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器室內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調器室內機,空調器室內機為掛壁式空調器室內機,包括:殼體,殼體上設有進風口和兩個出風口,殼體內限定有沿左右方向間隔開的兩個風道,兩個風道與兩個出風口一一對應且分別連通進風口和相應的出風口,殼體內具有沿上下方向貫穿殼體的風洞;換熱器,換熱器設在殼體內;兩個離心風機,兩個離心風機分別設在兩個風道內以驅動外部的空氣從進風口進入、經與換熱器換熱后從相應的出風口吹出,離心風機的旋轉軸平行于前后方向,風洞位于兩個風道的出風口之間且從兩個出風口吹出的風在風洞的前側形成負壓以帶動風洞后側的風從后向風洞的前側流動。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室內機,風量衰減小,送風更遠,并且結構更加簡單。
【專利說明】空調器室內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活電器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空調器室內機。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風洞空調結構復雜,而且風量衰減較大,因此需要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風力強勁的空調器室內機。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室內機,所述空調器室內機為掛壁式空調器室內機,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設有進風口和兩個出風口,所述殼體內限定有沿左右方向間隔開的兩個風道,所述兩個風道與所述兩個出風口一一對應且分別連通所述進風口和相應的所述出風口,所述殼體內具有沿上下方向貫穿所述殼體的風洞;換熱器,所述換熱器設在所述殼體內;兩個離心風機,所述兩個離心風機分別設在所述兩個風道內以驅動外部的空氣從所述進風口進入、經與所述換熱器換熱后從相應的所述出風口吹出,所述離心風機的旋轉軸平行于前后方向,所述風洞位于所述兩個風道的所述出風口之間且從兩個所述出風口吹出的風在所述風洞的前側形成負壓以帶動所述風洞后側的風從后向風洞的前側流動。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室內機,通過設置離心風機,從而可以保證空調器室內機風量衰減程度小,風力更強勁,氣流噪音低,空調器室內機送風更遠,增大了送風范圍,進而也使經風洞吹出的風力更大,風洞效應更明顯。離心風機的體積小,這樣可以使整個空調器室內機的體積更小,由此可以使空調器室內機更加適于安裝在墻壁上,擴大了空調器室內機的使用場合。此外,由于該空調器室內機內僅設置了一個換熱器,從而可以使空調器室內機結構更加簡單。
[0006]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室內機,還可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
[000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風洞位于所述殼體中部。由此,在風洞左右兩側的風道的出風口吹出的風可以使風洞出口處的負壓更大,使風洞的進口吸入的空氣更多,增強了風洞的出風口的出風量,可以使風洞的風洞效應更加明顯。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空調器室內機還包括兩個蝸殼組件,所述兩個蝸殼組件沿左右方向間隔設在所述殼體內,所述風道由所述蝸殼組件限定出。由此,離心風機在蝸殼組件內旋轉,空氣從進風口進入,并與換熱器進行熱交換后進入蝸殼組件內,再從出風口吹出。
[0009]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蝸殼組件包括蝸殼和蝸舌,所述蝸舌設在所述蝸殼上,兩個所述蝸殼組件的蝸殼相鄰近設置且與所述殼體的內壁之間共同限定出所述風洞。由此,從兩個出風口吹出的風在兩個蝸殼相對的外壁處形成的負壓最大,也就是在風洞出口左右兩側的蝸殼附近的負壓最大,從而可以使風洞的進口吸入更多的空氣,經風洞出口吹出的風量更大。
[001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進風口形成在所述殼體的前面板上,所述出風口形成在所述殼體頂部或底部。由此,從兩個出風口吹出的風會在風洞下方的出口形成負壓,迫使空氣從風洞上方的進口進入風洞內以使氣壓平衡,風洞下方的出口會形成額外的氣流。
[001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進風口為兩個且分別形成在所述殼體的左側板和右側板上,所述出風口形成在所述殼體頂部或底部。由此,離心風機可以從殼體的左右兩側吸入空氣,在殼體的上端或者下端吹出,風洞下方的出口形成負壓,迫使空氣風洞上方的進口進入風洞內以使氣壓平衡,風洞下方的出口處會形成額外的氣流。
[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在前后方向上,所述進風口位于所述離心風機的吸氣口的前側。由此,外部的空氣從進風口進入,可以更加順暢地通過離心風機的吸氣口進入到蝸殼內,進風更順暢,風力衰減小。
[001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出風口和/或所述風洞的出口處設有導風板。由此,可使風盡量吹向前方。
[001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出風口和所述風洞的出口處均設有導風板,所述出風口處的導風板與所述風洞的出口處的導風板為分體結構。由此,可以提高空調器室內機的使用靈活性。
[001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出風口和所述風洞的出口處均設有導風板,所述出風口處的導風板與所述風洞的出口處的導風板為整體結構。由此,通過控制導風板的角度,可以使經出風口和風洞的出口處流出的氣流的流向一同發生改變,由此可使氣流的流向更加一致。
[0016]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的爆炸圖;
[0019]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的前視圖;
[0020]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的側視圖;
[0021]圖4是圖3中沿A-A線的剖視圖;
[0022]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安裝在墻壁上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的側視圖;
[0024]圖7是圖6中沿B-B線的剖視圖;
[0025]圖8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的前視圖;
[0026]圖9是圖8中沿C-C線的剖視圖;
[0027]圖10是圖8中沿D-D線的剖視圖;
[0028]圖1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的俯視圖;
[0029]圖1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安裝在墻壁上的結構示意圖。
[0030]附圖標記:
[0031]空調器室內機10(10a);
[0032]殼體10 ;前面板101 ;左側板102 ;右側板103 ;進風口 11 ;出風口 12 ;風道13 ;風洞 14 ;出口 15 ;進口 16 ;
[0033]換熱器20 ;
[0034]離心風機30 ;
[0035]導風板40 ;
[0036]蝸殼組件50 ;蝸殼51 ;蝸舌52。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38]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39]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40]下面參考圖1至圖12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100。
[0041]如圖1至圖1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100,空調器室內機100為掛壁式空調器室內機,也就是說空調器室內機100通常固定在墻壁上。空調器室內機100包括:殼體10、換熱器20和兩個離心風機30。
[0042]其中,殼體10上設有進風口 11和兩個出風口 12,殼體10內限定有沿左右方向間隔開的兩個風道13,兩個風道13與兩個出風口 12—一對應且分別連通進風口 11和相應的出風口 12,殼體10內具有沿上下方向貫穿殼體10的風洞14,風洞14具有進口 16和出口15。
[0043]換熱器20設在殼體10內,兩個離心風機30分別設在兩個風道13內以驅動外部的空氣從進風口 11進入、經與換熱器20換熱后從相應的出風口 12吹出。在此過程中,換熱器20與空氣進行熱交換,可以對空氣加熱或冷卻,從而可以使室內溫度升高或降低。
[0044]離心風機30的旋轉軸平行于前后方向,風洞14位于兩個風道13的出風口 12之間且從兩個出風口 12吹出的風在風洞14的前側形成負壓以帶動風洞14后側的風從后向風洞14的前側流動。具體地,風洞14的前側也就是風洞14的出口 15處,風洞14的后側也就是風洞14的進口 16處,風洞14的出口 15與出風口 12位于殼體10的同側,由此,風洞14的前側形成負壓,也就是風洞14的出口 15處形成負壓,由此會迫使空氣從風洞14的進口 16進入到風洞14內以使氣壓平衡,由此風洞14下方的出口 15會形成額外的氣流,從而可以加強空調器室內機100的出風量,使風力更強,同時經風洞14出口 15吹出的空氣會與出風口 12吹出的空氣相混合,混合后的空氣溫度會更加舒適,空調器室內機100的出風溫度既不會過冷,也不會過熱,從而可以增強空調器室內機100的使用舒適性。并且風洞14從進口 16將空氣吸入到風洞14內,再從出口 15吹出,可以加強室內的空氣的對流與循環,該過程可以增強空調器室內機100的制冷或制熱的效果。
[0045]在本實用新型的空調器室內機100中,離心風機30直接將空氣吹出出風口 12,離心風機30吹出的風沒有經過其他結構的阻擋,從而風量衰減程度較小。
[0046]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換熱器20可以是一個,該換熱器20與兩個出風口 12均對應,這樣可以使整個空調器室內機100的結構更加簡單,減少安裝部件,降低成本。
[0047]由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100,通過設置離心風機30,從而可以保證空調器室內機100風量衰減程度小,風力更強勁,氣流噪音低,空調器室內機100送風更遠,增大了送風范圍,進而也使經風洞14吹出的風力更大,風洞效應更明顯。離心風機30的體積小,這樣可以使整個空調器室內機100的體積更小,由此可以使空調器室內機100更加適于安裝在墻壁上,擴大了空調器室內機100的使用場合。此外,由于該空調器室內機100內僅設置一個換熱器20,從而可以使空調器室內機100結構更加簡單。
[004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風洞14位于殼體10的中部,也就是風洞14設在兩個風道13之間。由此,在風洞14左右兩側的風道13的出風口 12吹出的風可以使風洞14出口 15處的負壓更大,使風洞14的進口 16吸入的空氣更多,增強了風洞14的出風口 12的出風量,可以使風洞14的風洞效應更加明顯。
[0049]可選地,空調器室內機100還包括兩個蝸殼組件50,兩個蝸殼組件50沿左右方向間隔開設在殼體10內,當然,兩個蝸殼組件50在殼體10內可以沿左右方向對稱設置。風道13由蝸殼組件50限定出,換言之,蝸殼組件50的內部空間即是風道13。每個蝸殼組件50分別與殼體10相應的進風口 11和出風口 12導通。同時,離心風機30容納在蝸殼組件50內,并且離心風機30在蝸殼組件50內旋轉。由此,離心風機30在蝸殼組件50內旋轉,空氣從進風口 11進入,并與換熱器20進行熱交換后進入蝸殼組件50內,再從出風口 12吹出。
[005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如圖4所示,蝸殼組件50包括蝸殼51和蝸舌52。具體地,蝸舌52設在蝸殼51上,蝸舌52連接至蝸殼51的下端,兩個蝸殼組件50的蝸殼51相鄰近設置且與殼體10的內壁之間共同限定出風洞14,也就是兩個蝸殼51相對的外壁與殼體10的內壁之間限定出的空間為風洞14。由此,從兩個出風口 12吹出的風在兩個蝸殼51相對的外壁處形成的負壓最大,也就是在風洞14出口 15左右兩側的蝸殼51附近的負壓最大,從而可以使風洞14的進口 16吸入更多的空氣,經風洞14出口 15吹出的風量更大。
[0051]如圖1至圖5所示,在本實用新型一個可選的實施方式中,進風口 11形成在殼體10的前面板101上,出風口 12形成在殼體10頂部或底部。具體地,如圖1和圖4所示的示例中,空調器室內機100的進風口 11所在的平面與離心風機30的旋轉軸線垂直,殼體10的形狀可以為長方體,離心風機30的旋轉軸平行于前后方向,并且進風口 11在殼體10的前面板101上形成為格柵,從而可以使殼體10在前后方向的厚度更小,這樣空調器室內機100的結構更加扁平,厚度更薄。
[0052]進風口 11形成在殼體10的前面板101上,兩個出風口 12形成在殼體10的底端,兩個蝸殼組件50分別與相應的出風口 12導通。風洞14的進口 16位于殼體10的頂端,風洞14的出口 15位于殼體10底端的兩個出風口 12之間。如圖4和圖5所示,圖中箭頭所指的方向為氣流的流向,這樣離心風機30可以從殼體10的前方將空氣吸入,從殼體10的頂部或者底部吹出。由此,從兩個出風口 12吹出的風會在風洞14下方的出口 15形成負壓,迫使空氣從風洞14上方的進口 16進入風洞14內以使氣壓平衡,風洞14下方的出口 15會形成額外的氣流。
[0053]當然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兩個出風口 12也可以位于殼體10的頂部,相應地,風洞14的進口 16位于殼體10的底部,風洞14的出口 15位于殼體10頂部的兩個出風口12之間。
[0054]如圖6至圖1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可選的實施方式中,進風口 11為兩個且分別形成在殼體10的左側板102和右側板103上,出風口 12形成在殼體10的頂部或底部。具體地,空調器室內機10a的進風口 11所在的平面與離心風機30的旋轉軸線平行,離心風機30的旋轉軸平行于前后方向,進風口 11為兩個且分別形成在殼體10的左側板102和右側板103上。
[0055]可選地,在前后方向上,進風口 11位于離心風機30的吸氣口的前側。由此,外部的空氣從進風口 11進入,可以更加順暢地通過離心風機30的吸氣口進入到蝸殼51內,進風更順暢,風力衰減小。兩個出風口 12形成在殼體10的底端,兩個蝸殼組件50分別與相應的出風口 12導通。風洞14的進口 16位于殼體10的頂端,風洞14的出口 15位于殼體10底端的兩個出風口 12之間。由此,如圖7所示,圖中箭頭所指的方向為氣流的方向,離心風機30可以從殼體10的左右兩側吸入空氣,在殼體10的上端或者下端吹出,風洞14下方的出口 15形成負壓,迫使空氣從風洞14上方的進口 16進入風洞14內以使氣壓平衡,從而風洞14下方的出口 15處會形成額外的氣流。
[0056]優選地,進風口 11位于換熱器20的前側,也就是換熱器20設在離心風機30的吸氣口和進風口 11之間。由此離心風機30吸入的空氣能和換熱器20進行充分地熱交換。
[0057]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出風口 12和/或風洞14的出口 15處設有導風板40。具體地,在殼體10的底端設有導風板40,導風板40用以引導風的流向,可選地,導風板40與水平方向成銳角,由此,可使風盡量吹向前方。
[005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出風口 12和風洞14的出口 15處均設有導風板40,出風口 12處的導風板40與風洞14的出口 15處的導風板40為分體結構。具體地,如圖2、圖4和圖5所示,每個出風口 12處各設有一個導風板40,同時風洞14的出口 15處也設有一個導風板40,從而可以單獨對每個導風板40的角度進行控制,以達到可以使每個出風口 12和風洞14的出口 15處的氣流流向根據需要而進行不同設置,由此可以提高空調器室內機10(10a)的使用靈活性。
[0059]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出風口 12和風洞14的出口 15處均設有導風板40,出風口 12處的導風板40與風洞14的出口 15處的導風板40為整體結構。具體地,如圖7、圖8和圖12所示,在兩個出風口 12和風洞14的出口 15處只設有一個導風板40。由此,通過控制導風板40的角度,可以使經出風口 12和風洞14的出口 15處流出的氣流的流向一同發生改變,由此可使氣流的流向更加一致。
[0060]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器室內機10(10a)其他構成例如換熱器20的具體結構以及操作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都是已知的,這里不再詳述。
[0061]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62]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空調器室內機,所述空調器室內機為掛壁式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殼體,所述殼體上設有進風口和兩個出風口,所述殼體內限定有沿左右方向間隔開的兩個風道,所述兩個風道與所述兩個出風口一一對應且分別連通所述進風口和相應的所述出風口,所述殼體內具有沿上下方向貫穿所述殼體的風洞; 換熱器,所述換熱器設在所述殼體內; 兩個離心風機,所述兩個離心風機分別設在所述兩個風道內以驅動外部的空氣從所述進風口進入、經與所述換熱器換熱后從相應的所述出風口吹出,所述離心風機的旋轉軸平行于前后方向,所述風洞位于所述兩個風道的所述出風口之間且從兩個所述出風口吹出的風在所述風洞的前側形成負壓以帶動所述風洞后側的風從后向風洞的前側流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洞位于所述殼體中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個蝸殼組件,所述兩個蝸殼組件沿左右方向間隔設在所述殼體內,所述風道由所述蝸殼組件限定出。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殼組件包括蝸殼和蝸舌,所述蝸舌設在所述蝸殼上,兩個所述蝸殼組件的蝸殼相鄰近設置且與所述殼體的內壁之間共同限定出所述風洞。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形成在所述殼體的前面板上,所述出風口形成在所述殼體頂部或底部。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為兩個且分別形成在所述殼體的左側板和右側板上,所述出風口形成在所述殼體頂部或底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方向上,所述進風口位于所述離心風機的吸氣口的前側。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口和/或所述風洞的出口處設有導風板。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口和所述風洞的出口處均設有導風板,所述出風口處的導風板與所述風洞的出口處的導風板為分體結構。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空調器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口和所述風洞的出口處均設有導風板,所述出風口處的導風板與所述風洞的出口處的導風板為整體結構。
【文檔編號】F24F13/10GK203980465SQ201420354035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6日
【發明者】華龍, 姜風華, 蔡志才, 陳新廠 申請人: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