊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或其它的形式。
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實現,也可以采用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
集成的單元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并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機可讀取存儲介質中。基于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機設備(可為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只讀存儲器(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動硬盤、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以上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